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整形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探讨论文_李小燕 谢丽叶(通信作者) 李明明 彭彩红 张相红

疤痕整形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探讨论文_李小燕 谢丽叶(通信作者) 李明明 彭彩红 张相红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手术室 广东 湛江 524037)

【摘要】目的:探讨疤痕整形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整形外科收治的疤痕整形手术患者48例临床资料,均行疤痕切除并整形术,必要时植皮。术前做好访视,协助体位摆放,加强护患沟通,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密切配合手术。结果:本组48例(59块皮)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5d开拆包线,局部表皮出现水泡者4例(5块),随访3个月,仅1例出现变色迹象;皮肤弹性良好,无凹陷伴有汗毛生长45例(51块皮);与正常皮肤颜色比较评分相差±2分内,疤痕区与周边正常皮肤温度接近,术前疤痕平均面积16.8±7.9cm2,术后3个月平均疤痕面积2.4±1.2cm2,差异有显著性(t=10.682,P<0.001)。结论:疤痕整形手术为精细外科手术,术前良好访视、术中密切配合、加强与患者沟通,以确保手术顺利实施,提升整体整形效果及手术质量。

【关键词】疤痕整形手术;手术室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8-0185-02

疤痕是各种创伤后引发的正常皮肤组织在外观形态及组织病理学上的改变,疤痕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的必然产物,广义上讲,没有疤痕,创伤无法愈合,疤痕组织的主要成分为纤维蛋白。疤痕过度形成,可导致严重的外形或功能问题,因而疤痕可以定义为创伤后不完善的替换[1]。病理性疤痕包含疤痕疙瘩及增生性疤痕,占疤痕比例约为60.0%-80.0%[2-3],病理性疤痕不仅可对功能或外形造成影响外,局部亦可伴有瘙痒、刺痛,其表面粗糙,质地较硬,无弹性,可由于手部或物体摩擦、感染等因素引发破溃,若不及时治疗,可引发疤痕癌病变[4],因而病理性疤痕的治疗不仅仅体现了美容的需求,亦反应了生理治疗。本文总结了本院整形外科收治的病理性疤痕手术室护理方法及效果,旨在丰富病理性疤痕手术治疗的护理经验,提升配合技巧,提升手术室质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整形外科收治的病理性疤痕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例,女32例,年龄16~58岁,平均年龄28.4±7.9。疤痕病因:烧伤18例,烫伤10例,外伤9例,电化学伤7例,其它4例,疤痕部位:面部21例,四肢19例,外阴5例,胸腹部3例。

1.2. 护理方法

1.2.1术前访视 病理性疤痕患者普遍对疤痕认知、手术治疗必要性及安全性缺乏足够的了解,存在明显的担忧、紧张、恐惧心理;部分患者对病理性疤痕整形修复的期望过高,周围人员言语刺激可引发明显的情绪波动,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要保持疤痕整形修复手术患者心理情绪平稳、积极配合手术,对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十分必要,术前访视是了解患者术前心理状况、实施心理干预、指导术中配合、介绍手术医师及手术护理人员的良好方式,术前访视的内容有;①了解患者病理性疤痕部位、范围、色泽、充血情况、硬度及是否破溃;②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如是否存在紧张、焦虑、恐惧、担忧等负面情绪,期望值过高的患者指导患者保持心理宽松,病理性疤痕手术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手术技巧,更与疤痕状况、围手术护理干预及患者配合依从性有关;最后积极鼓励患者听从手术室医师、护理人员安排及指引,热情的配合手术过程,争取最佳的手术效果;③ 术中配合指导 疤痕整形手术包含疤痕切除或松解,游离植皮过程,说明术中麻醉配合指引,手术体位;③手术团队的介绍向患者介绍本次手术的手术医师、麻醉医生及手术室护师,增进患者手术的治疗信心双方的了解,有助于解除患者对手术室环境及手术室人员的恐惧。

