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疾病时腺泡细胞凋亡异常及其机制的研究

胰腺疾病时腺泡细胞凋亡异常及其机制的研究

杨燕[1]2002年在《胰腺疾病时腺泡细胞凋亡异常及其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急性胰腺炎和胰腺癌是比较常见且预后不良的危重病症,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课题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探讨腺泡细胞凋亡在急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病因学中的作用。方法:(1)动物实验:SD大鼠随机分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AEP)组、急性坏死型胰腺炎(ANP)组和相应的对照组,应用形态学和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胰腺组织的凋亡细胞,测定胰腺坏死面积和血清淀粉酶水平;(2)临床研究:经病理学证实的胰腺癌15例、正常胰腺5例,制作病理切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胰腺组织细胞Bcl-2和Bax蛋白。结果: (1)AEP组和ANP组胰腺湿重及血清淀粉酶水平显着升高(P均<0.05),组织病变分别符合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和急性坏死型胰腺炎的病理特征; (2)AEP组凋亡的腺泡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和ANP组(P均<0.05),ANP组凋亡细胞数量与组织坏死面积呈负相关(P=0.0003,r=0.984);(3)与正常胰腺相比,胰腺癌的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胰腺组织中Bcl-2蛋白的阳性面积显着增加(P<0.01),Bax蛋白无明显变化。结论:腺泡细胞凋亡可能影响急性胰腺炎的病变程度和类型,胰腺癌细胞凋亡被抑制,其机制可能与细胞Bcl-2的表达上调有关。本课题结果有助于进一步阐明急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发病机制,为这些危重病症的临床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谢荣俊[2]2007年在《环氧化酶-2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对大鼠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时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清洁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10只、B组(AEP组)10只、C组(AHNP组)10只。对逆行胰胆管穿刺注射法加以改进,分别采用0.5%及5%的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cute edematous pancreatitis,AEP)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cute hemorrhagic necrotic pancreatitis,AHNP)。叁组大鼠均于术后12小时再次剖腹。肉眼观察胰腺大体病理学改变并评分。观察腹水颜色,收集腹水并计量。抽取下腔静脉血检测血清淀粉酶活性。收集胰腺组织,制作石蜡标本切片观察:予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并评分;采用DNA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胰腺腺泡细胞的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Cox-2与Bcl-2、Bax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1叁组大鼠术后12小时血清淀粉酶的活性分别为:A组:1479.10±111.73U/L、B组:4569.70±423.90U/L、C组:7116.90±363.83U/L;其中A组<B组、C组(P<0.01),B组<C组(P<0.01)。腹水量分别为:A组:0.95±0.26ml、B组:6.45±0.92ml、C组:11.54±1.44ml;其中A组<B组、C组(P<0.01),B组<C组(P<0.01)。2叁组大鼠术后12小时胰腺组织的大体病理学评分分别为:A组:0.30±0.48、B组:3.98±0.51、C组:8.35±0.52;其中A组<B组、C组(P<0.01),B组<C组(P<0.01)。镜下病理学评分分别为:A组:1.20±0.42、B组:10.88±1.28、C组:15.93±1.25;其中A组<B组、C组(P<0.01),B组<C组(P<0.01)。3叁组大鼠术后12小时胰腺腺泡细胞的AI分别为:A组:0.34±0.13%、B组:3.84±0.52%、C组:2.12±0.66%;其中A组<B组、C组(P<0.01),B组>C组(P<0.01)。B、C组大鼠腺泡细胞的AI与胰腺组织大体病理学评分(B组:r=-0.761 P<0.05;C组:r=-0.780 P<0.01)以及镜下病理学评分(B组:r=-0.763 P<0.05;C组:r=-0.664 P<0.05)均呈显着负相关关系。4叁组大鼠术后12小时腺泡细胞中Co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A组:0%、B组:40%、C组:90%;其中A组<B组(χ2=4.71 P<0.05)、A组<C组(χ2=14.06 P<0.01)、B组<C组(χ2=8.21 P<0.01)。Bcl-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A组:10%、B组:50%、C组:80%;其中A组<B组(χ2=3.88 P<0.05)、A组<C组(χ2=10.35 P<0.01)、B组<C组(χ2=5.36 P<0.05)。Bax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A组:20%、B组:90%、C组:60%;其中A组<B组(χ2=11.30 P<0.01)、A组<C组(χ2=3.94 P<0.05)、B组>C组(χ2=4.96 P<0.05)。5术后12小时B、C组大鼠腺泡细胞中Cox-2的表达与腺泡细胞的AI均呈显着负相关关系(B组:rs=-0.874 P<0.01;C组:rs=-0.890 P<0.01)。6术后12小时B、C组大鼠腺泡细胞中Cox-2的表达与Bcl-2的表达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B组:rs=0.791 P<0.01;C组:rs=0.700 P<0.05);而与Bax的表达均呈显着负相关关系(B组:rs=-0.687 P<0.05;C组:rs=-0.724 P<0.05)。结论:1大鼠AP时存在着胰腺腺泡细胞的凋亡,并与胰腺病变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提示其为AP时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2大鼠AP时存在着Cox-2的过度表达,并与胰腺病变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提示Cox-2在AP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大鼠AP时存在着Bcl-2与Bax的表达,二者在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性表达与胰腺病变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提示其共同参与了AP时腺泡细胞凋亡的调控。4大鼠AP时Cox-2的过度表达与腺泡细胞的凋亡程度呈负相关关系,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与Bax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提示AP时Cox-2的过度表达可能通过上调Bcl-2、下调Bax的表达,抑制腺泡细胞的凋亡,从而加重胰腺病变的严重程度。

