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伯尔论文,教学改革论文,有意义论文,启示论文,课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117(2002)02-0103-03
奥苏伯尔,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运用认知观点直接研究人在实际教育环境中的有意义的言语学习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理论概述如下。
一、理论要义及评析
(一)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教育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人类文化知识,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他认为,所有的课堂学习都可以按照两个维度—机械—意义的维度和接受—发现的维度来划分。他根据学习的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是与机械学习相对的,其实质在于符号(语言文字及其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任意的和实质的联系。
奥苏伯尔把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之间区别开来。认为,不要把接受学习与机械学习、被动学习等同起来,也不要把发现学习与意义学习等同起来。认为教师用言语系统传授知识时,学生的求知心理活动,仍然是主动的。在学习一种新知识时,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先行组织者引领下,尝试运用其既有的先备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吸收新知识,最后纳入他的认知结构中,成为他自己的知识。并且还补充说,学生经由接受学习的历程,也并非全是主动的,要靠教师的教学技巧予以促成。他的这些观点,抓住了学生知识学习的最本质的特征,十分正确。并且他还从学生内部的心理过程的角度——有意义学习的同化机制,用事实向我们论证了他的观点。他认为:学习是否有意义,取决于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是否建立了联系;学生认识结构中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的同化,从而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旧知识也因得到了修饰而获得新的知识。
(二)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
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并且认为同化理论的核心是: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三)影响学习过程的因素
正象个人内部的和情感的因素通过相互作用影响学习一样,认知的和情感的、社会的因素也在同时影响着学习过程。
对于影响课堂学习的认知因素,他认为,首要的是学习者学习时原有的知识结构(即认知结构变量)。而原有的认知结构是指构成个体在任何特定时刻的一个特殊教材领域的知识结构的实质内容及其主要组织特征。他认为认知结构有三个变量:即可利用性、稳定性和可辨别性。
对于影响学习进程的情感——社会因素,他主要从学习的主观的和人际的决定因素入手,系统研究了动机的态度变量、人格因素、团体因素以及教师特征。在论述学习中的动机因素时,他主要关注的是成就动机,即学生试图获取好成绩的倾向。在他看来,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三方面所组成。在这三种成分中,认知的内驱力最为重要,也最稳固。通常表现在成就动机之中的三种不同内驱力成分所占的比例依个体的年龄、性别、文化、社会阶级、人格结构等因素的不同而各异。
(四)讲授教学模式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内涵,同时涉及学习、教学、课程三方面的重要问题。他提倡在课堂中使用讲授教学模式。认为讲授法是一种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的教学方式。运用讲授法。教师可以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生动形象的描绘、陈述,启发诱导性的设疑、解疑,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为全面系统的知识,并把知识教学、思想教育和发展智力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相互促进。他还阐述了讲授教学不能等同于“填鸭式”教学的理论依据,这个理论根据就是有意义学习的三个充分必要条件。任何一种形式的讲授教学,只要它能导致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只要它能满足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那它就肯定不是填鸭式教学。相反,如果教师的教学不能导致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或者不能满足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那它不是填鸭式,就是无效教学。他充分肯定了讲授法的优点。
奥苏伯尔这一学习理论的建构,旨在直接解决学校知识教学问题。这一理论为学习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该理论也有它的局限性,也要需要完善的地方。
1.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只适合于解释学生的知识学习,而且是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不全适用于解释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因此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是适用于课堂知识教学,而在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等方面的教学上却显得不足。
2.奥苏伯尔主张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侧重教的效率,停留在认知结构的客观变化上,只注重具体知识的迁移,但在主体如何有效地从已有认知结构中提取与当前学习材料相关的信息,不断地调节、控制学习过程即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迁移这一方面的研究和论述不足。学习的实践经验表明,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迁移比具体知识内容所产生的迁移更普遍,意义更大。
二、对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召唤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及讲授法,为我们当前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作用。
(一)讲授法与课件演示法相结合,优化课堂教学
奥苏伯尔认为讲授法不等同于填鸭式的教学理论,它有自己的优点。这一点也为教育史所证实。讲授法一直就是教育史上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从其借助的媒介来分析,它主要以语言、文字配合教师的表情、动作来传递教学信息。语言、文字从本质上说是客观事物符号、代号,属于第二信号系统。人类有发达的第二信号系统,人们一旦对语言、文字的音、形、义有了共识,就可以毫不费力地用以交际和作为学习的工具,因此,语言、文字是最有针对性、最经济、最为灵活的教学资源。并且语言又是思维的重要条件和工具。人们的逻辑思维是靠概念进行的,形象思维则靠表象进行。而语言、文字既可以是概念的物质载体也可以是表象的物质载体。因此语言、文字的优势就在于一定条件下易于进入学习者的知识主观世界和精神世界,并影响学习者的精神世界。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语言作为媒介存在的局限性:它的速度较思维的速度慢得多,书写就更慢了。语言的维数是线性的,而思维则是全息的。而且由于语言、文字是抽象和简约的,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事物想清楚,以至于想“活”起来,才能与语言、文字所代表的意义与知识本身结合起来,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只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因此,以语言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很多地方显得效率低下,抽象难懂,不易接受,使学习者易于疲劳。诚然在教学中使用一些教育技术,如使用幻灯机、广播和电视,引入了声音、图像信息,但是信息的传递是单一的。
而在课堂中适当地使用课件,则能弥补这些不足。(1)课件可以提供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多种信息,对学习者形成感官刺激。这样不仅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和注意,而且有助于记忆,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2)直观性强。不仅动物、植物等可触摸的事物可以直观地显示在屏幕上,而且那些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以及超高速、超越速度临界状态的运动规律都可以看到,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更有利于新旧知识的同化,形成有意义的学习。(3)速度快。能够获得大量的信息,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实现高效的、最优化的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使用课件、必须与讲授法相结合,并由讲授法起主导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元学习教学
正如前面所说,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只注重具体知识的迁移,而忽视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迁移,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与此相似。而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单纯以传授知识为宗旨的教学模式已经显得僵化,而且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而学会学习、学会自我控制的知识则是元学习的内容。已有的许多研究表明,元学习训练能够渗透到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并且发现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元学习能力的培养比较理想,且符合生态学效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渗透教学。著名的教育家张楚廷教授认为,元学习的实质是通过认知结构的改善、非认知心理结构的改善来改善学习本身,优化学习品质。所以,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元学习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而增进学习效率,而且是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和责任心的重要途径。
要培养学生的元学习能力,目前主要的问题在于教师不习惯元认知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和角度的变化,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变化,只要我们的观念转变了,认识到了元学习训练的重要性,训练方法的问题就相对容易解决了。至于如何进行元学习的训练,包括课件在内的教育技术学的兴起为学习提供了新的前景。
收稿日期:200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