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同娇
(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9)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问题已成为当下毕业生面临的首要难题。尽管我国各行各业每年都会提供很多岗位,但面对庞大的毕业生群体,岗位仍然供不应求。本文是在心理学的视角下,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态度作出了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心理学;民办高校学生;创新创业
引言
在我国大力提倡创新的理念下,创新创业已成为各高校不可缺少的文化组成部分,尤其对于民办高校,更应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关注。然而创业本身不易,对于民办高校的学生来说更是充满了挑战和困难,只有在心理上引导学生拥有创新精神,才会让学生的创业目标得以实现。
1我国民办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现存的问题
1.1 学生对创业缺乏信心
提及创业,多数学生都认为这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在大多数人眼里,创业的人都是人上人,而创业成功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所以多数人选择了按部就班地工作、朝九晚五地日复一日。对于民办高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基础较别人可能稍差一些,自身本来就缺乏自信,所以对于他们眼中如此高难度的事情往往选择了放弃。也有很多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时对创业充满了信心,至少他们的内心是愿意选择尝试创业的,然而经过了几年的学习与历练,他们发现自身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仍有很多本领没有掌握,而且缺少社会阅历、没有经验,所以对未来的创业前景产生了怀疑甚至否定。根据调查显示,在曾经一次的民办高校对创新创业方面的调查问卷中,有87%的大一学生表示愿意在毕业后选择创业,并填写了各种各样的创业方向,而仅有53%的准毕业生表示可以考虑选择创业,多数人都认为愿意选择稳定有保障的工作。这也充分地表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不断累积,他们的心理也在发生着变化。
1.2 创新创业只停留在表面,时效性差
目前,各高校都在通过讲座、广播等形式宣传创新创业的重要性。然而,大多数的创新教育都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实际的效果。学生们都是通过听一些理论和前人的讲述对创新有着浅层的理解,而多数学生都没有体验过创业的感觉,没有去过真正的创业公司,从头至尾地了解创业的经过。创业本身就是一项实践,如果只是用复杂的理论去讲述,并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只有让学生亲自体会,才会对创新创业燃起兴趣。据报道,在某高校的调查结果中显示,大学期间学校在创新教育上只做过一次专题讲座,仅仅通过别人的光荣事迹来讲
述创业的重要性,随着讲座的进行,很多学生不断地离开了讲座现场,觉得实在枯燥无味。因此创业创业不能只停留在理论表面,更应该注重实践的指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民办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心理学方针
2.1 主观上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积极的创新创业态度
要想让学生对创业充满信心,要从幸福感、满足感、成就感、期待感等多方面入手。首先,通过心理上的疏导,让学生们对现在的生活充满幸福感和满足感,虽然随着不断的学习,会发现自身越来越多的不足,但这是成长的关键部分,只有时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才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会有无限的提升空间。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让他们对创业充满希望。可以从试着带领学生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开始,哪怕是卖出一件商品都是值得鼓励的。至少证明学生们有可以胜任独自工作的能力,要让他们带着这种快乐和信心去构想今后创业的蓝图。最后,期待感十分重要。学生要对创业有目标、有设想,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追求什么,并不断为之努力、为之争取。带着幸福感和成就感,怀揣着自己始终热爱的目标,会对未来的创业生活充满期待。
此外,如上所述,民办高校的学生多数基础较弱,他们对自身缺乏自信的消极态度往往使他们打消了创业的念头。在一方面,教师们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质和长处,对他们分别分析,用他们各自的优点来鼓励他们,并不是学习成绩决定了今后生活的质量,一技之长更能在今后领先于旁人一步。总之,鼓励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本身觉得陌生又充满忧患的创业工作,只要树立了自信,便有了良好的开始。
2.2 强调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培养创新意识
在很多学生的眼里,创业难、成功率低,所以无奈之下万人空巷蜂拥而上去抢那些安稳的工作。然而,现在社会的实际情况是,我国职位供不应求,很多人面临找不到工作或失业,所以不得不另起炉灶,选择创业。虽然这种说法对创业的态度表现得有些消极,但这就是当今的形势,这也是学生们为了生存应首选的方式。创新创业不能仅仅停留在假大空的理论上,应结合社会的实际情况,为同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讲述创业的重要性。在心理学上,只有当你认为一件事非做不可,才会想办法让它非成功不可。所以,认识到创业的必要性十分重要,这种创新的意识也能帮助学生用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创新创业工作。
2.3创建积极的组织系统
民办学校学生创业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了家庭环境、社区环境等等因素。所以想要促进民办学校学生创新创业,使其在创新创业领域取得良好成就,就必须要为其提供积极的组织系统。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应针对学生创新创业落实一些福利政策,进行和谐社区环境建设,并且对媒体环境进行规范和约束。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可以享受国家为其带来的良好福利待遇,其中包括了大学生创业扶持贷款以及税务减免、激励奖金等等,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进行创业。这样的环境基础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信心,消除其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较多顾虑。
结语
民办学校学生就业压力大,创新创业是他们实现人生高度的有效途径。但是很多民办高校创新创业的信心不足,他们对自己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存在的很多的顾虑,从而限制了民办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想要对此问题进行有效改善,一定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信心,强化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并且建设积极的组织系统,从而帮助民办高校学生在创新创业道路上走的更为顺畅。
参考文献
[1]司忠勋. 心理学视角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分析[J]. 人才资源开发,2016,(20):25.
[2]彭惠梅,张运书.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选择分析——基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J].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19(04):11-15.
[3]李彦鑫. 加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 职业时空,2016,12(02):97-100.
[4]陈奎庆. 认知心理学视野下的知识创新与创业教育[J]. 思想教育研究,2009,(12):21-23.
薄同娇,女,汉族,1985--,山东郯城人,山东协和学院人文教育学院教师,副教授。
论文作者:薄同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9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学生论文; 民办高校论文; 心理学论文; 信心论文; 的人论文; 都是论文; 工作论文; 《知识-力量》2017年9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