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棉花花铃期的科学管理_科学论文

今年棉花花铃期的科学管理_科学论文

今年花铃期如何科学管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论文,花铃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棉花花铃期是指从开花期到吐絮期的一段时间,即从7月上旬至8月下旬,是决定棉花产量的关键时期。

今年北方棉区,棉花播种出苗期气温起伏不定,生育进程推迟,但五、六月份气温较高、雨水充足,棉花病害较轻,营养生长旺盛,生殖生长相对推迟,有利于减少烂铃和控制早衰的发生;长江棉区,今年苗期遇到5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部分棉花移栽推迟、生长缓慢,生长、发育进程参差不齐,进入6月中旬连续降雨,不仅部分地区遭受沥涝、渍害,而且枯黄病发生较重。因此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当前棉花花铃期的管理,以促弱、控旺为主,使棉花平衡生长。早发棉田控制伏前桃过多,晚发棉田以促为主,促使多结伏桃、早秋桃,达到代桃入伏、伏桃满腰、秋桃盖顶的效果。如何才能达到以上效果,应因地制宜掌握好花铃期的生育进程与生长标准。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伏前桃过多、养分供应不足,棉田早衰,烂铃严重;二是枯黄萎病;三是棉盲蝽治不住。今年北方枯萎病、棉盲蝽前期发生较轻,但中后期不能忽视。

就棉花合理的生育进程和丰产长相,应掌握以下标准:棉花开花期控制在7月5日以后为宜,正常的吐絮期应在8月底9月初。伏前桃不宜过多,北方按不同密度的要求,3000~4000株/亩的,以每株0.5~1个为宜、2000~3000株/亩的1~2个、南方棉区密度在1000~2000株/亩的2~3个为宜。株高,北方90~100厘米、南方120~140厘米,要因密度而定,如北方3000~3500株的,80~90厘米为宜。棉花花铃期的丰产长相:初花期稳长,盛花结铃期健壮,后期不早衰。主茎日生长量初花期2~3厘米,超过3厘米为徒长。叶面积系数初花期1.5~2,盛花期3~3.5,不宜超过4。封行不宜过早、过严,北方等行距棉田以7月25日封行为宜,大小行的以小暑封小行、大暑风大行为宜,南方封行时间以8月10日前后为宜;封行的标准是:下封上不封,中间一道缝。初花期红茎为株高的70%左右,盛花期接近90%,棉株顶部保持10厘米左右的绿茎。红茎到顶为早衰,绿茎过多即长势过旺。在盛花期前后,棉株茎顶和大叶基本平齐,如茎顶冒尖为早衰,如茎顶凹陷为长势过旺。打顶后顶部果枝仍继续伸长2~3节,如伸不出来成自然封顶,为脱肥早衰。如伸的过长,赘芽从生,则为长势过旺。

棉花花铃期,生产上的主要矛盾,是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的矛盾,前期容易过旺,盛花后容易早衰。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得科学运用水肥、中耕、化控等综合措施,做到初花期下促上控、盛花期多促少控,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发展。根据棉花花铃期的生育进程、标准和今年的气候特点应重点抓好以下关键措施:

1.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花铃期是棉花需肥最多的时期,如果肥料不足,不仅影响结铃,还会造成早衰减产。花铃肥的使用数量、时间、方法因气候、土壤和棉花长势而定。对肥力壮,雨水多,棉花长势好的高产棉田,在棉花盛花期棉株下部座住1~2个成铃时施用,既能满足开花结铃的需求,又不会引起棉株徒长;土壤肥力一般、棉苗生长较弱,天旱墒情差的,可适当早施;旱薄地,苗子弱,种植密度又大的,可提前到初花期施用,以免施肥过晚造成早衰或贪青晚熟。施肥量:北方以氮肥为主,亩施尿素15~20公斤,占氮肥总量的60%左右;南方在追施氮肥的同时,还要追施磷、钾肥,分别占施肥量的50%、30%、26%,一般亩施尿素15公斤,三元复合肥20公斤,氯化钾15公斤。注意,花铃肥要深施,以10厘米以下最好。

