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理案例在新教材中的应用分析_地理论文

河流地理案例在新教材中的应用分析_地理论文

新教材中河流地理案例的运用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河流论文,新教材论文,地理论文,案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河流地理内容是我国初中、高中地理新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地理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教材的出台,案例教学作为新教材中河流地理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它使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利于实践活动的展开。在进行河流地理案例教学时,要以地理科学理论、案例教学理论为指导,遵循地理教与学的规律。本文通过对新教材中河流地理案例的运用及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研究,为中学教师科学、合理地进行河流地理案例教学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学生提高案例学习的能力提供参考,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一、河流地理案例的运用分析

(一)河流地理案例的内容呈现

通过对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分析得知,教材中河流知识集中在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中《河流和湖泊》和“必修3”《区域资源综合开发》中《河流的综合开发》两节。从“地理课程标准”和新地理教材的角度看,作为地理教学的案例既是教学的素材,亦是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且案例与原理相结合,较好地解决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根据高中课标要求,在案例的选择上注重中外兼顾,而且案例之间由此及彼,相互扩展延伸,例如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案例,教材中选取了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延伸的教材内容是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俄罗斯伏尔加河。河流基础知识以黄河的治理、长江的开发为例。新教材河流地理案例由叙述性课文、阅读、活动三部分组成,以图像系统为依托,突出了主题,增强了表现力。其中初中河流地理案例中图幅占的比重较大且色彩亮丽,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教材中河流地理知识的呈现主要是通过对真实性、时代性、典型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得以实现的。一方面体现了范例式教学原则,减轻学习负担,教学素材选择留有较大余地;另一方面体现了新课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因此,在中学河流地理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二)河流地理案例的教学目标分析

河流基础知识在现行教学大纲中以独立的单元出现(第五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大纲对主要河流及有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而在课程标准中,以独立的节(第三节河流和湖泊)出现于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这一单元,新课标强调过程与方法,内容上强调人地关系中突出的问题,河流的开发与治理以案例呈现。教学目标侧重于由长江、黄河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河流的一般方法,如以黄河的治理和长江的开发为例,运用相关资料探究河流治理与开发的方向和方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都体现了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案例,人教版现行高中教材在选修教材第二册中《河流的综合治理》,课程标准要求“结合长江三峡工程等实例,了解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综合治理的意义,以及工程建设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及对策。”新编试验教材在“必修3”《区域资源综合开发》中《河流的综合开发》,课程标准要求“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由于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同,在教学方面,要注意将侧重点从比较不同区域人地关系,说明区域整治、发展的问题迁移到学习掌握分析区域开发等问题的一般方法。即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掌握探究区域开发与整治的一般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都体现了贯穿区域可持续发展观点、因地制宜的观点。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河流地理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实现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选取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事例,通过解析,从中归纳出具有规律的东西,使学生从中有所悟、有所得,逐步变学会为会学。其作用就是通过案例的分析,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知识,并实现应用方法上的迁移。

(三)河流地理案例的教学过程分析

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步骤,主要在课堂内展开和进行。河流地理案例课堂教学的步骤为:提供案例—分析案例—得出结论—知识拓展。

1.提供案例:以课本案例为主,参照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因特网等各种渠道获取信息,来提供典型的河流地理案例。

2.分析案例:对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意识地启发和引导,共同讨论。

3.得出结论:归纳讨论结果,总结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检测评价,学生共同讨论。

4.知识拓展:发挥案例的示范作用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学生运用案例来解决问题。

例如《河流和湖泊》一节中,学生通过对教材提供、教师展示及个人收集的有关信息来学习长江和黄河,进而学会从发源地、流经地区、长度、流域面积、支流状况、水系形状、分段情况、注入海洋等方面来分析河流的源流概况;学会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综合分析河流各河段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开发与整治措施。《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一节中,师生通过对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流域的开发历史、流域的综合开发进行互动分析,得出因地制宜,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注重环保应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一是从宏观把握整个流域发展的地理条件;二是充分发挥流域内资源优势,针对不利因素或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综合整治措施。总结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知识的迁移,如通过多种途径提供的相关资料来为有关河流(伏尔加河、长江、内蒙古小黑河等)的综合开发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综上所述,学生在参与案例的分析中,不仅准确理解地理原理,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的观念,达到全面提高地理素养的目的。

