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知识价值”研究的现状与思考_知识经济论文

当前“知识价值”研究的现状与思考_知识经济论文

当前“知识价值”研究的现状与反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状论文,价值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321(2002)02-0038-04

一、“知识价值”研究的现状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人们普遍意识到知识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因而对知识的价值的 重视必然为人们所普遍认同,于是,对知识价值的研究日益升温。然而,就当前国内对 知识价值的研究现状来看,主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一个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直接切 入,另一个是从哲学的角度宏观把握。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谈论知识价值,主要谈论的是知识的经济价值,这是可以理解的 ,因而也是极为普遍的。如有的学者认为:知识经济的前提是知识的商品化,甚至资本 化。知识作为商品必须经过知识的应用即知识的消费才能实现其价值。市场供求关系的 变化对知识的价值从虚拟形态向现实转化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也有的人主张:价值既然 是商品的属性,那么只有商品化的知识才具有价值。因此,知识价值就是指诸如高科技 产品、知识专利等商品化的知识或知识商品的价值。[1](P195)

有的学者则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把知识价值的特点概括为:由知识更新、创新所致的 知识价值的非连续的时效性;由知识的溢散效应而致的知识价值的不完全效用递增效应 ;以及由新旧技术不可逆的技术替代性这三个方面。[2](P162-163)也有的学者在劳动 价值论的基础上主张:知识的价值只能是知识生产过程中凝结在知识产品中的人类劳动 ,并根据知识价值在知识产品运动中存在的形式,把知识价值的形态分为静态和动态两 种。所谓知识价值的静态是指知识产品被生产出来还没有进入流通领域时的价值构成表 现;所谓知识价值的动态是指知识产品在流通中所表现出的价值。国内学界对知识价值 的描述主要在其静态方面,而对其动态的价值少有人考察。[3](P60)(P64)

与经济学的角度相比,目前国内学界在知识经济范围内对知识价值的哲学把握尚不多 见,或许是宏观的把握更需要时间的缘故,但无论如何,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就当 前从哲学角度的把握来看,主要有两种研究倾向:一种是就知识本身之价值状态的研究 ,如有的人认为,哲学应对知识价值的本质属性、类型、构成及评价等给予认识。知识 价值中的知识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积极成果,是真理(合规律性)和价值(合目的性)的统一 ,其中价值成分是以真理成分为根源的。知识价值的特点在于:(1)真理性和价值性的 统一是知识价值的本质属性;(2)就知识总体说,知识价值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具有无 限性;(3)就知识单元说,知识价值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具有创新性;(4)就知识单元与 总体的统一说,知识价值具有一体性。对知识价值的评价标准有三个:真理性和价值性 的统一是根本标准;知识总体价值的无限性和单元价值的创新性是评价的“硬标准”; 知识的一体化程度是评价的“软标准”。[4]

也有的人从哲学价值论的主客体关系出发,认为知识价值的基本内涵是:知识价值活 动作为一个实际动态过程,由知识价值模型、知识价值关系、知识价值认定、知识价值 效应和知识价值目标构成的评价体系。它具有不灭性、时效性、多维性(由人对客体的 多种需要引起的)、独特性(由每个人对客体的单一需要引起的)和目的性等特性。依据 人的需要,知识价值可分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综合价值(物质——精神综合价值)三 种。[5](P202)

另一种是研究由知识价值所引起的其他领域或观念上的变化,如有人从知识经济对哲 学价值领域所引起的革命来说明知识价值所受到的影响与作用,认为:(1)知识经济为 人的充分、全面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基础。因为在知识经济阶段,网络技术将使个人的社 会关系获得极大的丰富,也使人们能够对社会关系实现共同控制;(2)知识经济为实现 文化价值中心从权本位与钱本位向崇尚人的能力这一价值中心的转移提供了基础;(3) 知识经济对哲学价值观的改变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改变主要就是从对自然界的野蛮开 发到合理高效利用、从“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到全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 的转变。也有人认为,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为核心的价值观,突出知识对经济的意义 ,财富的计算以知识的含量为基准,取得知识并实现知识价值是人们追求的目标。知识 价值观对人们行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为:规定人们行为的基本趋向和行为方式 ,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和产业结构变化。[6]由此可见,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 由知识的价值的巨大冲击作用所带来的社会价值观念的革命。

