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对自身经验的总结看十八大的贡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对论文,贡献论文,经验论文,看十八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重视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从党的历史经验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由于时代不同、形势不同,党在这个方面的做法和取得的成就也不尽相同。经过90多年的积累,党的十八大对于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
党对于自身经验的总结,大体在两种情况下进行,一是在党的代表大会上,二是在重要历史关头。总结的内容大体也有两种,一是对本届领导机构工作进行总结,二是对党的全部历史进行回顾和总结。党所处的政治环境不同,对于自身历史的总结也不尽相同,产生的历史影响也就不同。
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认真总结了建党24年来,特别是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党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形成《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于统一全党思想、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起到了重要作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于实现党和国家的伟大历史转折,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意义。在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这两次全会,作出的这两个决议,不仅在当时直接发挥了凝聚全党力量的作用,而且至今仍然是研究党的历史、总结党的历史经验遵循的典范。
不过,这样的情况毕竟是少数,在党的90多年历史中也只有这么两次,更常见的则是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回顾党的历史,总结本届领导机构的工作,从中找出经验教训,以便对未来作出正确的战略部署。这个传统最早可追溯到党的二大。其时,陈独秀代表第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党成立后一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这以后,在党的三大、四大、五大上,总结工作成为大会必不可少的内容。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三大提出的国共合作策略、四大提出的无产阶级领导权、五大提出的土地革命和发展革命武装等,都表明党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就是通过这样的总结并结合形势的要求而得以明晰的。
对党的历史作出全面回顾和总结,始于党的六大。当时,党已经成立8年,党的队伍经过了一个由小到大又由大到小的历史演变过程。如何评价党的这段历史,特别是如何总结党领导大革命的经验和大革命失败的教训,认清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性质,以便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力量,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风险和考验,就成为党的六大的主要任务。从大会记录来看,在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的23天时间里,大会相当多的时间是在回顾和讨论党史,检讨中央领导集体和领导者个人在领导大革命运动期间,特别是大革命后期的得失。大会认真总结了党成立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统一了全党思想,对克服党内存在的浓厚的“左”倾情绪,摆脱被动局面,实现工作转变,推动中国革命的复兴和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中共六大以“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①而载入史册。
党的十二大以前,像中共六大这样对党的历史作出全面回顾和总结的代表大会,还有七大。尽管在七大召开之前,六届七中全会已经作出《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七大仍开了49天(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并因此成为党的历史上代表大会召开时间最长的一次。七大是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最后一次代表大会,承担并完成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七大总结了党成立25年的曲折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空前团结,为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和组织基础。
二
从党的十二大开始,回顾党的历史,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成为每次代表大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这种回顾和总结,既不像六大、七大用那么长时间,对党的全部历史展开充分讨论,也不仅仅是针对上一次代表大会之后5年的工作,而是将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一方面,将本届中央领导机构的工作放在党的历史长河中进行考量,对于其成败得失作出历史的客观的评价;另一方面,在实事求是评价本届中央领导机构工作的基础上,站在新的时代高度,以从新的实践中取得的新认识,反观党的全部历史,对党的历史经验作出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总结。30年来,正是这种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推动着七次代表大会对于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不断深化、不断升华。这一特点也表明,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随着党的指导思想的不断丰富而不断与时俱进的,是随着实践发展和认识提高而不断深化的。
党的十二大承担着总结“文化大革命”结束后6年的历史,进一步肃清十年内乱遗留的消极后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使命,因而邓小平认为十二大“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代表会议”②。十二大回顾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所走过的“不平坦道路”,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历史贡献“就在于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从而实现了“又一次历史性的伟大转变”。十二大在正确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历史性转变的基础上,反观党的全部历史,“很自然地会想起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期间发生过的两次历史性转变,一次是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十二大对比了后一次转变与前两次转变的不同之处,认为最大的不同是历史条件的变化:“我们党已经是全国政权的领导核心,我们国家已经经过长时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人民的力量比过去革命战争时期强大得多。社会主义事业虽然由于‘文化大革命’而受到巨大损失,但仍具有不可战胜的强大生命力。”③通过领导核心、经济基础、人民群众这三个决定共和国发展走向的要素的对比,十二大对党和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
在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新形势下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所担负的最重要任务就是正确判断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并制定相应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个任务要求必须对党的历史系统地、分层次地作出总结。十三大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9年的历史性成就,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30多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经历,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国这样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因此,“照搬书本不行,照搬外国也不行,必须从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十三大回顾了党成立以来60多年的历史,总结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三十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④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三大综合分析我国经济社会诸多因素,特别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准确判断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
1992年春,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期间发表了重要谈话,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出振聋发聩的灼见。十四大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指导,系统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并将这段历史放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党成立以来70年的历史大视野中进行评价,从而在党的代表大会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改革也是革命、改革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十四大对党的两代领导集体领导的两次“革命”及其历史性贡献作出高度概括:“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这场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开始的又一次伟大革命,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过长期奋斗,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在中国充分体现出来”。十四大还将后一次“革命”同前一次“革命”有机相连,指出“这场新的革命,是在过去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的。它不是要改变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也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⑤通过对两次“革命”的阐述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十四大消除了困扰人们的种种思想障碍,驳斥了否定改革开放的种种错误言论,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召开的党的十五大,站在新的时代高度,纵观近代以来中国的百年历史,总结出“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和“三个历史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进而得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正确论断。十五大在十三大总结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这两次“历史性飞跃”与党的理论成果和指导思想联系起来,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因而也必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成为党的指导思想。⑥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为党的理论不断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为党的指导思想不断与时俱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六大是21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新的时代要求党必须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历史方位,科学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如同前几次代表大会一样,十六大也是在自觉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承担并完成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十六大回顾了十五大以来5年的工作和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的工作,总结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10条基本经验。