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党组织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组织论文,企业制度论文,作用论文,建设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图书分类法分类号】 F271
建立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如何确定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的地位,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促进企业的发展,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本文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关于企业党组织地位的论争
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处于什么地位,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取消说”。一些人认为,既然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那么企业中法人治理机构的结构应是:包括股东会和董事会的决策层、包括厂长(经理)的管理层、包括监事会的监督层,形成一个完善的权力体系。有了这个权力体系即可在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作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权力体制大体如此。鉴于此,党组织无需将触角伸入企业,而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让企业在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自由竞争、合法竞争。这样企业才有活力,而且也不致于影响到党的领导。
2.“辅助说”。有人认为,既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企业活动则应该以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为第一目标,企业一切活动均应围绕这个目标进行,企业党组织的活动也应该作为辅助去推动企业的发展。企业党组织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抓好党内的思想教育工作,而不能左右企业的活动方向,越权指挥,以保证企业有充分的自主权。
3.“核心说”。这一种观点认为,党是国家的执政党,处于领导地位,党对国家的领导通过中央、地方、基层三个层次来掌握领导权。因此,党组织在基层要起领导作用,主管全局。若党组织在基层失去了领导地位,党在基层便失去了战斗力,党的领导将是有名无实。
笔者认为,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很有必要深入探讨企业党组织的地位问题。
二、务必坚持两点不变的原则
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企业改革的必然。同理,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也需不断地改革、改进、改善,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也是党提高执政水平题中应有之义。但是,不管怎么改,坚持两个原则不能变。
1.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不能变
党的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起领导作用的必然结果,是历史作出的庄严选择,并已载入宪法之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建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有一点未变,即党对自身性质的规定始终如一。党的十二大至十五大,几度对党章作了修改,其中对党的性质均是这样表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性质不变,当然党的地位和作用也不能变。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是通过中央、地方和基层三个层次来实现的,其中对基层的领导是极其关键的。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各级党委要采取得力措施,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团结和带领群众进行改革和建设的战斗堡垒。”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再一次肯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的同时,进一步指明了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如何搞好自身建设,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的问题。他说,“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活动方式;认真做好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增强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党的基层组织都要从各自的特点出发,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职责,努力成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和带领群众完成本单位任务的坚强战斗堡垒。”很清楚,就全国而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就企业党的基层组织来说,她是战斗堡垒,是政治核心。既是如此,企业党组织则不可取消,不可虚设,更不可不顾实际而沿袭过去以党代政,让党包揽一切行政事务的做法。那么,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如何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呢?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修改通过的党章都作出了较为具体的规定,这就是: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支持厂长(经理)依法行使职权,坚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支持职工代表大会开展工作;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这一规定,与《企业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公司法》的精神是一致的。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工人阶级的集中地,是党与自己阶级基础中的中坚部分的天然集合部,其集合点便是基层党组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目的在于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使企业以雄厚的实力和旺盛的活力参与国内外的市场竞争。这完全有赖于企业党组织。企业党组织被取消了,或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党的执政将从根本上受到动摇。因此,企业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其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是企业改革纵深发展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2.