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俄罗斯“三农”问题的途径_三农论文

解决俄罗斯“三农”问题的途径_三农论文

俄罗斯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三农论文,途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俄罗斯实施经济改革和经济转轨的年代,农业经历了近十年的深刻危机,整个农业生产大幅度衰退,大部分农业企业亏本经营,多数农民的收入急剧减少,生活水平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俄罗斯的农业、农民和农村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和迫切。普京当政后,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和措施,加大了支持农业和农村社会发展的力度,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

俄罗斯的“三农”问题突出而迫切

普京上任时,俄罗斯农业全面衰退,农民生活水平低下,农村的社会经济问题十分突出。其具体表现是:

(一)农业生产综合指标连续大幅度下降。在俄罗斯经济转轨年代,1992—1998年为农业的衰退期。这期间,农业生产综合指标不仅连年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很大。例如,1991—1998年,农业总产值下降41.4%,年均下降7.4%。其中,种植业产值下降34.3%,畜牧业产值下降46.1%。农业企业的生产下降幅度更大,其总产值下降61.5%。其中,种植业产值下降59.6%,畜牧业产值下降62%(注: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编写的《俄罗斯农业统计资料》(2000版)第34—35页材料计算。)。衰退期间的粮食产量有4年下降,1998年下降幅度最大,竟达46%。该年的粮食产量仅为4790万吨,是俄罗斯(原苏联)1951年以来粮食产量最低的一年。

(二)农业物质技术基础大大削弱。在俄罗斯农业危机期间,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的不断减少和管理上的松散与混乱,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受到大大削弱,状况愈益恶化。

1.主要农业机械设备的拥有量大大减少,其保障率不断降低。1990年,农业企业拥有拖拉机137万台、谷物联合收割机41万台、饲料联合收割机12万台;2001年,则分别减少为80万台、20万台、6万台,即分别减少42%、51%和50%。而且在现有的农机设备中,按照技术标准规则,95%~96%的机械设备都存在质量问题(注:[俄]《农工综合体: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6期。)。造成农业中农机拥有量大幅度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需求降低,农机供应量减少。2000年同1990年相比,向农村提供的拖拉机减少92%,载重汽车减少98%,谷物联合收割机减少87%。由于农机设备拥有量的大幅度减少,其保障率亦相应降低。每千公顷耕地拥有的拖拉机由10.6台降为7.1台,每千公顷播种面积拥有的谷物联合收割机由6.6台降为4.7台。况且,现有的、保障率很低的农机设备也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充分利用。例如,饲料联合收割机中满负荷工作的只占13.3%,谷物联合收割机——29.1%,拖拉机——15.3%,机引播种机——32.6%,机引割草机——21.5%。

2.投入使用的灌溉地和排水地大量减少。1990年,农业中投入使用的灌溉地为11万公顷,排水地为16万公顷。1999年,相应减少为1.8万公顷和1.2万公顷,即分别减少80%和92%。

3.给农作物施的肥料越来越少。1990年,农业组织给农作物施的化肥(按100%营养物质计算)总计为990万吨,每公顷88公斤,有机肥3.9亿吨,每公顷3.5吨。2001年,使用的化肥指标相应降低为130万吨,每公顷19公斤,分别降低87%和78%,有机肥指标相应降低为6000万吨,每公顷0.8吨,分别降低85%。同时,使用化肥和有机肥的农作物面积占其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也大大降低,使用化肥的面积比重相应由66%降为28%,使用有机肥的面积比重相应由7.4%降为2.3%。

4.农业用电量大大减少。1990年农业组织的用电量为673亿度,1个工作人员年均8100度。2001年则相应减少为254亿度和6000度,分别下降62%和26%。

5.农用动力设备也大大减少。1990年,农业组织的动力设备总计为4.2亿马力,每百公顷播种面积为364马力。2001年,相应减少为2.3亿马力和321马力,分别下降45%和12%。

