一、为水利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论文文献综述)
魏超[1](2021)在《江西“智慧水利”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十九大明确强调了要进一步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积极推进智慧社会建设。2021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指出大力发展数字化政府,建立全面的政务数据共享制度。作为数字政府工具之一的“智慧水利”,是智慧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推动智慧水利的建设,也能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同时这也是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利建设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防洪减灾、水质状况、职责落实、单位管理等随时都在变革,这也要求在进行水利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大创新的力度,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使水利的监管全面、及时、准确。水利信息化的深入应用,“智慧水利”全面发展,能够在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水质监管、水体环境保护和队伍管理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近年来,江西水利部门充分的意识到智慧水利的优势,在实践中不断的推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论文探讨的重心为在推进智慧水利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先对与智慧水利相关的文献理论进行梳理,随后以江西智慧水利建设为对象,对其实施过程、效果、问题等进行梳理。近年来,江西水利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水利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稳步推进省重点水利项目的建设,到目前已构建起涵盖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利业务应用和水利信息化保障等信息化综合体系,有力支撑了各项水利工作,提高水利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研究发现江西“智慧水利”存在信息采集体系不完善、数据资源共享应用不够深入、智慧应用水平有限、安全体系有待增强、管理水平亟待加强等5个方面问题。通过分析导致问题产生的根源后,引入国内其他省份在智慧水利方面的优秀做法,结合江西智慧水利建设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而这一研究对国内未建设或正在进行智慧水利建设的省市也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在对江西智慧水利建设进行探讨后,论文也强调要从以下方面展开:一是从战略发展高度明确建设目标;二是以智慧平台为基础,实现数据充分共享;三是优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构建智慧水利保障机制;四是分析水利业务,总结需求重点推进。
陈春[2](2021)在《平凉市水投公司水利工程建设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对城市及农村水利设施改善与优化的需求提高,国家对于水利项目的重视与支持日益增强,水利工程建设迎来了发展新机遇。行业从业人数急剧增长,企业数量大幅增加,使得水利工程建设竞争不断加剧。平凉市水投公司的水利工程建设业务由于近几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影响,工程合同签订量、签订合同额不断下滑,水利工程建设业务的发展遇到了困境。本文基于背景研究,系统梳理竞争战略理论及水利工程建设类企业竞争战略研究现状。深入分析公司宏观外部环境、行业内竞争环境以及主要竞争对手等外部环境,和财务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营销能力、生产能力、核心竞争力等内部环境,分析研判公司面临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利用SWOT矩阵分析得到未来企业发展的备选优化战略。并运用QSPM矩阵,对备选优化战略进行分析,确定公司采用成本领先为主、差异化为辅的竞争战略。最后,针对确定采用的战略措施、战略保障、控制战略过程等因素,对战略实施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本文研究,系统制定了平凉市水投公司水利工程建设业务的竞争战略,确立了战略管理体系、加强成本管控、优化工程服务与客户服务、合理制定财务预算、提升企业资质、建立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平台这六大实施措施,提出了政策保障、人力资源保障、风险管控保障、企业文化保障、信息化技术保障等五大保障措施,对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建议。
郑琼[3](2020)在《基于体验感测度的水利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以都江堰景区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发展和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以旅游体验的视角进行水利文化旅游开发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以都江堰为例,探究了影响水利文化旅游体验感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影响程度及结构方程模型,提出了较有针对性的开发对策,为水利文化旅游开发提供一些参考。首先阐述了体验经济理论、具身理论,综合了国内外学者们对旅游体验的定义,阐述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水利文化、水利文化旅游资源等相关概念,综述了国内外水利文化旅游研究现状。随后,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以及学者们对水利文化分类相关研究,构建了都江堰水利文化资源构架,梳理出都江堰景区水利文化旅游资源统计表。进而在体验经济理论、具身理论以及总结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假设,构建水利文化旅游体验影响因子关系模型。从游客基本信息、旅游意向、旅游感知、旅游体验感受等方面,以都江堰景区游客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收回的592份有效问卷。最后,利用SPSS和EXCEL软件进行信度效度分析、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因子影响强度分析、路径分析、T检验分析以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本文研究结论有:在体验感方面,3个因子体验感平均值分别为3.679、3.463、3.292。因子1(旅游环境)的旅游体验感满意度最好,因子2(水利文化资源开发)次之,因子3(水利文化活动)第三。