企业实现其自主经营的权力机制不变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一定要使党政分开、政企分开,使企业的经营者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并拥有一定数量的、能够自己完全支配的资产,使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利益约束、权力约束的机制,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竞争主体。这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客观要求。根据这个要求,在企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三权分立的机制下,党组织不应作为一种权力主体行使职权,也不应成为三权之外的另一个权力主体。否则,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等弊端就难以解决。不难想象,如果企业党组织自成一体,或凌架于三权之上,或与三权互相牵制,就会出现互相扯皮的现象,就会出现内耗,就形不成合力,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坚持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核心地位与遵循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并不矛盾,关键是如何选好“结合点”,把二者的优势都发挥出来。倘认为按照国际惯例企业中就不应有党组织,或认为有党组织企业就不可能有充分的自主权,便是只看一面,单顾一端了。我们提倡“中庸”,并非常人施以鄙夷之色的不淡不咸之态度,而是将两者之优点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企业党组织定位的再探讨
依笔者之见,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定位应基于以下几点:
1.企业党组织不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权力主体而存在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企业的决策、管理和监督三个方面的权力分别属于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企业党组织可以通过适当的途径参与企业的决策与管理。例如:党组织成员可以成为经理,或受经理的委托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企业党组织的负责人可以进入董事会、监事会。但应该明确的是,无论作为经理、董事会成员或监事会成员,都不能代表党组织,而只能以经理、董事或监事的身分行使职权。
2.企业党组织对企业进行政治监督
党组织不作为单独的行政权力主体出现,并不意味着企业党组织不发挥政治监督作用,企业党组织作为执政党在基层的基础,对维护企业活动的社会主义方向,维护党的领导,维护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党组织进行政治监督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安排好党组织成员的行政地位。地位和作用是相互联系的,地位是作用得以发挥的前提。在企业中,应建立一种党的工作与企业行政工作进行统一管理的二合一体制,因此企业党委成员通常是企业行政的主要领导。1994年国务院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会议制定的《试点方案》中要求:“企业党委成员根据《公司法》、《党章》等有关规定进入董事会、监事会,企业中‘六会’负责人可以相互交叉任职。”
(2)党组织肩负着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并监督企业行为不超出路线、方针、政策之外的任务。
(3)党组织担负优化企业主要党员领导干部的配备。首先,党组织要把好领导干部的选拔这一关,从党员的基本素质、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出发,选拔优秀的党员干部。其次要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定期的培训、教育和考察,保证企业中有一批忠于党,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干部。
(4)负责对企业中的群众组织如工会、妇女联合会、共青团、职代会的领导与管理,将这些群众组织紧密地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
(5)党组织对企业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负有培养、教育和考察的责任,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监督。
(6)对于公司拟聘的管理人员,党组织负有考察的责任,并有权提出意见及建议。
如果党组织真正做到了这些,则充分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如果只顾抓经济工作,只顾埋头于董事会、监事会的琐碎事务中,仅仅作为冲锋陷阵的“战士”而存在,那将对党的事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列宁说过,“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这一点,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最起码的常识。”应该指出的是,在新的形势下,企业党组织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权力主体来左右企业了,一些党组织便弄不清自己的使命,甘心以配角的身份出现,不敢理直气壮地进行监督。这个问题亟待进行解决。
3.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企业领导机制
在市场经济中,各个企业由于性质的不同和各方面固有的特点,需要符合自身情况的领导体制。在这种情况下,应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目前,企业的领导机制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公司管委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党委成员在管委会中占有优势,党委书记兼任管委会主任并推荐优秀的党员干部担任经理人员,对企业进行领导工作。这种方式亦称“首钢模式”。
(2)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党委成员依法进入董事会、监理会,党委书记兼任董事长并领导工作。这种模式适用广泛,是一般模式。
(3)监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这种模式适合于合资企业。
四、关键中的关键——党员的素质建设
有的人一直认为,共产党组织对基层企业的政治领导就是企业无自主权、是企业丧失活力的根本原因,将党组织的政治监督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立起来,这是错误的。应该看到,在经济改革的最前沿,许多由一批素质过硬、党性强、才华出众的共产党员组成的党组织,使企业焕发了活力,经济效益大大提高。这其中关键的因素不言而喻:党员(党组织)的素质高。有的企业为什么经济效益不好,为什么没有活力?从企业党建这方面看,往往是出于下述情况:一是个别人打着“坚持党的领导”的旗号,谋求个人权势、名利;二是个别人借“党管干部”之名,滥用职权,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横加干预;三是个别缺乏经济管理知识的人以合法手段进入董事会、监事会而无所事事;四是个别人大搞官僚主义,装模作样“研究研究”,影响企业决策…如此种种,企业活力从何而来?发展从何谈起?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阶段,一些企业的实权还掌握在素质偏低的干部手中,这实在令人痛心。更不能令人满意的是,还有为数不少的党性强、政治素质过硬却缺乏经济管理知识的党员干部,他们尽管忙忙碌碌、任劳任怨,却事倍功半。对于企业这种非常实际,知识性、技术性甚强的工作来说,缺乏有关修养,是无法搞好的。
改革呼唤政治、业务素质过硬的党员干部,没有他们的出现,四个现代化只能是天方夜谭。因此,党员的素质建设是关键中的关键。素质上去了,党组织就能充分发挥政治监督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企业改革就会更快、更富有成效,国家就会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