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使用,特别是小型水利工程使用上,因为使用周期较长、使用环境恶劣等原因,极易出现渗漏问题,本文结合渗漏成因及堵漏技术措施分析,对防渗技术应用情况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渗技术;渗漏原因
我国水利工程特别是中小型水利工程数量较多、分布较广,在农业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长期使用中,水利工程难免出现渗漏等问题,影响工程使用质量。因此,有必要结合水利工程主要渗漏原因,对防渗技术措施进行分析,加强防渗技术的应用,提升水利工程防渗性能。
1 水利工程渗漏原因及防渗处理措施
1.1水利工程的渗漏原因
一是发生较大幅度渗水。大幅度渗水主要表现为渗水面积较大,多是因为工程地基基面和基坑水位于垫层下部,因为无法达到设计水平位置而无法有效排出,表现在底板处发生渗漏。特别是在阴雨天气、停电或设备故障时,基面附近基坑的水位上涨后会超过垫层,导致无法进行正常的混凝土灌注施工,带水施工后极易造成工程竣工后的大面积渗水。混凝土灌注和凝结质量也会对工程防渗性产生影响,如果浇筑时没有均匀搅拌、密实振捣,也会加大混凝土凝结后的孔隙孔径,降低凝固强度,埋下渗水隐患。二是施工缝隙。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因为涉及众多环节,需要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往往需要分单元浇筑,这就造成了施工缝隙的产生,而这些缝隙是渗水主要通道,在施工中没有将施工缝隙外表的浮灰和杂物清理干净后再进行封堵,以及混凝土浇筑中没有牢固支撑模板出现跑浆,都会产生施工缝隙。三是变形缝隙。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中,需要使用较多的止水带,如果固定不牢固,或止水带周边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就易出现孔洞。四是穿墙管。水利工程包含大量的水下工程,需要各类管线与主体连接,管线止水环焊接不达标会造成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出现裂缝。
1.2水利工程防渗处理措施
在防渗技术应用中,常用方式为灌浆、应用防渗墙、降低侵润线等措施处理,利用压重、防滑桩等手段提升稳定性。在具体施工中,要科学选择防水材料,各类材料都有不同的应用特点,一般性防渗处理可采用堵漏剂等刚性材料和硅酸纳速凝剂等施工,随着土工合成材料应用增多,利用复合土工膜防渗也相应增加,在土体稳定性上利用加筋材料也相应增多,特别是在坝基防渗处理中,多是按照上游“铺、截、堵”、下游“导、减、排”的原理施工,上游主要是通过修筑防渗墙、帷幕墙等,降低工程渗水量;下游主要是利用减压井、导渗反滤体、排水沟等,降低排水压力。对出现渗漏的工程,不能简单的进行防渗堵水处理,还要按照“堵防结合”的思路,封闭渗水渠道,综合施策提升工程结构强度和防渗性。水利工程特别是水下工程中,因为易受到基础沉降、温度变化等因素影响,工程结构面极易产生横向和纵向的裂缝,在处理中不能简单的只针对裂缝进行处理,还要结合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整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水利工程防渗技术
2.1水利工程防渗类型
一是点状渗水。出现点渗可通过适用堵漏材料进行防渗处理,可对工程外表面涂抹刚性防渗材料,在已经具备刚性防水层或水泥砂浆时,可选择柔性防水材料,形成结构面堵、涂、抹综合型防渗层,提升结构防渗性。二是大面积渗水。大面积渗水时可划分不同单元,以单元为单位进行防渗处理,渗水面积较大的单元可以进行埋管注浆,杜绝跑浆引发更大的渗漏问题。在渗漏面积较大但渗水量较小时,可以采用防渗材料以“堵”的方式进行处理,通过多次反复涂刷防渗材料,解决渗水问题。在大面积大水量渗漏时,需要进行灌浆处理或涂抹水泥砂浆层。三是变形缝渗水。该类型防渗主要是综合利用堵、注、嵌、涂、抹等多种工艺进行综合处理。具体应用中工序较多,要将结构在施工结束后形成整体,在施工中要注意裂缝中间要粘隔离层,隔离防水层与基面,在扩散工程承受应力的同时,加大防水层抗变形幅度,应对使用后结构变形问题。在水泥砂浆保护层涂刷施工中,要注意在缝隙中间设置木板条,防止出现不规则裂缝。四是施工缝渗水。该类型防渗主要以堵、注技术为主,堵水后在施工缝中心部位涂刷刚性RG 型材料,增强结构防渗性。涂刷施工前要确保施工面平整、整洁、光滑,对不平整部位进行找平施工,保持基面潮湿状态施工,涂刷后要进行72h的洒水养护。五是微型渗漏问题。可选择耐潮湿的基面材料和RG 型防水涂料,通过水灰比改进确保既可以堵漏又可以进行防水层刮涂,达到防渗性要求。要针对防水层依附在结构内部或基面的特点,对结构进行补强处理,确保结构强度符合防水要求。
2.2防渗墙施工技术
防渗墙是水利工程施工中较为常用的防渗技术,可以以较薄的厚度、较低的渗透系数、较强的柔性和耐久性实现防渗目的。防渗墙施工具有多种技术措施。一是多头深层搅拌水泥土技术。利用多头深层搅拌桩机进行一次多头钻进,实现水泥浆与土体充分混合和搅拌,形成一组组水泥土桩,在相互连接后形成防渗墙,深度可达20m以上,抗渗透系数可达到10cm/s以下,抗压强度在0.3MPa以上,该技术施工简单、无污染、成本低,在粘土、砂土、淤泥等土质条件区域较为适用,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较好的防渗效果。二是锯槽技术。可利用锯槽机刀杆在先导孔中倾斜后进行反复切割,并根据现场土质条件选择适当速度进行移动开槽,一般速度为1-1.5m/h。土地切割后可以以循环方式排出,并配合进行泥浆护壁施工。通过塑性混凝土浇筑,可形成0.2-0.3m防渗墙。在设备应用方面,锯槽机主要包括动力系统、传动装置、行走底盘、刀杆、排出系统等部分,可根据现场施工条件选用不同规格刀杆优化组合使用,形成0.2-0.5m宽的锯槽。该技术应用优势是可以以连续成槽的方式提高施工效率和墙体整体性,可广泛应用于粒径在0.1m以下的卵石和粘土、砂土土质,根据实际需要抗渗指标选择自凝灰浆、固化灰浆等材料进行应用。三是链斗技术。该技术是借助链斗式开槽机在排桩上进行旋转作业,取土后将排桩下放到设计成墙深度,通过配合开挖沟槽施工,实现防渗目的。该技术开挖沟槽的宽度一般在16-50cm,深度可达15m,比较适用于粒径比槽厚小、含量在30%以下的砂砾石地层。
3 结论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在使用中主要质量缺陷是渗漏问题,特别是在水下工程部位,要结合渗漏主要原因,确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对具体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提升水利工程的防渗性能。
参考文献:
[1]黄金明.浅述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04).
[2]杨敏.浅谈水利工程施工及技术管理[J].门窗,2012(09).
[3]阎太生.论桥梁的加固技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07).
[4]杜存安.关于水利工程冬季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11).
论文作者:孙玉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2
标签:防渗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防渗墙论文; 技术论文; 混凝土论文; 工程论文; 防水层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