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论文_左春光1,翟丽亚2,宋金涛3

探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论文_左春光1,翟丽亚2,宋金涛3

1.身份证号码:13080219820123XXXX;2.身份证号码:13082319890903XXXX;3.身份证号码:13042719870517XXXX

摘要: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我国各类工程建设项目也随之不断增多,但是在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而导致整个工程施工质量存在问题。所以必须要对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以及解决对策进行深入的分析,更好的提高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主要成因;防治对策

引言

岩土工程包括深基坑支护设计、公路边坡支护、建筑物基础加固、城市建筑等重要项目,所以岩土工程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其他工程的质量。从本质上来说,岩土工程能够有效的针对土层开挖或者加固。而地质灾害的防治则是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处理易发生灾害的地段,更多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本文通过对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主要成因进行综合的分析并且提出了有效的防治对策。

1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特点

岩土工程具体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与岩土工程勘察、开挖和加固施工有关的工程建设活动。在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容易因多方面因素引发工程地质灾害,大体可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个方面。比如工程位于地震频发带,在发生地震或导致泥石流、山体滑坡时,会对工程建设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工程建设被完全破坏。我国国土辽阔,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问题已经成为限制岩土工程及建筑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工程建设损失以数十亿计。因此,在开展岩土工程建设时,对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地质工程学逐渐在我国岩土工程项目的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得到了应用,为解决地质灾害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随着地质工程学的发展以及岩土工程建设经验的不断累积,人们对工程地质灾害的突发性、破坏性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可以通过采用科学的地质监测技术以及地质灾害治理技术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进行有效预防,从而将地质灾害给工程建设带来的实际影响降至最低。

2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主要成因

2.1地表变形灾害

具体是指工程拟建区域发生的地表塌陷、地表裂缝和地表沉降等灾害,属于岩土工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地质灾害问题,根据灾害严重程度,会对工程建设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关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目前地球已经进入地质运动活跃期,在我国约有70多个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地表沉降活动,其中有超过40%的地区受灾情况比较严重,出现沉降幅度最大的地区沉降量已经超过3m。而且在一些地表沉降受灾地区,地表沉降问题表现出密集成群特点。地表变形灾害的主要诱发原因包括表面岩溶运动、地下矿产、地下水体的过度开发利用等。

2.2泥石流灾害

岩土工程如果位于降水丰富地区和靠山地区,容易因降水量过大,冲刷山体和沟谷的碎石、泥沙、巨砾,引发泥石流灾害。泥石流灾害属于洪流的一种,其主要诱发原因包括工程施工中不合理的开挖、弃石和弃土行为、以及长期以来因乱砍滥伐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等,通常破坏性较强。

2.3崩塌地质灾害影响

岩体崩塌对于岩土工程建设具有较大影响;工程建设中,陡坡是岩体崩塌的常见部位。通常情况下,崩塌区域的岩石下部空虚,而上部具有较多的土层结构,长期重力作用下,下部结构的支撑能力有所下降,当其无法承受上面的荷载时,就会发生崩塌现象。

2.4滑坡地质灾害成因

人类生产实践中,树木砍伐和土地开垦的力度不断加大,其使得植物根系对于山体土层的约束作用减弱;在长期性的重力作用下,山体斜坡上的岩土会,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整体顺坡下滑的现象,这就使得斜坡整体的稳定性不断加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3.1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

要向最大限度的减少地质灾害给环境、企业,以及人民带来的危害,除了重视防治、检测工作的有效落实之外,对于地质灾害工程的建设工作也要给予足够重视,结合具体情况,落实好护坡工程、拦截工程以及移民工程的建设工作,以此来尽可能减轻地质灾害给环境带来的破坏程度。此外,通过地层的不断加固,以及各个施工环节的进一步优化,既可以促进施工质量、进度的不断提升,也能够尽量减少施工安全事故的产生,为岩土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就目前来看,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工程措施就是:排水与截水、支护与遮挡、加固与护坡、卸载等,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且从某一层面来讲,也拥有相应的基础发展挑战。比如,因为切坡所而引发的滑坡可以通过地表排水,以及前端支档这一方式的科学引用来进行对灾害的有效防治。针对一些规模较大的滑坡来讲,在落实各项防治措施之前,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落实好各项地质勘查工作,基于此再制定相符合的防治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显著提升其防治效果,才能够为边坡的稳定、安全可靠性提供有力保障。

3.2实施适当的避让措施建设

这里强调的避让措施,具体来讲,就是在保障不给施工工程质量、施工工期带来不利影响的基础上,对工程施工地点、时间等方面做出恰当调整。比如,在遇到雨天时,要尽可能停止作业,然后再选择恰当的时机,对工程实施合理加固。与此同时,结合具体情况,以及可能面临的灾害问题制定完善、适合的灾害转移方案,遵循就近原则来落实好对施工人员,以及附近相关居民的各项转移工作,以此来将地质灾害给环境、人民带来的危害程度控制在最小。就目前来看,搬迁、适当的避让措施在我国沿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应用的较为广泛,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3.3实现滑坡现象控制

滑坡地质灾害对于岩土工程具有深刻影响。病害防治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注重以下内容的规范:其一,注重山体斜坡岩土力学的强度的有效提升。具体而言,岩土工程建设人员可在进行削坡度减载重量与边坡加固方式的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坡体承载能力的提升,降低山体滑动现象。其二,实现易滑坡区域地下水的防治。即在实际水文和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实现地下水的排除,避免地下水对山体结构的影响。实践中,垂直孔排水、水平钻孔疏干等都是地下水排除的有效方式。其三,注重截水沟的规范修建,避免地表水流流入滑坡范围,造成地质灾害。

3.4加大执法力度

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造成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大执法力度,对私自开采砂石、岩石、地下水、矿产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要对工程所处区域的地质环境进行认真的考察,不适合进行工程建设的一律不予批准。此外,相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各类工程施工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防止在施工中出现挖掘山体、岩土沟槽的行为。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岩土工程中的地质灾害问题的防治来讲,其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往往都要经过较为漫长的一个过程,且要承担的任务量也非常大,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理想成果。对此,相关施工、技术人员应给予足够重视,加强各类新颖、先进材料与技术的应用研究,以及对施工工艺的不断完善来促进地质灾害防治水平的不断提升,尽可能避免各种损害、经济损失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张瑜.刍议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J].科技风,2018(30):121.

[2]郭华江.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41(02):51-52.

[3]阙东明.浅谈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5):93-94.

[4]宋睿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分析[J].山西建筑,2017,43(22):68-70.

论文作者:左春光1,翟丽亚2,宋金涛3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  ;  ;  ;  ;  ;  ;  ;  

探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论文_左春光1,翟丽亚2,宋金涛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