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写作主题的特点及命题趋势_高考论文

2009年写作主题的特点及命题趋势_高考论文

作文题的特点及2009年命题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作文题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2008年高考作文题的特点

湖南今年高考作文题要求考生体会“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让人不由得想起了2007年高考北京语文卷的作文题——根据读“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不过,湖南的高考语文卷还是第一次出现这种类型的作文题,细究起来,它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命题形式有了明显的变化

湖南语文卷2004年高考的“家庭教育”和2005年高考的“跑的体验”是话题作文,2006年高考的“谈意气”和2007年高考的“诗意地生活”是命题作文,2008年高考则以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在写作内容上,从人的成长、人的精神,拓展到人的认知层面,从宽泛到有所侧重,从多角度发散到聚焦某个点上,这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现出“稳中求变”的命题趋向。

2.凸现文化底蕴

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以感悟为手段,发掘情感体验,是湖南今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思路。

作文题以韩愈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为材料,重点解读“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含意:“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这种景象堪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虽然“近却无”,却同样让人感觉到生机盎然,小草犹如捉迷藏一样撩拨着人们的心思。人们仿佛感觉到润如酥油的泥土气息,混着若有若无的青草芳香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但命题者似乎不着重要求考生体悟诗句中所表现的新的生命、新的希望,而是强调从自身体验着手,去观察、感知、评判事物:“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此题由古诗句引发思考,强调考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知,既突出写作的本源性,又渲染出一种强烈的文化氛围,体现了湖南高考语文试题“典雅厚重”的命题风格。

3.注重理性思辨

以理性为目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今年高考湖南作文命题的主要方向。

今年高考湖南语文卷作文题与2007年高考北京语文卷作文题不同的是,所选诗句理性色彩较浓,让人联想到这样一些问题:远、近等不同角度与观察事物的结果之间有无必然联系?我们该怎样看待身边的事物?而诗句后面的解读也比较抽象,许多考生不甚明了,作文时把解读的文字一字不落地照搬下来,在抽象的理论中画地为牢,写出来的文章水平就可想而知了。所以,理解诗句的哲理意味是成功写作的关键。

(1)“草色遥看近却无”表现出一种常有的“远美近丑”的审美感觉,启示我们该如何去认知美、感受美。这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①距离产生美,正如卞之琳在《断章》中写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②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海子说“远方,除了远,什么也没有”,只要你去发现,美就在身边。当然“美”不是抽象的审美理念,而应包括风俗人情、事理等一切美好的事物。

(2)小雨润物,春回大地,小草钻出地面本是客观事实,即使是“近无”的感觉也不能抹杀这一客观事实。从揭示事物真相的角度来分析,考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置身事中,如同雾里看花,看不真切,看不明白;跳出事物,置身事外,方能认清事物的本质。这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等包含的哲理意味颇为相近。

4.在限制中拓展

今年高考湖南卷的作文题,虽然较之往年限制性较强,但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因为诗句蕴含的哲理与传统的材料作文相比,具有多极的思考角度和多元化的立意方向。

除前文所分析的两个方面的哲理之外,考生还可以从诗歌意象中涉及的远与近、浓与淡、似有与似无等现象,感悟出其他的哲理,如“整体与局部”“现象与本质”“朦胧产生美”等。另外,诗句虽是写对“草色”的感知,但写作时不能局限于“草色”,应该拓展到其他事物,如失败、挫折、成功、荣耀、名利、苦难、幸福、亲情、关爱等。

应该说,考生在写作时,如果能入乎其内,准确把握题意,又能出乎其外,合理想象,充分拓展,应该能游刃有余地写出文采飞扬的佳作。

二、2009年高考作文走向

2008年高考湖南语文卷作文题在命题形式和写作内容上作出的合理调整,是值得肯定的,那2009年高考湖南卷作文命题又将走向何方呢?我们结合2008年高考全国各地的语文试卷进行分析,也许能看出些许端倪。

从2008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卷作文题的价值取向来看,作文命题呈现出两种方向:一是文以载道。继承发展儒家的“文”与“道”的关系,注重文章的思想教化功能。如全国卷一中所表现的“生命高于一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辽宁卷从青年个人价值与品德入手,检测考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二是文以传情。以展现人间真情为要旨。如天津卷的“人之常情”包含甚广,人世间的至情大爱是此题所倡导弘扬的主旨;安徽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显然又契合“文以传情”的创作观,更适合写抒情性较强的文章。

从2008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卷作文题的命题来源来看,关注现实是一大亮点。如全国卷一直接运用抗震救灾的材料作为作文材料、四川卷以“坚强”为话题、江西卷以田鼠的口吻或者田鼠的天敌的口吻给人类写封信、上海卷以“他们”为题等,既具有密切联系实际的现实性,又有很强的理性思考的灵活性。考生可能写得有深有浅,但一定会有话可说。这种变化,给高考作文命题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恰如白居易所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从2008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卷作文题的命题形式来看,自1998年登上高考舞台进而一统天下的话题作文,已经失去了主宰地位,四川卷以“坚强”为话题、山东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是硕果仅存的两道话题作文。而2006年高考第一次进入考生视野的新材料作文,已占据半壁江山,全国卷一、全国卷二、北京卷、湖南卷、江西卷、辽宁卷、福建卷、宁夏卷(海南卷同)选择了形式多样的新材料作文。另外半壁江山由命题作文占据,分别是上海卷的“他们”、天津卷的“人之常情”、广东卷的“不要轻易说‘不’”、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江苏卷的“好奇心”、浙江卷的“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湖北卷的“举手投足之间”、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

针对近年来高考“四不像”作文和胡编乱造、缺少生动记叙、缺乏深刻推理等系列问题的出现,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尽管形式各异,但在文体选择和写作范围方面都作了明显的限制,而湖南卷更是走在全国前列,在文体上要求特别严格。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关注现实生活、写作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仍是2009年高考湖南语文卷作文命题的方向。

标签:;  ;  

2009年写作主题的特点及命题趋势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