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平江县精神病医院(平江县第四人民医院) 湖南岳阳 414500
【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截取时间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且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保证患者安全,值得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综合性护理;效果
引言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1]。在病毒流行感染期约有5%患者发生心肌炎,也可散在发病。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的症状会有所恶化,临床将该阶段成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2]。其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威胁较大。因此,在临床上认为,对于该类患者不仅要采取有效地治疗措施,还需要配合良好地护理干预方案,达到稳定患者情绪的目的,提高其对治疗的配合度。笔者结合我院的临床工作实践,提出对这类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策略,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截取时间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介于13~45岁,平均年龄(32.12±2.37)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介于12~44岁,平均年龄(32.56±2.54)岁。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3];(2)患者无其他器质性疾病;(3)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自入院以后,进行同等的检查与治疗措施。对照组在该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其主要包含心电监护、病情观测、体征监护等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策略。其主要包含:(1)环境干预。给予患者舒适与安静的休息环境,从而保证患者的休息质量。且注重病房的通风透气与干湿度处理,从而保证其恢复。(2)饮食干预。一般来说,这类患者需要坚持少吃多餐的原则,及时向患者讲解正确的饮食习惯,并且告知其饮食禁忌,引导患者多食用蛋白与热量过高的食物,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3)排便护理。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排便困难,多引导患者实施运动,从而促进肠道蠕动。同时,适当的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按摩,帮助排便,必要时,可使用轻泻剂。(4)心理护理。就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并且以健康宣教的方式,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同时,采取心理疏导技巧,对患者的负性情绪加以缓解,提高患者对护理与治疗的配合度。(5)用药护理。注重服用药物的规律与剂量,引导患者家属监督用药。(6)心律失常干预。部分患者在发生心肌炎后,会出现心律失常的状况。对此,必须要给予心电图观测,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进行用药。
1.3 评价指标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将其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有效与无效。痊愈:经过护理后,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且症状消失,心功能正常;有效:经过护理后,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改善,且临床症状有所恢复,心功能好转;无效:经过护理后,患者的心电图无变化或者异常加强,症状恶化。
采用我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就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与护理有效率比较(n,%)
3讨论
随着当前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各种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增加。自然,人们在日常生活过程中,被病毒侵袭的可能性增多。尤其是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其本身的机体适应能力较差,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免疫力较差[4]。一旦接触到病毒,就很容易诱发一系列疾病。急性心肌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的症状会加重,临床将其称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5]。这种疾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与急性心肌梗死极为相似,其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如果处理措施不当,很容易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6]。我院提出对这类患者需要采取有效地治疗与护理干预策略。而在护理干预上,提出以综合性护理干预为主。这种干预策略其能够有效地保证干预的全面性与整体性,且针对性也较强,在效果上有所提升。从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就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有效率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其应用优势。
综上所述,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且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保证患者安全,值得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孙娜.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04):586-588.
[2]孙爱霞,于昌聚.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临床护理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09):1675+1678.
[3]刘素梅,史婷婷.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护理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5):3900-3901.
[4]黄云.急救护理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并发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08):1118-1120.
[5]朱芬,徐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护理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22):264-265.
[6]周舸,陶敏.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并发急性肾衰竭患者的急救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4,29(17):29-31.
论文作者:邓彬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8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炎论文; 重症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心电图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