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劳动价值的新视角_新视野论文

教师劳动价值的新视角_新视野论文

教师劳动价值的新视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视野论文,价值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5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1 —5116(2000)01—0069—03

八十年代,关于教师劳动价值的讨论,理论上比较明确:“教师的劳动直接创造社会的精神财富,也间接创造物质财富。”教师的劳动,从宏观上看“同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同国家兴衰与人类文明,有着极大的关系”,从微观上看“它对一个人的生成长和发展,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1]当时文章主要是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劳动, 提高教师待遇来分析教师劳动的性质、地位、作用,探讨教师劳动价值的。然而世纪末,当教育已被全社会关注,教师的地位已经有所提高时,人们发现教师劳动的价值并没有被社会、教育管理者、学生家长甚至教师本人所认清,“抓升学率”、“提高考试分数”,代替了教师劳动的全部价值。时值国家启动“跨世纪园丁工程”,探讨教师劳动根本价值和自身价值,对于深入研究教师劳动的价值“提高教师标准,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一、教师的劳动价值·价值体系

一般意义上,“价值”是指客体的作用同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客体对主体存在的意义。教师劳动的价值,就是教师劳动的作用同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当教师劳动的作用能够满足主体需要时,就产生教师劳动的价值。教师劳动要满足的主体是国家、社会、个人。

现阶段,国家对教师的需要是什么呢?就是需要广大的人民教师尽早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力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为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实现“三步走的宏伟目标,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2]

社会对教师劳动的需要,可划分为社区、家庭、学校的需要。社区对教师劳动的需要就是需要教师用社会的主旋律——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思维方式教育一代新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净化社会环境、营造安定团结,蓬勃向上的社会氛围。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对教师劳动的需要是:子女监护、受教育、升学、就业、成才。教师能否满足家长的这些需要,以及满足的态度、方法、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家庭对学校、对教师的信任程度,关系到家庭的安定团结,甚至影响到家长对事业的追求。

学校是教师劳动的直接场所,学校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劳动的质量关系到所在学校的声誉、地位、生涯、财源,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个体对教师劳动的需要,可划分为受教育者个体和教育者个体。对于受教育者个体,教师的作用在于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启迪学生的心灵,使他们获得知识、能力,既满足他们自身求知求学的需要,也满足他们将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教师劳动对于教育者自身来说,也是一种自我激励、自我提高,自我实现的过程。平凡的备课、上课就是教师获取新信息,研究教学与时代共前进的过程;就是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磨炼意志、锻炼世界观、价值观、陶冶情操的过程;就是离开正轨教育之后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有什么职业能体会到“桃李满天下的喜悦呢”!教师劳动除了精神满足外,也得到物质上的价值实现;同时对亲朋好友的子女教育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国家、社会、个人、对教师劳动人需要愈来愈强烈,而这些需要是教师劳动所能满足的,是教师劳动全部意义和价值所在。因此从一个新的角度,全面客观地认识教师劳动的价值、价值体系,有利于增强教师的神圣感、责任感、使命感,也有利于人们在日常行动中自觉地选择正确、全面的价值观,有利于教师劳动价值的最大实现。

二、教师劳动根本价值·价值取向

教师劳动的价值是多方位,多层次的。从纵向看可分为对国家、社会、个人的价值,从横向看可分为对社会、社区、学校,受教育者、教育者个体;从内容上看可分为物质的、精神的等等。但是现代教育的本质观表明,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育人是其根本的价值尺度。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劳动的根本价值是培养人。以往关于教师劳动价值观点:教师劳动“直接创造社会的精神财富,间接创造物质财富”,“同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同国家兴衰与人类文明有着极大的关系。”[3]则是从教师劳动的根本价值折射、派生出来的, 根本价值是基础。

然而现实中,基础教育对教师劳动根本价值的取向是偏颇的。本应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打基础,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打基础,为个体一生发展打基础的基础教育其目的似乎不再是人类社会经济、文明的传播;也不再是借助于人类知识经验,人类文明来开发,发展人;更谈不上关切青少年健康活泼地成长。学校成了国家选拔、挑选人的场所,教师成了训练,提高学生考试技能,技巧的机器。教师劳动的根本价值被狭隘地取向为:传授知识——应答考试——追求分数——中考、高考升学率。

这种价值取向偏离了教师劳动的根本价值;偏离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地位;偏离了现代教育本质。试想,如果受教育者在基础教育阶段仅获得一些应付考试的死知识,道之未闻,理智未开,身心不健,教师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个体都达到尽可能的发展,教师劳动的根本价值得不到实现,那么教师的劳动怎么能满足个体、家庭、社会、国家的需要!

