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与实事求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性论文,实事求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也是党性问题。不解决党性问题,就难以正确理解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一
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它表明一个党的本质特征,是区别不同政党的根本标志。我们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就要反对资产阶级政党的党性。从党内说,党性区别于派性,坚持党性就要反对派性。共产党人的党性是工人阶级的阶级性、最高利益的集中表现,是工人阶级从自发发展到自觉的表现,是共产主义觉悟性的表现,这是从整体说的。在工人阶级解放事业的不同历史阶段,党性的具体内容是会有变化的。在我国现阶段,共产党人的党性主要表现在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党性也包括联系群众、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等等。”①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与大公无私思想使它必然把实事求是作为自己的思想路线。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理解自己的历史使命,制定和贯彻党的政治路线,坚持党的作风否则就会在理论思想上,在政治上陷入盲目性,做出与党的立场、规范、政治路线相违背的事,那就不是完全的党性。在这里,政治纲领、宗旨与基本指导思想、世界观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表现了共产党人党性的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政治纲领、思想宗旨意味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思想品德,实事求是意味着认识真理,坚持真理。前者具有道义和政治的力量,人格的力量,后者具有真理的力量,智慧的力量。两者各有侧重和不同,但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包含的。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和道德规范,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政治思想保证,实事求是是制定和实现正确政治路线和道德规范的方法指导。两者的结合使党性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把两者分开加以歪曲,就是党性不纯或没有党性。
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相对立的是唯心主义,主观主义的思想路线。1941年在《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粗枝大叶自以为是的主观主义作风,就是党性不纯的第一个表现。而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则是一个党性坚强的党员的起码态度。”②主观主义是共产党的大敌,“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③是反科学,反马克思主义的。有些犯主观主义错误的人,“在主观上可能是好心好意,但是,思想方法根本不对头。”④就是说,他们在政治思想上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是为人民服务的,主观动机是好的,只是思想方法不对,好心办了坏事。至于另外一些人则是为了争名誉,出风头,“故意弄虚作假,瞒上欺下。这种极端恶劣的作风,不但是同我们党的实事求是作风不相容,也不止是党性不纯的表现,而且是丢掉了共产党人应该有的忠诚老实的态度,是丧失党性的表现。”⑤当前有的人以权谋私,搞不正之风,严重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违背党的政策和纪律,也是丧失党性或没有党性的表现。这种人不配享有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与过去战争年代相同,现阶段搞社会主义建设,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对党员的具体要求虽有不同,但党性原则,在政治思想认识路线上的党性规定不能改变,而且现在更应当严格要求。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员的党性保证党的领导,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必然会走到歧路上去,更难以抵制资产阶级的政治影响和思想腐蚀,难以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难以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航道顺利进行。
二
对实事求是不能作简单的理解,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打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⑥根据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界定,可以看出所谓“实事”,一是指客观存在,物质存在,不是抽象的、主观的;二是“实事”是复杂的、具有多方面联系的,它本身是个多种矛盾的统一体,而且同周围的事物密切联系着,不是孤立存在着;三是辩证运动的,是个有规律的动态过程,不是静止不变的。如果对“实事”的界定模糊、片面,所求的“是”就会有问题。当然,人们可以对复杂的“实事”从不同的联系、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阶级进行具体分析,这样对同一个“实事”就会有不同的认识。人们对作为复杂系统和动态过程的“实事”要一下子把握全貌和各种联系,从总体上求出“是”是不容易的。更因为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在认识过程中不仅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而且会受到主观条件(立场、观点、思维方法及经验、知识水平等)的影响,因而可能对同一“实事”得出不是“是”,甚至错误的结论。这在认识过程中是难免的。但是,共产党人有两条,一是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二是对党对人民的事业负责的精神,所以能做到有错就改。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实事求是的,是敢于面对现实讲真话的。”⑦这也正是党性的表现。
坚持实事求是,必须抛弃私心私念。我们的古人曾讲过,“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⑧陈云同志说:“讨论问题、看问题搀杂个人得失在里面,立场不正,就不会看得很清楚,不会讲真理,结果一定害人害己。错误就是把客观看错了,结果也错了。”⑨这说明“实事”虽然客观地摆在那里,但从私心出发,就难以“实事求是”,就会在认识上出现主观性和片面性,从私心出发,就是党性不纯的表现。
三
“要实事求是还要有勇气。没有勇气,就不敢实事求是。”⑩因为不论是组织还是个人,总是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这种关系不能不影响着人们的认识和实践,又由于人们之间还存在着利益差别与认识上的不同,因此出现人们间思想认识上的矛盾是难免的。即使你是正确的,由于触犯了别人的利益或思想而遭到反对怎么办?别人的错误,也不仅是他个人问题,会造成共同事业的损失,你又该是什么态度?如果正确的不敢坚持,错误的不敢斗争,这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须经过复杂的、甚至艰难的过程,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针对这种情况,从党和国家来说,“要创造民主的条件,要重申‘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11)“对于思想问题,无论如何不能用压服的办法,要真正实行‘双百’方针。”(12)真理会越辩越明,要建全法制,“要做到功过分明,赏罚分明,申张正度,打击邪气。”(13)这样从大环境上来保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贯彻执行。当然,“我们提倡的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因此我们提倡实事求是是决不能离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14)“要反对教条主义,反对修正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离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没有根,没有方向,也就谈不上贯彻党的思想路线。”(15)这里正是强调了党的领导,强调理论思想教育,否则实事求是就是一句空话。
从个人说,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持真理不仅符合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而且符合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而错误不仅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而且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正是党性的要求。正是由于有着坚强的党性,才能排除私心杂念;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才能敢于同各种错误,包括自己的错误作斗争,才能敢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由于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是不断出现的,适应新情况的要求,总要有人敢于思考,敢于创新,敢于提出和解决前人或别人不曾提出的问题。这正是实事求是路线所要求的。但是,由于认识过程和社会发展的复杂性,提出这种新的思维、新的认识、新的观点是会有风险的。就个人说,可能会犯错误或是被认为犯错误,可能受到批评、反对甚至打击。这种情况在过去和现在都出现过,有的也不是个别的现象。所以毛泽东同志在总结经验教训时说过:“为了坚持真理,为了实事求是,为了说老实话,应该有‘五不怕’,这就是不怕撤职、不怕开除党籍、不怕老婆离婚、不怕坐牢、不怕杀头。准备了这‘五不怕’,什么话也敢讲,就敢于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15)这种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从客观上说是斗争的需要,没有这种精神,人们的认识就不会发展,社会就不会进步。从个人说表现了工人阶级大公无私,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大局为重的高尚品德,表现了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理论勇气,即表现了坚强的党性。
在实事求是过程中,在坚持真理的斗争中,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邓小平等同志给我们作出了光辉的典范。他们不仅具有远见卓识,而且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大气魄,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崇高的党性。没有这种精神和勇气,就经不起复杂严峻的斗争和挫折,排除“左”与右的干扰,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不会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也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
四
党性也包括实事求是。因此正确地坚持实事求是,不仅要深入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
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过程,坚持实践标准,力戒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而且首先要在政治思想上,坚持党的立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克服与党的宗旨相违背的自私观念、错误思想。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是完全的党性,才能真正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注释:
①⑦(11)(12)(13)(14)(15)《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177、242、134、135、137、243、242-243页。
②《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抗日战争时期)〔中〕第384-385页。
③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0、801页。
④⑤⑩(16)《刘少奇选集》,第398、398、438、439页。
⑧《吕氏春秋序意》
⑨《陈云文选》(1926-1949年)第2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