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开创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北京市商业企业的发展——访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程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市论文,副局长论文,市场环境论文,商务局论文,手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记者: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我国的零售企业一直希望国家能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加快内资零售企业的发展,今年以来,商务部高官在各种场合表态,国内零售企业将不再享受扶持政策,政府今后的工作重点将放在扫除零售业发展中的政策障碍上,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个问题?
程红: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外资的商业零售企业比本土的企业具有什么样的竞争优势,他们也是各有优点,各有不足的。当然从国际范围来看,这些著名的连锁企业确实具有绝对的优势,但从北京市场上看,从中国的市场上看,外资零售企业毕竟还是少数,很难说本土的企业就处于劣势。
应该看到我国的一些特殊性。我国地大面广,情况复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别大,构成消费的分散性、多样性和层次性,复杂而巨大的消费需求不是几个外资企业就能满足的。所以说,外资企业只能在部分地区、部分业态、部分城市占领部分市场。过分夸大外资零售企业对我国的冲击是不必要的。而且我认为,作为充分竞争的商业流通领域政策障碍并不明显。政策的障碍不是体现在产业内部,而是体现在产业与产业之间。对本土的零售企业来说,其所指的政策障碍主要是其在连锁经营中的纳税问题。
至于对流通企业的管理问题,由于商品流通业是充分竞争的行业,制定标准、制定规范这些工作是必要的,这些也是我们以前比较弱化的地方,今后应该不断加强,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现在国家正在不断弱化一些不必要的行政监管,从总的趋势看,市场的问题,要由市场来解决,只有在市场调节失灵的情况下,政府才有必要进行一定的管理,这应该成为一种共识,把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寄托于政府的扶持政策是不现实的。
记者:商务部明确提出,成立15家“本土零售企业国家队”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北京市是否也有相应的措施?
程红:在扶持大企业这个问题上,从全国的情况看,北京的流通企业是有一定竞争力的。去年连锁30强排名中,北京就有6家;今年商务部提出重点扶持的15家大型流通企业北京也有4家,这说明北京的零售企业是比较强的。应该说,鼓励大型零售企业的健康发展一直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我们今后的工作方向。今年以来,扶持大型零售企业的发展是国家重点推动的一项工作,北京也会做好相应的配合工作。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应看到,市场在日益走向开放,而且流通行业本身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哪个企业大,哪个企业强,不是由政府所能决定的,而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政府的工作是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特别是在《行政许可法》出台后,政府更应该依法行政。北京市在对待本土零售企业和外资零售企业上没有什么更为不同的地方,这几年我们一直鼓励本土连锁企业的发展,给它一些贴息、财政补贴等来帮助它们进行信息化改造,以及物流配送中心的改造等。今后我们还会继续支持大型商业连锁企业的发展。
记者:商务部一直强调地方政府要加紧制定商业网点规划,北京市在这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来保证商业网点的规划管理?
程红:商业流通设施的建设无论从城市规划、还是从经济的整体发展角度来看,都需要政府的统筹规划设计,特别是大型的商业流通设施会对交通、环境以及周边居民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更应该有一个统筹规划。北京市早已开始做这项工作,到2001年北京市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规划体系,是包括商业规划在内的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的规划有三个层次:首先是重点的单项规划,包括农产品的单项规划、再生资源的单项规划等;其次是以块块为主,形成北京十大区县都有自己的商业规划;第三是对三个功能区,比如CBD、中关村、亦庄都做了专门的商业规划。北京这些方面的工作在全国都是领先的,其他地区也在学习北京的做法。
制定规划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为关键的是规划的落实问题,国家也十分关心这个问题。商业设施的部分结构性过剩是突出的问题,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现在商业流通领域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就加大了管理的难度,也有一些体制性的问题造成了商业规划无法落实,如行业主管部门不能参与商业设施的批复、立项等程序,也就是说,从立项到规划到开工建设整套程序都和行业主管部门没有关系,这就造成了规划成了一纸空文,对违反规划的也不能依法处罚。今年上半年,在清理大项目中我们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每次清理整顿,我们都是只能指出这些企业违规的事实,而无法进行相应的整改和惩罚。归根结底,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是国家并没有赋予我们这样的职能,国家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使我们的工作做到有法可依。这些问题需要国家加强立法来解决,在法律法规正式出台前,我们只能尽可能做一些工作来维护城市商业规划的严肃性。
记者:采购与配送一直是本土零售企业的软肋,在这方面北京市是否会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来帮助我们的零售企业解决这一问题?
程红:采购与配送水平对于本土的商业流通企业来说是比较弱的地方,但在采购与配送的问题上,内资与外资的差别并不大。从国际范围看,本土的企业确实处于劣势,但在全国、在北京,外资的商业流通企业只有那么几家,他们很难形成一定规模的采购与配送优势。作为政府我们认为,采购与配送是商业流通企业发展的一个核心业务环节,而且也要依托一定的物流设施来做,因此,配送一直作为北京市物流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来考虑。2002年北京市发布了商业物流设施的规划,应该说,从物流中心到专业的物流配送区都考虑了零售企业特别是连锁零售企业的配送需要。从政府的角度看,主要考虑的是公共物流设施的建设,但具体的配送业务是由企业自己来做的,在这方面政府与企业的分工是十分明确的。
从公共物流设施来看,近几年北京市建立了3个物流基地,还有一些综合性的专业物流区,今年北京市的总体规划正在修编,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我们也专门做了北京市新的物流规划,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它的规划期是到2020年。在这个规划中还专门对零售企业主要是连锁零售企业的物流配送需求做了考虑,设了一些配送区,比如在丰台区设立了专门为电器产品服务的配送区,在大红门、玉泉营、四道口分别设立了三个冷链物流配送区等等。这些是我们政府的职能,在这些物流区内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政府还会有一些资金的补助、一些优惠政策。同时,我们对连锁企业的配送所必须的信息系统的改造也有一定的财政支持,最近我们还推出了公共服务的方式——开通了北京市商务服务网,它的功能就有物流及配送信息的发布,现在已经有100多家企业注册,也有一些企业已经在利用它的功能开展业务。
记者:北京市商品零售业的总体状况怎样?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程红:商品流通业是北京的支柱产业之一。北京的经济是典型的城市经济,从产业结构上看第三产业占相当大的比例,约占62%。近7年来北京的消费品市场一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1900多亿元人民币。商品流通业的发展对全市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商品流通业是个传统产业,但在流通现代化的推动下,也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首先是连锁经营方式日益广泛,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2003年北京通过连锁经营方式实现的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其次是各种商业新型业态全面发展。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需求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对商品零售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物美价廉,还要追求方便,这就给连锁便利店的发展带来机会。根据国际上的经验,当一座城市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就具备了便利店发展的基础;当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便利店将得到充分发展。北京市在2003年人均GDP就已经达到3000美元,按照北京市的发展规划,2008年人均GDP将达到6000美元,因此,未来几年将是北京便利店业态发展的绝好时期。北京市也会在融资、税收上给予优惠,促进商业连锁企业的发展。
今年年初北京市发布了《关于促进连锁业发展的意见》,按照初步的设想,预计将在城八区至少新增500家连锁便利店,在这方面北京市会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