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若干关键问题的分析论文_孙翠娟

关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若干关键问题的分析论文_孙翠娟

广州环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510180

摘要:地下水作为人们生产生活之源,其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而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评价,是促进地下水文环境质量提升的关键。但是我国地下水环境评价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在我国环境评价工程中仍然处于较为薄弱的环节。对此,本文以水文专业为研究视角,以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为研究对象,探究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水量评价;水质评价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主要组成,是维持城市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之一。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地下水污染问题越发严重,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利用、开发与保护,关系到我国水资源的健康持续发展。但是我国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有需要问题亟待解决。近几年,我国不断加大对水环境评价的规划与指导,例如,2003年,我国针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问题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4年,我国国土资源部针对地质矿产行业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问题颁布通用性导则,即《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2011年,我国环保部针对我国水资源影响评价工作颁布规范性指导准则,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2016年,环境部发布修订版导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是对2011版导则的调整、补充与升级修订,该导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问题步入崭新阶段(下文基于该技术导则展开研究)。

然而,从近几年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看,在评价工作中,评价人员往往照搬《技术导则》相关条例,对条例的认知存在极大偏差,为能认清影响评价的最终目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对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而言,其根本在于探究地下水环境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确定地下水环境受建设项目的影响程度,预测地下水环境的发展趋向,据此提出防治策略,与此同时,明确建设项目所在地地下水环境状况。此外,对于地下水环境影响的评价需要专业的专业的技术人员,掌握水文地质条件,但是我国环境评价人员专业水平不足,难以准确把握地下水环境评价中的关键性问题。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水文地质评价工作实践经验,结合《技术导则》,探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1、地下水水质评价关键问题

1.1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

地下水水质评价需要分析地下水可能受项目建设污染的水域。明确项目地的地下水供给、排泄与径流范围,即项目地的水文地质单元。倘若该水域环境影响范围在水文地质单元内,则依据水文地质单位面积确定评价范围;倘若评价项目在大范围区域水文地质单位内,则依据《技术导则》确定评价范围,评价范围的关键不是依据面积大小而定,而是依据所处地的空间范围。一般而言,评价范围可按照地下水补径排状况进行拓展,尽可能囊括污染源补给区及高排泄区。因此,对于水质评价范围的确定必须基于项目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单元。

1.2地下水现状调查

地下水现状调查主要包括现场调查、勘探、监测、取样、分析、资料分析、样本试验。第一,调查小比例尺范围内的水文地质环境,在适当缩放区域地形与地质范围的基础上把握区域水文条件,从而反映地下水环境现状,了解水污染状况,展开对污染源的调查。第二,按照区域调查分析结果明确区域地下水系统,区分直接污染对象的水文地质单元,对该单元中的地下水给排状况、径流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利用现有资料对地下水所在区域进行预测分析与评价,对大比例尺地下水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监测。第三,对于水文地质环境作业精度不高,勘察控制点缺乏的重点水域或敏感水域,进行有针对性的水文地质调查,结合钻探、地质测试等方法进行水文地质勘察试验。第四,对调查水域进行取样处理,搜集资料结合样本试验,分析该水域水质状况。

1.3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

地下水水质现状的评价主要可参考《技术导则》中的评价方法:数值法、解析法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对场地环境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监测的基础上,对监测区域地下水及天然条件下地下水水质进行对照分析,明确污染现状,通过采集与污染区域较远的地下水水样确定地下水天然背景值,亦或对地下水水质历史数据的分析得到天然背景值。对地下水不同时期化学成分的对比,继而对污染因子及其途径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状况、水文条件等状况,利用解析法对水环境影响作出预测,对污染物运移趋势及其对水环境保护的影响作出预测,

2、地下水评价中的关键问题

2.1地下水水量评价方法

地下水水量的评价方法有:数值法、分析法、数据统计法、环境调查法等方法。实际工作中,因工作环境差异,评价方法应针对评价目的与方法的不同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防止因实际情况的差异导致评价数据差异。现如今常用的评价方法为水均衡法,该水量评价方法针对水量均衡原则而定,评价原理极为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当降雨入渗、蒸发、渗透等参数清晰准确情况下,评价结果也较为可靠,此时也可添加其他评价方法,作为评价结果的参考依据。

2.2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

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目的在于反映地下水评价区含水层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同时分析地下含水层介质场与动力场的水文特征。由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耗时短,监测控有限,无法对地下水水位、水质、水量进行连续性监测。所以,倘若地下水补径排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可利用该地区历史水文工作历史监测数据,同时结合当下评价工作数据,综合分析地下水动态变化状况,另外,可以在项目建设时布设水文监测孔对地下水水位进行动态监测。

3、完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措施

3.1健全评价工作指导体系

针对当前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现状,健全法律法规,强化评价管理,加强对评价机构的管理审核。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进行公示,监督并完善评价工作,提高环境评价服务水平。

3.2提升综合评价能力

相关部门强化对地下水环境评价机构的审核与管理,提高机构管理水平。同时加强对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者的教育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与评价水平。针对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引进、储备专业人才。

3.3开展科学的评估工作

为了更为科学规范的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及时找出并解决评价中的各种问题,我国针对地下水环境评价颁布了相关政策与规定制度,为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指南与政策扶持,确保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在具体的工作中以我国国情为基础,以法律规范为指导,使地下水环境评价更具科学性、实效性、可行性。

结语:

我国地缘辽阔,地质地貌存在较大差异,各地水文状况不同,降水分布不一,加之工业产业的发展,地下水流水与污染严重,不仅影响着生态环境平衡,更威胁着人们生存健康。因此,做好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意义重大,相关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紧抓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关键问题,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全面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合理开发使用地下水,改善地下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龚星,陈植华,孙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若干关键问题探讨[J]. 安全与环境工程,2013,02:95-99.

[2]赵芳. 试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若干关键问题[J]. 科技展望,2017,06:282.

[3]娄凌杰. 浅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若干关键问题[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12:150.

论文作者:孙翠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9

标签:;  ;  ;  ;  ;  ;  ;  ;  

关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若干关键问题的分析论文_孙翠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