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2例X线胸片阴性顽固性咳嗽患者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1](2022)在《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 咳嗽的诊断、治疗与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为及时反映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织了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反流外科、耳鼻咽喉科、儿科、中医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 对中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重新进行了修订。对原有的证据等级、推荐强度进行了审核与更新, 新增、删除了部分推荐意见。指南的基本结构保持不变, 主要内容包括咳嗽的定义、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 咳嗽的诊断、评估与检查, 急性、亚急性、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 咳嗽的经验性治疗与对症治疗等。
蔡光云,蔡燕君,周晓燕,江涛,许浦生[2](2021)在《老年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与治疗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老年慢性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以2016年3月~2019年5月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咳嗽患者153例作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制定的相关诊断程序进行病情诊断,了解患者病史并实施耳鼻喉专科检查等,依照患者实际病情为其实施纤维鼻咽镜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检查的同时为其提供试验性治疗,观察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CVA、PNDs及GERC为慢性咳嗽主要病因,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因(P <0.05),所选153例患者中147例患者病情确诊,确诊率96.08%,根据病因进行对症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控制。结论老年慢性咳嗽患者病因复杂,可能涉及耳鼻喉、消化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等多系统,为患者提供针对性辅助检查以及对症治疗对于加快其临床症状缓解有重要价值。
杨秀丽[3](2020)在《黄龙止咳胶囊治疗慢性咳嗽(风盛挛急证)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黄龙止咳胶囊治疗慢性咳嗽风盛挛急证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苏黄止咳胶囊为阳性对照,采用随机、双盲、非劣效性平行对照的设计方法,收集符合研究标准的慢性咳嗽患者17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85例,对照组予口服苏黄止咳胶囊,治疗组予口服黄龙止咳胶囊,疗程为2周。观察用药安全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咳嗽症状积分、中医症状积分、LCQ积分。研究结果: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咳嗽症状积分、LCQ积分等资料均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VAS: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组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VAS差值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3.咳嗽症状积分: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咳嗽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咳嗽症状积分组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咳嗽症状积分差值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4.中医症状积分: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各中医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中医症状积分组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各中医症状积分差值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5.LCQ积分: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LCQ各区域积分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CQ积分及总分组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LCQ积分差值及总分差值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6.两组疗效:在咳嗽症状积分疗效方面,治疗组有效率为80.24%,对照组有效率为80.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有效率为81.48%,对照组有效率为79.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不良反应:治疗组2例出现轻度胃脘不适,1~3天后自行消失。对照组1例出现恶心、胃部不适,中止试验;1例出现便秘,予对症处理后好转,继续观察。研究结论:黄龙止咳胶囊可以有效改善风盛挛急型慢性咳嗽患者的咳嗽、咳痰、咽痒、气急等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其治疗咳嗽症状的疗效不劣于苏黄止咳胶囊。