在此基础上,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强调“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十六大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鲜明而准确地提出“三个时期”、“两个转变”的论断:“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⑦奋斗的党、执政的党、建设的党,十六大通过对不同历史阶段党的不同历史方位的准确判断,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根本任务,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七大是在改革开放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代表大会。大会回顾和总结了十六大以来的5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认为“经过30年的奋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十七大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放在党的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进行考察,从中看到了一脉相承的历史联系,从而提出三个“永远铭记”。在十二大以来对两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功绩作出正确评价的基础上,十七大提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概念,进一步明确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贡献及其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对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历史贡献,十七大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对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历史贡献,十七大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对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贡献,十七大强调“受命于重大历史关头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十七大在党的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概念,形成道路、理论“两位一体”的“特色”架构,并将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从而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一个重大发展。⑧
三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它继承了十二大以来的优良传统,将总结5年、10年工作和回顾党的全部历史进行良性互动,既将两届中央领导机构的工作放在党的全部历史中进行考察,实事求是地作出评价,又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以更加平和的心态、更加务实的精神、更加深邃的思维,回顾和总结党的全部历史,从而开创性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十八大回望党走过的91年历程,无不自豪地向世人宣告:“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十八大对过去5年和10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认为这10年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⑨。
十八大在十七大以来对于科学发展观阐发的基础上,对其作出更为全面、更为科学的定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⑩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从而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
十八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特别是党的90多年历史,更加清楚地看到,党的全部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选择“道路”的历史,“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11),从而更加坚定地认识到,党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十八大纵观党的历史,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为主线,对党的历史成就和历史经验作出更加全面的总结和概括,在此基础上,用四个“成功”准确表述了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贡献: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2)。通过四个“成功”,更加清楚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脉相承的历史特色。
对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八大从“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四个方面着眼,认为其“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对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严重曲折”,十八大并没有回避,但注重于党的历史的主流和主线,认为党在这一时期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并且将这些成果和成就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联系起来,作出其“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的正确判断。(13)这样的总结和联系,正确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同时也反映出对党的前60年历史有了一个更新更客观的认识。
十八大通过总结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贡献,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14)
通过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在党的90多年历史和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中进行考察,十八大继承并发展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继承并发展了十七大关于“二位一体”“特色”架构的表述,在党的代表大会上第一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纳入其中,形成道路、理论、制度“三位一体”的“特色”架构。在系统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基本内涵之后,进而从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现实的考量,对三者的功能作出正确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而且在继续强调高举“旗帜”的同时,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提出“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论断,从而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又一重大发展。
通过回顾和总结党的历史,十八大在党的代表大会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系统阐述,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第一次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把握的八项“基本要求”,使其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一道,成为从党的历史经验中提炼总结的“五个基本”智慧结晶;十八大在十七大提出“三不”(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础上,第一次增加三个“奋斗”(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清晰地表明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战略思路;第一次提出在党成立10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其具体指标,新中国成立10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一次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向世界传达中国共产党人对实现奋斗同标的决心和信心(15)。
党的90多年历史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一笔宝贵财富。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和认识的不断提高,对于党的历史也会不断得出新的结论。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会使党受益无穷,这一点已成为全党的共识。因此,十八大在党的代表大会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学习党的历史”的要求,并进一步提出要“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16)。学习党的历史和认识党的经验教训,是两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任务,学习党的历史是前提,从党的经验教训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避免党不犯和少犯错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才是目的。
综上所述,重视对自身经验的总结,是党的一个优良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党完全冲破了“左”的思想障碍,摒弃了“左”的思维模式,已经正确认识到,无论是总结和评价党的历史,还是制定党的未来路线方针政策,都不能脱离党情、国情、世情,都不能脱离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从而以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在新的实践中形成的新认识,不断指导和推动着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向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对党的未来发展战略作出清醒的判断和正确的部署。
注释:
①《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1921—1949)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第263页。
②《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页。
③《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7、10、11页。
④《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0、47—48页。
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3页。
⑥参见《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3、8—9页。
⑦《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9页。
⑧《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5、6—9页。
⑨《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7页。
⑩《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第8页。
(11)《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第10页。
(12)《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第10—12页。
(13)《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第10—11页。
(14)《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第12页。
(15)《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第2—17页。
(16)《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第51页。
标签:党的十八大论文; 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社会主义道路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邓小平论文; 革命论文; 实践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