(三)绝大多数农业企业亏本经营,欠债累累,整个农业部门处于亏损状态。由于经济转轨年代工农业产品价格涨幅差距急剧扩大(农产品价格平均上涨1.7倍,而农用工业品价格上涨7.2倍),大量农业企业亏损经营,欠债累累。1995—1998年,亏本的农业企业比例为57%~88%。这使农业企业债台高筑,不堪重负,到2000年1月,农业企业的应付债务高达1561亿卢布,其中逾期债务占75.6%。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扩大,不仅导致大多数农业企业亏本运转,还造成整个农业部门陷入亏损状态。1996年,其亏损率为21%,1998年为28%(注:《俄罗斯农业统计资料》,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2000年版,第116页。)。

(四)农村失业率高,社会保护差。据全俄农村社会劳动领域监测中心资料,1995—1999年,俄罗斯农村每年的失业人数都在130万以上。1998年和1999年则分别达到203万和216万,失业率高达13.9%。尤其农村青年人的失业问题特别严重,其失业率由1992年的6.7%上升为2001年的17.6%。另外,隐性失业现象也十分严重,主要表现是强制休假。农村不仅失业率高,而且对失业群体的社会保护较差。如果说1995年和1996年得到社会补贴的失业人数尚占42%,那么,后来就年年下降,2000年降至15.2%。

(五)农村居民的劳动报酬大大减少,生活水平很低。1990年农业平均劳动报酬为整个国民经济的95%,经济转轨期间这一比例不断降低,1999年降为39%。农业中的工资不仅同其他部门相比是最低的,而且还低于最低生活标准,1998年低12%,1999年低35%。因此,大部分农村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据全俄农村社会劳动监测中心主任透露,2000年,按可支配资源计算,有65%的农村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30%的农村人处于极贫困状态(其收入只及贫困线的一半)。如按货币收入计算,则有80%的农村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50%处于极贫困状态。

(六)农村的社会经济问题异常突出。首先是农村的社会基础设施状况普遍恶化。许多农村居民点没有必要的生活保障设施,有一半农村居民点没有俱乐部和其他文化机构,农村居民看病的诊疗所只能保证40%。农村的文化生活服务机构在改革和私有化过程中实际上已遭破坏,按照用于文化生活目的的开支计算的社会服务水平,农村比城市低57%。从具体设施来看,农村居民点的自来水只能保证22%,而城市则能保证98%。农村的排污水管道只能保证3%,而城市则能保证95%。37%的农村居民点没有硬路面公路,50%的农村输电线和变压站需要更换。再说,由于发展农村社会基础设施的基本投资大幅度减少(1999年较1990年减少93%),新建的住房和社会基础设施也大大减少。例如,1999年,农村新建的住房比1990年减少60%,普通学校和学龄前机构减少77%,医院减少81%,诊疗所减少85%,俱乐部和文化宫减少90%。投入使用的硬路面公路则减少98.9%。由于农村的居住环境和服务设施状况严重恶化,农村人的寿命下降,死亡率大大超过出生率。2001年,农村的人口出生率为9.8‰,死亡率则高达17‰。20世纪90年代,全俄农村人口自然减少200万,其自然减少系数较城市高14%。现在,农村人口为3916万,占总人口的27%。据俄农科院学者估计,到2005年将减少到3820万,到2010年,将减少到3730万。由于农村的社会生活条件较差,人的寿命随之下降。1986年,农村人均寿命为69.09岁,2000年降为64.18岁。寿命最低地区的男子平均寿命仅为50.2岁。农村人的寿命较城市人低1.5岁,农村男子的寿命比妇女要低14岁,而且平均寿命达不到退休年龄。

俄罗斯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

面对突出而迫切的“三农”问题,普京政府做出了重大的战略决策。他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的重要文章中强调:“没有俄罗斯农村的复兴,没有农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俄罗斯的复兴。”(注:《普京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页。)在这种战略思想的引导下,俄罗斯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主要是:

(一)选择新的农业发展道路。针对叶利钦时期着重强调发展市场体制下小农业的失误和教训,普京特别强调要走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农业的发展道路,即发展各种生产组织形式之间的合作化和一体化,恢复和发展农工综合体,建立大中型农工联合公司和企业,实现资本和土地的集中,以获取规模经营和现代化管理效益。俄罗斯农业中原有300家大型龙头企业,虽然仅占所有农业企业的1.1%,但生产的产品占16.1%,获得的总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28%,获得的利润占农业总利润的47.2%。近两年,俄罗斯政府鼓励建立大型农工一体化企业。目前全俄已有15个大型农工集团,其联合的土地份额规模为5万~30万公顷。另外,俄罗斯也特别强调发展农户经济和居民经济同其他各类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合作和一体化,以提高其经营效益。

