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失学情况调查_农村教师论文

中国部分边疆民族地区辍学情况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边疆论文,中国论文,民族地区论文,情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概要

从1986年中国实施9年制义务教育以来,到1992年,小学入学率已达97.95%,初中入学率已达66.91%;并把小学生辍学率控制在2.19%,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5.78%。①但是,这一数字是建立在中国不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的基础之上的。截止1991年,中国所有的大城市、70%的中等城市和一半以上的县级市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小学毕业生就近升入初中就读。②这就是说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还要通过毕业淘汰考试。1989年全国小学辍学率平均为3.2%,而云南超过5.7%。西部边远地区的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较低,加之人口分布和交通条件限制,普及教育难度较大。③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为缩短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发展的差距,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特别是教育的发展就具有重要的战略。而且,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逐渐西移,21世纪,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将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和人才需求提出紧迫性要求。

辍学是影响基础教育发展和人口素质普遍提高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要想加快发展还未彻底甩掉“老、少、边、穷”帽子的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就必须重视和加强这些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入学与辍学现状就比较引人注目了。

为了了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的辍学情况,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办法。问卷调查在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各5个边境县(旗)进行。为了补充问卷调查的不足,我们还对内蒙古自治区的两个边境旗: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云南省的麻栗坡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宁明县进行了实地调查。实地调查包括与以下人员座谈:县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学校校长;学校教师;学生及其家长。

问卷调查共发出学生问卷1900份,校长问卷190份,县(旗)问卷15份。我们共回收学生回卷1640份,校长问卷154份,县(旗)问卷6份。

二、调查结果

(一)辍学情况

1.实地调查县的辍学情况

根据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多数边境地区的辍学水平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辍学水平有很大差异。内蒙边境县(旗)对辍学的控制还是比较有效的,如新巴尔虎右旗和陈巴尔虎旗小学入学率分别为97.4%、98%,1992年的辍学率分别为2.4%和3%,而这两个旗人均收入为1000元左右。而广西宁明县1992年至1993年秋小学辍学率为10%;宁明县寨安乡1993年小学入学率为92.6%,入学500人,年辍学130人左右,辍学率高达26%,峙浪乡1993年小学入学率为90.4%,其中那兵行政村为80%,这两个乡的人均收入在400元以下,均低于全县农民人均收入749.4元的水平。同期,全国平均辍学率为2.19%。下面是宁明县、麻栗坡县有关年份基础教育情况统计(见表一):

表一 实地调查县(旗)有关教育情况统计

从此表所列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抓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和巩固率上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1991年、1992年与1978、1979年相比,边境民族地区小学的升学率及初中的入学率降低了10%至30%左右。这虽然反映了中国调整办学结构的需要和教育质量提高的结果,但是,扩大初中容纳小学毕业生的能力和抓好初中适龄学生的入学仍是边境地区今后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和重点。

2.辍学率的问卷调查结果

我们对云南、广西8县市84所中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其辍学情况分析如下)见表二)。

1>.辍学率的中、小学差异和城乡差异

表二 1992-1993学年度广西、云南84所中小学辍学率比较(%)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

①1992-1993年中小学辍学率已得到较好控制,均低于1992年全国平均水平。

②农村、县镇、城市与辍学率成反向关系。在上述地区,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县镇,更高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辍学水平愈低。

③农村辍学率明显高于总平均数,小学高出0.22%,中学高出2.07%。

④城市、县镇已基本能完成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任务。而农村中学的辍学问题仍很严重,辍学率高达6.76%。有必要指出的是,学校间流失率差异很大,在84所学校中,辍学率为0的占27.4%,高于5%的占16.8%,而高于10%的占3.6%,辍学率最高的学校为14%。

2>.辍学率的性别差异

表三 1992-1993学年84所中小学辍学率性别构成比较

(注:所指城市是县级市,初中生源含农村生源)

从表三可以看出:

①在中小学的辍学总人数中,男生较之女生易从学校半途流失,两者相差7个百分点;

②小学阶段,女生比男生辍学比例略高,特别在农村地区,女生比男生更易辍学,是男生的1.07倍。

③初中阶段,男生辍学比例明显高于女生,男生辍学人数是女生的1.67倍。而且还基本与经济发展水平一致(农村→县镇→城市),农村、县镇、城市中学辍学男生分别是女生的1.45倍、1.77倍、1.83倍。

