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度公路不仅加强了国家各省市地区之间的联系,还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背景下,高速公路建设与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公路隧道是公路工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实施,高速公路已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随着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的逐渐成熟,隧道工程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原来的两车道的隧道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车辆行驶的需求,因此,隧道施工周边环境变得更加恶劣,技术难度增高,建设风险性增大,倘若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极易引发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从统计数据来看,塌方事故隧道安全事故中发生率最高的,且多为群死群伤事故,其他事故主要是触电、透水、爆炸、交通事故和机械伤害等方面,隧道安全事故极大的危害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加强隧道安全控制是每个施工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关键词:隧道施工;安全生产
公路隧道施工地质条件复杂,作业空间封闭窄小,交叉作业多、工序干扰大,施工环境恶劣,物的不安全状态多,因此必须严格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控制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做到精细化、科学化施工,才能极大程度的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一、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
隧道施工方法的选择是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在保证业主工期和成本前提下,除地质条件外,施工方法必须满足快速、安全、质量及环境的相关要求,因此,在选择隧道施工方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施工方法应考虑设备情况、工期要求及技术水平等因素;二是施工组织设计必须优化,从而减少各道工序之间的干扰,三是考虑地质条件,对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应选择适应地质条件的施工方法;四是加强施工过程控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从目前的施工实践经验来看,从施工安全角度出发,施工方法的选择顺序为:双侧壁导坑法→交叉中壁法(CRD法)→中隔壁法(CD法)→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台阶法→全断面法;如何正确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但必须达到安全、质量、环保、快速的要求,以达到风险最低、进度最快和节约成本的目的。
二、做好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
(一)由于隧道施工地质条件复杂,危险因素多,因此,在开挖前必须充分了解前方地质岩石情况,使用超前预报的方式是最佳途径,超前预报不但能及时发现施工前方不良地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置,还能对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围岩结构、含水、具体位置、产状进行监控,帮助施工人员选择正确的开挖断面、支护设计参数和最佳施工方案,最重要的是能有效预防隧洞涌水、塌方、瓦斯爆炸等灾害性事故,保证施工安全,还可节约大量施工成本。目前,隧道施工所采用方法分为为物探法和常规地质法两大类,具体有以下几种:①超前导坑;② 正洞地质素描;③水平超前探孔;④ 声波测试;⑤红外探水;⑥ 电磁波法;⑦弹性波法。
(二)隧道的监控量测分为两类,一是隧道施工阶段与营运阶段控制量测;二是监控量测。控制量测主要是检查隧道中线和净空断面的尺寸与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监控量测是检测隧道施工阶段和营运阶段围岩变化情况及支护结构的工作状况,及时提供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程度,预见事故和险情,以便调整和修改支护结构。监控量测的主要任务是:对初支施工结束以后,对隧道围岩最终稳定时间做出预测和确认,对施工和做二次衬砌的时间进行指导和决策;此外,通过监控量测对隧道开挖后所获取信息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从而对隧道施工进行检验和修正施工组织设计;通过施工资料的不断积累,可以作为其他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参考资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做好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价,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在隧道施工全过程必须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及管控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分级预警机制,定期进行监测监控,充分辨识与评估安全风险,并制定落实防范措施,有效监控和规避安全风险,是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根据交通部《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在超前地质预报和围岩量测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估设计确定的风险源、风险等级,对工程措施、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四、做好隧道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是保证施工安全的本质,因为隧道支护设计是通过计算围岩压力确定支护参数的,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质量管控力度不足,现场管理松懈,为节约施工成本导致超前支护、初期支护施工阶段锚杆、钢筋、钢架等材料放置不足,施工过程不符合规范要求,较大程度的降低了支护的强度。最终导致混凝土支护强度不足以支撑上部岩石压力时,则会引发隧道塌方安全事故。因此,在施工中要把加大质量过程监控,严格按照工序流程施工,并做好质量验收工作,杜绝偷工减料等现象的发生,加强工程质量、工序质量保障分项、分部工程质量,严格过程检验和过程控制。尤其是加大工程薄弱环节、已发生安全事故部位的管控力度。如钢架单元间的螺栓连接、围岩注浆效果、钢架与围岩密贴情况、喷砼强度、厚度、超前支护质量等,以保证施工质量安全。
五、隧道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一)加强隧道现场安全管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施工,按要求落实隧道施工各项安全措施;二是按照国家关于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机制的要求,加大对施工现场隐患排查频次和力度,将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严格隧道标准化、规范化施工,做好安全前期策划工作,制定标准化施工方案,严格要求工人按照标准和方案施工,建立完备的隧道施工标准化程序,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
(二)做好各级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组织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提高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教育培训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将各项工序的应注意事项、安全保证措施,应急处置知识,逃生、救生装备的使用等内容作为重点进行培训,培训方式应生动多样,以达到培训的效果。
(三)配备齐全施工组织机构,配备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工人施工,结合工程实际,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勤测量、快封闭”的原则进行施工组织安排,妥善处理和应对施工中各类难题。
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要应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管理人员、班组及工人,达到层层负责、人人有责的安全管理局面。按照《安全生产法》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并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监督与考核,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验收检查制度,隧道施工机械设备设施较多、工序复杂、交叉作业频繁,施工条件差,现场危险危害因素多,所以工序前、后的临时设施验收工作尤为重要,而往往这项工作不被各班组重视,这就需要项目部制定严格的验收制度,施工前后及时验收,过程中需管理人员加强巡查频率,及时发现隐患,才能做到万无一失。机械设备进场前对设备单位、人员资质、设备质量进行专业的验收,将老旧、报废设备予以退场。
严格落实安全检查制度,要求领导每日带班生产,确保月度大检查、专项检查有效进行,建立隐患排查台账,对检查提出的问题跟踪整改,逐一销项。安保部在日常巡查中要对生产现场的违章行为按制度进行处罚。安全排查坚决做到不留死角,采取强硬态度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总之,我们必须正确选择隧道施工方法,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加强隧道风险管理,强化现场作业安全控制;另外,我们还必须坚持标准化管理,文明施工;必须不断改善作业环境,做好个人安全防护。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安全生产,减少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从师,丁祖德,叶勇.大跨公路连拱隧道安全控制爆破研究[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8,(1).
[2]朱宇仪.略谈提高隧道工程技术水平问题[J].铁道建筑,2004,(9).
[3]漆明强,贺喜.浅谈何家坡隧道塌方处理技术[J].山西建筑,2008,(6).
[4]孙令伟.管棚法在隧道塌方处理中的应用[J].中南公路工程,2000,(4).
论文作者:王芳成, 李宏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隧道论文; 围岩论文; 地质论文; 超前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量测论文; 作业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