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 276400
摘要:目的 探究激光光凝术对眼底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共57例67眼,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共57例69眼,采用激光光凝术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跟踪记录。结果 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光凝术治疗明显改善了眼底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视力及视网膜功能或缩短病程及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激光光凝术;眼底病;视力;视网膜功能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laser photocoagulation on fundus of the patient.Methods 57 cases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67,the use of drug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 total of 57 cases of 69,laser photocoagulation,post-treatment observation of patient outcomes and six-month follow-up,the patient's treatment and adverse reactions track record.Results markedly effectiv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s laser photocoagulation therapy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fundus of the patient,and helps improve vision in patients with retinal function or shorten the course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laser photocoagulation;fundus;vision;retinal function
眼底由视网膜、视神经纤维、视神经乳头、眼底血管等构成,结构非常精细,这些部位的病变统称为眼底病。主要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视网膜出血等眼底病病因复杂、种类繁多、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对患者的视功能危害较大,晚期出现严重并发症行行玻璃体手术治疗,严重者会导致失明[1]。近年来激光光凝术和玻璃体腔注药术已成为眼底病的主要治疗及预防方法,该方法主要将具有生物热凝效应的激光打在视网膜的异常病变组织区,降低视网膜氧耗、减轻水肿及渗出,促进出血吸收及瘢痕愈合,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眼底病的发展[2]。本研究主要探讨激光光凝术对眼底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措施。
1.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收治各种眼底病患者114例,将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归为对照组,共57例67眼,其中男28例34眼,女29例33眼,平均年龄为(55.92±4.97)岁。将进行激光光凝术治疗的患者归为实验组,共57例69眼,其中男30例37眼,女27例32眼,平均年龄为(55.74±5.8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及患病情况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患病情况如表1.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口服沃丽汀,0.2mg/次,3次/d,坚持服用6个月。观察组患者进行激光光凝术治疗,术前应对患者既往病史、视网膜功能等进行了解,并给患者普及术中注意事项,安抚患者紧张情绪,部分患者给予口服镇静剂以得到充分配合。术前30min使用复方托吡卡胺对患眼进行扩瞳至瞳孔直径为6~8mm,用0.5%丙美卡因行患眼表面麻醉,在激光裂隙灯及全视网膜镜下观察患眼的眼底情况,将光点瞄准病变组织,调整可产生有效光凝的激光参数,发射激光,根据病变大小及性质调整击射点数、能量及光斑直径。术后常规给予0.9%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清除角膜分泌物;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等眼药水点术眼进行预防感染治疗;球后麻醉患者涂眼膏并遮盖术眼以防角膜暴露;术后眼压升高的患者适当给予降眼压药物治疗[3]。治疗完成后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
1.3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如下:显效:原病变被激光瘢痕替代,原病变基本消失;有效:原病变有好转迹象并不再发展;无效:原病变无变化或持续恶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患者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明显改善。对照组中,显效26例,有效1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44%。观察组中显效33例,,有效2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98%。统计分析表明,观察组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显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且显著降低治疗无效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具体如表1。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停药后自行消失,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眼压增高的不良反应,在给予降眼压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眼底病属于眼科常见病,是包括视网膜及视神经等病变的总称,主要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视网膜出血等,对患者的视功能危害较大,晚期出现严重并发症行行玻璃体手术治疗,严重者会导致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眼底病的传统方法有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但只能控制或缓解病情,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视力[4]。目前,激光光凝术和玻璃体腔注药术已成为治疗及预防眼底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方法主要将具有生物热凝效应的激光打在视网膜的异常组织区,降低视网膜氧耗、减轻水肿及渗出,促进出血吸收及瘢痕愈合,以达到治疗目的。然而该方法会导致患者出现不适反应,如流泪、眼部胀痛或术后出血、眼压增高等,导致患者产生心理障碍,不愿配合治疗。本研究中,对进行激光光凝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并给患者普及术中注意事项,以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在术前、术后积极预防光凝并发症,对术后眼压增高患者实施降眼压药物治疗,有效防止了严重光凝并发症的发生。
在本研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57名眼底病患者。经过治疗,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44%,而观察组为92.98%,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且显著降低治疗无效率,表明激光光凝术在治疗眼底病中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激光光凝术治疗方法显著提高了眼底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视力和视网膜功能,且在术前和术后做好相关措施可有效防止严重光凝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改善眼底病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许迅.我国眼底病研究发展现状、进展和努力方向[J].中华眼科杂志,2014,50(11):801-803.
[2]黎晓新,赵明威.我国近五年眼底病诊疗技术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2010,46(10):900-905.
[3]杨旸,祁勇军,梁凤鸣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疗效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海南医学,2011,22(12):42-44.
[4]林延,罗陈川.视网膜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0,18(4):311-313.
论文作者:戚德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2
标签:视网膜论文; 患者论文; 激光论文; 眼压论文; 并发症论文; 眼底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