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实验中学 265300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和谐统一的,只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动交流,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首先必须想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成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心理因素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实质上就是一种学习的需要。它可以使学生在相应的能满足需要的活动中表现出认真、紧张、主动而顽强的态度。这种态度表明学生对待学习任务、学习对象的一种关系,一般把它称为学习积极性或学习的自觉能动性,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而现在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越来越差,普遍存在厌学情绪。根源在于教学形式的单一,课堂内容的枯燥,还有考试机制的严酷,都吞噬着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时间的机械化思维运动,必然产生一种厌烦情绪。这种厌烦情绪不断积蓄,最终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心理,谈何积极主动学习,这就是厌学情绪产生的根源。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中下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我在教学方式与手段上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关心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中下生普遍的心理比较脆弱,对挫折和失败较为敏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对中下生进行心理激励,关心学生、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师生间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和亲近感,那么学生就会喜欢老师,从而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老师所教的学科上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正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
大多数中下生成绩并不理想的原因并不是他们存在智力差异,更多是个人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及青春期的情绪问题。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其找出并克服学习障碍,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中下生适当机会发挥其所长,让他们体验进步与成功。在此情况下,在课堂上给他们讲一些科学家的故事,他们经历了困难的历程,历经了磨难,最终克服困难,有所成绩。暂时走在别人后面的人,只要有恒心,鼓起劲,迈大步,终究会后来居上的。
二、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剧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习、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必须与时俱进,学会学习,不断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这种必要性和迫切性,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并且有意识地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逻辑思维、思想方法,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辩、习惯于归纳整理,这样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威力和应用的乐趣,从而把学习当成自身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课堂教学方法多样性
1.注重情境导入式教学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知识的核心,是学习物理学、理解物理公式含义、掌握其法则规律等知识的基础。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实行导向、导航、导演、引导、指导、辅导,领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领着知识走向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而不是单纯品尝前人创造的成果。教学中首先注意情境导入方式。讲述中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如在讲蒸发时,首先将一块湿布在黑板一侧抹一下,然后对同学们讲,一会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干了。”同学们异口同声,继而引出蒸发。其次,注重和实际相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学生都易接受,也易理解,关键是要分析清楚。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不能好高骛远。
2.奖励式教学方式
问与答是反馈知识最直接的检测措施。答对者,统计数,达到一定次数时,奖励他们一道题,或一个小小的礼物。在初三的物理教学中,有很大部分的内容是演示实验。教师在做演示实验中可以多给予中下生上讲台协助实验的机会。再如“电磁感应”后,也可以让学生用一根长导线做“跳绳”游戏。导线两端接到灵敏电流计上。可以看到跟着跳绳转动方向和速度的变化,电流计指针的摆角也随变化。“想不到跳绳还会跳出电流来。”同学们会迫切想知道导线中产生电流发生变化的原因。而且就因为这个简单的实验,他慢慢树立了学习物理的信心,成绩也逐步得到了提高。作业要精,分层次布置作业,作业中基础题要占大部分,少量的拓宽题,中下生可以自由选择。在批改作业时,可以用A、B、C、D四个等级进行评分,还可以适当用文字评述学生作业的情况,比如作业做得好的有哪些方面,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这样的作业批改更加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讲评作业和试卷时,要充分挖掘中下生的闪光点,给予适当的精神鼓励,甚至是适当的物质奖励。
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在实验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除了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外,中学物理教材上的“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都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制作小发明。对于班上一些好奇心较强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做水瓶琴、针孔照相机、水果电池、指南针、手摇发电机等,通过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这些小制作并不受学生成绩水平的影响,甚至有一大部分中下生思维特别活跃,动手能力特别强,课外的小制作为他们才能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只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大多数学生均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既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能大面积调动中下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激发学生多途径拓展知识
科技与社会是现今中学物理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教材的一些章节中,STS包含的内容丰富,有科学家的科学发现的历史故事,如《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有趣物理现象和知识的介绍,如《双耳效应》、《不是老天爷显灵是建筑师的杰作》、《凸面镜和凹面镜》……这些课程资源虽然作为阅读材料,但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第一,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会提前阅读这些资料,老师也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既要引导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又要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图书馆、网络搜索相关资料并解答相应的问题,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特点,切不可因为学生的问题古怪而打击学生。第二,重视学习内容与家庭、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如将电的知识与安全用电、安装照明电路、修理各种家用电器相联系;将能源的利用与生活中如何节能相联系;将物态变化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相联系;将浮力与潜水艇的浮沉相联系;将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相联系等。第三,关注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通过多方面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形成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激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养成对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论文作者:李少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6
标签:学生论文; 作业论文; 知识论文; 物理论文; 下生论文; 的人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