滕春燕[3]2009年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胰腺炎损伤修复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根据胰腺微循环的特点,以及对缺血缺氧敏感的特性,通过结扎胰尾处胰腺组织,成功的建立了大鼠急性胰腺损伤模型;观察了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大鼠尾静脉回输移植后,对损伤胰腺的修复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其修复作用的可能机制。结论本论文通过贴壁筛选法和全骨髓培养法,成功分离、培养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对该细胞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及应用流式细胞检测其表面抗原,证实了所得到的贴壁细胞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该方法可以在体外分离、纯化、扩增MSCs,并可获得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纯度较高的活性骨髓MSCs,为下一步研究MSCs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充足的MSCs产品和良好的实验基础。同种异体MSCs经大鼠尾静脉回输移植入造模大鼠体内,发现MSCs24小时开始迁徙、定居到受损的胰腺微血管及组织,不仅逐步修复和再生胰腺腺泡和血管,而且还可以修复和再生胰岛结构,使受损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得到逐步的改善。此研究结果,不仅对开展人体临床应用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为急性胰腺损伤的修复和再生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手段。本论文的实验研究结果提示,同种异体MSCs移植能成功的修复和再生胰岛结构,且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分泌水平趋于正常。这是否能为目前无法根治、且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极高的糖尿病治疗带来了一线希望呢?

