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能力论文,教师论文,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培养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当代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协同,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四化建设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各国综合国力的剧烈竞争,对人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人们不但要有强健的身体、广博精深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精湛的技术,而且要有远大的理想、很强的创造力、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只有这种人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赢得竞争的胜利,为人类的发展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整体素质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它是按照生理—心理—社会的顺序发展的。三类素质发展的水平和层次不同,在整体素质中生理素质处于基层,心理素质居中,社会文化素质处于上层。它们的性质也不同,生理素质是先天的遗传的,心理素质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社会文化素质是后天的。三者在素质结构中的作用也不同,生理素质是其他两类素质的载体,是素质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文化素质对其他两类素质起主导的作用,决定着素质发展的方向,表现人的本质特征。心理素质在素质结构中起核心、中介、桥梁的作用,具有很大的能动性,它影响着生理潜能的发挥、影响生理健康;它是社会文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基础,决定着社会文化素质的发展水平。
三类素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素质的结构越完善,整体功能就越强。整体素质的发展,要求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发展生理素质主要通过体育来完成,发展社会文化素质主要通过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来完成,发展心理素质主要通过心理教育来完成,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心理教育,人们心理素质难以获得充分的发展,就会损害人的素质结构。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人认为心理教育可以包含在五育之中,他们强调心理教育与五育相互联系和重叠的一面,忽视了心理教育的独立地位。应试教育者,只重知识、技能传授,忽视心理教育,不重视智力开发、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造成学生素质片面畸形发展。有的人反对心理教育,“文革”中把心理学作为“伪科学”来批判,把心理同唯心主义等同起来,就是最典型的例证。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忽视心理教育的独立地位,致使心理教育没有独立的目标体系及相应的教育内容、教材、评估体系,没有纳入课程结构,无时间保证,无专门的教师,一句话,学校没有一个心育系统。实际上心理教育被取消了,因而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增多,学生厌学、逃学、离家出走的现象常有发生,青少年犯罪、自杀等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加强心理教育刻不容缓。
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心理教育,确立心理教育的独立地位,建立学校心理教育的完整的子系统。而加强心理教育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要懂心理教育,热爱心理教育,具有心理教育的能力。这是素质教育对师资培训工作提出的新任务。
(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需要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样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三部分组成。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因此,有关部门很重视教师的学历达标,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水平,很重视教学技能基本功的培训,很重视师德的培养,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实验技能的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利用,教学方法的改革等。这些师资培训工作,对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技能都是必要的,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今后仍要继续这些方面的培训工作。
但是,另一种现实情况也是存在着的,教师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并没有多少提高;教师的字写得好,学生的字就是写不好;教师的责任心很强,对工作很负责,可学生就是不听话;教师品德高尚,学生却犯罪。一个数学家,他的数学知识水平很高,心理素质很好,在数学科学上有所创造,可要他教中学,教学效果不一定很好。这一切说明,要当好一名教师,光有上述素质还不行,还要有一种从事教师职业的特殊的素质。这种素质就是教育教学能力,特别是心理教育能力。也就是说,教师既要具备教育能力和一般人所有的心理素质,还要有心理能力这种特殊的心理素质。教师具备了心理教育能力,就能将自身的优秀素质(对学生讲是外在的素质)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变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或者说,要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塑造学生的灵魂。所以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心理教育能力就是有效地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发展个性的能力。这种能力不强,教育效果就差;没有这种能力,教育任务就无法完成,甚至产生负效应。教师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调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会关心、会自我教育,有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心理素质必然会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既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又减轻学生的负担,“学生负担过重”的老大难问题就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我们的师训工作忽视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抓住教师心理教育能力这个关键,这个最重要的基本功,就能培养一大批“名师”,出一大批“高徒”,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大有希望。
