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中德育教育融入运用论文_张庆杰

科学课中德育教育融入运用论文_张庆杰

黑龙江省大庆市怡园小学 163000

学校是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的前沿阵地!小学更是学生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的最前沿,学生对社会看到的,生活中发生的,新闻报道的,家长展现的都会懵懵懂懂地产生自己的认知,这种认知会在学生心灵深处逐渐扎根成长。对与错的分辨、判断、理解有时不会走在一条正确的直线上,学校的德育教育不只是班会、语文、思品的任务,每一个学科都在渗透德育教育,只是方法不同,切入点不同。我在多年科学课教学中逐渐地摸索总结出一套嵌入课堂的德育、爱国主义、养成教育的方法,实用、巧妙、恰当。更加生活、生动、贴切、不枯燥。更有用,更早地梳理学生的认知。尽到我们师者的责任,尽到我们的职业责任、社会责任。

一、在科学课堂中恰到好处地插入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把枯燥的教育变得生动有趣不说教,不高、上、冷

1.抓住课堂中的合理点位入手。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插入点位非常重要,好的点位才能让课堂生动起来,学生接受自然不枯燥。例如:我在溶解和分离一课时在课堂中恰当巧妙地插入电影《闪闪红星》片段,课堂教学了解完中分离后,我插入了电影中潘冬子和爷爷智闯山口给山上红军送盐巴的5分钟片段,学生根据电影去讨论发现,影片中有哪些我们刚刚学到溶解、加快溶解、分离等知识,把知识和电影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会恍然大悟原来生活中是这样,同时会兴奋地联系到自己了解的溶解和分离,从做饭洗衣到吃喝生活。在课堂的结尾我顺其自然地再和学生一起了解知识点、爱国历史,并且和学生共同体会革命不只是需要勇敢、不怕死,还需要智慧来战胜敌人、保护自己、完成任务,是勇敢智慧的集合。爱国主义教育自然成行!电影生动点穴式运用恰当增色课堂,生动课堂,活用知识增色教学。

2.爱国主义教育的手段选择、合理地融合现代知识技术比简单的知识讲解更能激发学生的知识认知动力和情趣,情趣是最好的老师。例如,我在教授“光”一单元课程时伊始,带领学生观看了G20杭州峰会的节目——印象西湖之中的片段四小天鹅舞蹈,学生观看美轮美奂的全息投影技术、体会四小天鹅的美妙发现原来光还可以这样运用,可以创造这么美好的画面!学生的学习热情马上高涨了,知识不枯燥了。趁热打铁我和学生共同讨论了全息投影片段代表了我们国家对光学知识的超前发展,体会引申到生活中太阳能的应用和光学的关系,用生活实例来体会知识改变了生活、推动了生活的美好。知识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体现了祖国的强大、发展的快速。不用直接说爱国,不用说祖国好,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生活的改变和美好,爱国主义教育在亲身体会中油然而生——我们太爱这个国家了。

3.成熟的实践手段,合理的德育教育运用在课堂中,起到点穴和画龙点睛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三年级第一课“观察大树”一课,我从观察方法入手让学生区别“看”和“观察”的不同,同时了解这棵大树生长了22年的树龄,和学生共同体会真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啊!了解一棵大树的成长,观看树干上留下岁月的伤害(树瘤、树疤、树洞),大家共同总结体会我们真的要爱护校园内的一草一木。德育教育自然成行,自然融入润物细无声。

二、接受新科技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突破学科边框,知识引申

新科技的引申使用更进一步体验科技的发展迅猛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体会科学课中科学知识的基础知识的重要,爱学科也是爱的一种教育,从中体会祖国科技发展的快速迅猛,科技的进步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只有祖国的强大,有坚实的后盾才能孕育科技的大爆发!不用说教、不用喊祖国好,自然而然地触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我在科学课中合理地利用实验室科技新设备,有体系地让学生触摸体会新科技的应用(能量转换系列、光学系列、力学系列等),打破基础科学的边框,让知识更引申更发散,更有探究欲望。探究欲望是更好的老师,即体会祖国科技的迅猛发展,触发爱国情怀——我们祖国真了不起!而恰恰反过来促进了科学教学的课堂完善和生动。

三、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

在课堂中不能高、大、上、冷,说教让人反感拒绝接受,硬插入的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那只是为了完成课堂任务,却不能带来学生的认可,学生不说不讲,但是更不接受,更反感,会把我们的教育拒之于千里之外,我们不能只是为了完成要求而设置教育,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身边,贴近学生的心,他(她)自己来感受,主动来探究,欣然来接受,潜移默化来影响。

四、培养学生的小习惯、小思想、小高尚

我在教授“静电”一课中,在课程结尾要求学生独立地处理自己实验用的碎纸片,学生体会对于我们自己,这点事是小事,培养了学生的小习惯,但是如果要让值日生来做清扫就是大工作量,就是大事。体会我们的小习惯在集体生活中多么重要,干好小事也是很伟大的。在五年级课程中,我会针对学生看到地上的一片纸没人主动捡起来和学生讨论为什么我们没人捡起来,而不是批评强制要求。让学生在碰撞中体验原来我的举手之劳是那么的重要,原来我的小习惯、小思想也是这么的高尚。同时布置学生回去上网找一找雷锋日记、故事读一读看看雷锋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吗?在以后的课堂中讨论雷锋的伟大、不平凡是他时时做好小事、做小好事,这是平凡中的伟大。

在学生中提倡养成小习惯、培养小思想、争做小高尚!我们做好的每一件小事、养成的小思想、我们的小高尚,将来都会化成我们思想和知识的肥料,肥沃我们土地,让我们的人生会更优秀,道德更有水准,会更有用于、服务于社会。

论文作者:张庆杰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3月总第2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8

标签:;  ;  ;  ;  ;  ;  ;  ;  

科学课中德育教育融入运用论文_张庆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