吴凌[4]2009年在《糖尿病大鼠胰腺损害及补中益气丸、金匮肾气丸作用的糖病理学机制初步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和目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全世界有糖尿病患者1.25亿,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列为叁大疑难病之一,其并发症发病率高,导致了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我国是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通过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虽然能有效的控制高血糖,但对慢性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仍缺乏有效措施,同时,连续服用口服降糖药物会出现药物失效、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更深入研究糖尿病的发生机理及寻找更有效的药物。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消渴病)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脾”与“胰”的关系密切,脾虚是糖尿病的重要病机。补中益气汤是益气健脾的代表方,临床上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胃溃疡、糖尿病性胃轻瘫、糖尿病性腹泻等病证,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方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抗溃疡作用、体温调节作用、心功能及神经精神调节等多种功能,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十分明确。从多项研究结果来看,补中益气汤的组方有其合理性,同时也说明了其药理作用的复杂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将其更好的运用于疾病治疗当中。祖国医学在糖尿病的治疗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故对中医药治疗消渴的研究不容忽视,其中动物实验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对中医消渴证的研究均采用西医糖尿病模型,即用链脲佐菌素(STZ)或四氧嘧啶等化学方法损伤胰岛细胞造成糖尿病模型,而在中医证型的研究方面,单纯的阴虚、阳虚等证候模型已出现,但将糖尿病特点与中医阴阳两虚证候相结合的动物模型鲜有报道。有学者在2型糖尿病基础上运用中药四气五味的药性来研制阴阳两虚型动物模型,本实验参照其方法研制1型糖尿病阴阳两虚型动物模型。因阴阳两虚证型多见于糖尿病晚期并发症阶段的患者,而金匮肾气丸能滋阴补肾,温阳益气,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晚期并发症阶段临床表现为肾阴阳俱虚的患者,在临床上有很好的疗效,因此本实验将金匮肾气丸作为反证中药。自1985年木幡阳发现类风湿病人IgG糖链中的Gal低于正常人,据此提出“糖病理学”的学科新分支以来,蛋白质糖链与病理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为生命科学中的研究热点,许多相关的研究成果正不断揭示出过去人们无法解释的许多重要的生命现象。现已发现α-甘露糖苷酶缺陷能导致的细胞病理损害,N-糖基化抑制剂能诱导多种细胞病理损害,N-糖基化与细胞的生存、增殖、分化,及内质网应激相关的病理密切相关。因此,在这一领域开展糖尿病发生机理及中药治疗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糖尿病大鼠淀粉酶活性、淀粉酶多种凝集素结合率、甘露糖苷酶活性、胰腺病理、胰腺细胞死亡方式及补中益气丸、金匮肾气丸的作用,初步探讨糖尿病大鼠胰腺损害及补中益气丸、金匮肾气丸作用的糖病理学机制。研究方法和内容1、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动物模型及补中益气汤的作用造模组动物腹腔注射STZ造模,注射剂量为55mg/kg,8天后再行一次55mg/kgSTZ腹腔注射。造模4周后模型+补中益气丸组大鼠灌服补中益气丸水溶液4周。观察补中益气丸对糖尿病大鼠是否有改善作用。2、中药制作糖尿病大鼠阴阳两虚证候模型及金匮肾气丸和补中益气丸的作用STZ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动物模型后,在此模型基础上用中药复方(青皮、枳壳、干姜、黄柏)水煎液灌胃制作中医阴阳两虚证候模型,用金匮肾气丸进行反证治疗,补中益气丸作为对照药物。观察大鼠症状、体征,用放免法测定皮质醇、游离叁碘甲状原氨酸(FT3)、胰岛素、血栓素B2、6-Keto-PGF1α五个指标。