二、对研究现状的哲学反思

从经济学角度来对知识价值的研究无疑是正确和必要的,但这是有限的。若以为这就 是知识价值的全部则肯定是片面的,因为此处的价值是经济效用价值,此处的知识是一 种经济知识,它们都只是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方面,尽管是最主要的和最直 接的方面。但是,倘若知识价值就是指知识的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换言之,只有可交 换的知识才有价值,不可交换的知识就没有价值,如此继续推断下去,则那些不能实现 交换的知识甚至可能就不是知识了。这显然是不对的。而这种思维方式显然与把知识经 济理解为“经济知识”,并从纯经济意义上来把握作为一个“时代”的知识经济之全球 化浪潮有关。同时,我们必须指出这种思维方式的局限性所在,即以偏概全地用经济关 系替代整个社会关系和社会存在,使经济因素成为唯一的社会决定因素。这恰恰与马克 思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关系之剖析的宗旨及其思路相背离,马克思的研究和思路被恩格 斯经典地表述为:“经济学所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阶级 和阶级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第一次揭示出它对于整个经济学的意义,从而使得最难 的问题变的如此简单明了,甚至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现在也能理解了。”[1](P44)也就是 说,马克思是从微观的经济关系入手以期达到宏观的社会关系把握,实现他对整个资本 主义社会的批判。

因而对知识价值的研究还需拓展其视野,在哲学上给予的宏观把握。笔者认为,从哲 学的价值论来考察知识的价值问题,这无疑在思维方式上超过了把知识经济理解为“经 济知识”的局限,更贴近于国际经合组织(OECD)对“知识经济”的概括,也符合了人类 对知识经济作为一个“时代”的期盼。然而,国内哲学界对知识价值的有限关注中,由 于受价值论之主客体的研究方法的局限,也未能充分展现知识价值的应有内涵与意义。

以主客体之关系为方法来思考价值问题的一个不可克服的弊病,亦即是包括现在在内 的自近代以来的弊病,那就是把客体仅仅当作被主体改造的对象。正如海德格尔所尖锐 指出:“价值是对那种在作为图像的世界中的表象着的自身设立活动的需要目标的对象 化。价值似乎表达出这样一个事实,即:人们在与价值的关联的地位中才推动了最富价 值的东西本身,但价值恰恰是对变得平淡无奇、毫无隐秘的存在者之对象状态的微弱无 力的蒙蔽。”[8](P911-912)这种价值观,实际上是主体的“价值观”,是对被评为价 值之东西的尊严的剥夺。主体以“价值”的观点来看待对象,对象本身是无价值的,它 是被认为、被看成是有价值的,其实质是,对象的价值不是其自身所具有的,而是看待 者(主体)赋予的,换言之,客体只有在为主体而存在时才有其价值,才被主体赋予价值 。这种价值观的危害性在于,人类在自身主体性的膨胀中向自然界这一主要客体肆意掠 夺,充分展示其在这方面“知识”的“价值”,于是,需要、实用性和有效性是这种知 识价值观所首先强调的。这种价值论与经济学中的以交换为目的的价值论并没有实质上 的区别。

其实,知识的本质与知识的价值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亦即当我们探讨知识及其本质 时,我们已经在展示着知识所具有的价值。哲学视野中知识价值应从以下三点来认识:

其一是知识的本质。由于知识的创新者、实现者都是人,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 在本质上所体现的首先是人的存在价值,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价值,这种价值的现实基础 和表现形式就是人的实践地存在着。当马克思说:“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 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时,这句话是在说明:知识(作为 意识的成果)是对人们的存在的反映,是对现实生活过程的反映;而当马克思接着指出 :“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 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关于意识的空话将终止,它们一定会被真正的知识所替代” [9](P72~73)时,它对知识所体现的人的存在价值的表述就更加明显了:即“真正的知 识”不是思辨的产物,而是相对于纯思辨而言的实证科学,是描述和展示“人们实践活 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科学,这就是马克思对知识本质的真正把握,是马克思对知识之 本体价值的经典述说。而知识经济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所要和将要表现和展示的“人 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它充满着丰富的人学意蕴,因而它显然不是、也不应是 一种单纯的经济现象,或者被理解为单纯的经济现象。