在体验感满意度影响方面,经计算可得3个因子影响游客体验感满意度值分别为1.549,1.018,0.938,因子1(旅游环境)影响旅游体验感满意度强度最大,因子2(水利文化资源开发)次之,因子3(水利文化活动)第三。三个因子体验值的总和为3.505,都江堰水利文化总体体验感满意度合格,距离5分非常满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数据分析可得水利文化开发,旅游环境,水利文化活动等3个维度与水利文化旅游游客体验感之间均呈现正向影响,各自的路径系数为0.159、0.268、0.574、0.684、0.922、0.225,研究假设H1一H6成立。模型拟合指标均达标,模型路径关系成立。测量路径(即测量关系)均呈现出显着性,从而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SEM。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结合游客基本人口学特征、旅游意向、旅游感知的倾向,从影响游客体验感的旅游环境、水利文化开发和水利文化活动等方面提出水利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刘欢[4](2020)在《我国水利风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利风景区作为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建设与管理,除了满足地方修复水工程、维系水资源、美化水环境等多层级多方面的需求外,也给当地的生态保护、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明显改善。早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一些基层水管单位就曾经尝试发展水利风景资源从而推进水利旅游。水利部在1997年颁发了《水利旅游区管理办法(试行)》,从2001年至今,水利部分17批次共批准设立了832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但随着时代的推进以及生态文明要求的不断提高,其涌现出的开发不当、管理不善等问题也日益明显。本研究主要包括梳理水利风景区相关政策、法律规定以及发展轨迹,研究分析国内外水利发展的相关法律、政策和管理模式。通过总结我国水利风景区过去在行政管理上成效及优势、问题及不足,探析在机构改革及三定方案出台后水利风景区在机构改革上将会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形势,从而提出良好运行水利风景区管理机制的具体办法以及更好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围绕上述研究内容,采用实地调研、对比研究等研究方法。提出了在管理体制方面完善水利部的水利风景区管理职能、与有关部委建立部际协调机制、明确“条块”关系与职责、加强法规和部门规章保障、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的建议,在管理机制方面加强激励机制、加强激励机制、构建信息基础平台和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完善动态监管与退出机制及加强政策研究和第三方评估方面的建议。
周子建[5](2020)在《A水利设计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日趋完善,重管轻建是可预期的长期趋势,这对于行业内属于创业型中小企业的A水利设计公司而言,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市场规模在缩小,行业竞争在加剧,洗牌已在所难免。全过程咨询文件的出台、招投标法的修改,以及主管部门的机构改革,全行业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意味着过去的游戏规则和竞争对手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A水利设计公司体量较小,人才、资金和技术储备相对不足。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如何积极应对变化,如何强化现有核心竞争力并赢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并制定适应环境变化的竞争战略,对A水利设计公司意义重大。本文以A水利设计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在介绍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竞争对手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企业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和行业关键成功因素,得出了水利勘察设计行业仍处于大有可为、天地广阔的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投资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诸多矛盾叠加的严峻挑战的结论。通过内部环境分析,理清了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发现了企业的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运用SWOT工具,进行了企业战略定位和选择,确定了企业更适宜采用聚焦战略,通过聚焦于区域,提供区域市场差异化,形成区域竞争的相对竞争优势。将A公司的竞争优势定位于快速响应和提供优质的中小项目的综合解决方案,并提出了近期行动方案和战略实施和保障措施,为A水利设计公司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竞争战略。因目前学术界对水利设计院和中小型设计院的竞争战略研究较少,本文除了对A水利设计公司的竞争战略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之外,对行业内其他水利设计院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同时,本研究所确定的竞争战略,对行业外的中小设计院也提供了一定的战略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陆取[6](2020)在《常州市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洪安全、水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水利工程属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的物质根基,在防洪、灌溉、减灾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是重要内容,而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其实质是要解决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重点是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即哪些事应该由市场、社会、政府各自分担,哪些事应该由三者共同承担。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也是如此,需不断针对新常态,提出新要求,构建新模式,尤其是基层水利部门,如何更有效开展质量监督值得研究。本文以常州市x县为研究对象,研究基层政府的水利工程监管工作该如何有效开展。