3、糖尿病大鼠胰腺病理-淀粉酶活性、淀粉酶凝集素结合率、α-甘露糖苷酶活性的变化及补中益气丸和金匮肾气丸的作用通过病理检测判断胰腺损伤,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α-甘露糖苷酶活性及淀粉酶活性,采用凝集素亲和沉淀法(ConA、PSA、PNA、LCA)测定淀粉酶凝集素结合率分析淀粉酶N-聚糖特点,分析正常组、模型组、模型+补中益气丸组、阴阳两虚组、阴阳两虚+金匮肾气丸组、阴阳两虚+补中益气丸组六组大鼠以上指标的变化,初步探讨糖尿病大鼠胰腺损害的糖病理学机制及补中益气丸和金匮肾气丸的作用。4、糖尿病大鼠胰腺病理-胰腺细胞死亡方式及补中益气丸和金匮肾气丸的作用将正常组、模型组、模型+补中益气丸组、阴阳两虚组、阴阳两虚+金匮肾气丸组和阴阳两虚+补中益气丸组六组大鼠的胰腺制备单细胞悬液后,进行DNA抽提,通过胰腺细胞琼脂糖凝胶DNA电泳,检测胰腺细胞是否存在凋亡,初步探讨糖尿病大鼠胰腺损害的细胞学机制及补中益气丸和金匮肾气丸的作用。结果1、采用SD大鼠、中剂量给药和两次给药的方式可提高SD大鼠成模率,降低死亡率。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症状明显,模型组胰腺腺泡细胞排列松散,胰岛细胞坏死明显;模型+补中益气丸组胰腺腺泡细胞排列松散减轻,胰岛细胞坏死减轻,胰岛细胞有再生现象,症状明显改善。模型组大鼠的肝、胃、肾等脏器均有病理改变及少数大鼠出现肢端坏疽。2、中药复方水煎液灌胃后,大鼠出现体形消瘦,抵抗减弱,形寒肢冷,喜蜷缩,舌暗等症状,金匮肾气丸和补中益气丸治疗后,以上症状均有所改善。阴阳两虚组皮质醇较正常组显着增高(P<0.05),金匮肾气丸和补中益气丸治疗后有下降趋势;阴阳两虚组FT3有下降趋势,金匮肾气丸和补中益气丸治疗后无显着改变。以上指标与临床证候变化趋势相符,也反映出两组大鼠的中医证型为寒证、阴虚证兼夹,符合阴阳两虚证候的特性。阴阳两虚组胰岛素无显着改变,金匮肾气丸和补中益气丸治疗后显着升高(P<0.01)。3、本实验结果显示,①淀粉酶活性:糖尿病模型组较正常组显着降低(P<0.01),补中益气丸治疗后显着增高(P<0.01);糖尿病阴阳两虚组较正常组与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P<0.05),金匮肾气丸治疗后显着增高(P<0.01),补中益气丸治疗后亦显着增高显着升高(P<0.01)。②淀粉酶凝集素结合率:糖尿病模型组LCA、PNA结合率较正常组显着升高(P<0.05,P<0.01),PSA、ConA结合率有上升趋势;糖尿病阴阳两虚组LCA结合率较正常组显着升高(P<0.01),PNA、PSA、ConA结合率有上升趋势。中药治疗后,叁个治疗组的结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③α-甘露糖苷酶活性:糖尿病模型组较正常组有下降趋势,补中益气丸治疗后有上升趋势;糖尿病阴阳两虚组较正常组显着下降(P<0.05),金匮肾气丸和补中益气丸治疗后有上升趋势。④胰腺病理切片提示:糖尿病大鼠胰腺腺泡细胞、胰岛细胞都出现了病理改变,治疗组大鼠病变较未治疗组减轻。4、本实验通过胰腺细胞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发现模型组DNA条带呈“弥散状”,补中益气丸治疗后,“弥散状”的DNA条带显着减弱,阴阳两虚组DNA条带亦呈“弥散状”,金匮肾气丸治疗后,“弥散状”的DNA条带显着减弱,而阴阳两虚组用补中益气丸治疗后,“弥散状”的DNA条带亦显着减弱。未发现明显特征性的DNA梯状条带。结论1、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方法。选用中剂量给药及两次给药的方式可提高SD鼠成模率,并降低死亡率,维持时间较长,并出现胰腺等多脏器损害及肢端坏疽,利于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在动物实验中OGTT比空腹血糖监测更有诊断意义,不易造成漏诊。补中益气丸对糖尿病大鼠的症状与胰腺病理改变有改善作用。2、中药复方(青皮、枳壳、干姜、黄柏)能制作糖尿病大鼠阴阳两虚证动物模型,其机理可能与皮质醇升高、FT3降低有关,金匮肾气丸对阴阳两虚症状及皮质醇升高有治疗作用,进一步说明该方法制作1型糖尿病阴阳两虚证候的动物模型的可行性。补中益气丸对此证型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推测此动物模型可能存在脾阳虚、脾气虚的情况。3、糖尿病及阴阳两虚糖尿病大鼠的淀粉酶活性和α-甘露糖苷酶活性呈下降趋势,并存在N-糖链缺陷。中药治疗后,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提示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丸可改善缺陷的N-糖链。结合胰腺病理改变,糖尿病大鼠胰腺病理损害可能与淀粉酶N-糖链缺陷及α-甘露糖苷酶活性下降相关。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丸可能通过升高α-甘露糖苷酶活性改善缺陷的N-糖链,减轻胰腺病理损害。4、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阴阳两虚组存在明显DNA损伤,补中益气丸和金匮肾气丸均有保护DNA的作用。根据DNA条带形态,推测胰腺损害是由于胰腺细胞坏死而不是凋亡。补中益气丸和金匮肾气丸均可能通过升高α-甘露糖苷酶活性改善N-糖链结构,治疗非凋亡性的胰腺细胞坏死。

