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随着信息技术产业革命的推进,“大数据”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大数据”在社会安全、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为应对城市规划新旧问题提供了全新思路,从而引起了相关领域的观察与展望。而在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环境资源消耗日渐严重,城市空间不断外扩的发展模式也无法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因此还要加强对“大数据”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分析,以便寻求推动城市规划转型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城市规划;“大数据”;顶层设计;智慧产业
1“大数据”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1.1城市规划数据共享平台的构建
城市规划管理的数据资源就是统一化以及规范化的过程,在实践中必须要综合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一个系统的、全方法的、综合性的城市规划技术信息,将城市的各个方面、空间的数据信息进行容易融合,构建一个相对较为开发的城市空间数据库以及信息资源平台,这个平台要具有开放性以及共享性的特征。例如,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GIS技术对城市进行空间测量以及分析,可以对城市规划的缓冲区域、邻区以及叠加区域的特征等进行直观的显示,这样就可以为道路网络规划、用地规划、绿地布局以及居住人口规模预测等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可以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推动区域综合发展。而将遥感数据与GIS技术进行充分的融合,可以对城市的不同标准空间进行规定以及编码,从而为城市建设用地以及项目选址工作的开展提供辅助支持,提升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以及严密性。
1.2推动城市规划管理决策信息发展
在城市规划决策制定方面,过去主要通过构建城市模型、分析城市规划数据等方法完成城市规划方案的制定,以实现城市规划综合布局。但实际上,城市规划学科并非是建筑学科,其需要融合工程、经济、社会、政治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只根据城市规划定量研究结果制定城市规划决策,将导致规划决策只能带来局部价值,难以实现城市规划系统模型的构建。“大数据”的产生,则为城市规划提供了人的活动数据,包含人的通勤、言论等,能够通过研究人的行为创建新的规划体系,为城市规划决策的制定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依据。例如,在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方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就设立了“多元社会化数据的获取与规划应用”课题,利用北京公交IC卡刷卡数据和土地使用图识别算法对北京居民总体通勤行为进行了识别分析,从而为北京交通规划决策的制定提供信息依据。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其也将为城市规划决策的制定提供更加系统的信息依据,以创造更多的规划决策价值。
1.3构建开放性的服务信息化平台
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有效的推动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综合发展,对于城市规划基础数据、管理业务审批等工作的开展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而构建一个面向群众的、开放的服务信息化平台,可以对城市规划管理进行适当的延伸以及扩展。在构建信息化开放平台的过程中必须要基于服务性为主,要让公众积极主动的在城市规划建设以及规划决策中参与,进而优化城市规划管理的社会环境,推动政务信息的公开化,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1.4为城市规划发展提供了转型路径
在城市规划发展方面,过去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信息公开程度较低,以至于民众缺少途径参与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继而导致城市规划工作难以较好的为民众服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大数据”的发展,则为城市规划发展提供了转型路径。运用“大数据”实现城市规划公示平台的搭建,则能以创建服务型政府为目标,面向公众开展城市规划工作,使公众更好的参与到城市规划工作中。现阶段,许多IT企业和计算机领域专家都建立了“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并利用大数据开展城市规划研究,在政府智慧园区项目建设中发挥作用。通过这些途径,公众则能亲自参与城市规划建设,进一步推动城市规划政务信息公开。在公众的监督下,城市规划管理社会环境也将得到优化,相关部门也将更好的承担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城市规划必将实现转型发展。
2“大数据”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展望
2.1实现合理顶层设计
在“大数据”影响下,未来还应完成城市规划的合理顶层设计,以便使城市建设能够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从城市管理体制、形象、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确保实现城市发展的统筹规划。为达成这一目标,还应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以便全面实现城市规划基础数据更新。在城市规划数据调研阶段,则能通过互联网、智能终端设备实现数据的全面采集。设计相应的规划调研系统,则能对这些数据进行精细化分析和处理,并通过数据汇总得到完整基础数据库,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扎实数据支撑。为达成这一目标,还要建设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城市规划调研系统,利用终端全球定位功能完成调研区域相关图纸的调取,并对调研人员的位置和信息进行记录。完成调研后,利用数据共享平台软件系统,则能将调研数据以统一格式输出,继而使数据在城市规划基础数据库中得到汇总。结合这些数据,可以在城市规划中实现统筹规划分析,进而得到合理的顶层设计方案。
2.2加快智慧产业发展
在城市规划发展的过程中,还要加快智慧产业的发展,以便为城市规划决策提供充足的信息技术支撑。发展智慧产业,可以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全新的研究视角,进一步利用“大数据”对城市空间要素、发展规律及有关问题展开分析。比如分析居民时空行为数据,则能得到居民空间分布特征,并完成城市空间运行质量的评价,为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用地规模预测提供信息支撑。结合这些内容,可以为城市未来产业布局提供决策依据。实际进行智慧产业的发展,则需要将信息技术与生态理念融合,以便使城市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得到解决。通过将生态产业与智慧产业融合在一起,则能完成城市智慧产业链的打造,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加快智慧产业发展,则能有效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使城市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使城市内部形成全新消费模式和良好生态环境,进而推动人与城市的和谐发展。
2.3确立人类主体地位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人类在城市规划中的主体地位也将逐渐突显。在未来城市空间环境调整方面,可以在分析居民情绪的基础上完成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划分,从而通过采取措施改善城市消极空间,为居民提供良好生活环境。作为人类生活家园,城市建设将有更多的居民参与,融合文化、经济、历史等各种因素,从而实现和谐城市生态系统建设。随着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渐严重,城市居民也将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在城市规划中注重循环经济发展,完成低碳环保、环境友好社会的建设,从而使城市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而伴随着人类在城市规划中的主体地位的突显,城市的生态文明水平也将逐步提升,继而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信息化的条件下,城市规划与管理一定要综合应用大数据信息,让城市规划管理实现数字化。从而以期通过大数据技术,进一步的推动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准确化。让城市规划和信息化技术有机结合,能够让城市规划工作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加强城市规划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城市规划数据共享平台进行,让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的信息得以实现。另外还需要建设相应的服务信息化平台,面向公众,让城市化发展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发挥市民的主观能动性,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加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茅明睿.大数据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来自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思考与实践[J].国际城市规划,2016,29(06):51-57.
[2]王鹏.为城市体检———大数据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J].景观设计学,2015,3(03):20-25.
[3]崔灿.大数据时代下的城市规划分析[J].山西建筑,2016,42(14):15-16.
论文作者:翟慧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7
标签:城市规划论文; 数据论文; 城市论文; 智慧论文; 空间论文; 平台论文; 信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