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地下管线埋设不断增多,早期各种管网铺设均由各相关单位自行铺设,无需审批,在管理方面十分混乱,使得地下管网纵横交织,不同单位为铺设管道而引发的停水、停电、停气、通讯中断、火灾甚至爆炸等事故屡屡发生,不仅严重地影响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同时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甚至一些事故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近年来我国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陆续开展,普查成果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各城市的政府关注程度、经费投资、项目实施、管理和项目后期维护更新等存在差异,使普查成果为城市带来的效益不尽相同。为使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少走弯路,并取得良好的投资和社会效益,现就城市管线普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管线间距,管线权属,管类分类方法及管线点编排方法,管线精度
引言
为满足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需要,准确掌握漯河市地下管线现状,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满足漯河市对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实现地下管线的动态管理,为“数字城市”建设及规划、施工、灾害预防和运营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数据。作为项目的参与者,对地下管线普查工作中,某些工作环节复杂化、烦琐化又不利于管线普查工作良性发展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1 城市各职能管理部门和管线权属部门的协调
在准备工作阶段,职能部门,管线权属单位和探测单位协调工作做得好不好,关系着工程能否顺利进行,工程质量能否达标。如果协调工作做不好,呢么这个工作就做不下去。
2 城市各权属单位管线资料的收集
有时候资料上的一个点,或者一个距离就能完整表述出一条管线的位置。如果非金属管线没有明显附属物或标志物,也没有埋设示踪线,呢么只能依靠权属单位的原始资料或者巡线员的指界,这就需要权属单位的全力配合。管线资料作为内部秘密资料借阅需要主管部门的批准,更需要主管部门的协调。
3 野外实地踏勘,选择合适作业方法
管线埋设大致相同,但每个地区却又略有不同,做了几十年管线的监理来到漯河监理项目,就说漯河城市虽小,但管线复杂程度和混乱程度不低于大中城市,特别是顶管作业应用广泛而作业又不规范,缺乏主管部门监管造成管线埋设混乱。
4 仪器入场前的检校,探测仪的方法一致性检查
使用不同的管线仪对不同埋深、不同地电条件的金属管线探测,来确定仪器的最佳工作参数。确定所选择的方法及仪器所能达到的精度,从而选择最佳的工作方法、合适的工作频率及最佳收发距,来提高探测精度。
对管线探测仪器的校验应采用简单而实用的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已知管线上(也可以是未知管线然后开挖验证),选择不同管径、不同材质、不同埋深,足够点数然后用不同的探测仪进行测量,分别计算单台仪器观测值相对于实际平面位置和埋深的量测中误差,当单台仪器超过三分之二数量的点位平面和深度中误差小于《规程》规定的中误差限差时,我们就可以认为此仪器准确可靠,可以投入使用。
5 管线区域划分,道路编号
管线作业在开始前就已经确定好几个标段和每个标段的代码,因为整个城市不管分几个标段,最终成果是要合在一张图上,汇到一个数据库,前期分划好,后期合图就不会重号。每个标段确定划几个片区,就像地籍调查中的划分街坊。确定好片区后就可以按片区进行内部道路编号,也可以按调查小组编排序号。比如一片区第一条路编号11,下一条12,二片区第一条21,第二条22,以此类推,因为每个片区划分都不大,所以1-9个号已经够了,特殊情况可以用其他编排方法或者用三位编排。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各标段内部探测点就不会重号,并且后期出图想要某条路的数据,只需在数据库中排下序,就能调出对应代码的道路,就算批量修改也很方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我要辽河路某段数据,只需查下对应代码,这段数据就出来了,而不是整条辽河路数据。
6 选择适合各自城市特点的管类分类方法、管线点编排方法和管线所需要素的记录
在管线调查中有明显点和隐蔽点的分别,并且二者直接影响了后期管线隐蔽点开挖的工作量,所以在调查编号时直接用代码加以区分。明显点用M或者0,隐蔽点用Y或者1。若要细分可以把各种特征或者附属物都用自己代码来表示,好处就是在审图时,所有管线代码对应的符号一目了然,很容易看出是否有错,减少查图工作量。在软件统计明显点和隐蔽点时也不容易出错,更不会增加隐蔽点开挖工作量。
电信,电力类管道中随时穿新缆线是常见现象,其占用孔数、线缆条数、权属单位等信息随新缆的加入而发生变化,从而使调查内容失去现势性。我们调查中就经常遇到探测人员前脚刚走,后面就开始穿新缆线,造成调查工作无法开展。所以在操作中我们建议只调查线缆管块大小,总孔数和已用孔数,而不必去调查线缆条数以减少探测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7 管线间距的合理确定
规范规定两管线点之间间距不超过75米,当管线走向无明显变化,深度变化不大(非顶管)时建议适当放宽其间距。当遇到过路管道或者线缆时,应在道路两侧道牙石附近增加探测点,道路最常施工的就是这两部分,这样管线调查就根据实际需要有密有疏,以保证调查更好的为工程服务。
8 管线内外业的结合及资料的保管
白天管线的外业调查资料,晚上要及时录入电脑,漏调的可在第二天及时补调,录入发现的错误也可第二天及时排查。所有资料录入完毕后要及时核对调查数据和录入的数据是否一致,及时更正。调查数据应妥善保管,防水防火,有条件的应及时拍照,保存电子档案,方便后期调阅和数据查错时查阅修改。
9 管线精度的步步校核
管线精度分为测量精度和调查精度,测量精度又分为控制点精度和探测点测量精度。调查精度分为明显点调查精度和隐蔽点调查精度。隐蔽点调查精度主要依靠仪器的精度,探测环境和人的经验判断。明显点精度全靠人为操作,管线的埋设并非像理论呢样方楞四正,规规矩矩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而是表现为各种形状,所以不同人量取会有不同读数,我们只能按覆土最浅的管顶做为管块埋深。
管线测量精度关系到工程最终成果的可靠性,必须严格控制。
结束语:
管线普查和后期更新维护必须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建立地下管线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从管线的规划审批到设计施工到最后的验收,必须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管线在覆土前必须进行竣工测量,并及时更新城市管线数据库。没有制度的保障,管线就会越埋越多,越来越乱,再想治理就困难了。
由于管线普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的相关单位较多,施工时间较长,为了保证漯河市地下综合管线普查的质量,我们建议:
建议在今后管线普查时,甲方协助施工单位收集更多的管线设计、竣工资料,已便更好的开展好工作。
各权属单位在新敷设非金属管线(尤其非金属燃气管线、给水管线)时,施加金属示踪线并保持失踪线贯通并有露出口,以有利于管线探测。
有条件的地方要及时建立综合管廊系统,没条件的地方要在道路交口设计或者重新修建时规划,预留管线过街通道,以避免后期破路埋线和不规范的顶管作业。
及时建立完善的管线铺设竣工测量制度,保证新铺设管线及时入库。
参考文献:
[1] 林广元 《关于城市地下管线普查的若干问题》《城建档案》 2008年05期
[2] 刘春明 《地下管线普查工作中几个具体问题的探讨》会议论文2009年
论文作者:任绍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3
标签:管线论文; 精度论文; 地下论文; 工作论文; 权属论文; 城市论文; 漯河市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