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讲堂到总统府——记巴西新总统卡尔多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卡尔论文,巴西论文,总统府论文,讲堂论文,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4年10月3日巴西举行总统选举,巴西社会民主党人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尔多佐以54%的有效选票一举夺魁。大选结果揭晓,巴西及外国各界立即把眼光投向巴西高原宫(即总统府)的新的主人,因为巴西这位新的领导人尽管明年1月1日才正式坐到总统座椅上,但他的人口、思想都将直接影响着每一个巴西公民及与巴西有关的国家。
卡尔多佐1931年6月18日出生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巴西1960年4月将首都迁到巴西利亚)的一个军人家庭。父亲莱奥尼达斯是一位少将军官,卡尔多佐自小受到严格而良好的教育。1942年卡尔多佐进入中学学习,他勤奋好学,成绩优良,擅长诗歌,也是学校运动场上的一名好手,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和老师们的器重。
1949年,18岁的卡尔多佐考入巴西著名高等学府圣保罗大学“哲学、社会学、文学系”,血气方刚的卡尔多佐之所以要学文科,目的在于将来能“消除巴西社会中的贫富不均和贫困状态”。他入校以后,学习勤奋,成绩优异。他曾仔细研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这使他在校时就热心于政治活动,积极参加学生争取自身权益的斗争,成为学校引人注目的学生积极分子。
1952年,刚刚以优异成绩从圣保罗大学毕业的卡尔多佐被聘为该校巴西经济史及(世界)经济通史助教,1953年开始任该校社会学教学助理,1963年起一直担任圣保罗大学哲学、社会学和文学系的社会学教授。卡尔多佐博览群书,广泛吸收前人积累下来的一切精神财富,再加上他对社会深邃的洞察力,因此讲起课来娓娓动听,深受学生们的欢迎。1961年卡尔多佐获得哲学、社会学和文学博士学位,并在1962年到法国巴黎大学深造一年。
60年代初的几年是巴西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时期。若昂·古拉特总统所推行的土改、没收外国垄断财团非法收益、限制外资企业利润外流和疏远美国的政策,不仅引起本国庄园主、垄断财团的怨恨,更引起美国大资产阶级的仇视。在内外右派势力的策动之下,1964年3月31日巴西右翼军官发动了军事政变,古拉特政府被推翻,大批政治家、左派人士和进步知识分子被逮捕、拷打或暗杀,更多的人逃往国外避难。思想激进、对巴西社会严重两极分化现象一直进行批评的卡尔多佐自然也成为军政府的迫害对象。他在同学和朋友的劝导下,首先到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避难,1964年5月1日又到达智利,开始在圣地亚哥智利大学社会学系任教授。由于卡尔多佐的学识渊博,在以后的几年中曾先后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巴黎和墨西哥的几所高等学府讲过课,成为一个蜚声海内外的学者。
60年代末,巴西军人政权对左派和进步知识分子的迫害稍有减弱,1968年年中卡尔多佐便回到国内,1969年被圣保罗“巴西分析与计划中心”聘为研究员,同时重新回到圣保罗大学,担任政治科学教授。这时他继续被墨西哥和日内瓦的高等学校聘为客座教授。在整个70年代,卡尔多佐在巴黎、新泽西、牛津、加利福尼亚、斯坦福等大学进行穿梭式教学活动。
卡尔多佐的政治生涯几乎是与他的学习生活同时开始的。他在中学、大学时代就很关心巴西国家的政治生活,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因此在右派军人政变之时,受到一系列迫害。他返回巴西之后,又积极参加了1968年反对军人专制统治的学生运动。1973年,卡尔多佐正式加入军政府时期的唯一合法反对党“巴西民主运动”(1979年底改称巴西民主运动党),1978年11月15日又以该党名义参加选举,结果以127万张选票当选为候补参议员。1979年至1980年,卡尔多佐连续两年担任民运党圣保罗州委副主席,1983年当选为该党圣保罗州委主席。也正是在1983年,卡尔多佐转为正式参议员,家也由圣保罗搬到首都巴西利亚。1983年底,卡尔多佐曾同老政治家雅尼奥·夸德罗斯竞选圣保罗市长。结果夸德罗斯以43%的选票获胜,卡尔多佐获票34%,因而没能如愿,于是又回到参议院自己的席位上。1986年11月15日巴西大选,卡尔多佐当选为参议员,任期为8年。卡尔多佐在议会是一名活跃的议员,长期担任民运党在参议院的党团领袖,11年来,他共提出过103个提案,其中24个被议会讨论通过。
1987年2月,巴西两院合并为立宪大会,卡尔多佐积极参加制定新宪法的工作。由于在一些主要条款上的分歧,民运党在1988年6月发生分裂,以参议员马里奥·科瓦斯为首的近50名参、众议员分裂出去,成立“巴西社会民主党”,卡尔多佐就是这个新党的创建人之一。他在1990年前后差不多一直担任该党在参议院的党团领袖。