(二)制定并实施十年农业政策构想,确定农业食品政策的基本方针、战略目标和任务,完善市场机制,调节和规范农业市场。2000年7月,俄罗斯政府批准实施由俄罗斯农业食品部联同农科院制定的《2001—2010年俄罗斯联邦政府农业食品政策基本方针》。该方针深入分析了农工综合体改革的结果和问题,明确确定了21世纪头十年农业食品政策的战略目标和任务,突出强调对食品市场、农用资源市场和农用土地市场的调节和规范,具体规定了农业体制、财政信贷、税收和生态方面的政策,以及在科学、咨询、干部和法律方面的保证。方针明确规定了农工生产的战略目标:第一阶段从2001—2005年,农工生产的年均增长速度为3%-5%;第二阶段从2006—2010年,农工生产每年的增长速度不低于5%~7%。

(三)加大国家支持力度,推动农业和农村尽快恢复和发展。普京上任总统以来,政府大幅度增加了农业的预算投入。1999—2003年,联邦预算用于农业和渔业的支出由88亿卢布增加为312亿卢布,增加2.5倍。同时,改变了预算支持农业的方式方法,一是把预算资金用于生产的“突破口”,首先用于可快速复兴的部门,如粮食经济、养禽业、养猪业和温室蔬菜业。二是大力支持那些生存能力强和工作有效率的企业和组织,通过按季度发放优惠贷款、国家承担对部分新工艺推广费用等进行资助。另外,还实行预算贴息贷款,对购买良种畜、良种禽和优良种子以及收集和加工生物废料拨发预算补贴,广泛建立农技设备出售、租赁和维修中心,以保证农民对农技设备的需求。

(四)实行债务重组,减轻农业企业的欠债压力。2002年7月,俄罗斯议会通过了《改善农业商品生产者财务状况的决议》,实行债务重组。内容包括完全勾销罚款和违约金,延期和分期偿还主要债务及其利息,勾销主要债务及其利息。债务重组工作由专门成立的联邦委员会和地区委员会负责进行,地区委员会具体核算债务人的财务状况,并依据债务重组的基准条件确定重组方案,签订书面协议,规定债务人承担的义务。2001—2002年,俄罗斯对近8700个农业组织的大约900亿卢布的国债进行了重组。2003年6月20日,普京在答记者问时指出,他将签署命令勾销农业企业欠债中600亿卢布的罚款和违约金(注:[俄]《俄罗斯农业经济》2003年第7期。)。

(五)实行统一的农业税并通过统一农业税法,减轻农民负担。从2002年年初开始,俄罗斯在全国实行统一的农业税税收制度。按照新的制度,农业商品生产者可缴纳统一的农业税,取代他们以前应缴纳的除增值税、消费税、环境污染费、购买外汇和外汇支付凭证税、国家规费、关税、自然人财产税、继承和赠送财产税、许可证手续费等9种税收以外的所有税费。这就是说,农业商品生产者缴纳的税种由原来联邦《税法典》规定的28种减少为10种。统一农业税的征收对象是农业商品生产者所有、占有和使用的农业用地,税率由联邦主体立法机构确定,数额相当于农业商品生产者在实行统一农业税前一年应向各级预算缴纳的税费(除上述增值税等9种税以外)总额的1/4。2003年11月,普京又签署了统一农业税法,规定从2004年1月1日起按照新的法律征收统一农业税。俄罗斯专家认为,这将使农业纳税人每年少缴150亿卢布的统一农业税。

