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422000
摘要:目的 探究职业性噪声聋患者接受红外偏振光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职业性噪声聋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其均接受红外偏振光治疗,对其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职业性噪声聋患者治疗2个疗程、3个疗程后的情绪障碍、注意力减退、头昏头晕、睡眠障碍、耳鸣等发生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轻度、中度噪声聋患者治疗后的80dB声波刺激BAEP的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职业性噪声聋患者,其接受红外偏振光辅助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红外偏振光;职业性噪声聋;症状
职业性噪声聋,其是患者长时间对工业噪声接触,出现感音性、进行性听觉损伤,导致内耳毛细胞病变,引发听力损失,感音性耳聋是其听力学特点[1]。职业性噪声聋,可对患者的内耳造成损害,患者存在进行性听力下降、头晕、耳鸣等症状,这样则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加强职业性噪声聋患者的有效治疗干预,十分必要。本研究主要对职业性噪声聋患者接受红外偏振光辅助治疗的效果作观察,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以职业性噪声聋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其均接受红外偏振光治疗,对其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
50例患者中,其年龄范围30岁-56岁,年龄均值(45.36±5.63)岁,32例为轻度噪声聋,18例为中度噪声聋,39例为男性,11例为女性。所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参与本研究,且本研究已经通过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选择职业性噪声聋患者的翳风穴、听宫穴、听会穴、风池穴,协助患者保持为坐位,固定红外偏振光治疗仪的治疗头(B型)于支撑架上,调节支撑架,使其能够与患者相应的穴位保持齐平,设置治疗模式为5,其输出功率为70%,对患侧穴位照射,每个穴位照射的时间为5min,每天实施1次治疗,1个疗程为15d,共计实施3个疗程的治疗,即45次治疗。在为职业性噪声聋患者实施红外偏振光治疗的过程中,同时配合针灸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3个疗程后的症状变化情况作观察,包括情绪障碍、注意力减退、头昏头晕、睡眠障碍、耳鸣等。同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80dB声波刺激BAEP各波潜伏期的差异性,包括Ⅰ波、Ⅲ波、Ⅴ波,即通过BAEF分析仪进行测试,患者在隔音电屏蔽室内静卧,将引导电极的正极,放置在患者前额发际0.5cm左右处,将负极放置于患者刺激耳乳突处,患者另一侧耳乳突,不接地线,实施短声波刺激,共计叠加1000次,控制扫描时间为20ms,80dB开始进行强度测试,每次下降5dB,将可引出可重复Ⅴ波的相关最小升压级,来作为BAEP的反应阀值。
1.4 数据分析
SPSS21.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情况分析
与治疗前相比,职业性噪声聋患者治疗2个疗程、3个疗程后的情绪障碍、注意力减退、头昏头晕、睡眠障碍、耳鸣等发生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如表1:
2.2 治疗前后80dB声波刺激BAEP各波潜伏期分析
轻度、中度噪声聋患者治疗后的80dB声波刺激BAEP的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讨论
职业性噪声聋,其是职业性疾病的一种,导致患者疾病发生的机制,是其长时间对职业性噪声刺激接触,神经毛细胞坏死、变性,神经系统抑制、兴奋功能失调,导致出现神经衰弱、听觉疲劳、耳鸣等症状,若患者的病情严重,则可出现感音性耳聋。
中医认为,听会穴、风池穴属于足少阳胆经,听宫穴归属手少阳小肠经,翳风穴归属手少阳三焦经,以上三条经脉,均可入患者的耳中,依照主治所及、经络所过等理论,以上穴位均可对耳部疾病治疗,起到宣通耳窍、局部经络气血疏通的作用。红外偏振光在职业性噪声聋患者治疗中应用,其可通过温灸消炎以及光针刺痛,来刺激各个穴位,获得耳部疾病治疗的效果[3]。
红外偏振光治疗仪,其能够将波长为0.6um-1.6um的光波(人体透射窗口范围),经过偏振度91%以上的直线偏振处理,进行直接的照射,其对于人体组织的相关有效作用深度,在5cm以上。直线偏振光,其能够对局部代谢促进,提高组织活性物质生成的速度,使得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以此更好对局部微循环改善,强化组织营养,调节患者的植物神经系统,稳定内循环。红外光直接对病灶区照射,通过热辐射,可对血液循环改善,增加细胞新陈代谢的速度,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起到协同的作用,更好对患者耳蜗以及其周围相关组织血液循环改善,调节神经的兴奋性,使得内耳细胞更好的修复,以此减轻患者的头昏头晕、耳鸣耳聋等疾病症状[4]。
综上所述,红外偏振光应用于职业性噪声聋患者的治疗中,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促进患者疾病症状的减轻,对改善职业性噪声聋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登化,龚树生,谢静等.丁酸钠对噪声性聋的保护及基底膜乙酰化组蛋白H2B的影响[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8,25(9):490-493.
[2]邱奕冰,邱星元,边寰锋等.噪声作业工人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8,45(1):66-70.
[3]董颖婕,吴玮,王刚等.EGB761对脉冲所致噪声性聋大鼠内耳形态及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7,15(5):555-560.
[4]王欣,曾强,唐慧晶等.2006-2015年天津市职业性噪声聋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7,28(2):38-41.
论文作者:邓展锋, 邓景文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4
标签:噪声论文; 患者论文; 职业性论文; 偏振光论文; 疗程论文; 声波论文; 内耳论文;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