④无论是在中学还是在小学,农村地区学校的女生较之城镇地区女生更易从学校流失。

当然,以上仅仅是当年辍学的性别构成情况,若以在校所有年级男女生构成比例来看(见表四),我们会发现,女生所占比例明显低于男生。在中学,女生在校比例仅占42%,而在农村中学仅为41.1%。而按实际人口中男女性别构成51.52%、48.48%④的比例看,在中学,城乡女生入学实际比例要比占学生入学总数的50%低7%左右,小学要低3%,城乡男女生总体上相差近10%,而乡镇中学女生要比男生低近20%。因此,女生的入学与巩固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表四 1992-1993学年84所中小学男女生比例(%)

3>.辍学率的地区差异

表五 84所中小学辍学率地区差异

地理分布 辍学率(%) 学校(所)

平均水平2.4 84

山区2.77 52

丘陵2.21 25

平原0.0 2

高原0.49 2

表五显示,山区的辍学率不仅高于丘陵地区,而且高于总平均数。当然,这其中可能因为我们在这两个地区调查学校样本太少,但是边境县市(除内蒙外)的地理环境主要就是“边、少、山”区。所以我们可以说,辍学率高的地区是山区,其次是丘陵地区,这两个地区的辍学率(特别是山区)得到控制,总体辍学率就有可能下降。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与辍学率高低的反向关系,一般而言,平原、丘陵、山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由高向低排列的,而辍学率恰好相反。

(二)辍学原因分析

1.辍学原因问卷调查结果

在我们所述的辍学原因中,校长对学生辍学历原因、学生对有关辍学原因回答结果见表六。

表六

从上面问卷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城乡学生流失的原因主要是学校环境差、教学设施不足,家贫,重男轻女,交通条件,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等。

2.辍学因素的相关分析和分类分析

1>.学校环境和基本设施建设对学生流失影响是大的。例如,学校的课桌椅是否齐全,卫生设施、校园面积、教学设备充分与否等都有影响。流失率与学校课桌充足程度的相关系数r为-0.23(P值为0.05);教学辅助手段与学生流失率的相关程度r为-0.29(P值为0.01),教学辅助手段没有的学校,学生流失率达3.22%,高于2.24%的平均率;与校长对教学设备的满意程度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27、-0.22,相应P值为0.02、0.05,说明了教学设备对学生流失率的影响。同时,我们调查发现,学校无实验室的占66.7%,无图书室的占58.8%(在作相关分析中,与流失率有关的状态越充足或越满意,所赋变量值越大)。

表七

从表七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出:

①学校环境的好坏,学校设备的充足与否对学校辍学情况的影响关系是密切的;设备没有时的辍学率,设备不充足时辍学率,设备充足时的辍学率,三条状态方向基本一致。从总体上讲,设施的完备程度的高低也反映着辍学的高低,当设施充足时,学校的辍学率明显低于总体辍学率;不充足时与设备完全没有时,辍学率居上,且两者基本大于总体辍学率,反映了学校环境和设备缺乏的影响。

②在每一种设备状态下,设备由充足→不充足→没有的变化,也基本上就是辍学率由低向高的变化。

2>.学校寄宿对辍学的影响。寄宿学生比例与辍学水平高低的相关系数r为0.52(P值为0.00),是最高的。据我们估计,可能是由于寄宿费用要高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导致贫困学生流失。据实地调查,平均寄宿费用学年为800-1000元/人,农村家庭支付相当困难。

3>.学生的留级也可能导致学生流失。流失率与校长对学生留级状况的满意程度的相关系数r为-0.3(P值为0.01),学生留级一般是由于学习成绩差所致,如前数据所表明学生成绩差导致学生流失率之高是主要原因。

4>.中小学师资对学生辍学率的影响。

①小、学师资影响没有中学大,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与学校辍学率的相关系数r为-0.20(P值为0.03),两者相关度不高;而中学r为-0.62(P值为0.00),与学校流失率显著相关,这与中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低于小学教师一致;

②小学教师的职称对学生流失的影响也没有中学高,如中学高级教师比例与流失水平r系数为-0.38(P值为0.04),而小学高级教师比例与流失率r为-0.37(P值为0.01)。

