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新的理论代表着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十九大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转化对于我国的生产与发展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社会主要矛盾是个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将会愈发感知这一论断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唯物史观
引言
从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这颗璀璨的明珠不断地在世界舞台上绽放着它的光彩。中国经历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飞跃,这是党带领着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所结成的丰硕果实。今年全国乃至世界都瞩目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并且圆满的画上了句号。十九大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对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进行了科学的阐释。我们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坚持党的领导,让中国梦不再是梦想而是指引美好未来的方向。
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解读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民需要的转变。今天人民的需要呈现出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包含了五位一体的全方位需求。在对物质文化生活有更高要求的同时,更加注重与人民联系密切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环境、治安等方面的需求,增强人民的幸福指数。现在从自身出发来看,我感觉自己生活的很幸福。研究生学习生活中有助学金、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都足够我们生活,平时业余时间还可以去做兼职,在医疗方面我们也得到补助,在教育方面我们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水平都十分先进。生活在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时代,在党的光辉领导下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对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是与社会需要相对应的社会发展的转变。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但是我国的国家性质以及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化。因此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制约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湖南卫视近期播出的《变形计》就真实的反映了我国贫富差距之大。社会有钱的人越来越有钱,而穷人却无法用努力来换取相应的价值。为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十九大党中央提出一系列大力扶贫的措施为了解决我国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惠农政策指政府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而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给予的政策倾斜和优惠。惠农政策的意义重大,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施10余年来,给农业发展增强了后劲,给农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社会生产的发展作为第三个方面的问题是对前两个问题的总结,这是由“量”到“质”进行转化而形成的社会状态。因此我党在解决生产发展环节要提出新的理论以提高我国生产发展所需的产品质量和效益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同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给人民提供满意的生活、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而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中国的发展不仅是自身的发展,更是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发展。提出“一带一路”为世界各国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一带一路”不是私家小路,而是阳光大路;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独奏曲,而是世界各国的交响乐;中国不构建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营造共同发展的百花园。以此来彰显我党在对内对外所做出的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有效发展举措。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理论基础
(一)唯物史观的内涵
唯物史观又称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唯物史观的诞生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唯物史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主要方面: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决定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演进;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唯物史观的创立成为马克思一生中最伟大的功绩之一,在时代的长河中绽放着理论的光彩。如同海上的日出照亮其理论前行的道路,也为实践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浅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理论时将重点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以建国后我国对主要矛盾的判断为实践历程,通过列举具有重要研究性意义的时期,来深入的研究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在各个时期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演进过程,进而分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意义。通过对于实践经验的总结来进一步加深对于理论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做到更好的运用并且掌握理论。进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做到合目的性与和规律性的统一。
(二)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决定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演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当前制约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存在着哪些弊端,如何加以系统的解决等问题。生产关系如何更好的为生产力服务,生产关系怎样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一主要矛盾理论承载着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成为我党解决国家发展问题的重中之重。只有明确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才能进而部署我国当前的总任务,并将总任务层层划分,一一突破。
因此在以新时代的判断为现实依据中,生产力的角度着重提出大力发展生产力,找到解决发展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在生产关系角度着重分析劳动者与劳动工具,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方向提出解决的办法以及存在的弊端。进而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二者相结合进行概括,以唯物史观当中的主要矛盾理论作为基础分析展开论述。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实践基础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历程
要进一步研究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理论,首先要明确我国各时期各个不同发展阶段主要矛盾的发展历程。其次,结合当今社会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实践对此加以检验,做到继承传统而又推陈出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党经过三年努力扫除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基于这一主要矛盾判断。党大力发展工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族人民都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此后,直到党的十八大报告,相关表述都未发生过变化。
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句饱含深情的话语成为拉近党与人民距离的纽带,这一新阶段是我们党对理论建设和指导的高度重视,是我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在符合历史逻辑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合乎民意的体现。这一理论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和基本方略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意义
首先浅析理论意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都认同的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伟大理论。坚持从初心和使命出发,为中国人民谋福利,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其次浅析实践意义,理论是实践的前提,而实践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因此当前我国在实践方面,重点强调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美好生活,美好生活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第二,不平衡问题包括哪些方面,最为重要的是哪一方面?不充分问题包括哪些方面,最为关键的是哪一方面?第三个问题是我们在文中提到的发展问题,新时代要怎样发展?如何发展?这些都是我们在实践中要解决的问题。最后浅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义。矛盾即对立统一,因此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就要求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追求真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理论经验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只有坚持二者的统一才能结合实际做出准确的判断,这既是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又是对唯物史观的发展。希望通过我的解读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来与大家一起探讨十
九大我党所提出的这一新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理论。进而在理论与实践中找到新的思路。
结语
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向全世界展示了我们大国的风采,也让全世界都感受到了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这几十年所取得的丰硕的成果,以及出台的一系列的政策,形成一系列带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思想。使我们为祖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怀揣着对十九大的热情,希望通过浅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来表达我对党十九大热切的关注和由衷的赞赏!相信中国人民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努力,让中国梦不再是梦想,而是美好而令人期待的现实。
参考文献
[1]刘志明.把握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2017年11月09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2]黄泰岩.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内涵. 2017.11.28 5版.《太行日报》.
[3]李新.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背景、内涵、意义.2017-10-27 12:27:12.人民周刊网.
[4]卢江.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视角深刻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2018年01月27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
[5]罗正楷.《中国革命概论》.1978年7月第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郭春微(1995.08-),女,吉林白城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论文作者:郭春微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主要矛盾论文; 理论论文; 我国论文; 新时代论文; 唯物史观论文; 社会论文; 生产关系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