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中国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出现了稳定的积极态势,但任务仍然艰巨。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和承重推进的关键时期。它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关键时期,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丽生态环境的需求,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中的突出问题。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还需要环境监测,不断创新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以提高政府绩效和服务水平。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新时代;生态文明
引言: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开拓性和长期性工作,加快了高层次设计的建设。和生态文明体系,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性和过渡性。总体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群众享有盛誉,国际社会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拓新时代人民。加快建设适应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所需的生态环境监测体制新时代,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充分认识和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不忘最初的心,记住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题”,在新时期赢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深入学习和理解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真正落实会议主题,推动环境监测改革和发展,保护环境,全面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争取的目标。解决人民最关心的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是执政党的使命。人的心是最伟大的政治。我们必须积极回应人们的思想,希望和紧迫感,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丽生态环境的需要。
深刻理解五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是对中国共产党十九大对过去五年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确总结。自中共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实践的历史性,转向性和全局性的转变。正如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所说,“最深刻的思想认识,污染控制,最全面的制度措施,最快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并取得了最好的成果。”在前所未有的思想认识水平,前所未有的污染控制强度,前所未有的系统引入频率,前所未有的监管执法水平,以及前所未有的环境改善速度。
深刻理解五年来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和深刻历史变迁的原因,从促进绿色发展模式的形成到促进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从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措施;从大力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到合作建设全球生态文明;文明意识形态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
2.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所起的重要作用
2.1在打击环境违法犯罪案件中的作用
监测机构应当具备各种规范的监测行为,并对公安司法部门对环境污染罪进行现场监测和证据收集。新修订的“两高”司法解释完善了依法严厉惩治环境污染罪的法律依据,对各级环境监测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监测机构发布的监测数据报告由公安部门负责,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和环境污染犯罪法院判决的重要依据。它是环境方污染犯罪,人员伤亡和环境恢复所犯罪行的基础。因此,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应当配合公安,司法部门按照地域管理原则对环境污染刑事案件进行监测。数据必须客观准确。
2.2在开展机动车污染防治中的作用
机动车排放的废气是城市灰烬的重要原因。对机动车污染进行特殊处理是促进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措施。环境监测部门与环境监察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合作,检查机动车尾气排放联合执法情况。对于该地区的机动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必须首先监测机动车尾气排放。如果废气检测不合格,环保监管部门应当按照环保法规的规定处以罚款,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扣留驾驶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省,市环保机构已设立机动车检察部门,负责车辆尾气监测和管理。
2.3环境治理水平
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行政市场法治和技术的结合。要充分利用市场手段,推动市场化的生态环境保护进程,煽动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有必要改善资源和环境价格机制,将生态环境成本纳入经济运行成本。有很多方法可以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必须花在消费上,并且不能投入资金。要坚持资金投入与污染防治任务相匹配。加强对大气污染原因的研究和治理,京津冀综合环境管理项目的科技攻关项目,开展臭氧治理专项研究和前瞻性研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新污染物,为科学决策,环境管理,精确污染控制和便民服务提供支持。有必要实施国家战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共赢的全球气候系统,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推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3.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下生态环境监测思路
3.1加强市场监管,推动监测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全面开放个性化和地方需求监测功能,逐步开放社会服务监测市场,积极推动政府在基层公益监测领域采购服务。完善公共信息反馈和违规举报制度,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机制,定期开展“双随机”监督质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监控数据欺诈行为。落实问责制,严格执行问责制,促进共同惩罚,向社会公开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有关信息,并依法将其纳入国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开。展示制度,实现违法,限制到处,形成高压冲击局面。
3.2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2012年以来,中国森林面积增加1.63亿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近2000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有所增加且质量呈逐年递增的良好趋势。据《2017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2年以来,中国主要城市和大气污染重点治理地区的空气质量均有明显改善;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不断提升,2017年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67.9%,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到8.3%,36个重点城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7.14%,农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74%;此外,洋垃圾的进口得到有效遏制,2017年固体废物进口量同比下降9.2%。
3.3环境监测数据的应用要恰当、科学、有效
根据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根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部署,目前有必要采用高科技设备等生态环境监测方法和其他生态环境监测方法来协调转型。从传统的环境监测到生态环境监测,现代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系统科学合理,指标体系完整,功能有机统一,运行平稳高效,信息集成与共享,确保准确全面地获取环境监测数据。
3.4加强农村地区生态环保
我过生态环境保护长期存在着“农村地区生态”的问题。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第一,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如建立和完善农村废物处理和运输系统,集中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厂,建设畜禽废物无害化处理设备等。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等。第二,奖励或补贴农业生产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如用农家肥代替化肥,发展农业清洁生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等。第三,增加生态补偿,主要是补偿农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所造成的损失,如退耕还林、停止水源畜禽养殖等。此外,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
4.结束语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基石,是生态环境部门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生命的基础。目前,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最紧迫的问题,加快建设和实施生态环境监测新时代,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美好中国,走向新时代提供有力支撑。生态文明引领全球生态文明进程。因此,人民的期望和环境管理的客观需要要求环境保护体系加快建设科学先进的环境监测体系,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和科学决策中的支撑作用,提供更全、科学、准确及时的监测数据产品。
参考文献:
[1]陆雍森等.环境监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6.
[2]席俊青等.我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现状及建议[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4.
[3]奚海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措施[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
论文作者:杨献德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环境监测论文; 生态论文; 文明建设论文; 中国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新时代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