随着国内各项政策的落地,我国社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民众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也出现了很多的变化,我国社会的发展重点转变为如何对民众的各种生活需求进行满足,如何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安排服务,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面临新问题、新挑战,基层水利部门工程质量监督机制该怎样有效构建,该怎样优化质量监督模式,该怎样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的能力效率,起到政府质量监督应有的效果,需要深入研究不断摸索。近十几年来,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系逐步建成,代表政府行为的强制性质量监督与水利监理、企业内部质量控制有机的结合组成了我国现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促进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的提升产生了正向的促进作用。我国很多地区的工程水利得到很大的发展,各地区为了满足本地防洪、供水、灌溉等方面的要求,纷纷展开基层水利工程的水利。质量是基层水利工程的生命,是基层水利工程能够满足其使用基本功能和安全稳定的基础。但是,从常州市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机构设置现状、法律法规现状、工程制度现状、监管流程现状等来看,整体上虽然较为乐观,但依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常州市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体系,是x县水利工程发展的现实需求。在研究内容上,本文以常州市x县水利工程政府监管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工作的调研分析,立足法律、制度、人员等中多角度探究水利工程监管层面的现实问题,然后结合地区特点,针对性的提出了应对和改进的方案,全面推进x县的水利工程质量以及政府监管工作。论文框架在结构上细分为六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概述,整体上阐述了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活动的现实情况及学者们研究形成的各种文献成果,立足各种角度对水利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管问题进行梳理。第二部分阐述水利工程质量、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体系等相关概念,对政府监管过程中的很多理论指导内容进行梳理,我们本文的后续研究建立完善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对常州市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工作实践进行详细分析,主要包括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工作的各种情况以及现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等内容。具体而言,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工作较以往成效显着,成绩斐然。但在监管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监管法律法规仍有待完善、监管体制仍有待提高。第四部分学习借鉴国外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工作的先进经验。其中美国的政府直接参与工程项目质量监督模式、德国的委托专业第三方进行质量监督模式等实践举措,对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工作的优化具有较好的现实指导作用。第五部分是结合问题的阐述,是优化方案的形成过程:一是优化完善质量监督体系;二是配备完备保障措施;三是强化市场准入门槛并建立信用管理体系。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改进完善,进一步提高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工作效率。第六部分是结语。
刘远成[7](2019)在《基于灰色综合评价法的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价》文中提出我国水利工程作为基础建设重要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基础,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福祉。水利工程质量评价与评定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重要的质量控制和建设管理的重要活动,目前,水利水电质量评定已形成了基本完备虽然,现行的质量评定与评价体系趋于完善,应用广泛,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均采用规范化的质量评定和评价的体系。但随着水利工程建设内容的丰富,评价的方式方法和质量标准出现了与工程建设内容和实际要求难以匹配的情况,无法更加科学的评价工程建设质量,也难以为参建各方的管理提供更加详细的理论依据。针对现有评价体系存在的缺陷,已经引起了国内大量学者和水利工作者的重视,也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一些成绩。而现代综合评价方法这种学科与学科之间相互融合、多角度论证的研究方法,在教育、医疗、市场反馈、经济运行等多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应用。现代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建立评价指标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综合评价模型合成得出评价的结果,对解释结果含义,依据评价结果进行决策。近年来,一些学者将现代综合评价方法当中的模糊综合法、层次分析法、以及灰色关联理论应用在水利工程质量评定当中,并得到了可信度极高的结论,从而也证明了现代综合评价方法应用在水利工程质量评价中的可行性。但在水利水电工程外观质量评价上的研究确实非常局限的,仍然拘泥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传统专家评分法结合得出结论的原始评价程序,这也就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研究的成果对外观质量评价注入新的理念,为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本文围绕水利水电工程外观质量评价指标包含描述性评价和检测性数据指标与灰色关联理论的匹配性进行研究,将评价方法的特点与外观质量评价之间存在的相似性,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验证,从而初步确定灰色综合评价方法用于评价水利水电工程外观质量的可操作性。