徐宁宁[4](2020)在《慢性咳嗽患者病因分析与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患者误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胸部影像学正常的慢性咳嗽由于病因众多,往往导致临床上治疗困难,而不同咳嗽指南对于慢性咳嗽的病因排序却不一致,我国2009年和2015年的咳嗽指南将咳嗽变异性哮喘(以下缩写为CVA)列为最常见的原因,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以下缩写为UACS)为第二大慢性咳嗽病因,而美国ACCP指南以及英国、加拿大、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以及澳大利亚、韩国等国的大多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均以UACS是最常见的慢性咳嗽病因。针对上述矛盾的流调结果,本研究对2019.6.1至2020.1.31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成年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分析慢性咳嗽的病因。研究方法本研究是回顾性研究,首先根据纳入标准,收集符合要求的慢性咳嗽患者,根据诊断流程及诊断方法进行病因分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差异;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表示,用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组间均数差异;计数资料以构成比n(%)来描述,采用卡方检验。以双侧P值<0.05定义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1.共180例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慢性咳嗽患者,男90例,女90例,平均年龄(47.5±16.3),病程中位数4(2-240)月。180例患者中,有吸烟史者23(12.8%)人;约三分之一的病例胸片放射科报告提示支气管炎,106例(58.9%)患者既往诊断为支气管炎,26例(14.4%)患者既往诊断为咽喉炎,且既往大多数患者使用抗生素及止咳药治疗,分别占82.8%和90%。经统计分析后发现,不同性别在吸烟史上存在显着的差异,X2=14.406,P<0.001,并且男性的吸烟率高于女性。2.180例患者中,可确定病因者163例,UACS 55例(30.6%),CVA 38例(21.1%),EB 18例(10.0%),焦虑性咳嗽15例(8.3%),ACEI相关性咳嗽8例(4.4%),变应性咳嗽6例(3.3%)、反流性咳嗽6例(3.3%),慢性支气管炎17例。另17例因辅助检查未完善且治疗效果不佳无法确定病因。3.不同病因在平均年龄、肺功能(FEV1pred%、FEV 1/FVC%)、既往不同诊断比例(支气管炎、咽喉炎、咳嗽查因)上均存在显着的差异,P均<0.05,经过事后两两比较可见,平均年龄方面,CVA高于UACS,EB,焦虑性咳嗽,变应性咳嗽;ACEI相关性咳嗽高于焦虑性咳嗽、变应性咳嗽。CVA的FEV1pred%、FEV 1/FVC%的平均值低于其他病因。既往诊断方面,诊断为支气管炎的比例,UACS高于CVA;诊断为咽喉炎的比例,UACS低于反流性咳嗽。研究结论180例慢性咳嗽患者中,最常见病因为UACS,其次为CVA、EB,焦虑相关性咳嗽亦是慢性咳嗽的病因之一,占有相当的比例。研究背景UACS作为慢性咳嗽常见病因之一,在日常临床工作中,诊断率不高,许多UACS患者长期误诊误治,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对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也加重了个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在我国,对UACS的诊治情况研究相对较少,所以,有关UACS的误诊分析对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以及减轻患者经济和生活质量的负担有实践意义。因此,我们针对UACS进行了一项分析,以期调查误诊原因。研究方法1.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单臂、开放性的前瞻性试验。首先根据入排标准,收集拟诊UACS的成人慢性咳嗽患者40例。2.1进行临床资料整理与误诊分析。2.2予全部患者鼻吸入激素(糠酸莫米松50ug或者丙酸氟替卡松50ug或布地奈德鼻喷雾剂64ug 1吸bid)、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及减充血剂复合制剂(复方伪麻黄碱胶囊1粒bid)、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10mg qn)联合治疗1月,好转后鼻吸入激素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维持治疗3月。记录其治疗前治疗后的咳嗽症状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共40名符合标准的UACS病例入选,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7.1±17.0岁。病程中位数12(2-216)月。自觉有鼻炎病25例;有吸烟史者4例,无吸烟史者36例;有特应性疾病(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家族史1例。2.40患者中,存在鼻部症状者32例(80%),无自觉鼻部症状者8例(20%);鼻咽部体征中,单侧下鼻甲肥厚充血14例(35%),双侧鼻甲下肥厚充血24例(60%),咽部充血及滤泡增生1例(2.5%),未见异常2例(5%);鼻窦CT结果示单侧鼻甲肥厚15例(37.5%),双侧下鼻甲肥厚24例(60%),副鼻窦炎症6例(15%),存在鼻息肉1例(2.5%);完成Fe No检查者23例,大于32ppb者4例;完成诱导痰检查者5例,Eos%>=2.5%者4例(3.5%-25.7%)。3.40例患者的基础病因分布,单一慢性鼻炎占多数,34例(85%),单一慢性鼻窦炎仅1例(2%),5例(13%)两者共存。误诊疾病分布:误诊为支气管炎22例(55.0%),慢性支气管炎8例(20%),慢性咽喉炎5例(12.5%),EB 4例(10%),GERC 1例(2.5%)。35例(87.5%)患者使用止咳药物,29例(82.9%)使用抗生素,18例(45%)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24例(60%)使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无一例使用鼻吸入激素和减充血剂。