(六)出台联邦《土地法典》和《农用土地流通法》,推动土地私有化改革,为实现市场条件下的土地集中和规模经营创造前提。2001年和2002年,俄罗斯先后出台了俄罗斯联邦新《土地法典》和《农用土地流通法》,前者解决了非农用土地的买卖问题,后者则解决了农用土地的买卖问题。土地买卖问题曾是俄罗斯农业私有化过程中激烈争论而又长期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这个问题从法律上得到解决,意味着俄罗斯(原苏联)自十月革命以来一直实行的土地国有制发生了根本变化,它将进一步推动土地私有化改革进程,提高农业的资本化程度,加强农用土地的集中和管理,从而促使高效益农业生产者实现规模经营和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七)实施农村社会发展专项纲要,恢复和发展农村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农村居住和生活条件,增加就业岗位和减少失业。2002年12月,俄罗斯政府下令实施《至2010年农村社会发展专项纲要》。纲要规定的具体任务是:到2010年纲要实现后,改善14万个农村家庭的居住条件,其公用事业服务水平达到45%;住宅使用天然气的水平提高到48.6%;保证向100万家农村电力用户不间断供电;大多数地区设施完善的一班制普通学校的学生比例达到90%;儿童学龄前教育普及率提高到45%;医院病床的保证率增加到每千人69.5张,诊疗所达到14.4万个;俱乐部的保证率达到每千人215个座位;具有可吸收35%的农村青年学生和22%的职工参加经常性体育活动的设施;扩大商业和生活服务企业网点;农村居民饮用水的保证率达到47%;安装电话190万部;建设1.3万公里硬路面公路,整修公路5万公里。纲要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03—2006年),完善法律,提高组织管理水平,为实现俄罗斯宪法规定的社会保障创造起码的条件。第二阶段(2007—2010年),使农村形成保证高标准生活的条件,为农村的稳定发展创造前提。实施纲要的支出总金额预计为1678亿卢布,采取多渠道拨款原则,联邦预算承担185亿卢布,联邦主体预算承担706亿卢布,筹措预算外资金787亿卢布。纲要实现后,不仅会大大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而且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据估算为4370亿卢布。同时,还将创造21万个工作岗位,增加就业,缓解农村的失业问题(注:[俄]《农工综合体:经济与管理》2002年第7期。)。

(八)强调农业科学要符合时代要求,要同生产密切结合,要面向市场,参与竞争。俄罗斯政府副总理兼农业部部长戈尔杰耶夫曾强调指出,农业科学要符合加速科技进步时代的要求,要进行跟踪研究,提交完善的科研成果,并运用到生产中去。他要求,第一,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及其所属部门对自己科研活动的组织和方法进行根本改革,制定新的农业科学发挥作用的构想,寻找符合时代要求的活动原则,提高科学工作效率。第二,要建立新的机制,使科学、生产和国家管理机关相互配合。第三,为使科学同生产密切结合,必须有创新—信息—咨询方面的保证。第四,认真培养科技干部,不仅使其善于进行科研,而且要面向市场,善于将新科研项目推向市场。第五,要加强生物技术工艺研究和转基因产品研究,生产出最纯净的生态产品,参与世界目前这一最发展的农业市场的竞争。

(九)国家干预采购,调节粮食市场,保护农民利益。1999—2002年,俄罗斯粮食作物连年丰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但是,这非但没有给广大农民带来利益,反而使其利益受到了很大伤害。粮食丰收引起了销售危机,许多地区出现了卖粮难的问题,而且粮价很低。针对这种情况,俄罗斯采取国家干预采购措施,调节粮食市场,保护农民利益。具体做法是:联邦预算拨出40亿卢布,由俄罗斯农业部同联邦食品市场调节机构签订协议,确定对2002年收获的3级和4级食用软粒小麦和1级食用黑麦进行采购干预。这项协议可规定下列保护价格:3级食用软粒小麦,每吨2300卢布;4级食用软粒小麦,每吨1800卢布;1级食用黑麦,每吨1400卢布。

(十)实施外贸保护措施,保护国内农业商品生产者。2003年12月,俄罗斯议会通过《国家调节外贸的原则》联邦法案。该法案规定,在商品进口中,为保护俄罗斯商品生产者的经济利益,可采取专门的保护措施、反倾销措施和补偿措施。在特殊情况下,为了预防和减少食品或其他商品的大范围匮乏,俄罗斯政府可以发布临时限制或禁止出口的命令。针对2003年粮食产量下降的情况,俄罗斯政府副总理兼农业部部长戈尔杰耶夫说,政府可能通过提高粮食出口关税限制粮食出口。同时,为向农业商品生产者开辟国内市场,俄罗斯政府决定,从2004年1月起,将对禽肉、猪肉、牛肉的进口实行限额。

