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绿葱坡镇卫生院 444318
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以及相应的优化对策。方法 从我院血液检验科室中随机挑选出200份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患者病历作为研究对象,成立研究小组对不合格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相应的优化对策。结果 造成其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药物影响、抗凝剂使用不当、标本延迟送检、样本凝固、样本溶血等多个方面,其中药物影响、抗凝剂使用不当、标本延迟送检、样本凝固、样本溶血以及其他原因所占比重分别为6.50%、9.50%、23.50%、13.00%、43.50%、4.00%。结论
关键词: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优化对策
在疾病的临床诊断中,血液标本检验结果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参考,能够帮助患者疾病更好的确诊,但是由于血液标本检验工作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与复杂性,涉及到的环节比较多,很多因素都会对其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临床中必须保证血液标准临床检验的准确性,这也是保证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重要保障[1]。本文主要是对我院血液检验科室中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不合格原因,并制定相应的优化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血液检验科室中随机挑选出200份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患者病历作为研究对象,所抽取的血液标本涉及到血液内科、内分泌科、消化科等多个科室,标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中112例为男性患者,88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为17-64岁,平均年龄为(42.51±3.08)岁。
1.2 方法
从患者病历相应的科室中挑选出若干名医务人员,与血液检验科室当中的检验人员共同组成研究小组,对患者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提高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的合格率。
2 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在200份血液标本中,造成其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药物影响、抗凝剂使用不当、标本延迟送检、样本凝固、样本溶血等多个方面。其中药物影响13例,所占比重为6.50%(13/200);抗凝剂使用不当19例,所占比重为9.50%(19/200);标本延迟送检例47,所占比重为23.50%(47/200);样本凝固26,所占比重为13.00%(26/200);样本溶血87例,所占比重为43.50%(87/200);其他原因8例,所占比重为4.00%(8/200)。
3 讨论
随着逐步发展的现代医学,在疾病诊断中需要参考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项目不断增加,而且对检验结果精准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在进行血液检验中受到其他影响造成其不合格,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着疾病的有效诊断,同时血液检验的价值也得不到很好的体现[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就需要针对造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制定相应的优化对策,降低血液检验的不合格率,这也是促进其检验结果准确度提高的重要措施。在本次调查研究结果中显示,造成血液标准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包括药物影响、抗凝剂使用不当、标本延迟送检、样本凝固、样本溶血等多个方面,这就需要根据不合格原因来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是对于药物影响造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来说,患者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必然会或多或少的受到药物的影响,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受到药物影响的比重比较小,因而这一方面就可以忽略不计[3]。
二是对于抗凝剂使用不当造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来说,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检验人员不熟悉抗凝剂的使用原则,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一定的误差,因此医院可以加强对相关检验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确保能够正确的使用抗凝剂。
三是对于标本延迟送检造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来说,如果送检时间过长,就会改变血液成分,进而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检验人员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中,一定要控制好送检时间,通常送检时间都需要控制在30min以内,这样血液标本才能够得到正常检验。
四是对于样本凝固造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来说,造成血液凝固的原因主要是分装血液的总量超过了采血管的额定容量、采血速度过慢、摇匀方法不当或摇匀不及时、未及时使用抗凝剂、血液标本被感染等。因此采血人员在对患者血液采集的时候就需要提高对这些方面的注意,严格按照采血管的额定容量作为参考标准;在完成血液采集之后,要及时的使用抗凝剂,并与血液标本充分混合;在摇匀的时候要保持动作轻缓;如果发现患者血液粘稠度比较高,就需要尽可能的缩短采血时间,并选取合适的采血管;如果采血量比较大的话,在采血的同时采血人员就需要轻轻摇匀采血管,防止溶血;整个采血过程必须保证无菌操作,进而有效防止对患者血液样本造成污染[4]。
五是对于样本溶血造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来说,出现溶血的原因主要是血液标本采集量比较少,造成真空管内存在过多的真空,造成血球破裂;将采集到的血液从注射器转移到采血管的时候,没有及时的卸下注射针头,造成血细胞破裂或变形;在混合抗凝剂与血液的时候,由于用力过猛,造成血球破裂等[5]。因此采血人员在采集患者血液标本的时候,要合理的控制好采集量,及时将注射器针头卸下。在混合抗凝剂与血液的时候,保持动作轻缓。这些问题的出现与采血人员的专业能力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因此医院必须加强对采血人员的教育培训,注重提高其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确保在采血的过程中能够正确、熟练的操作,进而提高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的合格率。
综上所述,导致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比较多,但大部分都属于可控因素,因此在临床中需要提高对这一方面的注意,采取相应的优化对策,提高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的合格率,为患者临床疾病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周迎端,陈敏,邓茜.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97-100.
[2]何敏,何婧婷.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措施[J].当代医学,2014,2029:49-50.
[3]曾丽容.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01:103-104.
[4]刘惠涛.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9:3841-3842.
[5]鲁红卫.500份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02:46-48.
论文作者:田立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9
标签:血液论文; 标本论文; 不合格论文; 原因论文; 样本论文; 患者论文; 对策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