4.40例患者既往就诊诊疗数据中,就诊地点于三级医院者16例(40%),二级及以下医院者24例(60%)。问及鼻部症状者15例(37.5%),未问及者25例(62.5%)。问及鼻炎病史者7例(17.5%),未闻及者33例(82.5%)。进行鼻腔视诊检查者0例,未进行者40例(100%),行鼻窦CT检查者5例(12.5%),未行鼻窦检查者35例(87.5%)。行诱导痰检查者4例,诱导痰Eos%均>=2.5%。5..38例患者用药前后咳嗽积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治疗前VS治疗后咳嗽症状积分分别为:4.28±0.91 VS 1.58±0.87 t=16.77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用药后咳嗽症状积分明显低于用药前;全部患者在试验的不同阶段咳嗽症状达到了临床控制。结论1.慢性咳嗽中的UACS患者经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以支气管炎为最常见,其次是慢性支气管炎,少部分误诊为慢性咽喉炎、EB。2.临床医生未重视问询鼻炎相关症状及鼻炎病史、未重视鼻部体征、鼻窦CT检查是就诊过程中容易导致误诊的因素。3.由于无自觉鼻部症状患者的存在,鼻部体格检查及鼻部辅助检查应受到重视。
侯玉[5](2019)在《咳嗽证治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针对学术界有关咳嗽辨证论治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诸如:一些行业标准和教材有关咳嗽证型论治的差异、不同行业标准的咳嗽分类标准不一致、一些行业标准与临床丰富的咳嗽证型相脱节等,拟通过对咳嗽当代国标、中西医各类标准或指南、教材、临床报道、古代医籍等开展系统的理论研究,修订咳嗽辨证论治标准,丰富相关中医基础理论。方法(1)对我国现行涉及咳嗽的4类标准开展研究: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包括:疾病国标、证候国标、治法国标。2)中医药行业标准,包括: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中医内科学教材、西医行业标准中的中医内容。3)中西医结合行业标准。4)西医咳嗽诊疗指南。(2)对2015年至2017年的3000篇临床文献的比较与研究,了解近年来临床咳嗽辨证论治的现状。(3)对历代代表性中医药古籍文献有关咳嗽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整理和研究。(4)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制定咳嗽常见证候的辨证论治标准。结果(1)对我国现行涉及咳嗽的4类标准研究发现:1)97版中医国标内容丰富而详实,但存在病证名分类不一致、疾病与证候术语分开、证候国标与治法国标所对应的证候不匹配、不同证候采用了类似的治法的问题。2)中医药行业标准存在的问题是一些标准内容前后不衔接,所纳入证候内容数量不足(在7~9个之间,合并后仅计15个),与国标56个证候有着很大的差距,难以对应临床复杂的常见证候。3)中西医结合标准与之前另两类标准比较,存在的问题仍是常见证候部分缺失、证候命名标准不一、一些病证的脏腑重点不在肺脏等问题。通过对以上标准的比较、汇总,可以获得相对完整的咳嗽常见证候。而这一研究结果,会优于各资料来源原有的标准,更具代表性和完整性。(2)对2015年至2017年的3000篇临床文献的比较与研究,发现临床文献所涉及咳嗽证候更加丰富,不但远远超出了若干中医药行业标准,还与以上所汇总的4类标准证候存在异同。综合临床报道,结合先前汇总的各类标准所涉证候,将相近者合并、重复者删除,获得95个证候。这较之以上行业标准,更贴近临床实际。(3)对历代代表性中医药文献有关咳嗽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整理和研究,选取了64本含有咳嗽专篇的代表性中医古籍作为咳嗽病证名的数据来源,汇总两千年来有关咳嗽同病异证的主要证候与处方用药,并对出现频次高的中药及其性味功效、中药分类及其出现频次、针对不同病症咳嗽治疗中药的频次等予以刻画。(4)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调整并制定了92个咳嗽常见证候的辨证论治标准。该标准荟萃了以上3个文献源的辨证论治学术内容,引用了建国以来有关辨证论治研究的学术成果,为临床咳嗽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支持。结论通过对比研究,较为完整地继承了中医药行业对咳嗽辨证论治的经验和理论,有关理论可以上溯到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时代;同时,也准确揭示了既往一些标准和文献中所存在的问题,为咳嗽辨证论治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在充分吸收各类资料长处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辨证论治标准制定理论,制定了较为完备、实用的咳嗽辨证论治标准。本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假说,即通过对咳嗽当代国标、中西医各类标准或指南、教材、临床报道等开展理论研究,进而对古医籍有关咳嗽相关文献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常见证候及其理法方药,对比和分析以上所有涉及咳嗽证候的异同,以及有关咳嗽的诊疗,将有助于制定符合临床实际、内容丰富且可行的咳嗽辨证论治标准方案,丰富相关中医基础理论。
马涵[6](2019)在《胸腔镜下肺肿瘤术后慢性咳嗽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究胸腔镜肺肿瘤手术后慢性咳嗽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的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同一手术者行胸腔镜下肺肿瘤切除术的2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手术方式、有无吸烟史、有无胸腔粘连、有无淋巴结清扫、术后有无并发症发生、留置胸腔引流管的天数、术后有无持续性咳嗽、咳嗽持续天数、咳嗽程度、术后有无胸腔积液、术后有无气胸、有无术后肺部感染、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进行分析。将符合排除标准的患者筛除后,将有持续8周以上咳嗽的患者归入慢性咳嗽组,其余患者归入无慢性咳嗽组。