(三)师范教育和继续教育进行改革的需要
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忽视心理教育,忽视心理教育能力的培训。至今在我国的教育词典、心理学词典中仍然找不到“心理教育”和“心理教育能力”这类字眼,就是一个证明。实际上许多教师不懂得什么是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什么是自学能力、创造力、个性等,更谈不上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中不会当班主任的,不会作后进生转化工作的,不会上心理教育课的,不会搞心理咨询的,不会在学科教学中有机进行心理教育的,大有人在。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差,我们必须承认这个现实。
师范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教师。教师缺乏心理教育能力,不能算是合格的教师,我们的师范教育和继续教育就没有完成好任务。这是不可回避的,必须面对现实,对师范教育和继续教育来一番反思,对师范教育和继续教育进行全面改革。
1.师范教育要明确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师范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的教师,而不是培养科学家或其他人才。
2.完善课程结构。专业课程要现代化、综合化,有利于一专多能的培养,要加强教育学科课程,突出师范性。
3.明确教学目标,既重知识技能传授,又重心理素质发展;要重视教育教学能力,特别是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
4.教学方法要废除注入式,要搞启发式、参与式。
5.要优化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要增强心理教育意识和心理教育能力。一位好的数学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数学知识,还要有教育教学能力,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同样,一位教师,要搞好心理教育,不但要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技能,还要有很强的心理教育能力,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才能完成好教育、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全体教师共同的任务,所有教师都应具备心理教育能力。因此在师范教育和继续教育中,要大力改革教育学科课程的教学,要加强教育实际等实践环节,以增强师范生的心理教育意识和心理教育能力。
6.要大力开展基础教育实验,为促进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探索新路子、新理论、新经验,以实验为动力,推动师范教育的全面改革,把教学、科研、育人结合起来,使师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只有全面改革师范教育和继续教育,才能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增强教师的心理教育意识和心理教育能力。
二、心理教育能力的结构
(一)心理教育的涵义
心理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心理教育内容包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培养健康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协同教学实验提出的六个“学会”,即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自我教育,既是心理教育的目标,也是心理教育的基本内容。心理教育的基本途径有六条:开设专门的系统的心理教育课程;在学科教学和活动课教学中加强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心理辅助;学校心理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同;心理自我教育(即心理自组织)。由于心理教育有自己独立的目标、内容、课程体系和实施的途径,自然心理教育也有相应的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教师、学生、心理教育的内容三个要素相互作用,组成一个完整的学校心理教育子系统。心理教育子系统的形成和完善,将引起教育系统的质变,增强教育和教学系统的协同效应,促进学生心理系统的自组织,从而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协同自主构建,既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又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心理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实施心理教育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应具备心理教育能力。心理教育能力也是完成全部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二)心理教育能力的结构
能力是符合活动要求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教育能力是符合教育活动要求影响教育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性的综合;心理教育能力是符合心理教育活动要求影响心理教育效率的个性特征的综合。心理教育能力是教育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有心理活动的,心理素质是社会文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基础,又影响生理素质的发展。因此,教师在从事发展生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各种教育活动中,都要以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为前提条件。如要使学生学好数学,就要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要使学生学好音乐,就要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不但要发展学生的特殊能力,而且要促进一般能力的发展,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全面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才能完成好教学任务。但是,在具体教育活动中心理教育活动具有较大的特殊性,培养的心理品质也具有特殊性。教育的任务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使学生有良好的整体素质。心理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能适应多种活动要求的普遍性的心理素质。因此,心理教育能力应包括培养一般性心理素质的能力及培养特殊性心理素质的能力。