阿布力克木·阿布力孜(Ablikim, Abliz)[5]2016年在《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粘膜屏障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保护作用的剂量探讨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最佳的用药剂量并为SAP合并肠道损伤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剂量。方法:50只雄性wista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假手术(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apocynin低剂量预处理组(APO 25mg/kg), apocynin中剂量预处理组(APO 50mg/kg),apocynin高剂量预处理组(APO 100mg/kg)。将5%牛磺胆酸钠溶液(0.1ml/100g)逆行注射于胆胰管,制备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预处理组大鼠造模前30min通过股静脉穿刺方式,给予不同浓度(25、50、100mg/kg)的apocynin溶液。模型制备后12h剖杀大鼠,分别取腹水、血液及胰头组织,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AMY)、脂肪酶(LIP)、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和腹水量,同时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SAP组血清AMY、LIP、ALT、Cr以及腹水量和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均较假手术(SO)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 25mg/kg组上述指标与SAP组无显着差别(P>0.05)。APO 50mg/kg、APO 100mg/kg两组血清AMY、LIP、腹水量、胰腺病理评分均较SAP组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 100mg/kg组与APO 50mg/kg组比较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APO 50mg/kg组血清ALT、Cr值较APO 100mg/kg组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25mg/kg) apocyni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作用不明显,改善病情效果有限。中、高剂量(50、100mg/kg) apocynin均能降低血清AMY、LIP、腹水量、胰腺病理损伤及病理评分并能有效地减轻胰腺炎严重程度。然而高剂量(100mg/kg) apocynin虽能缓解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降低胰腺病理损伤,但肝肾毒性较大。由此可见,50mg/kg剂量是apocynin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作用的有效安全剂量。第二部分: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SO)组(N=10),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N=30),apocynin预处理(APO)组(N=10)及apocynin药物对照(APO-CON)组(N=10)。其中SAP组又分为3h、6h、12h叁个时间点(N=10)。将5%牛磺胆酸钠溶液(0.1ml/100g)逆行注射于胆胰管,制备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APO组造模前30分钟通过股静脉给予50mg/kg剂量的apocynin溶液。各组大鼠造模后相应的时间点处死后取材,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死亡率、血清淀粉酶(AMY)、脂肪酶(LIP)、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以及血清促炎细胞因子和水平,测定大鼠回肠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胰腺和回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回肠黏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结果:SAP组大鼠血清AMY、LIP、DAO、D-乳酸、促炎细胞因子(TNF-α、 IL-1β、IL-6)、回肠组织MDA、胰腺及回肠组织病理学评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12小时达到高峰并均高于SO组和APO-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组大鼠上述指标与SAP12h组相比明显降低,但仍然高于S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大鼠回肠黏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破坏明显,apocynin干预后明显得到改善。APO-CON组大上述指标同SO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ocynin通过降低胰腺及肠道功能学指标,减轻胰腺和肠粘膜的病理学损伤及超微结构改变程度,改善病情及降低大鼠死亡率,对SAP大鼠肠道损伤有明显地保护作用。第叁部分: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粘膜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探讨目的:探讨apocyni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粘膜损伤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为重症急性胰腺炎胰外脏器损伤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SO)组(N=10),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N=30), apocynin预处理(APO)组(N=10)及apocynin药物对照(APO-CON)组(N=10)。其中SAP组又分为3h、6h、12h叁个时间点(N=10)。将5%牛磺胆酸钠溶液(0.1ml/100g)逆行注射于胆胰管,制备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APO组造模前30分钟通过股静脉给予50mg/kg剂量的apocynin溶液。各组大鼠造模后相应的时间点处死和取材,通过免疫组化法和Westen Blot法检测肠组织NADPH氧化酶2(NOX2)、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B) p65、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caspase3及caspase9的表达水平,通过TUNEL法检测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程度。结果:SAP组大鼠肠粘膜组织NOX2、NF-κB、p38MAPK、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的表达以及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率随着时间逐渐增高且均高于SO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组上述指标明显降低,与SAP12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CON组大上述指标同SO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ocynin可以通过抑制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组织NADPH氧化酶,减少NF-κB、p38MAPK蛋白表达,抑制肠粘膜氧化应激反应,下调caspase3及caspase9等凋亡信号通路,阻止NF-κB介导的炎症瀑布效应分子TNF-α、IL-6和IL-1p的释放,从而对胰腺炎肠道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范志宁[6]2006年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EST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是当前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病理生理机制极为复杂,目前仍是学者争论和研究的热点。随着内镜介入治疗技术的日益完善,对该病的治疗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临床上仍有部分患者受此疾病的困扰。 胆胰管梗阻及胆胰液的反流是引起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最主要原因,以往研究也证实腺泡细胞的凋亡、腺泡细胞内Ca~(2+)浓度和胰腺炎的病情轻重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早期解除胆胰管梗阻与胰腺腺泡细胞病理变化之间关系研究尚不多。因此,对两者间的关系进行基础和临床上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也有助于临床治疗。 本论文由两部分组成: 基础部分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大鼠腺泡细胞凋亡及Ca~(2+)浓度变化与胆胰管梗阻时间的关系研究 目的 结合胆胰管压力的变化来探讨在胆胰管梗阻不同时间,胰腺炎轻重程度与腺泡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化以及腺泡细胞内钙离子

