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后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谭冰 白汝坤 王焰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后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谭冰 白汝坤 王焰

摘要:加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加大人才培养投资力度,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优秀人才。而在高校改革的过程中,传统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更加适应高校贫困生的后续教育和管理工作。但在实际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中忽略了后续教育的管理,从而导致高校贫困生资助的目的难以贯彻始终。本文就着重探究如何加强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建设,以完善后续教育体系,全面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感恩教育和励志教育。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后续教育;策略

引言:在现阶段的高校教育中,加强了普及教育,而通过开展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全面提高大学的入学率,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一个机会进入高等学校,接受高等教育。而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相应的政策和体系,满足了大部分学生的入学要求。在1986年,我国初步形成了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大体可以分为“奖,助,贷,减免”等多种类型的制度体系,实现了教育机会均等化,推动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在贫困资助体系落实的环节中,在现阶段暴露出来了许多问题,由于缺乏后续教育,从而导致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难以达到“助人成才”的追踪目标,因而在现阶段则需要全面加强贫困生资助体系后续教育的研究,以及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创新,从而实现育人这一根本目标。

一、高校贫困生后续教育现状

(一)忽视精神资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现阶段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花钱只是基础,育人才是根本。国家资助管理中心曾在全体学生资助工作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让高等学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能够更合规,更有爱,更有温度。在新形势下,要实现“资助助人”向“资助育人”有效转换。但在现阶段的高校贫困生资助过程当中,由于只是通过简单的经济救助,来帮助学生顺利解决一定的贫困问题,但这样的自助方式使得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在高校贫困生资助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的精神资助,缺乏对学生的诚信意识,感恩意识,责任分担意识的培养,缺乏对学生心理自助和能力的培养资助。事实上在高校贫困生资助过程中,除了加强对学生的经济扶持之外,还需要全面加强对学生的扶志工作,从而实现“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1]。

(二)资助的初衷淡化

在很多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主要是强调对学生进行无偿经济性支柱,忽略了有偿的激励性的资助政策,从而导致有很多学生对助学贷款等项目不够了解,使得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初衷逐渐淡化,难以加强对学生的自强意识培养,同时还很容易引发弄虚作假的问题。正是由于观念上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而导致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难以达到国家的要求,造成了严重的国家财政资源浪费,而资助育人的价值又得不到高效的体现。由于观念上的误差,从而导致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变成“当众诉苦,相互比穷,”而有部分获得贫困名额的学生穿名牌,用名牌,对于那些真正需要国家资助的学生却没有获得名额,损害了高校贫困资助的公平性。

(三)缺乏感恩教育

贫困生所面临的学业压力,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相对较大,而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的贫困生,感恩意识淡薄,缺乏感恩之心,在获得贫困生资助后不求上进,没有将国家的资助用在学业上。而在高校贫困生的后续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学校忽略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从而有大部分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没有充分意识到贫困生资助的根本意义。在享受国家贫困生资助的同时,没有履行其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从而导致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难以达到实际的资助目的。出现该现象的最根本原因则是因为有很多高校在实际的贫困生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加强对学生感恩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扶贫要扶智,扶贫先扶志的工作理念没有得到积极的践行和落实。而正是由于缺乏对学生感恩教育,使得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国家的资助是无偿的,而大部分的学生缺乏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难以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品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加强后续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思想意识教育,加强精神资助

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为了达到资助目的,以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获得国家的政策扶持帮助学生完成其学业,加强创新型人才建设。在现阶段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则需要各大高校能够积极行动起来,不断优化创新其工作机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坚持贫困资助惠人,育人的根本目标和基础导向,结合社会和学生的发展需求,与时俱进,不断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的相关政策和体系。建立科学的认定机制,保护学生隐私,全面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意识教育,使得学生能够有效摆脱精神上的贫困,虽然在物质上有缺陷,但仍旧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2]。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意识教育,以有效避免学生思想上的贫瘠,让学生能够勤工俭学,以获取更多的社会经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全面加强对贫困生的人生价值观念教育,通过有效的引导,以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劳动观念,通过自己的双手摆脱经济困难的状况。

(二)加强价值观念教育,强化观念

在高校贫困生的后续教育工作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念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避免学生形成国家和政府应该给他们无偿资助这一错误的观念。加强对学生价值观念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学会感恩,感谢国家和学校为其提供的机会,同时能够让学生深入感受到国家和学校对其的关怀和情意。因而在高校贫困生后续教育工作中,则需要学校能够扩大贫困生感恩教育工作的范围,通过开展感恩主题班会,结合相应的集体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全面加强感恩教育,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感受到奉献的价值和乐趣。通过诚信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真实反映其家庭状况,从而让真正贫困的学生能够获得资助。

(三)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完善过程

在后续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得学生在接受国家资助的过程中能够付出相应的劳动,以此激励学生来学习和生活。例如厦门大学在贫困生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有偿资助的方式以不断培养学生的感恩自强意识,让学生能够在接受到国家资助的同时以积极完成相应的志愿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形势与实践,从而获得后续的资助。这样的资助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思想认识,充分意识到国家的资助也并不是无偿的,而是需要有所付出,同时帮助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以促进学生个人的心理发展和能力发展[3]。因而在现阶段的高等学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后续教育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完善评定的过程,以提高其时效性,且能够结合学生家庭状况以及突发灾难,全面加强贫困生评定工作,以保障高校贫困生资助的公平性,满足国家对贫困生资助的要求,全面加强人才建设。

三、结束语

总之,加强高校贫困生资助的后续教育工作,全面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思想认识,加强对贫困生的扶贫和扶志工作。因而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则需要结合国家政策不断完善贫困资助体系,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养成自立自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等良好习惯,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加强素质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马彬.浅析高校国家助学金认定问题及对策[J].现代营销,2016,(1):45. DOI:10.3969/j.issn.1009-2994.2016.01.031.

[2]张国祎.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后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6,(63):148-149. 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6.63.131.

[3]李乃干.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探讨[J].新课程·下旬,2015,(2):152-153. DOI:10.3969/j.issn.1673-2162(x).2015.02.336.

论文作者:谭冰 白汝坤 王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后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谭冰 白汝坤 王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