王晗[8](2019)在《水利工程档案全过程管理模式探究》文中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水利工程要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则要提高工程建设、管理和监管水平。我国按照“成熟一项、开工一项”的原则,继续推进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开工进度。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如火如荼,水利工程的重要价值逐渐显现,水利工程对于改善我国缺少水资源的现状大有帮助,同时水利工程惠及民生,为脱贫攻坚战提供助力。水利工程的相关管理工作逐渐受到重视,文件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其中所承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己经出台多项法律法规以及地方指导性政策,但是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由此产生的问题和影响值得深入探讨。至此,本文以档案全过程管理理论对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提出新模式。第一章为“前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阐述水利工程档案管理面临的困难,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同时指出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二章为“水利工程与水利工程档案概念及特点”部分,对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档案、水利水电(项目)档案的概念进行界定,阐明水利工程档案的特点,同时对水利工程档案与水利水电(项目)档案加以区分。第三章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现状”部分,指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分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后续档案全过程管理模式做铺垫。第四部分为“水利工程档案全过程管理模式的特点及优势”,对于全过程管理模式的合理性提出了现实的依据,以图表的形式对档案工作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第五章为“水利工程档案全过程管理模式的总体构想”部分,这部分是全文的核心所在,通过整合多个部门和单位的档案资源,创新性地提出第三方监管部门的加入对于完善档案全过程管理模式的现实意义,档案全过程管理从事前介入、事中控制、事后验收三个环节对水利工程档案实现全过程控制,做好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前端控制是档案管理完成顶层设计的关键点,从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现状出发提出四项措施完成档案管理的前端控制环节,同时建立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在线监管平台,通过编制监管工作方案完成制度设计,通过文件信息管理在线云平台实现技术支持,通过量化标准规范和固化管理流程加强监管平台的执行力度。
陈媛媛[9](2019)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水利建设投资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得到稳步提升,作为增进区域活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有效途径的水利建设投资亦将迎来关键期,如何客观地分析经济发展与水利建设投资的关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西部地区为例,通过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等定量分析2002~2016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水利建设投资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不仅可为水利行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可为水利建设投资实践提供参考。本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分析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水利建设投资现状。2002~2016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全国占比虽然与中东部地区有一定差距,但也在稳步提升,三大产业值均呈显着增长趋势,产业结构正在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水利建设投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政府,投资总额处于不断增长状态,投资流向主要以防洪除涝、灌溉供水为主。(2)探究了西部地区整体经济发展与水利建设投资关系。首先,2002~2016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水利建设投资及其各分项投资都产生长期显着的正向影响,对防洪工程投资影响最大,滞后2期弹性系数达0.2475,对水土保持与水生态治理影响最小,滞后5期弹性系数为0.0944;其次,水利建设投资、灌溉工程投资、供水工程投资、水电工程投资和水土保持与水生态治理投资均对经济发展有长期显着的正向影响,供水工程对其影响最大,滞后3期弹性系数达0.1014,水土保持与水生态治理对其影响最小,滞后4期弹性系数为0.0236;此外,防洪工程特征主要是以防洪减灾为主,直接经济效益不突出,因此在宏观经济增量视角下,防洪工程投资对经济发展无显着的正向作用。(3)研究了西部地区省域经济发展与水利建设投资关系。首先,2002~2016年西部地区12省市区经济发展对水利建设投资有长期显着的正向影响,其中重庆市但影响最大,滞后3期弹性系数为0.1200,但其水利建设投资对中央依赖最小,甘肃省影响最小,滞后7弹性系数为0.0172,但其水利建设投资对中央依赖较大;其次,各省市区水利建设投资对经济发展有长期显着影响,贵州省、最大,滞后2期弹性系数为0.1647,云南省最小,滞后3期弹性系数为0.0288;此外,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对水利建设投资促进作用投于西南地区,二者的弹性系数分别在滞后5期和滞后4期达到最大值为0.0533、0.0667,但西北地区水利建设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大于西南地区,二者的弹性系数均在滞滞后2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0502、0.0401。
吴凌志[10](2019)在《钱正英水利思想研究(1944—2012)》文中研究表明钱正英是我国着名的水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新中国水利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钱正英在抗日战争时期治理淮河洪涝灾害的实践中与水利结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水利部副部长、部长长达三十余年,投身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建设。她参与了淮河、黄河、长江、海河、珠江等大江大河的流域治理规划,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水利建设的方针、政策、法规,并认真付诸实践。参与了许多重大水利工程的论证、设计和建设,特别是在解决葛洲坝工程技术问题和主持三峡工程论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长期水利实践中,钱正英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水利思想,内容涵盖水利决策、水利建设、水利管理等方面,如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大江大河的治理是我国水利建设的重点,水利建设的主力军是人民群众,水利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决策要做到科学化和民主化等等。钱正英的水利思想影响了新中国各个时期的水利建设,其中的许多观点和论述,对当前我国水利建设实践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钱正英水利思想的研究,可从一个侧面展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治水方略的发展变化,治水事业取得的成就和水利工程科技精英的卓越历史贡献。