盖顶肥有防早衰、防脱落、多结铃、增铃重的作用,盖顶肥要不要追施要根据地力、棉株长势而定。对肥力足,有后劲,棉株长势壮的晚熟棉和盐碱地、黏土地,应少施或不施盖顶肥,以防贪青晚熟;对棉株长势弱的沙性地、棉株有早衰趋势的棉田,要早施、多施盖顶肥。盖顶肥一般亩施尿素3~5公斤,北方在7月底8月初追施;长江棉区在8月10日左右,不晚于8月15日。

中后期棉花根系吸收能力逐渐减弱,后期往往由于养分供应不足,造成早衰。叶面喷肥可使养分得到有效补充,对提高结铃率、增加铃重,防止早衰,有显著效果。有早衰征兆的棉田,可喷施1%~2%的尿素水溶液;一般棉田和长势偏旺的可喷施2%~3%过磷酸钙浸出液,或300~500倍磷酸二氢钾、磷酸二铵、硝酸钾溶液。一般在在8月中旬—9月上旬喷施2~3次。

2.浇水与排涝:花铃期是棉花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北方棉区这时虽正处雨季,但经常发生伏旱和秋旱,因此要夺取棉花丰收,需抗旱、排涝两手抓,当土壤持水量降至70%以下,棉株生长缓慢,红茎迅速上升,叶色暗绿,中午棉株顶部叶片轻微蔫萎下垂,表明缺水,应及时浇水,浇水不宜过大,防止浇后后遇雨,同时还应搞好排涝工程,防止沥涝发生。

南方这时进入多余季节,应提早疏通排水工程,保证四沟畅通,防涝、防渍。

3.改进棉田整枝方法:棉花有多种整枝方法,无论那种方法,只要运用得当均能获得高产、提高效益,关键要因地制宜科学运用。

花铃期的整枝工序较多,有抹赘芽、打老叶,打群尖,打顶尖等,要做的及时彻底。,其主要改进措施:去叶枝不宜过早,一般应在盛蕾期进行,打老叶,主要去下部老叶和黄叶,中上部大叶不能去,这样有利增加叶面积,增强光合作用。打顶时间要因地制宜,北方一般不晚于7月20日,但长势强、密度小、肥力足的高产棉田,可推迟到7月25日。南方棉区打顶宜在立秋前后,即8月上旬。简化整枝栽培的打顶时间应分次进行,当优势叶枝长出3个二次果枝时,打叶枝顶;打主茎顶的时间应比传统整枝适当提前。

免整枝栽培的打顶时间不晚于7月15日,主茎顶、叶枝顶应一次打完、打彻底。对开花过早棉田,可进行去早花,把7月5日前的花或早铃去掉,有防烂铃的作用。

4.中耕松土:棉花花铃期正值高温多雨季节,这时受高温多雨的影响,往往由于土壤含水量偏高,而空气不足,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受阻,造成大量蕾铃脱落,因此花铃期还要及时中耕松土,但由于花铃期根系再生能力减弱,中耕宜浅不宜深。

5.化控:一般高产田,在盛蕾期化控的基础上,进入花铃期,要根据棉花长势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化控,这时由于气温高,湿度大,棉株生长旺盛,每次间隔时间根据气候和棉田长势而定,一般间隔10~15天,亩用缩节胺1~3克(或助壮素4~12毫升),着力喷棉株顶部和果枝顶部。最后一次化控,宜在打顶后7~10天,顶部果枝长出3个果节时进行,这时枝叶已老化,用量要增加,一般亩用缩节胺3~5克。

6.防治病虫害:花铃期主要病虫害主要有棉盲蝽、伏蚜、棉铃虫、蓟马、黄萎病、枯萎病,红叶茎枯病、铃疫病等,应及时搞好测报,及时防治。

联系电话:0311-8850500

标签:;  ;  ;  ;  ;  

今年棉花花铃期的科学管理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