并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再按咳嗽程度评分识别出重度咳嗽患者,对影响咳嗽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排除条件筛除后,共172例患者符合条件,其中诊断为慢性咳嗽的患者共55例(31.98%),经单因素分析后,患者的年龄(P=0.115)、性别(P=0.055)、肿瘤类型(P=0.262)、肿瘤大小(P=0.251)、有无胸腔粘连(P=0.179)、术后长期漏气(P=0.231)、留置胸腔引流管的天数(P=0.064)无统计学意义。肿瘤位置(P=0.001)、吸烟史(P<0.001)、手术方式(P<0.001)、有无淋巴结清扫(P<0.001)、切除上叶(P=0.012)、残端处理方式(P=0.009)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淋巴结清扫(P<0.001)、上叶手术(P=0.006)、支气管残端处理(P=0.025)、手术类型(P=0.032)是术后慢性咳嗽的独立性危险因素。术中淋巴结的清扫采样(P<0.001)和肺叶切除术(P<0.001;P=0.029)更易引起重度慢性咳嗽。结论:肿瘤位置、吸烟史、手术方式、有无淋巴结清扫、切除上叶、残端处理方式对术后慢性咳嗽有影响。淋巴结清扫、上叶手术、支气管残端处理、手术类型是术后慢性咳嗽的独立性危险因素。术中淋巴结的清扫采样和肺叶切除术更易引起重度慢性咳嗽。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注意术中淋巴结的处理,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的慢性咳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ChineseMedicalJournalsPublishingHouse;ChineseSocietyofGeneralPractice;AsthmaGroupofChineseThoracicSociety;EditorialBoardofChineseJournalofGeneralPractitionersof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ExpertGroupofGuidelinesforPrimaryCareofRespiratorySystemDisease[7](2019)在《咳嗽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解玉东[8](2017)在《气道过敏反应测试系统在慢性咳嗽诊断中的意义》文中认为背景随着空气污染日益严重,河南省豫北地区咳嗽患者门诊量逐年上升。咳嗽(Cough)是清除气道内分泌物,防止外来异物进入机体的反射性防御动作。但是,频繁咳嗽可引起胸腔压力增高,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呕吐,胸痛,从而进一步影响患者夜间睡眠质量,造成白天嗜睡和疲乏,影响生活质量。再加上花粉、粉尘过敏原和炎症因子等刺激,使得咳嗽成为临床上最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症状。慢性咳嗽的诊断标准: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持续时间>8周),而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2]。患者仅表现为咳嗽,而胸部X光及CT检查均无异常,常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无法给予正确有效的治疗,延误病情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致使临床上常应用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和进行多种非必要的检查,浪费大量医疗资源。因此,早期明确诊断慢性咳嗽的病因对其进行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和鼻后滴漏综合征、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引起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尽管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很多,包括独立病因和多发病因,但是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慢性咳嗽最重要的原因。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临床上非典型表现的隐匿性哮喘,慢性咳嗽是首发或唯一表现,主要多发于夜间,吸入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有效,因其没有喘息、发作性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且双肺无哮鸣音,临床医师常诊断为支气管炎,进行大量的无效的治疗,引起药物相关并发症。气道高反应性和炎症引起的气道重构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当前研究显示支气管激发试验是检测各种类型哮喘的有效手段(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近期研究表明,Th17细胞产生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IL-22及IL-23等细胞因子促使中性粒细胞活化和趋化,从而加重气道敏感性和炎症反应,慢性咳嗽患者气道中IL-17表达与中性粒细胞浸润数量和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干扰素调节因子4(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4,IRF4),主要调控Th17细胞分化。当CD4+T细胞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和IL-6并存时,如果IRF4缺陷,即使存在TGF-β、IL-6及抗原刺激,Th0细胞不分化为Th17细胞,成熟Th17细胞分泌IL-17、IL-21也受限。IRF4还可控制IL-6诱导CD11b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分化发育来影响Th17细胞分化。因此在气道过敏反应中,IRF4可以通过调节Th17细胞的分化而参与慢性咳嗽的发病机制。