二、为水利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为水利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1)江西“智慧水利”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智慧城市 |
2.1.2 “智慧水利”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2 数字治理理论 |
3.江西“智慧水利”建设现状 |
3.1 江西省水利发展现状 |
3.2 江西“智慧水利”的产生 |
3.3 江西“智慧水利”的发展 |
4.江西“智慧水利”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
4.1 江西“智慧水利”建设的主要问题 |
4.1.1 信息采集体系不完善 |
4.1.2 数据资源共享应用不够深入 |
4.1.3 智慧应用水平有限 |
4.1.4 安全体系有待增强 |
4.1.5 管理水平亟待加强 |
4.2 江西“智慧水利”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认知缺乏,系统利用率低 |
4.2.2 投入不足,设备功能不全 |
4.2.3 信息孤岛,平台功能受限 |
4.2.4 业务需求倍增,人力资源分流 |
4.2.5 监管滞后,信息化水平不足 |
5.国内“智慧水利”建设的经验借鉴 |
5.1 福建“智慧水利”的建设经验 |
5.2 浙江“智慧水利”的建设经验 |
5.3 江苏“智慧水利”的建设经验 |
5.4 对江西“智慧水利”建设的启示 |
6.深入推进江西“智慧水利”建设的对策建议 |
6.1 科学研判形势,确定总体要求 |
6.2 全面数据共享,共建核心智慧云平台 |
6.2.1 水利大数据中心 |
6.2.2 水利综合监督管理平台 |
6.2.3 统一运维管理平台 |
6.3 提高行政管理,加强“智慧水利”保障体系 |
6.3.1 标准规范制度保障 |
6.3.2 安全保障 |
6.3.3 .人才队伍保障 |
6.4 统筹发展,向智慧化水利建设转型 |
6.4.1 夯实基础,做好“智慧水利”与基层建设融合 |
6.4.2 因地制宜,做好“智慧水利”与高质量发展融合 |
7.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平凉市水投公司水利工程建设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 论文结构框架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理论 |
2.2 水利工程建设相关理论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三章 平凉市水投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2 行业环境分析 |
3.3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3.4 公司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
第四章 平凉市水投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4.1 公司资源及能力分析 |
4.2 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
4.3 公司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
第五章 平凉市水投公司竞争战略制定 |
5.1 SWOT矩阵分析 |
5.2 战略选择建议 |
5.3 战略目标 |
第六章 平凉市水投公司竞争战略实施与保障 |
6.1 实施战略内容建议 |
6.2 实施措施建议 |
6.3 实施保障 |
6.4 控制与评价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CPM矩阵评级 |
附录B 平凉市水投公司内外部因素评价 |
附录C 平凉市水投公司QSPM矩阵 |
致谢 |
(3)基于体验感测度的水利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以都江堰景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问卷调查法 |
1.4.2 文献研究法 |
1.4.3 实地调研法 |
1.4.4 统计分析法 |
1.5 技术路线 |
1.6 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念及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体验经济理论 |
2.1.2 具身理论 |
2.2 相关概念 |
2.2.1 旅游体验 |
2.2.2 都江堰水利工程 |
2.2.3 水文化 |
2.2.4 水利文化 |
2.2.5 水利文化旅游 |
2.2.6 水利文化旅游资源 |
2.3 水利文化旅游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国外水利文化旅游研究现状 |
2.3.2 国内水利文化旅游研究现状 |
2.4 旅游体验与水利文化旅游的互动关系 |
2.4.1 旅游体验的类型 |
2.4.2 互动关系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都江堰水利文化资源现状调查研究 |
3.1 都江堰水利文化资源构架 |
3.2 构架解析 |
3.2.1 水利物质文化 |
3.2.2 水利制度文化 |
3.2.3 水利精神文化 |
3.3 都江堰景区水利文化旅游资源梳理 |
3.4 水利文化旅游资源特征 |
3.4.1 社会经济价值极高 |
3.4.2 治水理念科学智慧 |
3.4.3 水利历史文化浓厚 |
3.4.4 自然人文景观优美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都江堰水利文化游客体验感调查与分析 |
4.1 研究假设及模型构建 |
4.1.1 维度汇总及优化 |
4.1.2 研究假设 |
4.1.3 模型构建 |
4.2 问卷设计与发放 |
4.2.1 问卷设计 |
4.2.2 问卷发放与数据收集 |
4.3 样本特征统计分析 |
4.4 游客旅游意向分析 |
4.4.1 平均消费 |
4.4.2 了解途径 |
4.4.3 主要目的 |
4.4.4 游玩时间 |
4.4.5 了解程度及期望 |
4.4.6 旅游纪念品选择 |
4.5 游客感知分析 |
4.5.1 展示形式 |
4.5.2 产品开发期望 |
4.5.3 感兴趣的资源 |
4.5.4 希望的展现形式 |
4.5.5 旅游印象 |
4.5.6 水利资源保护 |
4.5.7 科教态度 |
4.5.8 游中游后分享 |
4.6 游客体验感影响因素分析 |
4.6.1 信度分析 |
4.6.2 效度分析 |
4.6.3 因子分析 |
4.6.4 验证性因子分析 |
4.6.5 因子体验感分析 |
4.6.6 路径分析 |
4.6.7 T检验分析 |