张桂信, 陈海龙, 宫爱霞, 张利[7]2007年在《胰腺腺泡细胞凋亡与急性胰腺炎及其治疗策略》文中指出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包含了复杂的调控机制,与细胞坏死有着本质区别,不引起炎症刺激.在实验性及临床急性胰腺炎中均观察到胰腺腺泡细胞的凋亡,研究表明其可能是机体有利的保护性反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对急性胰腺炎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和探索进行了归纳和阐述.

张文[8]2010年在《重组人尿胰蛋白酶抑制剂对实验性胰腺炎动物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重组人尿胰蛋白酶抑制剂(rhUTI)对实验性胰腺炎动物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其申报国家一类新药与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2%牛磺胆酸钠(0.1mL/100g,0.2mL/min)胰胆管逆行注射法制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对照组、模型(AP)组、rhUTI(1.75、3.5、7万U/kg)3个不同剂量组及阳性药乌司他丁(UTI,3.5万U/kg)组,每组10只。实验结束时,分别检测大鼠血清淀粉酶、尿液淀粉酶、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以及胰腺病理组织学损伤的变化。2.采用2.5%牛磺胆酸钠(1ml/kg)胰胆管逆行注射法制备急性胰腺炎犬模型。将实验犬随机分成6组:即对照组、模型(AP)组、rhUTI(0.75、1.5、3万U/kg)3个不同剂量组及阳性药乌司他丁(UTI,1.5万U/kg)组,每组6只。实验结束时,分别检测犬血清淀粉酶、尿液淀粉酶、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以及胰腺病理组织学损伤的变化。3.采用TUNEL法检测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观察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中Fas、Fas-L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RT-PCR法分别检测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中Fas、Fas-L和Caspase-3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经胰胆管逆行注射2%牛磺胆酸钠成功制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与对照组比较,AP组大鼠的血清淀粉酶、尿液淀粉酶,红细胞计数,尿素氮、肌酐升高,血清Ca2+降低,胰腺组织充血水肿、灶性坏死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AP组比较,UTI(3.5万U/kg)及rhUTI(3.5、7万U/kg)对升高的血清淀粉酶、尿液淀粉酶有降低作用,UTI和rhUTI各剂量组胰腺组织充血水肿减轻、坏死灶减小,炎性细胞浸润减轻,但UTI和rhUTI各剂量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血常规、肾功能和电解质变化均未见明显影响。2.经胰胆管逆行注射2.5%牛磺胆酸钠成功制备急性胰腺炎犬模型,与对照组比较,AP组犬血清淀粉酶于造模后24h、28h和32h升高,且32h达到高峰,尿液淀粉酶于造模后32h升高,胰腺组织充血水肿、灶性坏死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清K+和Ca2+分别于造模后24h、8h降低,血常规、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变化。与AP组比较,UTI和rhUTI各剂量于造模后28h、32h对升高的血清淀粉酶有降低作用,rhUTI(1.5、3万U/kg)和UTI(1.5万U/kg)对升高的尿液淀粉酶有降低作用,胰腺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表明:UTI和rhUTI各剂量组胰腺组织充血水肿减轻、坏死灶减小,炎性细胞浸润减轻。3. 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极少,急性胰腺炎时腺泡细胞凋亡指数升高,病变程度较重的模型组凋亡细胞少见,与AP组比较,UTI及rhUTI各剂量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免疫组化及RT-PCR结果显示,在正常组大鼠胰腺组织中即有Fas、Fas-L和Caspase-3蛋白及mRNA的弱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 AP组大鼠胰腺组织中Fas、Fas-L和Caspase-3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与AP组比较,UTI和rhUTI各剂量组大鼠胰腺组织中Fas、Fas-L和Caspase-3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Caspase - 3表达水平在各个组间的变化趋势与Fas/Fas-L系统的变化趋势相一致。结论: rhUTI对急性胰腺炎大鼠和犬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抑制淀粉酶活性,改善胰腺组织的病理性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胰腺腺泡细胞凋亡,上调胰腺组织中Fas、Fas-L和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有关。