慢性咳嗽发病危险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遗传和环境因素能通过IRF4对Th17细胞分化及功能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为进一步明确气道过敏反应测试系统(支气管激发试验)在慢性咳嗽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IRF4在慢性咳嗽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慢性咳嗽防治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298例慢性咳嗽患者,均进行气道过敏反应检测,现报告如下。目的探讨气道过敏反应测试系统在慢性咳嗽诊断中的意义。方法1.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慢性咳嗽患者298例为本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62例,女性患者136例,并对患者依据年龄进行分组。2.采用全自动气道过敏反应检测仪(ASTOGRAPH J-21)对慢性咳嗽患者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3.分析慢性咳嗽患者中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4.Real-time PCR检测受试者炎症指标的表达:ICAM-1,TNF-α,TGF-β、IL-17。5.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根据资料类型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98例慢性咳嗽患者中,气道过敏反应检测、炎症指标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在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气道过敏反应检测、炎症指标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在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气道过敏反应检测阳性157例(52.68%),阴性141例(47.32%),FEV1、FEV1/FVC、PEF及MMEF在激发阳性、阴性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VC在激发阳性、阴性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气道过敏反应检测阳性157例,阴性141例,炎症指标在激发阳性、阴性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298例慢性咳嗽中,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在不同年龄组中有显着差异,而男女两组阳性率无显着差异,最终确诊CVA患者的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为47.31%。支气管激发阳性与过敏相关因素、年龄、性别、咳嗽症状总积分、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血清ICAM-1、TNF-α、TGF-β、IL-17和FeNO因素显着相关。2.气道过敏反应检测系统在慢性咳嗽的诊断中有明确意义,应用气道过敏反应测试系统在慢性咳嗽患者中筛查CVA患者,早期诊断、正确治疗,有助于防止其发展为典型哮喘。
赖克方[9](2016)在《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文中认为咳嗽是呼吸专科门诊和社区门诊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在国内专科门诊中,慢性咳嗽患者约占三分之一以上。咳嗽病因复杂且涉及面广,特别是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因诊断不明确,很多患者常反复进行各种检查,或者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和镇咳药物,收效甚微并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1-5]。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急、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导咳嗽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织相关专家,于2005年制定了中
江芳超[10](2012)在《感冒后咳嗽治疗措施与疗效相关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咳嗽是多种基础病引发的常见的内科疾病症状;属机体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的防御反射;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当感冒本身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临床上称为感冒后咳嗽。除了呼吸道病毒外,其他呼吸道感染亦可能导致此类迁延不愈的咳嗽,有文献统称为感染后咳嗽。目前,对于感冒后咳嗽疗效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见,本研究对其进行探讨并初步分析不同治疗措施的疗效。目的总目的采用多中心、开放式、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感冒后咳嗽主要疗效相关因素的调查,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总结感冒后咳嗽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初步比较不同治疗措施对疗效的影响,为制定感冒后咳嗽的临床决策提供依据。具体目的理论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共识,总结感冒后咳嗽疗效的可能关联因素,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临床研究:通过临床研究,总结感冒后咳嗽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初步比较不同治疗措施对疗效的影响。方法1.理论研究方法1.1文献研究:借鉴系统综述的方法,查阅1989年至2011年5月中国学术期刊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咳嗽疗效关联因素的中西医文献,总结咳嗽疗效关联因素。