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产后出血因素的剖宫产患者应用卡贝缩宫素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_何敏敏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湖南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分析卡贝缩宫素在高危产后出血因素的剖宫产患者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三年收治剖宫产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常规组合联合组,分别应用子宫注射卡贝缩宫素和子宫注射卡贝缩宫素+静脉滴注卡贝缩宫素,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联合组术后2小时出血量、术后24小时出血量、术后24小时血红蛋白总量变化均明显低于常规组产妇,联合组有1例产妇发生恶心、呕吐,2例产妇出现头痛症状;与此同时,常规组发生4例产妇在术后24小时发生呕吐和颜面潮红等不良反应症状,两组产妇临床不良反应数据未见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贝缩宫素在高危产后出血因素的剖宫产患者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高危产后出血因素;剖宫产;卡贝缩宫素

产后出血是产科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产后出血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减少产妇出血量,就会威胁到产妇的生命安全[1]。据临床医疗文献统计,过去多年来,产科产妇致死因素前三位就有产后出血,因此,在产科的临床管理中,应对产妇产后出血是影响产科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现在社会经济不断提升,二胎政策开放,促使临床产妇人数大量增加,而这其中,选择剖宫产的产妇人数也随之增长。如何有效的处理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对降低产妇临床死亡人数有着重要意义[2]。目前,临床常采用促使产妇产后子宫快速收缩的药物帮助产妇进行产后止血,而缩宫药物能不能有效治疗高危产后出血因素的剖宫产产妇尚未发现明确的临床资料,因此,我院进行本次研究,希望能为临床治疗高危产后出血因素的剖宫产产妇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基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待产妇40例进行本次研究,所有产妇均经临床诊断,出现明确的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经过医护人员详细了解,40例产妇及其家属均倾向采取剖宫产进行生产。本次研究选取的40例产妇均发生过产后出血、前置胎盘、患有子宫肌瘤,故此符合本次研究选择标准,本次研究排除凝血功能异常产妇、对缩宫素药物有致敏反应产妇、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产妇,将40例产妇按其接受的治疗办法不同均分两组,其中采取子宫注射卡贝缩宫素的20例产妇设为常规组,组内产妇年龄分布在23到34岁,平均年龄为(26.4±4.3)岁;采取子宫注射卡贝缩宫素+静脉滴注卡贝缩宫素的20例产妇设为联合组,组内产妇年龄分布在25到37岁,平均年龄为(29.4±5.2)岁。两组产妇临床基本资料经严格比较,未见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办法

对两组行剖宫产的产妇均进行硬膜外麻醉,医护人员在确保麻醉效果成功后,对产妇进行剖宫产,常规组的20例产妇在胎儿成功分娩后,立即接受医护人员在子宫体内注射卡贝缩宫素100μg,将注射成功的产妇送出手术室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

联合组的20例产妇同样在胎儿成功分娩后,接受医护人员在子宫体内注射卡贝缩宫素,但是缩宫素的用量控制在20U,医护人员确保宫体内缩宫素注射成功后,为患者建立顺畅的静脉滴注通道,将10U的缩宫素加入在250毫升的生理盐水中,摇晃均匀后,将混合药液以静脉滴注的方式注射在联合组产妇体内。

1.3测量标准

(1)本次研究对两组产妇产后2小时、24小时的出血量进行准确测量,医护人员在产妇臀部垫放吸水纱布,一张纱布全部浸满,出血量在50毫升;通过浸血纱布的数量对产妇产后出血总量进行衡量统计。

(2)与此同时,对两组产妇术前和术后24小时的血红蛋白总量进行测量,计算两组产妇血红蛋白总量变化。

(3)将注射缩宫素24小时后两组产妇发生的临床不良反应数量记录在案,方便后续研究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应用 SPSS l9.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治疗效果比较

