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运用体会论文_赵英臣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 301700

摘要:目的 对中医护理应用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腹泻患儿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之分为等份的两组,即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中医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泻患儿治疗过程中,给予中医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关键词:小儿腹泻;中医护理;运用效果

小儿腹泻主要是患儿肠道受到病菌感染,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和呕吐等,严重者会出现 脱水现象,严重影响着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该疾病好发于3岁以下的低龄儿童,特别是一岁以下的儿童。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没有特效药物,主要是结合患儿的实际病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根据相关研究证明,在对症治疗小儿腹泻疾病的同时,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快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治疗效果。因此,本文就中医护理应用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接受治疗的100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其中,观察组年龄在4个月至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7.1±5.8)个月;对照组年龄在5个月至4岁之间,平均年龄(16.5±5.6)个月。所选患儿均为湿热泻患儿。经过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生活护理等,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儿中医护理措施,具体内容为:

1.2.1捏脊护理

护理人员帮助患儿取俯卧位,从患儿的尾骨部长强穴沿着脊柱两侧至大椎穴处,用拇手指连续提拿皮肉,每天一次,每次反复5遍。

1.2.2穴位按摩

用拇手指指腹按摩患儿的腹部中脘、关元穴、天枢等穴位,每天早晚一次。另外用拇手指指腹对上巨虚、下巨虚以及下肢足三里的等穴位进行按摩,每次60下。在穴位按摩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掌握好力度和手法,必须在癌患儿耐受的情况下实施【1】。

1.2.3中药敷脐

将3g肉桂和3g丁香研磨成粉,然后用醋调和,在患儿神阙穴处贴敷,并用医用胶带固定,每天一次,5天一个疗程。

1.2.4艾灸

艾灸的主要穴位为患儿的气海、中脘、足三里和天枢等,对于湿热泻患儿增加阴陵泉穴;对于恶心呕吐患儿增加内关穴;对于病程大于一周的患儿,可增加大肠俞、胃俞和脾俞。每穴用艾条温和灸法进行5分钟,每天一次,5天为一个疗程。

1.2.4饮食护理

对于腹泻患儿,一般采取维持已习惯的辅食,比如,给予患儿进食易消化的棉条和稀粥,其中可渐入适当的肉末和菜末,少量多餐,但如果患儿出现严重的呕吐症状,应在不禁水的情况下,禁食4-6小时。随着患儿病情的好转,应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在调整的过程中,虽然不禁食,但需注意最好不食用高脂肪和不消化食物,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饮食应温服,禁食不洁、生冷、油腻以及难以消化的食物。护理人员应帮助患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在饮食护理的具体实施过中,护理人员应对于不同病情的给予针对性的饮食方案,比如,对于伤食泄患儿,在禁食8-12小时之后,如果患儿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可以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并且给予山楂和锅焦饮等;比如,对于湿热泻患儿,在初期需禁食,可以给予藕汁和淡茶【2】。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如果患儿大便外观恢复正常,并且一天内次数减少至两到三次则为显效;如果大便外观明显改善,且大便次数一天内减少至五六次则为有效;如果大便外观和排便次数均无明显改善,甚至有加重的趋势则为无效。显效和有效的例数之和占总人数的比例为治疗总有效率。

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估,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80-90分为满意,70-80分为一般,70分以下为不满意,非常满意和满意人数之和占总人数的比例为总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 SPSS16.0对治疗有效和护理满意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通过卡方检验,如果P<0.05,则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

经护理,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6%,而对照组只有82%,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讨论

在中医学中,对患者的护理注重人与自然的统一性,注重人体的整体性,“辨证施护”就是一种具有中医特色的疾病研究和护理方法。辨证,就是通过望闻问切收集资料,了解患者病情和症状,并加以综合、概括和判断;施护主要是充分结合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在中医学中,小儿腹泻被列为“泄泻”范畴,主要疾病机制是由于外感六注和内伤乳食导致的脾胃虚弱和运化失司。因此,对于泄泻的主要治疗方法需要对症调理脾胃功能。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儿采取了中医护理方法,其中,在敷脐方中,加入了丁香和 肉桂,有助于散寒止痛,温肾助阳,促进经脉通畅,而且脐部敷药有助于药物渗透和吸收,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捏脊能够帮助患儿肌肉放松,从而实现疏通气血和调督脉等目的;用艾条温和灸法,有助于帮助患儿温经散寒,促进机体气血运行,从而提高治疗效果【3】。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在实施中医护理之后,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6%,而只实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只有82%,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将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满意度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要高,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腹泻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实施中医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从而促进患儿恢复,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在临床运用中具有较高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张振巍.浅谈中医护理联合止泻方、穴位贴敷干预小儿腹泻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7):139-140.

[2]施艳.中医护理在提高小儿腹泻病治疗效果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3):112-113.

[3]肖宏琴.中医护理在提高小儿腹泻病治疗效果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1):242-243.

论文作者:赵英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9

标签:;  ;  ;  ;  ;  ;  ;  ;  

中医护理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运用体会论文_赵英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