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重视子女情商的培养_亲子成长论文

父母应重视子女情商的培养_亲子成长论文

家长应重视对孩子情商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商论文,重视论文,家长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能够幸福、快乐,取得成功。最新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诸智商的高低,80%则取决于情商。如果把智力看做是一种潜在的智慧能量的话,那么,情商则是唤醒这些潜在智能的笛声。

父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的情商。

教育孩子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有些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总是“闻风而动”地“快速服务”,尽可能及时满足他们。日久天长,孩子们在十分舒适、顺利的环境中生活惯了,意志、情感方面像“缺钙”似的脆弱,自控能力随之下降。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次“糖果实验”。实验要求一群4岁的孩子对下列情境作出选择:一个大哥哥要出去办点事,如果你等到他回来,你可以拿到两块糖,如果你不愿意等,你只能拿1块,但立刻可以拿到。结果发现,有些孩子能耐心等待大哥哥办事回来,最终得到两块糖果;有些孩子则缺乏控制能力,大哥哥才走开几步便夺手拿走糖果。十几年后,两种反应的孩子在情绪、社会性方面差异很大,4岁能抵抗诱惑的孩子,到青少年时期社会适应能力强,较具自信,人际关较好,能积极迎接挑战等。而缺乏控制能力的孩子则较多表现为与人相处困难、自卑,在压力面前容易退缩、嫉妒等。这一实验结果,说明了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的根本意义。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适当延迟对孩子欲望、要求的满足,让他们有一定的等待时间。如,对于刚刚学走路的孩子,当他对某件玩具感兴趣时,家长可用那玩具引导他学习独立行走,让他在付出一定辛苦和努力后,才得到喜欢的东西。同时,家长也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渴盼的机会,使孩子有渴盼的目标。当然,这些目标既不能太低,让他轻而易举就能达到,也不能太高,使他望尘莫及而失去兴趣、信心,最后干脆放弃了。如家长可以和六七岁的孩子签订“合约”,如果他一星期能按时起床,独立穿衣,星期天爸爸妈妈就带他去公园,否则不带他去,并说到做到,引导孩子控制自己,把眼光放远,以达成目标。

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当今社会,家庭规模小型化,决定了家庭人际关系简单,单元住房,又给孩子人际交往带来了不便,加上电视、电脑对孩子的吸引,使一些孩子缺少与人交往的机会,不会与同伴和平相处,打架、冲突时有发生,有的则退缩、不合群等,严重影响孩子的发展。

心理学家曾对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追踪研究。进入这个实验室工作的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学识、智商都很高,然而过一段时间后,一些人已经成绩斐然,另一些人却成绩平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答案是前一种人更善于人际关系的管理,人际关系和谐的程度显著高于后一种人。当后者遇到技术难题时,他们得跟不同领域的专家联系、请教,浪费了时间还得不到好结果;而前者很少遇到这种情况,因为他们在这之前就建立了可靠的“网络”。

因此,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一定要教孩子懂得爱,并学会给予爱。懂得爱就是让孩子体验爱的美好,知道父母在给予爱时所付出的辛劳,从而使孩子产生尊敬、感激之情。学会给予爱,即教孩子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去爱一切美好的事物。例如,邻居家的小伙伴有了伤痛,要教育孩子在情感上、行动上表示关心与同情。孩子是否具备一颗爱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交友是否成功。另外,父母还应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往,在交往中引导孩子从“自我中心”的“壳”中解脱出来,了解自己与同伴的差距,学习同伴的长处,与同伴分享玩具和食品,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体验交往的乐趣,培养互助精神,增强团结友爱的意识。

培养孩子乐观、自信的品质

一个人能否征服自己,超越自我,取得成功,其人生态度起关键作用。积极的人生态度虽不能确保事事成功,但消极的情绪则必败无疑。爱因斯坦曾说:“从我自己的经验得知,最杰出的创造肯定不是当一个人不愉快时做出的。”这是一位本世纪最有创造性的思想家的真知灼见。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也曾说:“一个人的能力深受自信的影响,能力并不是固定资产,能发挥到何种程度有极大的弹性。”可见,高度乐观与自信将带人走向成功。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父母的信任、激励,是培养孩子乐观、自信的重要条件。因此,父母应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对孩子要和蔼可亲,多鼓励、赞扬他们。如,满怀笑意的目光,充满赞赏的话语,亲切温柔的抚摸,一件小小的奖品,都会使孩子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另外,还要创造一些条件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其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成就感、自信心,逐步形成“我行”、“我能做到”的心理意识。

培养孩子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未来将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优胜劣汰是必然现象,孩子今后要走的并不都是平坦的路,失败与挫折在所难免。

如果家长一味呵护孩子,对他们过度保护,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过于一帆风顺,会使他们心理变得过分脆弱,长大以后无疑难以承受社会环境给予的各种压力。一个人承受挫折能力差,他就会拙于应付随之而来的消极情绪。消极的情绪妨碍他的行动和努力,使他更容易遭受失败或挫折,进一步的失败和挫折反过来又会加重他的消极情绪,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可见,回避挫折反而更容易遭受挫折,远离成功。

一位教育家曾说:“如果孩子的生命是一把披荆斩棘的刀,那么挫折就是一块不可缺少的‘砥石’。”为了使孩子生命的“刀”更锋利些,我们应教育孩子勇敢地面对挫折的磨砺。因此,父母应有意识地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设置一定的障碍,让孩子做一些有困难的事情,过一段艰苦的生活,受一点失败或挫折,并教育孩子学会正视困难、失败等挫折,勇敢地承担一切后果,并迅速地从沮丧、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鼓励孩子振作精神再尝试一次,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让孩子明白失败一次并不要紧,只要能吃苦耐劳,具有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的精神,方法适当,总会取得成功的。当孩子成功以后,那么愉悦的感情比简单的成功体验延续更久,烙印也更深,也使他更愿意接受新的挑战。

要想使孩子的人生快乐、幸福和成功,家长切忌智力培养第一,一定要在情商培养上倾注心血,通过言传身教,成为孩子的情感教练。

标签:;  ;  ;  ;  

父母应重视子女情商的培养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