周淼[9]2017年在《清胰Ⅱ号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探讨》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建立SAP大鼠模型,采用EP干预,探讨HMGB1介导胰腺腺泡细胞凋亡途径,并予清胰Ⅱ号干预观察对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探索其对胰腺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通过简单随机(雌雄不限,200-250g,n=96)分为假手术组(A组,n=24)、SAP模型组(B组,n=24)、SAP+EP干预组(C组,n=24只)、SAP+清胰Ⅱ号干预组(D组,n=24只)。A组大鼠开腹后仅翻动肠管;B组大鼠使用胆胰管逆行注入5%牛磺胆酸钠(0.1ml/100g)的方法建立SAP模型;A、B两组使用和D组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C组于制模苏醒后腹腔注射EP溶液(40mg/kg,6小时一次);D组大鼠于建模清醒后即用清胰Ⅱ号灌胃(10ml/kg,6小时一次)。将各组按不同时间点(6h、12h、24h)分为3个亚组(每亚组8只)。按时间点(6h、12h、24h)采大鼠静脉血和取胰腺组织。光镜观察胰腺病理变化,并用Schimidt评分标准进行病理评分;ELISA法测血清中HMGB1的浓度;RT-PCR法测胰腺组织Fasl m RNA和Bcl-2 m RNA的相对表达;腺泡细胞的凋亡率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Western Blot检测胰腺组织中HMGB1、TLR-4和NF-κB蛋白含量。并对各组检测指标作统计学分析。结果:SAP模型组各时间点胰腺炎病理学评分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大鼠血清HMGB1浓度、胰腺组织HMGB1、TLR4、NF-κB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B组6h、12h时间点腺泡细胞的凋亡率及胰腺Fas Lm RNA表达均升高(P<0.05)。随着时间延长,B组胰腺病理学评分、血清HMGB1浓度随之升高(P<0.05),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率逐渐降低(P<0.05),胰腺组织中HMGB1、TLR-4、NF-κB蛋白表达6h到12h升高(P<0.05),12h到24h降低(P<0.05)。与B组比较:C和D组的胰腺炎病理学评分、血清HMGB1含量、腺泡细胞的凋亡率、胰腺组织Bcl-2m RNA表达量、胰腺组织HMGB1、TLR4、NF-κB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C、D组胰腺组织Fas Lm RNA、腺泡细胞凋亡率在各对应时间点表达量均上升(P<0.05)。C组与D组比较:12h时腺泡细胞凋亡率、6h和24h胰腺组织HMGB1蛋白表达量、12h和24h胰腺组织TLR4蛋白表达较D组高(P<0.05),D组的6h和12h胰腺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量和6h胰腺组织中TLR4蛋白表达较C组高(P<0.05);各时间点胰腺炎病理学评分、胰腺组织Bcl-2m RNA和Fas Lm RNA表达、血清HMGB1浓度、6 h及24h腺泡细胞的凋亡率、12h胰腺组织HMGB1蛋白表达、24h胰腺组织NF-κB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条件下,清胰Ⅱ号可增加胰腺腺泡细胞的凋亡,减轻胰腺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中HMGB1浓度,阻碍HMGB1与TLR4结合,降低NF-κB蛋白的表达,上调凋亡基因Fas L的表达,降低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