当然,价值可分为理想价值和现实价值。现实价值产生于客观现实的需要。“需要”象一只无形的手,左右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追求价值的行为,往往会使人们偏离最初的理智和目标。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就业、人事制度的改革;小学、初中就近入学,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3+X”高考模式的建立,高等教育扩大招生等等,基础教育必然回归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师劳动的价值必然体现在发展人、完善人的根本价值上。全社会(包括教师本人)必然会对教师的劳动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教师自身价值·价值实现

教师劳动的根本价值——培养、发展、完善人的价值是通过教师自身价值来实现的。教师自身的价值是指那些蕴藏在教师个体和群体身上,对学生成长不可缺少,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有人说教师象红烛、象人梯,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正是凭着自身的价值“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托起明天的太阳”,实现教师劳动的根本价值的。

教师是受国家和人民的委托“闻道在先,术有专攻”,专门从事受教育者个体培养、发展与完善工作的人。智高为师、身正为范,对于学生,教师自身的价值主要表现为:知识价值,能力价值,方法价值、人格价值。

知识价值——教师的知识包括广博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生活经验,精深的专业知识,熟练的育人和法律知识等等。这些知识的价值在于它既是教师自身能力、方法、人格的载体,又是教师传播人类文明,开发、塑造形成青少年知识、能力、方法、人格的媒介。

能力价值——教师的能力包括:信息处理能力、教学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开拓探索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是教师内在素质的体现,是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保证,也是学生领略、模仿的榜样。学生们往往会被自己的老师在教学、在思想工作,在班级的组织管理,以及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所信服。教师的能力是一种无形的价值,影响深远。

方法价值——方法是知识、能力价值实现的基础,上述能力中都包含有方法。方法对培养、开发受教育者个体,使他们获得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现代教育提倡“发现学习”,主张“学会学习”,认为“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4]因此教师的思路、 方法价值越来越突出。那种不讲方法,不重视方法的价值,只谋求在眼前升学率竞争中取胜,以牺牲长远的发展,以多取胜的重复讲练,是对学生进行掠夺性的野蛮开发。这种教育“规范”出来的学生必然是思路呆板、趋同,思维方式缺乏个性,很少反向思维、批判性思维,很难培养出具有“标新立异”,有创造能力的人。

人格价值——教师的人格包括教师的道德品质,文明行为修养。具体表现为:教师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人道主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力充沛、不怕困难、公道正直、实事求是、宽容理解、细心耐心、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勤于学习、勇于创造、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穿着整齐、举止文明儒雅。教师的人格,对受教育者个体人格的形成起着“耳濡沫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教师的知识价值、能力价值、方法价值所不能替代的。不仅影响受教育者个体在校期间的学习行为、品德行为,更为受教育者个体人格的形成打下深深的烙印,影响终身。

教师承担着开发、塑造一代新人的艰巨任务,教师自身的知识、能力、方法、人格各有其独特的价值、综合起来,对受教育者成长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合力”作用。现实中,在急功近利的短期教育行为下,只比较多地取向于教师的知识价值,教师的能力、方法、人格价值未能很好的体现,这也必然影响到教师劳动根本价值的实现,影响到国家、社会、个人对教师劳动需要的满足,不符合现代教育的精神,也是教师资源的浪费。

影响教师全部价值实现的客观因素有许多,在一些客观因素没有消除之前,教师如何努力实现自身的全部价值呢?首先是转变观念,树立与现代教育相一致的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民主化的教育观、终身教育观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意识到“人的教育”的意义,才能摆脱“应试”的影响。如果我们的教师们不把自己劳动的价值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不把自己的劳动结果同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联系起来;不感到自己工作的责任重大那就是“舍本逐末”,“误人误国。”其次是理解自身价值的独特功能和整体意义,最后是努力学习“练内功”,提高自身知识、能力、方法、人格的水平,为教育的振兴、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综上所述,教师劳动的价值体现在国家、社会、个人等方面,教师劳动的价值是通过其根本价值的实现而实现的,教师自身价值的整体实现是实现教师根本价值——培养人的前提,这是现代教育观念下探讨教师劳动价值的新视野。

[收稿日期]1999—10—22

标签:;  ;  

教师劳动价值的新视角_新视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