我们分析,可能是因为中学教师的质量(反映在学历、职称两个主要方面),更易决定学生升学特别是升中专、高校的命运,而小学教师对学生影响相对要低。

从学生留级和升学率两个反映学校教育质量的侧面来看,学生流失率与校长对本校学生的留级情况的满意程度的相关系数r为-0.30(P值为0.01)与1992、1993年学校升学率的相关系数r为-0.41、-0.39(p值均为0.00),可见学校教育质量低会直接影响学生上学的积极性。调查中有一所学生学生留级多且1993年升学率为12%,辍学率竟高达13.74%。

学校环境、设施,社会、家庭、师资对辍学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上仅列举对辍学影响较大的因素。

5>.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因素中几个主要因素的分类分析结果。

我们根据学校校长对以下因素的评价状态把学校辍学率分类如表八。

表八

从表八可以看出:

①学校状态(教师素质与能力,教学、学习设备,教师出勤情况)、学生状态(留级,出勤)、家庭状态、社会状态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辍学率的高低,好则辍学率低,不好则高。

②家长的支持、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出勤)是控制辍学率的三个重要方面。

另外,在实地座谈、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影响学校辍学率还有其它一些原因,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3.影响辍学因素的中小学差异

在影响中小学的辍学原因上,存在着差异,同样的因素在二者中起的作用不同,见表九。

这种差异说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家长对中学生的经济依赖力增强,家长看到孩子升学无望或家庭经济有压力时,更易让孩子流失从事经济活动;另一方面,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会因学习成绩不好或处理不好与同学、教师的关系,或对学习厌倦而产生厌学心理,也会因教师质量、学校环境不令人满意而辍学。所以,中学生的辍学较之小学生更严重、更易发生。但小学生由于参加民族文化习俗活动和因兄妹多而辍学的比例比中学生要高。

表九 中小学生对其同学辍学原因的回答(%)

辍学原因

中学小学 中小学合计

1. 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 51.354.8 53.4

2. 兄妹多,负担不起 25.814.5 19.0

3. 父母不让上学,让回家劳动 7.5 13.7 11.2

4. 学习无兴趣13.15.3 14.4

5. 想离校去挣钱 12.85.9 8.6

6. 想帮家里劳动 19.422.9 21.5

7. 学校环境太差,教学设施不足45.545

45.2

8. 教师素质不高,教学质量不令人满意 10.44.5 6.9

9. 参加民族习俗活动,耽误后不再上学 9.0 10.8 10.

10.重男轻女 32.524.1 27.5

11.学校离家远,交通不便 12.216.4 14.7

4.影响辍学因素的地区差异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内蒙古呼盟地区的辍学率还是较低的,这一方面是呼盟教育行政部门所采取的措施得力,另一方面也是有其特殊的地理、经济原因。

较之内陆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山区,呼盟地区的少数民族居住在草原上,流动性大,居民思想较开放,较重视知识,很重要的一条是由于历史遗留的优良传统即不重男轻女,所以辍学在这一地区并不显严重。而广西、云南多为山区,自然环境复杂。从学生问卷和校长问卷反映的情况来看,内蒙边境地区的学校设施和学校环境,当地家长对孩子的经济依赖程度和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学生上学的主动性及上学的交通便利程度等几个主要方面都要稍好于广西、云南。

三、结论

通过小规模问卷抽样调查分析和实地考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与全国实际情况一样,边境省区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如内蒙古的中小学总体入学水平,女童入学水平不仅高于南方的边境省区,而且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是边境县的初中入学率较之全国平均水平仍普遍显低;农村辍学率高于县、镇,更高于城市,中学辍学率明显高于小学,山区辍学率高于丘陵、平原,女童辍学严重。辍学原因存在地区和年级差异,中学生较之小学生、农村学生较之城镇学生、高年级学生较之低年级学生更易辍学。辍学原因主要涉及家庭经济和学校两个方面。其中,农村贫困地区由于家庭的经济负担能力低,需要孩子从事经济活动和学校环境设施差是造成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另外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也是影响学生辍学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对策与建议

我们觉得以下建议可作为发展边境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和控制中小学生流失的参考。

(一)大力加强《义务教育法》和教育的重要性的宣传,使教育发展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尤其在少数民族居住的贫困闭塞山区,要深化宣传,要转换一代人的观念,使当地居民能重视教育。要启蒙群众、发动群众、说服群众,使群众认识到教育是振兴当地经济、改善生活质量的基础。正如前面的分析,社会的支持、家长的合作,对学校辍学率影响是大的,只有全社会支持了,把办教育转换成全社会的一种主动行为,辍学问题才能有效解决。

