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电力通信行政交换网应用的技术为电路交换技术,在IP 等分组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情况下,电路交换技术的程控交换设备也逐渐呈现出了技术革新的局面。当前的实际情况,行政交换网还没有实现全面的覆盖所有供电企业、供电营业厅等外部办公点,同时程控交换设备也并未完全实现良好的统一通信以及视频通话等多媒体增强业务,所以同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并未做到同步发展。作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控制系统,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是当前公认的移动、固定融合网络技术。将该技术应用于电力通信行政交换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IMS 技术;电力通信行政交换网;应用;分析
当前,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力通信行政交换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提升电力通信行政交换网建设工作的科学性,本文通过对IMS 技术架构特点、电力通信行政交换网实际的需求和IMS技术于电力通信行政交换网中的应用情况等方面内容展开了研究,并提出在电力通信中IMS 的科学部署形式以及演进举措,目的是提供给电力通信行政交换网建设的实践工作有效的理论指导。
1 IMS 系统概况
技术特点分析:
IMS 是以下一代网络(NGN)作为基础而发展的,可以具备控制、业务的分离、接入无关性融合的优势,并推动业务的开放性、固定与移动融合的实现。业务的开放性为IMS针对业务与控制间的SIP ISC接口进行定义,能够让任何第三方厂商均能遵循此标准接口对新的业务进行开发。基于ISC接口的业务服务器,能够完成统一通信和视频会议等工作;固定与移动融合为IMS应用统一的用户数据库,并且不管用户以哪种形式对IMS 进行接入,都可提供无差别业务以及获得接入无关性,最终实现固定以及移动用户在同一系统内部进行融合,体现出融合的业务的发展。
将IMS主要的特点概括为以下几方面:①归属地控制。归属网络能够完成呼叫控制、业务控制,推动实现业务提供的一致性,使私有业务获得扩展;②业务提供功能。分离开业务和控制两方面内容,利于实现不同业务更加迅速和灵活的应用,推动业务的融合,进而获得开放的业务局面;③安全机制。实现了不同安全接入机制的共存,针对安全域间信令保护机制、网络拓扑隐藏机制进行严密部署;④接入无关性。提供给全业务运营便捷性;⑤统一策略控制。
2 IMS 技术体制框架结构阐述
IMS 技术是在R5 版本上由3GPP 所提出,此技术的构成为提供IP移动多媒体业务的网元,其中网元是将分组传送网作为框架的,IMS 重要的构成包括CSCF、MGCF以及BGCF、HSS等功能实体。
①呼叫和控制、会话功能:三项功能实体包括I-CSCF、S-CSCF、PCSCF,可以推动IMS 呼叫和控制、会话功能的实现;②媒体网关控制功能(MGCF):在媒体网关(MGW)要实施建立和呼叫、释放媒体通道的情况下,要依靠MGCF 作为渠道得以控制。通过实现IMS和ISUP的呼叫控制协议转换,将MGCF 作为基础来话以及被呼叫号码等形式,展开对CSCF 的选择;③出口网关控制功能(BGCF):BGCF 可发挥两种功能,即自动选择网络功能、选择MGCF功能。针对网元实体展开前传的决定之初,以S-CSCF 提出的请求作为依据,参考来话以及号码等方面内容,判定最终的呼叫去向;接下来,归属用户服务器:中心数据库是通过利用HSS 实现用户信息的存储,HSS 能够针对用户签约的信息以及位置实施存储,并且可以处理以及存储同用户有关联的包括本地、注册或者保密和业务触发等重要数据;④媒体资源管理功能:实现实现媒体资源功能(MRF)的部分分为两组,一组为媒体资源处理部分,另一组为媒体资源控制部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电力通信中应用行政交换网主流技术的情况分析
当前,IMS 和软交换技术已经将传统程控电力交换技术实现完全取代。比较分析IMS技术、软交换技术,软交换技术的优势包括运维较为便捷、设备简单化、组网比较灵活以及广阔的覆盖面等,并实现传统语音业务。相对而言,IMS的技术框架网络结构较为先进,业务研发运行环境存在开放性,可以统一不同标准的通信协议,同时于接入层具有的不同现象进行屏蔽,显著的分离开业务控制以及会话控制两方面内容。能够适应于多媒体业务的向前发展,以及推动融合固定业务和移动业务。
传统电路交换设备面临停产的情况,同时很多电信运营商也不会大规模的针对软交换设备实施扩容,接入层设备的投资于行政交换系统占据比率较多,不管应用IMS 技术还是应用软交换技术,均具有基本一致的接入层建设,并且核心层设备应用IMS 技术或者软交换技术的投资并无较大差别性。因为IMS技术具备控制和业务、承载分离结构,所以更利于数据业务的发展,在电力系统行政交换网中的应用意义巨大。
4 IMS 技术在电力通信行政交换网中的应用
4.1 电力通信行政交换网的需求
基于电力行政交换网的有关特征,对于电力行政交换网的需求从三个方面展开考虑:①针对网络级容灾、单机双主控冗余进行支持,同时对于E2E 网络安全的保护实施维持;②实现接入方式和通讯业务的多样化,包括语音、视频或者移动办公等内容;③传统程控交换机在迅速淘汰中,对于支持面向未来FMC融合的核心架构具有迫切的需求。
4.2 于电力通信中IMS 的演进分析
以电力通信行政交换网实际的需求作为依据,联系于IMS 技术体制重要的特点,将演进步骤总结为三步:构建IMS 核心网,并实施基础的IMS 业务的部署;构建IMS 容灾站点,持续的提供给网络安全可靠的业务;因为IMS 具备多样化的业务能力,所以按照所需针对电网需要的创新业务实施科学的部署。
4.3 IMS 在电力通信中部署方式探究
对于IMS 在电力通信中的部署,通过联系其核心层、业务层以及接入层等特征展开。业务层(AS):MMTel AS/Centrex AS,由省会实施部署,主要进行语音类业务的提供。会议AS,由省会部署,并主要提供会议业务;操作维护(O&M):EMS,由省会部署,主要针对业务服务器和接入设备、核心设备以及用户终端进行较为集中的管理。计费CCF,由省会部署,对呼叫和业务详单进行提供。业务发放SPG,由省会部署,主要对用户以及业务的发放进行集中的提供;核心层(Core):由省会部署。MGCF,提供多信令点功能加强同各运营商的沟通。IM-MGW,发挥本地市用户运营商网络互通功能。IMS 经MGCF 联合IM-MGW 实现同本地运营商互通;接入层:IAD,经IAD 传统终端接入SBC,IP 终端直接性的接入SBC。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通信行政交换网处在网络转型的阶段中,需要将具备丰富的业务、先进的技术以及能够控制的成本、运行维护相对便捷等优势的交换网络作为发展的新目标和方向,进而良好的应对程控交换设备逐步停产的现状给现网运行所造成的挑战。针对IMS技术在电力通信行政交换网中应用的展开深入的研究,推动其发展的先进性是关键。
参考文献:
[1]邹谊,袁翔,张岩.IMS业务能力开放在电力通信网络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2017,38(4):1-5.
[2]李鹏.IMS在电力通信行政交换机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48).
[3]张松,姜华,朱立军,等.浅谈IMS技术在吉林省电力系统行政交换网中的应用[J].南北桥,2017(6):217-217.
论文作者:黄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业务论文; 技术论文; 行政论文; 电力通信论文; 功能论文; 省会论文; 设备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