培养一般性心理素质的能力包括:1.培养观察力的能力,培养记忆力的能力,培养想象力的能力,培养思维力的能力,培养情绪情感的能力,培养意志力的能力,培养个性心理特征的能力等;2.上好心理教育课的能力;3.进行心理咨询的能力;4.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能力;5.在学科教学和活动课教学中培养一般心理素质的能力;6.对家长进行心理教育的能力;7.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进行评估的能力;8.培养创造能力、交往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培养特殊性心理素质的能力,包括培养语文能力、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体育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以上是从心理教育的任务方面来进行分类的。
我们还可对上述各种心理教育能力进行概括,找出一般的因素,从教师自身的能力素质的角度进行分类。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包括以下的要素。
1.敏锐的观察力。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学生的心理活动是在大脑内进行的,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透过外显行为进行推测。因此,教师善于察言观色,明察秋毫就更为重要。
2.良好的记忆力。对于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信息有很强的记忆力,记忆量大,牢固,便于提取,能为教育决策提供大量准确信息。
3.深刻而灵活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有透过外显行为间接推断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推理能力。面对千变万化的心理活动及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迅速灵活的教育决策能力,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进行抽象概括的能力,善于抓住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的能力。
4.丰富的想象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很强的预见能力,善于规划学生心理发展的未来,有明确的心育计划,并能预料教育措施的后果。
5.组织能力。教师当班主任、上课、组织各种活动,都是面向一群学生,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才能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6.创造力。人的心理活动是最复杂、最多变的,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又是千差万别的。要使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都获得良好的发展,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教师要有很强的创造力;要有洞察学生心理的直觉思维,富有灵感,善于抓住心理教育的机遇,使学生获得心理发展的成功感,对自己心理发展充满自信心。教育机智是教师创造力的最高表现形态,是多种教育能力优化组合的结晶,心理教育是最需要创造力的工作,因为心理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开发创造力。
7.心理教育过程的自我监控能力。心理教育以复杂多变的心理为对象。教育有法,但无定法,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不能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有探索精神。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活动具有正确的评价能力,要及时进行调控,探索有效的教育策略方法,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缺乏自我调节能力的教师,心理教育能力难以提高。
心理教育能力是教育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但其作用的发挥与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操作能力、把握教材的能力等教育能力是分不开的。
(三)教师心理教育能力与心理结构
教师心理教育能力是心理结构的一部分,它的发展水平受教师心理整体结构的制约。因此,我们在培养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心理结构的优化。
增强教师的心理教育意识。教师要有自觉进行心理教育的需要,充分认识心理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对心理教育有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动机;有正确的心理教育观,坚信人人都有巨大的心理潜能可以开发,心理发展是无止境的,人人都可能获得良好的心理品质,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相信学生。自我教育是心理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要调动学生心理自主构建的积极性。心理教育实践是提高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要树立心理教育的远大理想,立志为心理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心理教育意识一旦成为教师个性倾向性的有机组成部分,就成为心理教育能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教师要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修养:(1)高尚的情感, 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心理教育事业,有培养心理素质的责任心,要追求心理美,对心理现象有强烈的探索欲望;(2)良好的情绪状态, 教师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不感情用事,善于控制消极情绪;(3 )坚强的意志,心理教育难度大、教师要知难而上,心理素质培养是长期的过程,要持之以恒;(4)不断提高自我教育水平, 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有效地激励自我,正确地调控自我,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以良好的自身心理素质去影响学生。
三、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我们在开展协同教学实验的过程中,对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也提出了许多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育能力培训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心理教育能力是一个整体结构,结构越完整,功能就越完善。培训心理教育能力,要使心理教育意识与心理教育能力协同发展,使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协同发展,心理学知识技能,心理教育能力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能力协同发展。