1.2专家共识:采用定性定量研讨厅体系和层次分析法,进行专家共识,.补充文献研究的不足,所得结果与文献研究结果共同做为问卷设计的依据。2.临床研究方法2.1治疗措施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采用多中心、开放式、前瞻性的设计方法,通过现场问卷调查收集初诊患者信息;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和电话随访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患者服药后病情变化等相关资料,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将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挖掘,总结出感冒后咳嗽疾病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依据得到的结果分析治疗措施与疗效的相关性,同时进行不同措施的疗效比较。2.2其他因素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依据得到的结果分析其他因素与疗效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对疗效的影响。结果1.理论研究结果1.1文献研究:共获得363篇以中文发表的文章,患者39.813名。文献中涉及的关联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血常规、胸片检查结果、咳嗽的中医证候积分、咳嗽的症状等级、患者既往史及痰培养结果等,其中涉及最多的为性别、年龄、病程、病情。1.2专家共识:共识结果:文献研究所得到的相关因素在临床研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全面收集;同时应考虑到疾病(感冒后咳嗽)严重程度、患者既往病史、家族史、个人过敏史等情况和不同干预措施对疗效的影响。2.临床研究结果2.1完成病例情况及初步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完成病例397例,其中男性115例,占28.97%,女性282例,占71.03%;患者平均年龄46.99±15.74岁;平均病程25.62±13.44天。2.2感冒后咳嗽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治疗措施、年龄、病程和性别。2.3治疗措施对疗效的影响:辨证论治中药汤剂组、中成药组和单纯西药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咳嗽症状及生命质量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性别对疗效有影响且三组性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故以性别进行分层分析:治疗后三组女性患者相比(咳嗽症状积分表总分、视觉模拟评分总分和LCQ总分),中药汤剂组改善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P<0.05);治疗后三组男性患者相比(咳嗽症状积分表总分、视觉模拟评分总分),中药汤剂组改善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男性LCQ总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其他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治疗措施为辨证论治中药汤剂时,多元回归结果显示,年龄、病程和性别对感冒后咳嗽疗效有影响。结论1.感冒后咳嗽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女性患者比例高于男性;感冒后咳嗽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中年患者发生的比例更高。2.治疗措施是药物治疗感冒后咳嗽疗效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年龄、病程和性别亦影响感冒后咳嗽的疗效。3.对于感冒后咳嗽患者,辨证论治中药汤剂、中成药和西药均有较好疗效;其中三组相比,辨证论治中药汤剂为最佳治疗手段。4.当治疗措施是辨证论治中药汤剂时,年龄、病程和性别则是感冒后咳嗽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52例X线胸片阴性顽固性咳嗽患者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52例X线胸片阴性顽固性咳嗽患者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老年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与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诊断方法 |
1.2.2 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3)黄龙止咳胶囊治疗慢性咳嗽(风盛挛急证)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样本量估算方法 |
1.2 病例来源 |
1.3 诊断标准 |
1.3.1 西医诊断标准 |
1.3.2 中医辨病辨证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1.7 脱落标准 |
1.8 中止试验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1.1 随机方法 |
2.1.2 盲法的设计与实施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3.1 一般资料 |
2.3.2 疗效性指标 |
2.3.3 安全性指标 |
2.4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
2.4.1 咳嗽症状积分疗效判定标准 |
2.4.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1.1 两组患者性别分布 |
3.1.2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 |
3.1.3 两组患者BMI指数分布 |
3.1.4 两组患者病程分布 |
3.2 治疗结果分析 |
3.2.1 两组患者VAS视觉模拟评分比较 |
3.2.2 两组患者咳嗽症状积分比较 |
3.2.3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
3.2.4 两组患者LCQ量表积分比较 |
