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中介语石化现象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话题。本文主要探讨中介语石化的界定,分类,原因以及近10年发展过程。文章最后对中介语石化现象发展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不足,以及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中介语石化;
一、中介语石化的定义和类型
(一)中介语石化的定义
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在1969年剑桥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中介语(戴炜栋,1999)兼有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特征,并逐渐向目的语靠近,却并不是目的语。Neser在1971年使用了“渐进系统”这一术语,认为二语习得者的知识从零沿着一个连续体逐渐接近以目标语为母语的人的语言能力。Selinker在1972年又提出了石化(fossilization)这一概念,认为“语言的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保留与它的目的语有关的那些石化了的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及次系统特征,也不管学习者接受的解释和指导有多少,这种倾向都不会改变”。Selinker在1992年又把石化现象定义修正为“ 学习者的中介语学习在还未达到目的语的模式之前就永久的停止了”。Ellis认为“石化结构可以被看作是偏误或者是纠正目标语的形式”。
在我看来,石化是一种由母语向目标语过度中形成的说话者独特的语言体系。这种现象可以是暂时性的,也可以是永久性的。本文将对中介语石化进行分类,探讨其来源及其近10年发展。
(二)中介语石化的分类
中介语石化可根据其形式和性质特点进行分类,从形式上,Selinker将中介语石化现象分为:个体石化和群体石化。个体石化进而又细分为错误石化和语言能力石化。错误石化主要是因为习得者多次犯语言错误然后被反复修正,但是错误并没有全部清除,之后反复出现在习得者的语言中。语言能力石化是指习得者的中介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方面的石化。群体石化是指石化在整个社会语言运用中成为正常现象,普遍性很强,例如:印度英语现象。
从性质特点上,中介语石化可以分为暂时性石化和永久性石化两种类型。暂时性石化是指外语习得者能够接触目标语自然环境,或者接受标准优质的语言输入,那么该习得者语言能力提高有很大可能性。然而,如果习得者在暂时性石化阶段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那么这种情况就会固化成永久性石化,这一阶段习得者语言能力和水平就很难提高,甚至会出现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
二、中介语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中介语石化现象产生原因各个学者所持态度大相径庭。Selinker(1978)将语言石化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1)年龄——当语言学习者到达临界年龄时,他们的大脑缺乏可塑性而无法掌握某种语言特征;2)文化融合障碍——由于不同的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学习者对外来文化持排斥心理,不愿主动去融合目的语文化;外因:1)交流压力——在语言交流中,当语言学习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超出了其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时,学习者通常会产生心理压力从而导致石化现象。2)学习机会的匮乏——学习者没有足够条件接触优质外语的输入和输出;3)教师的反馈——对学生的反馈可分为积极和消极的反馈,反馈信息的传递主要包括情感信息和认知信息。情感信息一般是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进行传递,而认知信息是通过语言的形式来表达的。交流中所得到的反馈对学习者可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心理作用。
三、中介语石化现象新进展
(一)选择性石化假说
最新研究表明,中介语石化具有强烈的差异性和选择性(Han,2011)。由于学习者自身因素,即使在相同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同等目的语输入的情况下。各学习者所达到的目的语水平也是不同的,由此可看出中介语具有差异性(Bley-Vroman,1989)。同时,在同一语言学习系统内,各语言学习层面也是有差异的,并不是每个都会发生石化现象。一般情况下,学习者一些语言形式与目的语语言形式一致,但另一些则与目的语语言形式相差甚远,导致发生石化现象。同一学习者在不同语言系统内达到水平的差异表明石化具有选择性。Han(2009)在中介语石化研究中首先提出了选择性石化这一假说,进而扩大了中介语石化研究的范围。
选择性石化假说分为发生模型和预测模型。1)发生模型。选择性石化假说阐述了影响二语学习结果的两个关键性因素,第一是语言的标记性,第二是第二语言输入力度。这两个因素受频率和可变性影响非常大(Han,2009)。频率是指某语言项目在一种语言中使用次数。例如,句型结构SAV(She often goes to the library),此结构在英语中符合语法规则并且经常出现,出现次数较多因而频率高。可变性体现某语言特征与具体语言系统是否一致。语言标记性和第二语言输入力度相互作用分别描述了第一语言标记性的四个区域:第一区域相对无标记,第二区域无标记,第三区域相对有标记,第四区域有标记。同时它们的相互作用也描述了第二语言的输入力度四个区域:第一区域比较有力度,第二区域力度强,第三区域比较有力度,第四区域力度弱。通过对两者的联系整合可以对具体语言特征的习得或石化做出不同的预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预测模型。通过第一语言标记性和第二语言的输入力度的相互作用关系,我们大概能够推测出哪些中介语成分趋于石化,哪些成分对石化有较大的敏感性。Han(2009:156-157)提出了选择性石化的数学模型,促进今后的研究。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用简单的公式表达如下:
由于选择性石化这一模型是最新提出的,还有待时间的考验,难免有一些不足之处存在,例如,其基于的标记概念具有一定模糊性造成其解释力不够。另外,在形态和句法方面,目前的证据大多缺乏实证研究,涉及的语言种类也相对较少。同时,不同学习者情况各一,所处环境不同,虽然该模型具有公式可将理论量化,但各参考数值仍不好确定。因此选择性石化仍需要进一步实践使得其更有效指导教学。
(二)界面假设
界面研究是目前语言和语言习得研究的热点。很多研究表明,许多句法现象偏离语义,语用和文化便无法被解释清楚。界面有两种界定,其一认为界面为不同语言模块间的互动或映射关系,例如听话者理解说话者理解说话者传达的意义,需将语义映射到语用上去,这样便产生了语义-语用界面;其二,Chomsky(1995)最早提出的界面-逻辑式和语音式可看出它也可被视为不同的表达层次。后来界面研究者提出了新界面建构模型,例如:White(2009)对界面的分类,他将界面分为语法外界面(grammar external interfaces)和语法内界面(grammar internal interfaces),前者将语言本身,人的认知结构和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知识相连,如语义-语用界面,后者连接语言系统内部各层次的语法结构,如句法-语义界面。
界面研究有助于解释二语习得之前出现的难于解答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便是Sorace和Filiaci(2006)的界面假说。此假说是基于句法-语篇界面提出的,这一假说可以预测哪些语言特征易受石化影响。根据界面假说,无论是处于语言损耗最初阶段的学习者还是接近于目标语的学习者,句法-语篇界面最易受石化影响(Sorace&Serratris:2009;Sorace:2011)而后,由Slabakova(2008)提出“界面瓶颈假说”,此假说认为形态句法界面是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一大“瓶颈”。
三、石化研究的研究方法
自2000年以来,学者对中介语石化研究主要采用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的方法。早期中介语石化研究主要是以理论探讨为主,缺乏足量的实证研究,学者主要是通过对比分析母语和目标语语音,音系,语法等方面的差异以探究语言学习者错误来源,由此指导教学。
近年来,在使用上述方法的同时学者们也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学者一般通过短期抽样调查和语音测试验证语音石化现象的存在,分析语音石化原因,实验表明此方法更为科学。
四、总结及展望
中介语石化研究是近年二语习得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通过揭示二语习得的发展规律来指导学习者的二语习得以期提高学习成效。通过以上对二语习得探讨,各阶段方法论或假说都是基于现有现象和以前成果而提出的,这些成果符合当前的语言习得发展,但没经过时间锤炼的方法论或假说难免有不足之处,这就需要我们将石化研究的成果更对地应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纠正问题,这样才能更好促进我国二语习得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进而提高我国二语教学。
参考文献:
[1]Bley—Vroman,R.1989.What is the logical problem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A].In S.Gass &J.Schachter(eds.).Linguistic Perspectives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 .Cambridge:Cma 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Han,Z.2009.Interlanguage and fossilizaiton:Towards an analytic model[A].InV.Cook&L_Wei(eds.).Contemporary Applied Linguistics[C].London:Conitnuum.
[3]Hatr,Z.201 1.Fossilization:A classic concern of SLA reserach [A].In S.Gass&A.Mackey(eds.).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Second aLnguage Acquisition[C].New York:Rout—ledge.
[4]白凤欣.国内第二语言习得中介语及其石化现象理论研究综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30(4):115-119.
[5]程增源.二语习得中中介语石化现象起因及其教学启示[J].鸡西大学学报.2013,13(1):95-96.
[6]邓斯怡.近观十年国内中介语语音石化现象的综述[J].海外英语,2013(8):236-238.
[7]冯亚娜.浅析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38-39.
[8]付晓燕.英语学习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其教学意义[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4(6):86-88.
[9]杨连瑞,尹洪山,赵昌芝,蒋慧.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的进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36-40.
[10]朱秀芝,姜晓雯.浅谈英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对策[J].高教研究.2013:201-202.
论文作者:王玲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1
标签:石化论文; 语言论文; 中介论文; 学习者论文; 现象论文; 习得论文; 假说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6年5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