周旭春[10]2003年在《环氧合酶-2与胰腺癌、酒精性胰腺腺泡细胞退行性变》文中研究说明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是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的限速酶,分为COX-1和COX-2,在慢性炎症中,COX-2活性增加。近来发现许多消化系统肿瘤有COX-2的过度表达,COX-2抑制剂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大多数胰腺癌在诊断时已属进展期,无法手术切除,化疗药对患者毒副作用大,疗效不佳。正常胰腺组织没有COX-2的表达,胰腺癌中有COX-2的表达,为此我们探讨了COX-2抑制剂对胰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长期饮酒被认为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关于酒精对胰腺的致病研究主要集中在急、慢性炎症上。除了这些,长期酒精摄入对胰腺还可能带来哪些损伤?这些损伤与胰腺癌有何关联?在本研究的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长期酒精摄入并未引起大鼠慢性胰腺炎,但胰腺腺泡细胞呈现退行性病变,胰腺外分泌功能降低。胰腺腺泡细胞损伤时,作为炎症指标之一的COX-2有无改变目前尚不清楚,COX-2抑制剂对胰腺腺泡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更是未见报道。目的:1. 探讨不同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胰腺癌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有无差异?<WP=8>2. 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罗非昔布能否抑制胰腺癌生长及其机制。3. 酒精对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COX-2表达的改变。4. 蛋白质摄入量对大鼠酒精性腺泡细胞退行性病变及COX-2表达的影响。5. 罗非昔布对酒精性腺泡细胞退行性病变的作用。方法:1. 用3H-TdR掺入法了解细胞DNA合成。2. 用TUNEL 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3. 建立裸鼠胰腺癌移植瘤模型,观察胰腺癌细胞在体内的生长情况。4. 用免疫化学法检测胰腺癌组织或细胞的COX-2、PCNA、VEGF及胰腺癌组织Ⅷ因子相关抗原、c-Fos蛋白及胰腺腺泡细胞COX-2的表达。5. 用Western-blot分析胰腺癌细胞c-Fos、ERK表达的改变。6. 用明胶酶法或RT-PCR法检测MMP-2酶原及MMP-2基因表达。7. 采用凝胶迁移电泳技术检测AP-1活化。8.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及腺泡细胞的改变。9.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胰腺腺泡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10. 用比色法检测胰腺组织匀浆的淀粉酶及脂肪酶。结果:胰腺癌细胞株BXPC-3有COX-2表达,叁种COX-2选择性抑<WP=9>1. 制剂均能抑制胰腺癌细胞株COX-2的表达。2. 叁种COX-2选择性抑制剂均能有效抑制体外培养的胰腺癌细胞DNA合成,其抑制效应与药物浓度及对COX-2选择性抑制作用呈显着正相关。3. 罗非昔布可促使胰腺癌细胞凋亡,凋亡发生率为25%(0.6%,而对照组仅偶见凋亡细胞。4. 罗非昔布使胰腺癌细胞或组织PCNA表达下调。5. 罗非昔布可抑制胰腺癌细胞VEGF的表达,使移植瘤组织MVD(1.5±0.2个/高倍视野)较对照组(4.7±1.5个/高倍视野)明显下降,降低胰腺癌细胞MMP-2的基因表达及其酶活性。6. 胰腺癌细胞有低水平AP-1活化,罗非昔布能抑制胎牛血清刺激的AP-1结合活力,其抑制作用与剂量有关。7. 罗非昔布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胰腺癌细胞ERK-1、ERK-2的表达。8. 罗非昔布可使胰腺癌细胞和组织c-Fos的表达下调。9. 罗非昔布对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瘤率为87.7%,与对照组比较,罗非昔布可促使裸鼠移植瘤纤维组织增生。长期使用罗非昔布,对重要脏器未见明显损害。10. 长期饮酒可使大鼠胰腺腺泡细胞质空泡化,细胞内脂滴增加,酶原颗粒减少,髓样结构形成。酒精所致胰腺腺泡细胞早期病变时,其胰腺组织匀浆淀粉酶(2807.26(50.10 U·G-1组织)、脂肪酶(3650.00(80.18U·G-1<WP=10>11. 组织)均较对照组(淀粉酶和脂肪酶分别为6532.87 (100.11U·G-1组织、10193.06(206.27 U· G-1组织)显着降低,P<0.05。12. 饲料中蛋白质比例过高或过低均可加重酒精对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的损害作用,高蛋白质饲料组可见线粒体普遍肿胀,低蛋白饲料组除可见线粒体肿胀、髓样结构形成、粗面内质网扩张外,还可见部分细胞质溶解坏死。高、低蛋白质饲料均可促使细胞COX-2的表达增加,细胞凋亡增加。13. 与对照组比较,严重的酒精相关性胰腺腺泡细胞退行性变时,腺泡细胞有COX-2表达。14. 与对照组比较,过高、过低蛋白质饲料组大鼠胰腺组织匀浆淀粉酶、脂肪酶减低,过低蛋白质饲料组大鼠淀粉酶、脂肪酶减低最明显,罗非昔布可使过高、过低蛋白质饲料组大鼠胰腺组织匀浆淀粉酶、脂肪酶含量增加。15. 罗非昔布可抑制腺泡细胞COX-2表达,使高蛋白饲料组胰腺腺泡细胞线粒体肿胀减轻,低蛋白饲料加罗非昔布组仍有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但未见细胞坏死。高蛋白饲料组、高蛋白饲料加罗非昔布组、低蛋白饲料组、低蛋白饲料加罗非昔布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10%±0.10%、1.50%±0.30%、6.60%±1.00%、4.30%±0.50%。结论:叁种选择性COX-2抑制剂均能抑制人胰腺癌细胞的生长,并<WP=11>1. 诱导细胞凋亡, 对COX-2的选择性越高,对胰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2. 罗非昔布抑制裸鼠胰腺癌的生长,机制可能与抑制胰腺癌血管形成有关。3. 罗非昔布可通过抑制AP-1、ERK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4. 酒精可损伤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内质网和线粒体等膜性结构,使腺泡细胞呈退行性?

参考文献:

[1]. 胰腺疾病时腺泡细胞凋亡异常及其机制的研究[D]. 杨燕. 第一军医大学. 2002

[2]. 环氧化酶-2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 谢荣俊. 南华大学. 2007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胰腺炎损伤修复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 滕春燕. 吉林大学. 2009

[4]. 糖尿病大鼠胰腺损害及补中益气丸、金匮肾气丸作用的糖病理学机制初步研究[D]. 吴凌.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

[5]. 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粘膜屏障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 阿布力克木·阿布力孜(Ablikim, Abliz). 武汉大学. 2016

[6].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EST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D]. 范志宁. 南京医科大学. 2006

[7]. 胰腺腺泡细胞凋亡与急性胰腺炎及其治疗策略[J]. 张桂信, 陈海龙, 宫爱霞, 张利.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7

[8]. 重组人尿胰蛋白酶抑制剂对实验性胰腺炎动物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 张文. 安徽医科大学. 2010

[9]. 清胰Ⅱ号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 周淼. 遵义医学院. 2017

[10]. 环氧合酶-2与胰腺癌、酒精性胰腺腺泡细胞退行性变[D]. 周旭春. 重庆医科大学. 2003

标签:;  ;  ;  ;  ;  ;  ;  ;  ;  ;  ;  

胰腺疾病时腺泡细胞凋亡异常及其机制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