4.6.8 结构方程模型SEM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游客体验感测度的都江堰水利文化开发对策 |
5.1 设计原则 |
5.2 整体构思 |
5.3 旅游开发主题和旅游形象定位 |
5.3.1 都江堰水利文化旅游发展主题 |
5.3.2 都江堰水利文化旅游形象定位 |
5.4 旅游环境方面 |
5.4.1 美化自然景观环境 |
5.4.2 完善基础设施 |
5.4.3 优化旅游服务 |
5.5 水利文化资源开发方面 |
5.5.1 休闲观光产品 |
5.5.2 研学产品 |
5.5.3 夜游产品 |
5.5.4 康养产品 |
5.5.5 文创产品 |
5.5.6 旅游线路 |
5.6 水利文化体验活动方面 |
5.6.1 举办国际国家级水利文化活动 |
5.6.2 打造沉浸式文化演艺 |
5.6.3 新兴科技体验产品 |
5.7 重视营销品牌效应 |
5.8 保障机制建设 |
5.8.1 整合管理资源 |
5.8.2 强化人才支撑 |
5.8.3 联动社会力量 |
5.9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我国水利风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水利风景区存在的功能价值 |
1.3.2 水利生态开发管理体制上的问题研究 |
1.3.3 水利评价体系管理上的问题研究 |
1.3.4 水利风景区日常管理上的问题研究 |
1.3.5 水利政策法律管理上的问题研究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创新点 |
1.5 理论基础 |
1.5.1 公共产品理论 |
1.5.2 府际关系理论 |
1.5.3 多中心治理理论 |
1.6 研究方法 |
1.6.1 文献研究法 |
1.6.2 归纳对比法 |
1.6.3 实地调查法 |
第二章 水利风景区发展历史与现状 |
2.1 我国水利风景区发展的基本概况 |
2.1.1 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历程 |
2.1.2 类型的划分与功能 |
2.2 水利风景区的发展现状 |
第三章 我国水利风景区管理体制特征与困境分析 |
3.1 我国水利风景区管理体制特征—宏观层面 |
3.1.1 .水利风景区建设的主管机构及领导体制 |
3.1.2 .水利风景区作为管理对象的运行特点 |
3.2 我国水利风景区管理体制特征—微观层面 |
3.2.1 水管单位直接管理模式 |
3.2.2 管委会管理模式 |
3.2.3 独立公司管理模式 |
3.3 水利风景区存在的主要矛盾与突出问题 |
3.3.1 水利风景区管理方面的主要矛盾 |
3.3.2 水利风景区在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 |
第四章 水利风景区管理改进和提升的相关建议 |
4.1 管理体制方面的建议 |
4.1.1 完善水利部的水利风景区管理职能 |
4.1.2 与有关部委建立部际协调机制 |
4.1.3 明确“条块”关系与职责 |
4.1.4 加强法规和部门规章保障 |
4.1.5 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 |
4.2 管理机制方面的建议 |
4.2.1 加强激励机制 |
4.2.2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 |
4.2.3 构建信息基础平台和推动数据开放共享 |
4.2.4 完善动态监管与退出机制 |
4.2.5 加强政策研究和第三方评估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5)A水利设计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中国古典战略思想 |
1.2.2 现代企业战略思想 |
1.2.3 企业战略分析工具与模型 |
1.2.4 水利设计公司竞争战略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外部环境分析 |
2.1 宏观环境分析 |
2.1.1 政治环境分析 |
2.1.2 经济环境分析 |
2.1.3 社会环境分析 |
2.1.4 技术环境分析 |
2.2 行业与市场环境分析 |
2.2.1 行业基本情况 |
2.2.2 市场及需求情况分析 |
2.2.3 行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
2.2.4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
2.3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2.3.1 基本介绍 |
2.3.2 竞争情况比较分析 |
2.4 行业内企业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
2.4.1 政策扶持和客户满意 |
2.4.2 雄厚的技术支撑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
2.4.3 体制灵活,优质服务赢得市场 |
2.5 外部环境带来的机会与威胁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内部环境分析 |
3.1 A水利设计公司简介 |
3.1.1 A水利设计公司基本情况 |
3.1.2 A水利设计公司经营理念 |
3.1.3 A水利设计公司的成绩 |
3.1.4 A水利设计公司的不足 |
3.2 企业资源分析 |
3.2.1 物理资源分析 |
3.2.2 财务资源分析 |
3.2.3 人力资源分析 |
3.2.4 关系资源分析 |
3.2.5 供应链资源分析 |
3.2.6 资质资源分析 |
3.3 企业能力分析 |
3.3.1 项目管理能力分析 |
3.3.2 质量管理能力分析 |
3.3.3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分析 |
3.3.4 信息化管理能力分析 |
3.3.5 财务管理能力分析 |
3.3.6 市场营销能力分析 |
3.3.7 资源整合能力分析 |
3.4 核心竞争力分析 |
3.5 企业内部优势与劣势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企业战略的制定 |
4.1 SWOT分析和可能的战略选择 |
4.1.1 SO战略 |
4.1.2 WO战略 |
4.1.3 ST战略 |
4.1.4 WT战略 |
4.1.5 战略预案的组合 |
4.2 企业的宗旨 |
4.3 战略目标 |
4.4 战略选择 |
4.4.1 目标市场选择 |
4.4.2 市场定位 |
4.4.3 竞争优势定位 |
4.4.4 区域定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战略实施和保障 |
5.1 战略实施的原则与步骤 |
5.1.1 战略实施的原则 |
5.1.2 战略实施步骤 |
5.1.3 近期行动方案 |
5.2 战略保障措施 |
5.2.1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
5.2.2 鼓励形成科技创新氛围 |
5.2.3 围绕客户为中心,全员经营开拓市场 |
5.2.4 建设以奋斗者为中心的人才资源体系 |
5.2.5 强化财务支持 |
5.2.6 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 |
5.2.7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常州市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水利工程质量 |
2.1.2 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政府失灵理论 |
2.2.3 权力制衡理论 |
3 常州市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现状分析 |