1990年3月15日,年仅40岁的费尔南多·科洛尔出任巴西总统,但因受贿罪于1992年9月被议会弹劾,并于同年12月29日宣布辞职。副总统伊塔马尔·弗朗哥成为巴西总统后,卡尔多佐即被任命为外交部长。由于巴西近年来经济状况不好,弗朗哥在半年当中曾三次改组财政部,即使如此,经济仍每况愈下。在此形势之下,1993年5月21日,弗朗哥总统毅然将卡尔多佐从外交部调到财政部,统管巴西经济工作。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1993年12月卡尔多佐制定出一个旨在稳定经济的计划,主要内容是压缩公共开支,减少政府预算赤字;实行新的价格参考指数——“实际价值单位”,并发行新货币“雷亚尔”,以取代传统货币克鲁赛罗。卡尔多佐的经济措施还包括严格税收制度,打击偷税漏税行为;继续执行由科洛尔政府制定的国有企业私有化计划,除承认最近几年已进行的拍卖活动有效之外,准备把至今仍掌握在各级政府手中的130家企业中的十多家水电站、一些公路桥梁私有化,以获得资金,用于解决“社会欠债”等方面的问题。但卡尔多佐否认要将所有国有企业私有化,比如“不能将巴西石油公司私有化”。
为了竞选总统,卡尔多佐于今年(1994年)3月正式辞去财政部长职务。5月,他所在的党——巴西社会民主党正式提名他为党的总统候选人。为了保证卡尔多佐竞选胜利,社民党与自由阵线党、巴西工党结成联盟。卡尔多佐竞选的对手近十个,但主要是被称为“真正左派党”的劳工党领袖、48岁的工会领导人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经过近半年的竞选活动,10月3日全体选民进行投票,卡尔多佐一举成功。
卡尔多佐的夫人是比他年长一岁的人类学家露特·科雷娅·卡尔多佐。露特是一位不愿过多抛头露面的人,但却是一位颇有造诣的学者,由于历史的安排,从明年1月1日起,他作为巴西第一夫人,将肩负起负责青少年福利等方面的社会重担。露特又是一位意志坚强的人,看准了的事情,她将不顾一切地去做。今年3月,当她丈夫第一次与卢拉进行电视辩论之前有些犹豫的时候,露特面对丈夫征询的眼光斩钉截铁地说:“为什么不地去!?”卡尔多佐曾说过:“政治家是以国家的观点看待事务,而露特则是从社会的角度去看问题。”露特和卡尔多佐自从42年前结为伉俪以来,虽然生活并不安静,有时甚至是颠沛流离,但二人总是情投意合,相敬如宾。
卡尔多佐是一名出类拔萃的知识分子,又被公认为是一位左派人士。他对巴西社会的研究是深刻的,这从他上百篇的论文和专著中可见一斑。他早在1957年就发表了《南部巴西黑人与白人关系的社会学研究》,几十年来又连续发表了《圣保罗工业结构》、《圣保罗无产阶级与社会稳定》、《拉丁美洲的发展与依附》、《专制与民主》、《经济与社会运动》、《巴西政党与选举》等颇有影响的著作,使人们对他的思想轨迹了如指掌。
卡尔多佐明年1月1日将正式入主高原宫,但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副不轻的担子。首先,巴西外债已高达1350亿美元,每年还本付息将几乎耗尽所有的外贸盈余。外债不还,巴西经济将难于走上稳定的轨道。第二是通货膨胀。远的不说,进入90年代之后,巴西的通货膨胀逐年增高,据统计,1991年为458.64%,1992年为1129.53%,1993年达2567.46%,而1994年上半年,平均每月通货膨胀率都在50%左右。通货膨胀已成为巴西经济的一个痼疾。尽管由他一手制定的稳定经济的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出现积极效果,把通货膨胀压到了每月2%以下,但这种情况能维持多久,仍是一个未知数。不久前,卡尔多佐本人也承认:“通货膨胀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进程,不可能一扫而光,还要再接再励。”第三,社会问题积累太多。不久前,卡尔多佐讲过:“新政府遇到的将是一个经济较有秩序,面对一个没有战争威胁的较好的世界。但是还将面临另一个挑战,即社会挑战。”世人公认,巴西是世界上贫富最悬殊的国家之一,赤贫人口达3200万人。全国20%的人是富人,20%的人是最贫困者,而20%的富人的生活水平比20%的最贫困者要高出32倍之多!且不说至今仍处在刀耕火种阶段的巴西印第安人,就是巴西开发历史最早的东北各州,在成年人中,目不识丁者竟多达33%!由于贫富悬殊,致使抢劫、杀人及道德沦丧等现象泛滥,以至于像过去世界公认的旅游胜地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等大城市也早已成为世界上犯罪率最高的地方,成为外国游客望而却步的险区。由于广大劳动者收入低微或没有生计,巴西城乡工人、教师、职员罢工不断,无地农民斗争如火如荼。为了摆脱国家遇到的这种困境,当选总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他说:“巴西不是一个不发达国家,而是一个不公正的国家。为了解决贫困问题,必须对国家机器进行真正的改革。”他认为,要解决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必须进行改革,但“改革不是要打破一切,不是在一天之内改革一切,改革是要确定一个方向,鼓励人们朝着这个方向前进。”他认为,要想在这个方向上前进,就“需要找到一个具有领导能力、能够进行改革的人”,“必须有一个领袖。没有领袖就不能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