二、河流地理案例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对新教材中河流地理案例的运用研究,我们认识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课程标准的颁布、执行,以及新教材的使用,使案例教学在中学河流地理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有效地进行河流地理案例教学,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有:

(一)初、高中河流地理案例教学的区别与联系

1.初、高中河流地理案例教学要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必须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才能将课堂教学变得异彩纷呈,生机勃勃。初、高中河流地理案例教学主要与地理直观教学方法、地理逻辑方法结合使用,并且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适应性。教师在进行河流地理案例教学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要与地理直观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教师要广泛应用书本图像、地图册、教学地图、自制版图、景观图片、地理图表、多媒体演示等手段的运用以及与地理观察法、地理参观法和地理实验法等教学方法结合使用。例如:“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地图重叠法。首先用投影打出“中国水系图”,然后叠置“中国地形图”,结合“中国气候图”再打出“长江干流剖面图”,师生互动分析水电站的分布与地势地形的关系,得出长江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电脑显示出新中国建立以来,长江干支流建立的众多水电站,最后指出尽管长江水能得到一定的开发利用,但目前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只占可开发利用的8.6%,此时屏幕出示讨论题,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长江水能?再如,“河流的综合开发”可利用地理联系图表来总结。直观教学方法以其形象性、具体性、直接性与真实性不仅有利于获得直观感受和地理感性知识,也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和地理形象思维能力,便于学生对案例的分析。

其次,要与地理逻辑方法结合使用。在河流地理案例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分析综合法和归纳法等逻辑思维方法,可以使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本质联系,形成地理概念,明了地理规律,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因果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及创造能力。例如:通过引导学生对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归纳出分析河流流域背景材料的一般次序,使其成为研究河流的共性方法和手段。

依据案例的分析,可知自然背景决定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综合利用。归纳出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规律为:防洪、航运、发电、供水、旅游、灌溉和渔业。使学生学会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掌握探究区域开发与整治的一般过程。再如,黄河的治理采用比较法来进行总结。

另外,应该适应并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发展。依据初中学生更宜接受以感性材料和富含情感色彩的地理内容,高中阶段学生却呈现出喜欢思辨性和理智性地理内容的特点,初中河流地理案例教学主要与地理直观教学方法结合使用,高中河流地理案例教学主要与地理逻辑方法结合使用。

2.初中河流地理案例教学为高中案例教学打下了基础。一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使学生正确认识问题,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也使学生逐步树立兴利除弊的环境意识,增强学生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和意识。二是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如关于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问题,教师需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及植被等因素自主展开详尽的分析;黄河各河段环境问题的治理,通过黄河断流的治理,诱发学生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进行探讨;关于长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需利用教材提供的长江流域水系图、干流剖面图、长江航运图和相关信息,为学生推理分析长江的水能开发、航运等问题创设了情境、提供了思路。三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准备。如学生分组搜集有关黄河危害、长江利用的资料,还可采取引导讲解、集体讨论、请专家作报告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阔他们看待地理问题的视野,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看出,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的案例,在思想和方法上为学生学习流域的综合开发打下了基础。

(二)案例教学需强调“教与学”的双向过程

“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更主要的是一种教学思想和观念,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师生关系等一系列的变革,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实践,追求的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1]可见,案例教学强调“教”与“学”双向过程。案例教学不仅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的要求很高,也倡导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探索知识形成过程的规律,不断完善知识体系,真正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全面素质的目的。

但是,从目前河流地理的教学情况来看,许多学校还没有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对新教材中案例教学的应用还不十分完善。从学生方面看,长期以来养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案例教学的目的不能充分体现。因此,我们建议教师在转变教学思想、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例如在案例教学中充分利用图像系统强化视觉,注重启发诱导,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活动”和“问题研究”等小栏目,突出教学的探究性,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是新教材中河流地理最显著的特色和优势之一,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种典型的案例窥一斑而见全豹、举一反三,从而明确问题的思路,进行知识的同化和迁移。所以,教师要树立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意识,科学有效地进行河流地理案例教学,学生要逐渐提高分析案例、讨论案例、总结案例、知识迁移的能力。

标签:;  ;  ;  ;  ;  

河流地理案例在新教材中的应用分析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