3.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
3.3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 慢性咳嗽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1.1 流行病学 |
1.2 病因和发病机制 |
1.3 慢性咳嗽常见病因的诊断和治疗 |
1.3.1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 |
1.3.2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 |
1.3.3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 |
1.3.4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 |
1.3.5 变应性咳嗽(AC) |
1.3.6 慢性咳嗽高敏综合征(CHS) |
1.4 未来方向和新药 |
2 从“风”论治慢性咳嗽 |
3 对照药物选择依据 |
4 黄龙止咳胶囊立方依据 |
4.1 前期研究 |
4.2 组方立法依据 |
4.3 单味药解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5 几点说明 |
5.1 排除疑诊为GERC患者 |
5.2 未进行慢性咳嗽病因分布及各病因疗效观察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慢性咳嗽的治疗现状研究 |
1 病名 |
2 中医对咳嗽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中医治疗现状 |
3.1 辨证论治 |
3.2 分脏腑论治 |
3.2.1 从肝论治 |
3.2.2 从心论治 |
3.2.3 从脾论治 |
3.2.4 从胃论治 |
3.2.5 从肺论治 |
3.2.6 从肾论治 |
3.3 从病理因素论治 |
3.4 中药复方及基础方加减治疗 |
3.5 名医经验 |
3.5.1 晁恩祥治疗经验 |
3.5.2 洪广祥治疗经验 |
3.6 中医外治法 |
4 中西医结合治疗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置部分 |
附件1: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4)慢性咳嗽患者病因分析与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患者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本文常用缩略词 |
第一部分 180例慢性咳嗽患者病因分析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40例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患者误诊分析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咳嗽证治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专有名词英文缩写中英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中西医对咳嗽的认识及诊疗现状 |
1.1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及诊疗现状 |
1.2 西医对咳嗽的认识及诊疗现状 |
1.3 存在问题 |
2 与咳嗽相关行业标准的现状与比较 |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
2.1.1 疾病国标 |
2.1.2 证候国标 |
2.1.3 治法国标 |
2.2 中医药行业标准 |
2.2.1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行标) |
2.2.2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2008会标) |
2.2.3 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1会标) |
2.2.4 中医内科学(2013教材) |
2.2.5 中西医结合行业标准(2016西医会标) |
2.2.6 不同行业标准的比较与分析 |
2.2.7 若干中医行业标准与国标比较 |
2.3 中西医结合标准 |
2.3.1 普通感冒 |
2.3.2 流行性感冒 |
2.3.3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
2.3.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 |
2.3.5 肺脓肿 |
2.3.6 肺结核 |
2.3.7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
2.3.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2.3.9 支气管扩张 |
2.3.10 肺心病 |
2.3.11 肺癌 |
2.3.12 对比与分析 |
2.4 西医咳嗽诊疗指南 |
2.4.1 咳嗽分类 |
2.4.2 不同类型咳嗽分类的变化 |
2.4.3 诊断程序 |
2.4.4 治疗方案 |
2.5 分析与建议 |
2.5.1 两个标准病种纳入异同的分析与建议 |
2.5.2 对于咳嗽相关标准制定的建议 |
3 当代临床咳嗽文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
3.1 当代临床咳嗽文献的现状 |
3.2 近年3000篇文献分析 |
3.3 相似疾病比较 |
3.4 报道所涉及西医疾病与其对应的中医证候 |
3.5 近年报道所涉病种与有关行业标准比较 |
3.6 近年报道所涉证候与有关行业标准比较 |
3.7 分析与建议 |
4 历代中医古籍中咳嗽及其论治理论的整理与分析 |
4.1 历代中医代表性文献有关咳嗽分类的研究 |
4.1.1 历代咳嗽名整理 |
4.1.2 历代咳嗽名分类 |
4.1.3 历代咳嗽名分析 |
4.1.4 分析与建议 |
4.2 历代中医咳嗽用药及其特点的研究 |
4.2.1 高频次中药及其性味功效 |
4.2.2 中药分类及其频次 |
4.2.3 古方用药按治法分类统计 |
4.2.4 古方用药按病证分类统计 |
4.3 分析与建议 |
5 咳嗽辨证论治方法的构建 |
5.1 辨病论治 |
5.1.1 咳嗽常见疾病的西医诊疗 |
5.1.2 咳嗽常见疾病的中医诊疗 |
5.1.3 分析与建议 |
5.2 辨证论治 |
5.2.1 咳嗽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
5.2.2 急性咳嗽 |
5.2.3 亚急性咳嗽 |