2.发展性原则。心理教育能力是一种最复杂最高级的教育能力、教育艺术。它的形成需要经历很长的过程,它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是一个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过程。
心理教育能力的结构也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不能满足,也不能操之过急。
3.实践性原则。心理教育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心理教育实践活动。要学会游泳,光看书不行,一定要下水。要增强心理教育能力,光有心理学、教育学理论还不行,还得多参与心理教育的实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身的心理素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心理教育实验,主动地探索心理教育的规律,是提高心理教育能力最有效的办法。
4.反思原则。在心理教育实践中还要不断进行反思,及时发现问题,主动进行调控,不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有效地提高心理教育能力。
(二)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一个毕生发展的过程,对它的发展规律,我们的认识只是初步的,还需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根据9年初步探索, 我们认为这一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大的发展阶段:一是职前训练阶段——初步形成的阶段;二是继续教育初级阶段——基本形成阶段;三是继续教育提高阶段——学科教学加强心育阶段;四是继续教育高级阶段——全面完善阶段。
1.职前教育阶段——初步形成阶段
任务 初步形成心理教育能力的基本结构。因为师范生的主要任务是系统学习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而教育能力的形成主要靠教育实践。所以,我们不能要求在师范教育阶段就使师范生有很强的心理教育能力。但是,师范教育必须使师范生具备心理教育能力的基本结构和较强的心理教育意识。
措施 (1)加强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等课程的教学, 补充素质教育实验,研究学生心理的方法,在学科教学、活动课教学和班级、团队活动中加强心理教育的方法,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诊断和辅导方法等内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2)加强教育、 教学实践环节,平时加强见习,教育实习时要求学生自觉地增强心理教育能力;(3)开设中小学心理教育教材教法课, 使学生掌握中小学心理教育课的基本内容、备课上课的方法,教育实习时要求每个学生试教1—2节心理教育课,以适应中小学普遍开设心理教育课的需要;(4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师范生研究学生心理的兴趣和能力。
2.继续教育初级阶段—基本形成阶段
任务 主要形成讲授心理教育课程的能力,即能独立地确立心理教育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理解教材,写好教案,能按心理教育课的特点上课,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教学加深对心理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在学科教学,活动课教学和班级、团队活动中,进行心理教育。对学科心理教育、活动课心育和心理辅导进行初步探索。初步掌握心理教育效果的评价方法。学习撰写心理教育论文。
措施 (1)要求全校教师系统学习心理教育教材。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大多教师对心理学知识掌握较少,更不会用。心理教育能力差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现状对心理教育很不利。有的教师想学习心理学,但心理学书籍理论性强,抽象难懂,往往学习效果不佳。而我们编写的中小学生心理教育教材通俗易懂,有实例、有作业、有思考题,针对性强,便于学以致用。系统学习中小学心理教育课本,能提高教师的心理学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并对教师教学工作起指导作用。9 年的实践证明,这是提高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一条有效的途径。(2 )边学习边应用、学用结合、相互促进。开展心理教育课教学比武,学科教学中加强心理教育的教学比武,活动课、班组、团队活动中加强心理教育的比武活动,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积累经验,提高心理教育能力。(3)制订激励措施,把提高心理教育能力作为评职称、 评先进的重要条件。对实验教师采取鼓励措施,大力扶植,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你追我赶的形势。(4)制订学习计划,有目标、有内容、 有要求、有时间保证,经常检查,自学为主,适当开展讨论、交流,以应用为主,重在提高能力。
3.继续教育提高阶段——学科心育能力形成阶段
任务 (1)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心理教育的能力基本形成,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取得良好成效,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2 )在班级活动课和团队活动中加强心理教育的能力基本形成,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创造力、组织管理能力、操作能力、交往能力、手脑协同、个性和特长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3 )在学科心育和活动课心育方面取得初步的理论成果。
措施 (1)深入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教育科学理论, 提高理论水平;(2)参与学科心育和活动课心育的实验,探索心育规律;(3)组织经验交流;(4)抓好典型;(5)发动人人参与心理教育实验。
4.继续教育高级阶段——全面完善阶段
任务 (1)心理教育课的教学能力, 学科心育和活动课心育能力继续提高;(2)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的能力,组织学校、家庭、 社会三结合的心理教育能力,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能力全面形成;(3 )能较好地解决各种心理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4)师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达到较高水平;(5)建立完善的学校心理教育子系统,形成学校教育、教学系统全面协同的局面,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出高层次的理论成果,出一批名校长、名教师、名学校。
措施 (1 )系统学习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及自我意识方面的理论;(2)开展个性教育实验,探索培养良好个性的规律。
标签: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教育心理学论文; 心理发展论文; 能力素质论文; 提高自我论文; 教学过程论文; 心理素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