对两组产妇治疗效果进行严格统计,结果显示,联合组术后2小时出血量、术后24小时出血量、术后24小时血红蛋白总量变化均明显低于常规组产妇,两组产妇治疗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产妇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统计

对两组产妇进行术后24小时严密监测,发现联合组有1例产妇发生恶心、呕吐,2例产妇出现头痛症状;与此同时,常规组发生4例产妇在术后24小时发生呕吐和颜面潮红等不良反应症状,两组产妇临床不良反应数据未见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产妇治疗数据比较

*P>0.05表两组间数据比较

3 探讨

产后出血在产科专指产后2小时,产妇的阴道出血量大于400毫升,或产后24小时内,产妇阴道出血量大于500毫升[3]。产后出血在产科属于较为严重的一种术后并发症,其能导致产妇在产后24小时内发生死亡,近年来,全世界产妇死于产后24小时出血的人数占全球产妇总数的25%,在我国,产后出血是引起产妇产后死亡的第一因素。临床多年来的医疗实践发现,产妇在产后出血的同时,甚至还会引发其他严重病症,如产妇产后内脏衰竭、内脏功能性障碍、产后严重贫血等,对产妇和新生儿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根据我国的权威文献统计,我国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人数占总产妇的10%左右,因此产后出血是临床上产科需要面对严重问题。

我院针对收治的几千例高危产后出血因素剖宫产产妇进行研究,发现临床上发生产后出血是由于产妇可能发生生产后子宫收缩乏力,而宫缩乏力患者主要出现在剖宫产产妇群体中,在我院的诊治史上,有80%的宫缩乏力患者出现在剖宫产产妇群体中。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增长,二胎政策适当放开等社会现象综合起来,有力的促生了大量的高龄产妇,针对高龄产妇群体[4],剖宫产无疑是首选生产方式,但是如何应对剖宫产后宫缩乏力引发的产后出血,是临床上又一难题。

就当前的治疗史来看,产科在临床治疗高危产后出血因素的剖宫产产妇子宫收缩问题中,主要使用的是促使产后子宫快速收缩的药物进行产后止血。我院在治疗高危产后出血因素的剖宫产产妇产后子宫收缩问题上,过往使用的是常规缩宫素,常规使用的缩宫素在产妇体内的半衰期在3分钟左右,能够很快的被产妇体内胎盘产生的缩宫素酶、其他内脏器官消灭,临床使用效果并不能达到理想水平[5]。目前,我院针对此类患者采用的是卡贝缩宫素,卡贝缩宫素属于人工合成药物,其药理通过临床实验,并不会对产妇人体产生严重不良后果,故而得到了广泛运用。卡贝缩宫素是通过注射方式进入产妇体内,引起产妇子宫发生强有力的收缩,压迫子宫内血管而达到临床止血目的。卡贝缩宫素较常规缩宫素而言,半衰期在30分钟左右,能够迅速起效,且治疗效果稳定。能够有效应对产后2小时左右发生的产后出血情况,减少产妇产后出血总量,提高产妇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卡贝缩宫素对高危产后出血因素的剖宫产产妇进行产后止血治疗,能够有效应对产后出血情况,降低产妇面临的产后出血概率,提升产妇临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金满,王雪舟.卡贝缩宫素联合益母草注射液在剖宫产中的疗效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7):3630-3632.

[2]彭锦燕,伍春丽,吕佩.剖宫产产妇使用卡贝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5,12(10):163-164.

[3]李丽琴,彭丹,龚翠梅.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及防治机制在预防剖宫产宫缩乏力性出血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6,9(6):526-528.

[4]黄颖珊,李夏影.卡贝缩宫素对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剖宫产宫缩乏力及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7,38(5):810-812.

[5]王允锋,吴春凤,李爱阳.卡贝缩宫素在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中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9):1979-1982.

论文作者:何敏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  ;  ;  ;  ;  ;  ;  ;  

高危产后出血因素的剖宫产患者应用卡贝缩宫素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_何敏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