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兴仁县第二中学 李颖
新时代呼唤新的教育理念,现代教师应当了解新的教育理念,只有用新理念指导实践,才会有新的教学方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不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很容易在改革的浪潮中迷失方向,在纷繁复杂的问题面前手足无措。虽然学习的过程是辛苦的,但苦中有乐,它让我在接受不少教育新的教学见识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在教学中转变了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效率。下面就根据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如何解决发表一点本人的拙见。
一、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关键
只有通过对新理念的不断学习,我们才能真正地认识到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从表面上可以看作是一种行为的参与,但关键却是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那么,在怎样调动学生创设情景巧并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清晰的授课是前提
作为一名教师,锻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艺术修养已刻不容缓。上课时做到说话清晰、语言准确、精炼,富有激情和热情,具有内在的逻辑力量,且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能够充分运用身体语言演绎精彩,感染人、教育人、影响人。如在上课开始时,检查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学习内容后,明确地发出指令,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课时目标,在下课之前再进行回顾总结。
三、多样化教学方法是必备条件
丰富教学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提出问题。老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能够区分出问题的类型。包括课堂里老师安排的活动和提供的材料等力求多样化。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所用的课程资源灵活的选择教学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化训练的现状,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三、明确的任务导向是重点
教师授课应有准确具体的任务目标,围绕学习目标组织教学,让学生真正明确本节课具体要求和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目标,盯紧教学目标不放,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形成过程,及时跟踪反馈与测评,因为只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才能使学生达到目的需要。有研究表明,老师用于教授待定课题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如果课堂上师生的互动集中于思维内容,使学生获得学习机会,那么这个课堂上的学生的成功率可能更高。
四、引导投入学习过程的有效性是基本要素
学习的过程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体验、发现、感悟的过程,学习是教师无法包办代替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引领者、组织者,是参谋,是催化剂,是风向标。教师自身是一个协调的人,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要知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积极思考,人人参与,个个展示,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例:在教学刺激之后立即诱发理想行为;在一种非评价性的气氛中提供反馈机会;必要时使用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使用有意义的口头表扬;监督课堂作业,在独立完成练习期间频繁地检查进展情况。
五、确保学生成功率是达到教学目标必要手段
学生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研究表明,产生高成功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自尊心,增强学生对学科内容和学校的积极态度。教师应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课前教学刺激后,教师要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使大多数学生从目标达成率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每一步教学设计,要能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欲望,并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学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论文作者:李颖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9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要看论文; 过程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目的论文; 目标论文; 《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