其二是价值的实质。国内学界对价值的认识大多是在认识论意义上进行的,这种把握 无疑是必要的,但是,我们更应该从本体论上来阐发价值的实质,以此方为其认识论奠 定基础和方向。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价值概念虽然主要是在经济学意义上被使用的,但 是对人的存在价值的关怀则是其一以贯之的中心线索和最终归宿。在1844年的“巴黎手 稿”中,马克思就通过劳动产品的增殖和人的贬值这个社会现象的反比性入手揭示出了 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并认为人的存在就是他的社会活动;在《1857—1858年经济 学手稿》中又明确地提出了人的“生产存在”及其活动的“主体存在”[10](P491)这两 种人的存在方式。可见,马克思的价值实质上是人的生产实践活动的存在价值,或者说 ,实践地存在着就是人的价值存在。这就是价值的实践本体论基础,是主客体关系的价 值基础。

在此我们看到,马克思的知识与价值理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核心都是人的实践存 在方式和这种方式的展现。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价值的内在本质仍然体现在人的实践 活动的存在方式上,而在现实的具体活动与表现中,知识价值还应该表现为一切为了人 的实践活动并为这种活动提供条件,即在本质上不能违背人类展示自身合理的实践活动 。人类目前所遇到的种种生存危机是与缺乏对主客体价值关系进行本体论上的追问与思 考,因而缺乏马克思实践本体论上的价值论有关。

其三是知识价值的实现。这种价值不只是简单的应用某种单一的技术并取得某种效果 ,而是一个整体的社会推动,这种整体性一方面是由于社会有机体的整体性所致;另一 方面也是由于知识本身的整体性的缘故。这种推动性主要是由于知识本身所具有的辩证 发展性(即知识与对象之间的互变互动性)决定的。知识经济中的知识就是一个互变互动 的发展过程:黑格尔曾说过,“但在知识的改变过程中,对象自身事实上也与之相应地 发生变化;因为从本质上说现成存在着的知识本来是一种关于对象的知识:跟着知识的 改变,对象也变成了另一个对象,因为它本质上是属于这个知识的。”[11](P64)在知 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成为经济发展的直接和最大的推动力,物质的生产和经济的发 展过程完全成为知识和智力的物化过程,因而,随着知识的改变与发展,知识所反映的 对象也将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人们对知识所反映的对象的理解与把握发 生了变化,而且更为主要的是,随着知识的改变与发展,人们将在实践中改变对象世界 ,这是知识改变对象的典型表现,也是知识价值的突出表现,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标志 性特点。其实,知识经济时代的这一特征早在1845年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中就有表露,即在他所说的“对对象、现实、感性”应该把它们“当作实践去理解”、 “从主体方面去理解”[9](P54)思想之中,因为从实践上和主体方面去理解对象、现实 就内在地具有使对象、现实随着实践主体对它们把握的知识的发展变化而改变的内涵。 换句话说,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智力)的能动作用将比以往任何经济时代都更凸显。 无疑,以往社会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知识的参与和作用,但知识价值的真正体现,即在 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决定和主导作用的就将是知识经济时代。

当然,人的存在价值必须对象化,人的意志的外化和世界化是人的存在价值的一种最 有力的证明,因为“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但是 ,这种对象化的活动决不能变成或理解为异化活动,后者使“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 和被对象奴役”。[12](P97)(P91)马克思认为,对象化和异化之区别的原因在于社会关 系和社会制度的异己性,即异化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下出现的。在这种异化劳动中 ,人在对对象世界的掠夺和无尽地开采中失去对象世界。主客体的关系不能仅仅理解为 主体对客体的一种需要、利用和效用关系,人类的知识也不能只是这方面的单纯积累和 增长。主客体之关系应该被看作并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相互生成关系才是合理的,也就 是马克思所说的“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在实践中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 产,并且把人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以美的规律来建造对象世界。[12](P96~97 )这就是“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知识之本质,是人类应有的知识的核心和 人类智慧的体现,也才是人类存在价值以及知识价值的体现。只要我们的知识观是建立 在马克思的这一思想的基础上,则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必将是马克思的这一预想得 以充分展现的大好时机。

因此,知识的价值取向使得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不能只注视眼前的利益关 系而没有人类的终极关怀。但是,国内学界许多人把知识经济误解为“经济知识”,这 不仅不能切中知识经济时代的脉搏,而且也将把知识经济所区别于以往工业经济的消耗 人类有限资源等的特性给抹煞,从而缩小了当今人类提出并努力发展“知识经济”时的 初衷的宏观性。更为可怕的是,这种理解会使整个在知识经济中发生的事物和现象都误 解为只是一种经济现象,从而采取一种纯经济的方法来解决。

收稿日期:2001-02-15

标签:;  ;  ;  ;  ;  ;  ;  

当前“知识价值”研究的现状与思考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