3.1 常州市x县水利工程政府监管目前所采取的举措与成效 |
3.1.1 x县水利工程政府监管采取的举措 |
3.1.2 x县水利工程政府监管取得的成效 |
3.2 常州市x县水利工程政府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监管制度不健全 |
3.2.2 组织机构不完善 |
3.2.3 人员、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 |
3.2.4 监管手段与导向有待完善 |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顶层设计不够周密 |
3.3.2 职能划分不合理 |
3.3.3 体系保障不到位 |
3.3.4 监管手段、导向有待提高 |
4 国外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工作经验借鉴 |
4.1 国外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工作典型经验 |
4.1.1 美国:政府全过程开展工程质量监管 |
4.1.2 法国:市场化手段开展工程质量监管 |
4.1.3 德国:第三方机构全权负责监管 |
4.2 借鉴发达国家地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经验 |
4.2.1 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
4.2.2 政府全面高效的社会服务职能 |
4.2.3 完备的工程担保和保险制度 |
4.2.4 系统完备的培训、服务及行业管理 |
4.2.5 严格的工程市场准入制度 |
5 加强常州市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对策 |
5.1 明确水利工程质量监管中政府职能的作用 |
5.1.1 加快转变监管工作思路 |
5.1.2 加快推进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的发展 |
5.1.3 优化完善各级质监站职权划分 |
5.2 转变基层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方式 |
5.2.1 实现质量政府监管由微观控制向宏观制约的转变 |
5.2.2 实现新型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模式 |
5.2.3 明确各方利益主体的质量责任义务 |
5.2.4 创新监管思路、完善监管方式、方法和内容 |
5.3 明确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体系的发展方向 |
5.3.1 实现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体系市场化 |
5.3.2 实现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专业化 |
5.3.3 完善水利工程信用登记制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7)基于灰色综合评价法的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安排 |
2 评价活动的研究现状 |
2.1 评价的广泛应用 |
2.2 国内外质量评价研究 |
2.2.1 国外质量评价的研究 |
2.2.2 国内工程质量评价的研究 |
2.2.3 水利水电工程外观质量评价的相关研究 |
2.3 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
2.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2.4.1 外观质量评价的必要性 |
2.4.2 水利水电工程外观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
2.5 灰色评价方法的选取 |
3 灰色综合评价法的基本理论 |
3.1 基本思想和原理 |
3.2 模型建立步骤 |
3.3 评价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灰色综合评价法体系的建立 |
4.1 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价现行指标体系 |
4.2 外观质量评价数据类型 |
4.3 灰色综合评价体系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
4.4 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建立的原则 |
4.5 水利工程中外观质量评价数据关联分析 |
4.6 外观质量灰色评价体系的优化 |
4.6.1 质量标准为设计值 |
4.6.2 质量标准的客观要求 |
4.7 本章小结 |
5 基于灰色综合评价法的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价应用案例 |
5.1 工程案例分析 |
5.1.1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
5.1.2 灌区渠系改造配套工程 |
5.1.3 相同外观质量得分工程的比较评价 |
5.2 灰色综合评价外观质量注意的几点问题 |
5.3 外观质量评价结论的应用 |
5.4 灰色综合评价结论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水利工程档案全过程管理模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3.3 研究局限 |
2. 水利工程与水利工程档案概述 |
2.1 水利工程与水利工程档案概念界定 |
2.1.1 水利工程 |
2.1.2 水利工程档案 |
2.1.3 水利水电(项目)档案 |
2.1.4 水利工程档案与水利水电(项目)档案的联系与区别 |
2.2 水利工程档案的特点 |
2.2.1 档案产生周期和形成时间较长 |
2.2.2 档案涉及面广、数量多 |
2.2.3 档案内容和形式复杂多样 |
2.2.4 档案来源和管理单位分散 |
2.2.5 档案成套性强 |
3.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现状 |
3.1 水利工程档案总体现状 |
3.2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2.1 对规则标准的执行力度不够、监督不到位 |
3.2.2 文件收集不及时,材料归档不齐全 |
3.2.3 鉴定把关不严,档案质量难以保障 |
3.2.4 档案成套性差,缺项、漏项严重 |
3.2.5 档案人员不专业、流动性较大 |
3.3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3.3.1 重工程建设,轻档案管理 |
3.3.2 专业管理人员配置严重不足 |
3.3.3 多为事后监督,缺少全程管理 |
4. 水利工程档案全过程管理模式的特点及优势 |
4.1 特点 |
4.1.1 以工程建设单位为管理中心 |
4.1.2 以纳入合同管理为管理依据 |
4.1.3 以监理控制为重要手段 |
4.1.4 多个部门和单位全方位参与 |
4.1.5 实施把关的全过程控制 |
4.2 优势 |
4.2.1 明确档案工作计划、目标和职责 |
4.2.2 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业务规范 |
4.2.3 增强档案管理与工程管理的同步性 |
4.2.4 强化档案工作业务基础建设 |
4.2.5 建立工程项目档案工作网络体系 |
5. 水利工程档案全过程管理模式的总体构想 |
5.1 整合多个部门和单位的档案资源 |
5.1.1 建设单位与各参建单位 |
5.1.2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
5.1.3 质量监督部门 |
5.1.4 第三方监管部门 |
