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要:近年来,卵巢早衰的发病率极高,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致使女性的压力过大,又受到饮食不节、作息不规律等影响,引起体内的激素水平下降,出现闭经、不孕等症状。卵巢早衰的病因有很多,肾虚是发病的根本,从中、西医方面对其进行病因分析,卵巢早衰的发生与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密切相关,同时也提出了有效的中医调护方法,包括情志调节、锻炼身体、饮食调护、针灸等,鼓励广大女性积极面对疾病,改善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卵巢早衰;病因分析;中医调护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是指40岁之前由于各种原[1]因导致卵巢内卵泡破坏或耗竭而发生卵巢功能衰竭的一种综合征[1]。是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之一,临床上主要以闭经、不孕、雌激素缺乏等为特征,也有盗汗、脱发、阴道干涩、性欲下降、心悸、多梦、面部色素斑等症状,且伴有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等。性腺激素六项检查血FSH﹥40IU/L;E2 ﹤10~20 pg/ml;或FSH/LH﹥2.5。近年来本病的发生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对女性的身心健康有严重影响,同时也成为引发家庭矛盾以及社会问题的重要因素。
卵巢早衰的病因有很多,在大部分病例中尚不能明确,以下从西医及中医方面对本病的病因进行了探讨。
1.西医学认识:
1.1家族遗传史:经分析,家族性POF的发病率占总发病率的10% 左右[2]。其中X染色体的异常被认为是引起POF的主要病因。X染色体数目畸形或基因突变都可以引起卵子生成发生障碍,导致POF的发生[3]。
1.2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对于免疫因素损害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卵巢后的表现[4],例如:甲状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等。
1.3其它:除了以上的两种主要原因,有学者认为POF的发生还与先天性酶缺乏、盆腔手术、放疗、化疗、某些药物不良反应及环境因素等有关[5]。同时,强烈的情绪波动或突然巨大的精神刺激可使中枢神经系统改变[6],而发生POF。
2. 中医学认识:
在中医学里并无卵巢早衰这一病名,但本病可归于“血枯”、“不孕”、“闭经”、“月经后期”等范畴。《类经》中指出:“天癸者,言天一之阴气耳,气化为水,名曰天癸。……天癸既至,在女子则月事以时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此可见,天癸是影响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的一种阴精,对女子来说,“天癸至”,则“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肾又为天癸之源,《医学正传·妇人科》载:“月经全借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血日以干涸……渐而至于闭塞不通。”肾气盛,天癸至,则月事以时下;肾气衰,天癸竭,则月经断绝。
有研究认为,在大脑皮层控制下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中,“天癸”相当于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类物质,而“冲任”类似于性腺卵巢及其所产生的卵细胞和性激素的作用[7]。冲任失调在临床上多见于房劳多产、盆腔手术史、放化疗等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房劳多产、大病久病等皆会导致肾气亏虚,天癸无化生之源;情志失调,肝失疏泄,出现气滞或血瘀;饮食失节,脾虚化血无源,或脾虚运化无力,痰瘀阻络等,使脏腑功能失调,出现以肾虚为主,累及肝、心、脾三脏,继而卵巢功能失调而发生早衰[8]。历代医家认为,卵巢早衰的基本治疗原则是补益虚损,同时应注意“气”与“血”的密切关系,强调“妇人纯阴,以血为本,以气为用”、“妇人以血为本”等。
卵巢早衰引起的月经失调、性欲减退、不孕等症状势必会为女性带来身心上及生活上的诸多困扰,而这些状况并非一时三刻能够解决,所以除了积极用药治疗外,应以适当的护理措施改善生活,降低疾病的发生[9]。可对相关经络腧穴使用针刺、艾灸、推拿按摩、拔火罐等操作以补益肾精,例如按揉血海、三阴交,每穴 1~2min;或艾灸气海、关元、中极、归来、血海、太溪等穴,每穴10~15min,隔姜灸神阙3壮等等[10]。Nelson等报道,患者被诊断卵巢早衰后,多会感到无助、悲伤和内疚,尤其对于那些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来说,丧失生育能力的精神打击更大,悲痛和羞耻甚至会导致其丧失生活信心。精神乐观,情志畅达,开朗的性格,豁达的胸怀是防止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因此,韩氏认为患者应正确对待本病的发生,提高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正确对待来自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压力与冲突;同时要培养健康的生活作息习惯,不宜熬夜,保证良好的睡眠,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减少人工流产;合理搭配饮食,可适当多食用富含植物性雌激素的豆制品、含钙和蛋白质丰富的奶制品及海产品、含维生素丰富的新鲜水果蔬菜等。
目前卵巢早衰这一疾病已被人们所重视,它对女性的生活、工作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通过对人与自然、社会相协调,及女性身心整体一致性的深刻认识,结合长期临床观察,对其病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中医护理措施,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思,王佩娟.补肾活血法防治免疫性卵巢早衰的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4,7(3):237-238.
[2]刘丽敏,薛霁.卵巢早衰的中、西医治疗[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3):373-374.
[3]弓翠屏,郝天羽.卵巢早衰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31(3):284–287.
[4] 施桂玲,雷志英.卵巢早衰的病因及治疗新进展[J],医学信息,2011,24(8):5597-5598.
[5]郑建华,安媛.卵巢早衰的病因与高危因素[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6):478-480.
[6] Taraciuk MB,Nolting M,Fernandez G,et a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of patients with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J] .Gynecol Endocrinal,2008,24(1):45-53.
[7]贺爱华.中医论治卵巢早衰[J],吉林中医药,2007,27(7):1-2.
[8]龚晓,郑锦.中医药防治卵巢早衰研究现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12):83-85.
[9]梁嘉丽,秦佳佳.浅谈卵巢早衰的中医护理[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1):176-178.
[10]薛汝萍,廉印玲.卵巢早衰患者的健康调护[J],四川中医,2013,31,(3):131-132.
第一作者:孙美娜,女,医学硕士,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通讯作者信息:韩延华,女,1952年出生,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中医妇产科
论文作者:孙美娜1,韩延华通讯作者,王圣洁2,赵静雨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1
标签:卵巢论文; 病因论文; 黑龙江论文; 中医论文; 中医药论文; 发生论文; 性腺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