(二)建立健全档案,强化登记制度,如内蒙古新旗在各苏木(乡)建立0至15岁适龄儿童花名册,出生人口先在苏木(乡)主管教育的部门登记户口,再到派出所登记,便于教育部门掌握学龄人口,采取措施保证儿童入学。苏木学校建立学生花名册和文化登记卡,进行对照检查,每年登记一次并报教育局备案,严格控制入学率和巩固率。加强监督检查,各县(旗)和苏木(乡)成立普教领导小组,各苏木(乡)中心小学配备普教统计员,搞好学期、学年检查工作,使普教工作落到实处。

根据实际,落实教师、学校、戛察(村)、苏木(乡)普及初等教育的各级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制度。

(三)点面结合,城乡并举。要增加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的教育投资,包括师资、办学条件、专项补助。当前在交通比较便利的地区如县城和部分乡镇,办学条件相对尚可,但在大量的农村山区的教学点和乡村小学,教学条件是相当差的。如前面分析所看到的,农村地区的中小学辍学率明显高于县镇、城市,其中办学条件、学校设备的改善程度影响很大。因此,各级政府要注重改善边境地区的办学条件,抓好校园建设。在进行教育投资时,要避免只重视城镇而轻视乡村,要防止教育投资“马太效应”。

(四)在不同的边境少数民族地区要因地制宜,政策灵活,多类型多形式办学。因为这些地区都是少数民族杂居区,象云南省的一些边境县,没有主体民族,不能制订统一政策,政府要照顾多个民族就很困难。例如,①对重男轻女严重的地区要专设女子班;②对特困山区要有专项扶持;③对不重视科技文化的信息闭塞的地区,要加重技术课的份量,使知识与改善生活的关系能使人清楚地看到。

(五)各级政府要更加注重边境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对此实行适当的政策倾斜和教育投资倾斜,我们认为是必要的。包括①上级政府和外省市对该地区经济发展交通改善所给予特别的、照顾性的智力支持、财力支援、政策扶持;②特殊困难教育经费专项支助,包括对当地政府及学生或困难家庭的资助,以保证适龄儿童入学;③进一步加强民族寄宿制中心小学的建设,解决入学难的问题,建立民族寄宿制学校制度与学生困难专项补助制度相结合的配套制度。在边境贫困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寄宿制中小学的建设尤其重要,它是把分散教学改为集中教学,提高办学效益,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降低学生辍学率的重要手段。但是,如前分析,寄宿费用高又易导致学生流失,为此必须建立贫困学生特殊资助或减免制度。

(六)师资建设。边境地区不仅缺乏合格师资,而且教师数量相对不足,要逐步解决教师不足与教师质量提高问题,特别是中学师资问题,这对控制学生流失非常重要。在师资定向问题上,可以考虑到定向到民族村寨(自我封闭严重,不愿接纳外来教师的村寨)。先可以考虑在教师素质上放低要求,但要培养出本民族、本村寨的教师,用本民族的教师逐渐打开义务教育在这些地区的困难局面,再考虑逐步提高这些地区的师资水平。

(七)搞好边境民族地区的教育也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社会各方面都应予以重视。如排除社会不正常因素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干扰,净化学校环境。我们欣喜地看到:从国际社会到中国国内各部门都开始重视边境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例如:“希望工程”在麻栗坡县、宁明县救助失学儿童的活动,世界银行的资助等。我们觉得无论是来自国际上的援助,还是国内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援,都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我们所要提醒有关部门注意的是,普及义务教育要抓住几个重要:①是中小学女童的入学率与巩固率的提高问题;②是中学男生的巩固率;③是农村学校学生入学率提高与巩固率的提高;④是丘陵、山区学校入学与辍学的控制;⑤是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支持;⑥是改善边境地区的办学条件;⑦是加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管理。

本文是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和亚洲开发银行(ADB)的研究项目: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和辍学调查报告的一部分。

注释:

①国家教委:《1992年教育统计公报》,《中国教育报》1993年3月15日。

②何兆源主编:《中国百科年鉴1992》,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第247页。

③谈松华:《我国教育发展的区域性特征及其战略选择》,《教育研究》1993年第2期。

④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91》,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年,第79页。

标签:;  ;  ;  ;  

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失学情况调查_农村教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