5.2.4 慢性咳嗽 |
5.3 对症治疗 |
5.3.1 西医对症治疗 |
5.3.2 中医对症治疗 |
5.4 分析与建议 |
5.4.1 辨病论治 |
5.4.2 辨证论治 |
5.4.3 对症治疗 |
6 讨论 |
6.1 现状与存在问题 |
6.2 相关国标和行业标准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问题 |
6.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
6.2.2 中医药行业标准 |
6.2.3 中西医结合标准 |
6.2.4 西医咳嗽诊疗指南 |
6.3 临床报道与不同咳嗽标准存在的差异与比较分析 |
6.4 对古典文献检索与比对的结果 |
6.5 整理和完善咳嗽辨证论治标准的必要性 |
创新点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文献综述(全文) 基于中医古籍文献的咳嗽证治理论研究 |
参考文献 |
二、已发表代表性学术论文(全文) |
三、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摘要)及参加会议情况 |
(6)胸腔镜下肺肿瘤术后慢性咳嗽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资料 |
二、方法 |
2.1 术前准备 |
2.2 麻醉方式 |
2.3 手术方式选择 |
2.4 术后管理 |
2.5 随访评估 |
2.6 观察指标 |
2.7 统计学处理 |
三、结果 |
1、患者一般情况 |
2、术中及术后情况 |
3、慢性咳嗽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4、咳嗽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
四、讨论 |
1、咳嗽的发生机制 |
2、咳嗽程度评估 |
3、淋巴结清扫情况 |
4、手术方式的选择 |
5、支气管残端处理 |
6、小结 |
五、结论 |
六、研究中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气道过敏反应测试系统在慢性咳嗽诊断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慢性咳嗽与支气管激发试验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感冒后咳嗽治疗措施与疗效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综述 |
综述一 中西医对感冒后咳嗽的认识 |
1 中医对感冒后咳嗽的认识 |
2 西医对感冒后咳嗽的认识 |
3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感冒后咳嗽的相关治疗措施及疗效 |
1 中医对感冒后咳嗽的治疗措施及疗效 |
2 西医对感冒后咳嗽的治疗措施及疗效 |
3 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及专家共识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感冒后咳嗽疗效关联因素的文献研究 |
1 概述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4 研究结果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专家共识感冒后咳嗽疗效关联因素的专家共识 |
前言 |
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 |
层次分析法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研究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
附件二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52例X线胸片阴性顽固性咳嗽患者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J].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2(01)
- [2]老年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与治疗分析[J]. 蔡光云,蔡燕君,周晓燕,江涛,许浦生. 中国处方药, 2021(02)
- [3]黄龙止咳胶囊治疗慢性咳嗽(风盛挛急证)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D]. 杨秀丽.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慢性咳嗽患者病因分析与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患者误诊分析[D]. 徐宁宁.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5]咳嗽证治理论研究[D]. 侯玉.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胸腔镜下肺肿瘤术后慢性咳嗽的临床研究[D]. 马涵. 苏州大学, 2019(04)
- [7]咳嗽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J]. 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ChineseMedicalJournalsPublishingHouse;ChineseSocietyofGeneralPractice;AsthmaGroupofChineseThoracicSociety;EditorialBoardofChineseJournalofGeneralPractitionersof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ExpertGroupofGuidelinesforPrimaryCareofRespiratorySystemDisease.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9(03)
- [8]气道过敏反应测试系统在慢性咳嗽诊断中的意义[D]. 解玉东. 新乡医学院, 2017(04)
- [9]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J]. 赖克方.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6(05)
- [10]感冒后咳嗽治疗措施与疗效相关因素研究[D]. 江芳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