(十一)制定农业发展法,保障农业和农村稳定发展。为了从法律上确认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在国家食品安全中的重大作用,依法改变国家预算投入方针,使其发生对农村人有利的积极变化,实现部门之间的等价交换。俄罗斯政府借鉴美国、法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农业发展法,以保障农业和农村稳定持续发展。目前,俄罗斯联邦农业发展法草案已经俄罗斯政府农工综合体问题委员会会议讨论,估计经过修订后将很快提交国家杜马审议通过。

俄罗斯解决“三农”问题初见成效

普京执政迄今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但由于实施了上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上有利的天气条件,俄罗斯在“三农”领域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初步成效,从而促进了解决“三农”问题的进程。这主要表现在:

(一)农业总产值和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2000—2002年,农业总产值连年持续增长,三年增长17.8%,年均增长5.6%(注:据《2003年俄罗斯统计数字》(莫斯科2003年版)第202页材料计算。)。粮食作物也连年增产,2002年的粮食产量达到8650万吨,较1996—2000年的年均产量(6520万吨)增加33%。由于2001和2002年粮食连续大丰收,俄罗斯的粮食出口量也大大增加,分别出口320万吨和1110万吨(注:[俄]《经济学家》2003年第7期。),另据俄罗斯农业部部长戈尔杰耶夫预计,2003年俄罗斯将出口1300万~1400万吨粮食。

(二)农业中亏损企业比重不断下降,由1999年的82%降为2000年的51%和2001年的46%。但2002年亏损企业的比重又回升到52%。

(三)整个农业生产扭亏为盈。1996—1998年,农业生产连续亏损,亏损率为21%~28%。而1999—2002年,农业生产则连续赢利,各年的赢利率分别为8.2%、6.3%、9.3%和1.9%(注:《2002年俄罗斯统计年鉴》,莫斯科2002年版,第558页;《2003年俄罗斯统计数字》,莫斯科2003年版,第304页。)。

(四)农业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成倍提高。2002年农业企业职工的月均名义工资达到1740卢布,较1999年的629卢布提高1.8倍。2003年4月和5月,农业部门的职工月均工资分别为1839卢布和2042卢布,其增长速度分别为3.2%和11%,高于整个经济部门2.3%和2.4%的平均速度(注:[俄]《俄罗斯经济发展》2003年第9期。)。这些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普京执政以来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

当然,也应当看到,目前俄罗斯在“三农”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多严重问题。首先,农业生产尚不稳定。继前三年农业总产值大幅度增长之后,2002年的增幅降为1.7%,2003年又继续下降,据俄罗斯经济和贸易发展部当年年底预测,全年的农业总产值仅增长1.2%。粮食在前三年获得大丰收之后,2003年的粮食产量下降为7300万吨。这大大低于前两年的粮食产量指标(2002年为8650万吨)。其次,农业企业亏本现象依然严重,欠债负担有增无减。到2002年年底,农业企业中仍有56.3%的企业亏本。整个农业企业的应付债务为2473亿卢布(2000年为1561亿卢布),其中逾期的债务为1623亿卢布,占应付债务的65.6%(注:《2003年俄罗斯统计数字》,莫斯科2003年版,第308页。)。还有,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问题也很突出,2002年农产品价格平均下降7%,而农用生产资料和能源的价格却提高了20%~40%(注:[俄]《俄罗斯农业经济》2003年第2期。),从而导致农业赢利减少,亏本企业比重反弹。再次,农村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依然很低。目前,农业中的平均工资为1880卢布,比工业中的平均工资低60%。75.6%的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低于相关联邦主体规定的最低生活标准(注:[俄]《农工综合体: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6期。)。总之,俄罗斯的“三农”问题还很多,并非短时间内就可彻底解决的,需要在较长的时期逐步解决。

标签:;  ;  ;  ;  ;  ;  ;  ;  

解决俄罗斯“三农”问题的途径_三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