5.2 做好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前端控制 |
5.2.1 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同步工作 |
5.2.2 做好前期文件的收集整理业务 |
5.2.3 做到“三同步” |
5.2.4 对工程档案组卷、编目进行培训 |
5.3 建立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在线监管平台 |
5.3.1 编制一套完善的监管工作方案 |
5.3.2 构建文件信息管理在线监管云平台 |
5.3.3 量化标准规范 |
5.3.4 固化管理流程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水利建设投资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2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
2.1 经济发展的内涵 |
2.1.1 经济增长 |
2.1.2 产业结构 |
2.2 经济发展相关理论 |
2.2.1 区域经济理论 |
2.2.2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
2.2.3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
2.3 水利建设投资基本概念 |
2.3.1 水利建设投资概念 |
2.3.2 水利建设工程分类 |
2.4 水利建设投资相关理论 |
2.4.1 水利建设投资模式 |
2.4.2 水利投资基础性理论 |
2.4.3 水利投资公益性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3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水利建设投资现状 |
3.1 研究区概况 |
3.1.1 地理位置 |
3.1.2 地形地貌 |
3.1.3 水资源概况 |
3.2 数据来源与处理平台 |
3.2.1 数据来源 |
3.2.2 数据处理 |
3.3 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
3.4.1 经济增长分析 |
3.4.2 产业结构分析 |
3.4.3 社会经济发展分析 |
3.4 水利建设投资水平分析 |
3.4.1 投资政策分析 |
3.4.2 投资规模分析 |
3.4.3 投资来源分析 |
3.4.4 投资流向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水利建设投资关系 |
4.1 经济发展与水利建设投资关系定性分析 |
4.1.1 经济发展阶段与水利投资建设关系 |
4.1.2 经济发展模式与水利投资建设关系 |
4.1.3 经济产业结构与水利投资建设关系 |
4.2 经济发展与水利建设投资关系模型构建 |
4.2.0 指标选取 |
4.2.1 ADF平稳性检验 |
4.2.2 Johansen协整检验 |
4.2.3 VAR模型构建 |
4.3 经济发展与水利建设投资关系分析 |
4.3.1 经济发展与水利建设投资关系 |
4.3.2 经济发展与防洪工程投资关系 |
4.3.3 经济发展与灌溉工程投资关系 |
4.3.4 经济发展与供水工程投资关系 |
4.3.5 经济发展与水电工程投资关系 |
4.3.6 经济发展和水土保持与水生态治理投资关系 |
4.4 本章小结 |
5 西部地区省域经济发展与水利建设投资关系 |
5.1 省域经济发展与水利建设投资差异描述 |
5.1.1 经济发展水平 |
5.1.2 水利建设投资 |
5.2 省域经济发展与水利建设投资关系研究 |
5.2.1 经济发展对水利建设投资的影响 |
5.2.2 水利建设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5.3 省域经济发展与水利建设投资关系差异分析 |
5.3.1 十二省域差异分析 |
5.3.2 西北、西南区域对比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钱正英水利思想研究(1944—2012)(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
二、学术史回顾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一章 钱正英从事水利事业的历程 |
第一节 战争年代钱正英初涉治水(1944—1949 年) |
第二节 钱正英投身大江大河的治理和农田水利建设(1950—1965 年) |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中钱正英在艰难条件下继续治水(1966—1976 年) |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钱正英对水利事业的进一步探索(1979—2012 年) |
第二章 钱正英水利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一节 关于水利建设的基本观点 |
第二节 关于水利规划、决策的观点 |
第三节 关于水利管理的观点 |
第三章 钱正英水利思想的基本特点与历史作用 |
第一节 钱正英水利思想的基本特点 |
第二节 钱正英水利思想的历史作用 |
结语 钱正英水利思想的当代启示 |
附录 钱正英治水大事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索引 |
个人简历 |
四、为水利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西“智慧水利”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 魏超.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平凉市水投公司水利工程建设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陈春. 兰州大学, 2021(02)
- [3]基于体验感测度的水利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以都江堰景区为例[D]. 郑琼.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2)
- [4]我国水利风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 刘欢.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4)
- [5]A水利设计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周子建.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常州市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研究[D]. 陆取.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7]基于灰色综合评价法的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价[D]. 刘远成.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8]水利工程档案全过程管理模式探究[D]. 王晗. 云南大学, 2019(03)
- [9]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水利建设投资的关系研究[D]. 陈媛媛.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8)
- [10]钱正英水利思想研究(1944—2012)[D]. 吴凌志.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