1.2.2手术准备 术前常规备好整形器械、气动取皮刀、石蜡油、凡士林、电刀等。

1.2.3术中护理方法 ①疤痕切除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并摆放体位,充分暴露病理性疤痕,手术过程中,如果清醒患者护理人员尽可能转移患者视线,避免患者出现心理紧张,不自主的条件反射,引发切皮厚度不佳,或切皮完整性差。若疤痕位于四肢,切皮大量采用止血带压迫止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②游离植皮 根据病理性疤痕大小及范围,采用透明玻璃纸剪样,甲紫液体在供皮区做好标记,让手术医师明确切皮范围,常规备好各型号手术刀,协助医师按标记切开供皮区皮下脂肪取皮,取皮后创面较小的,采用5~0可吸收缝线严密对合,使对合皮肤平整,无法直接缝合采用中厚皮面修复。取下的供皮保持脂肪面朝上,按皮片收缩状态平整铺放于模板上,协助医师四周或距边缘3~5mm处以无菌大头针固定,在放大镜下,采用锋利手术剪或手术刀在真皮下血管膜与皮下脂肪间,由薄层向深层的疏松结缔组织锐性分离,保留好紧贴于真皮下的血管、静脉,皮片边缘的脂肪层修剪为斜面,以方便游离植皮边缘的平整缝合,修剪过程中保持皮片干燥。待供皮修剪完毕后,护理人员协助医师将供皮移植于创面上缝合,缝合完毕后留打包线,打包加压固定,预防皮片移动。③疤痕皮回植疤痕皮回植将切取的疤痕皮肤,进行修整,将皮下脂肪锐性分离,疤痕皮厚度修薄,后续的回植方法与游离植皮一致。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48例(59块皮)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割皮离体时间10~60min,中位离体时间19min,手术时间40~190min,平均84.2±24.6min,术后15d开拆包线,局部表皮出现水泡者4例(5块),其中2块出现在较难包扎位置(口周、脸颊),其余在四肢、胸腹部植皮后均未出现水泡;出现水泡的植皮区采用75%酒精湿敷处理术日后水泡均吸收、干燥、脱痂。脱皮后植皮区皮肤颜色正常,随访3个月,仅1例出现变色迹象;皮肤弹性良好,无凹陷,伴有汗毛生长45例(51块皮),经比色卡比对,与正常皮肤颜色比较评分相差±2分内,疤痕区与周边正常皮肤温度温度接近。

3.讨论

疤痕是创伤愈合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当创伤修复出现异常时,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出现真皮组织过度增生,导致病理性疤痕。疤痕治疗方式多围绕增加胶原的分解、减少其合成或疤痕切除/植皮。疤痕切除/植皮是病理性疤痕治疗的有效方式,疤痕切除后,疤痕皮肤经修正,分离皮下脂肪组织,修正厚度后,再回植在疤痕切皮处,完成手术过程,该方式适合新鲜创面、深筋膜、肌膜上回植,文献报道显示成活率高[5-6]。游离植皮是根据病理性疤痕大小,选取合适的供皮区,如腹部、腹股沟、四肢、背部,切取与疤痕大小相适应的大小,经修整后,植入疤痕切皮区,完成疤痕整形过程[7]。

手术是治疗病理性疤痕的良好方式,尤其适合面积较大的疤痕,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美观、疤痕改善效果明显等优势[8],笔者总结48例病理性疤痕手术护理经验有:①术前做好访视,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加强护患有效沟通。②术中意识清晰的患者,疤痕手术刀切除或取皮过程中,务必让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患者因直视手术过程导致,情绪紧张、肢体乱动,导致疤痕取皮或缝合过程中误伤真皮层或切取皮下深脂肪组织,术中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暴露,做好保暖措施。③疤痕增生整形手术属于精细外科手术范围,术中使用器械较多、药品较多,且手术过程较为繁琐,护士应密切做好术中器械传递,协助体位摆放,方便术区暴露,电凝刀的连接等。④术后与病房护士无缝隙交接班,继续做好保暖措施等。

综上所述,术前良好访视、术中密切配合、加强与患者沟通,以确保手术顺利实施,提升整体整形效果及手术室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样,李建芳.曲安缩松注射治疗疤痕126例疗效观察[J].药物研究.2013,10:45-47.

[2] Arno A I,Gauglitz G G,Barret J P,et al.Up-to-date approach to manage keloids and hypertrophic scars:a useful guide[J].Burns,2014,40(7):1255-1266.

[3] Gao F L,Jin R,Zhang L,et al.The contribution of melanocytes to pathological scar formation during wound heal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2013,6(7):609.

[4] Huang C,Ogawa R.The link between hypertension and pathological scarring: does hypertension cause or promote keloid and hypertrophic scar pathogenesis?[J].Wound Repair and Regeneration,2014,22(4):462-466.

[5]谢钦赐.利用废弃拇指末节撕脱皮肤回植修复拇指桡背侧皮瓣供区[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19):9-11.

[6]苏海涛,孙先红,李宜姝等.利用削痂的健康真皮组织填充中厚皮供皮区对增生性疤痕影响的临床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6,40(6):498-499,500.

[7]沈海静.烧伤疤痕整形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4):242-243.

[8]刘玉梅.烧伤瘢痕整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6):210-211.

论文作者:李小燕 谢丽叶(通信作者) 李明明 彭彩红 张相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4

标签:;  ;  ;  ;  ;  ;  ;  ;  

疤痕整形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探讨论文_李小燕 谢丽叶(通信作者) 李明明 彭彩红 张相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