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福刚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154101
摘要:目的 探讨并研究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治疗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1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均采用多巴丝肼治疗,对比两组在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以双侧肢体对称性肌强直、运动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无认知功能障碍,震颤发生率低,震颤幅度小,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
关键词: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症状;治疗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study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patients with drug-induced Parkinson syndrome. Method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o select 30 cases of drug-induced Parkinson's syndrom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1 to April 2013.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30 cases of primary Parkinson's disease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With Madopa,comparing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treatment effect difference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we found tha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ignificant after statistical analysis(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uring the period of treatment(P>0.05). Conclusion iatrogenic Parkinson syndrome patients more women than men,with bilateral symmetry rigidity,reduce limb movement as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without cognitive dysfunction,tremor,low incidence of tremor amplitude is small,the effect of drug treatment is often poor.
Key words:drug-induced Parkinson syndrome;clinical symptoms;therapeutic effect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是因使用某种药物阻断突触后多巴胺受体或导致多巴胺耗竭而诱发的锥体外系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原发性帕金森病具有共同点和差异性,本文分析了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1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均在服药后出现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肢体运动减少、肌张力增高,震颤少,即使有也以运动、姿势性震颤多见。30例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均双侧肢体对称性肌强直、运动减少,占100.00%。仅3例患者发生震颤,占10.00%,震颤幅度较小。发病后进展迅速,症状左右对称,所有患者均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4.35±11.54)岁;体重45~80kg,平均体重(61.52±9.38)kg;病程10~35d,平均病程(22.64±5.36)d;其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22例;引起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药物包括氟桂利嗪12例、阿米替林4例、盐酸氟西丁6例、胃复安5例、利血平3例;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症状发生于服药后1~8个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将同期收治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46~87岁,平均年龄(66.84±12.24)岁;体重50~81kg,平均体重(63.67±11.63)kg;病程1~6年,平均病程(3.34±1.05)年;其中男19例,女者11例。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立即停用引起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药物。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巴丝肼片(商品名:美多芭,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每片250mg,含有左旋多巴200mg,苄丝肼50mg,国药准字H10930198)口服治疗,初始剂量为125mg/次,3次/d,饭后服用。之后根据疗效,逐渐增量至达到理想疗效,最大剂量不超过5片/d[2]。
1.3评价指标 显效:初始剂量用药后7d内临床症状消失,初始剂量下即可控制症状。有效:初始剂量用药后7d内临床症状缓解,增加剂量后可控制症状。
无效:初始剂量用药后7d内临床症状无改变,增加剂量至规定的日最大剂量仍不能控制症状[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 结果
2.1总有效率 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人体的黑质-纹状体通路中存在多巴胺和乙酰胆碱,其中多巴胺为抑制性递质,对纹状体内神经细胞产生抑制作用。乙酰胆碱为兴奋性递质,对纹状体内神经细胞产生兴奋作用。正常状态下多巴胺和乙酰胆碱保持动态平衡状态。一旦两者失衡,即可产生帕金森综合征症状。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是某几种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类型,给患者造成了额外的痛苦。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原发性帕金森病有许多相同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4]。
本研究对比了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原发性帕金森病等临床症状和药物治疗效果,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与病程进展均较慢,常呈现不对称发病。肢体震颤发生率较高,震颤幅度较大,常伴有非运动症状,一般采取多巴丝肼治疗可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5]。本研究中3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经治疗后达到显效12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高达96.67%。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均有明确的用药史,女性多于男性,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常呈现对称性发病,出现双侧肢体对称性肌强直、运动减少。肢体震颤发生率低,幅度幅度较小,可出现迟发型运动障碍。一旦确诊立即停用原因药物,采取多巴丝肼治疗后部分患者症状得以缓解,但部分患者症状未见缓解,治疗效果不佳[6]。本研究中30例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经治疗后达到显效9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76.67%,仍有23.33%患者在增加多巴丝肼用药剂量后仍未见好转。采用多巴丝肼治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不适较常见,未发生一例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停药者。
综上所述,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以双侧肢体对称性肌强直、运动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无认知功能障碍,震颤发生率低,震颤幅度小,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
参考文献:
[1]魏虹,刘芝修,李祥,等.31例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11):972-973.
[2]王文峰.美多芭方案应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10,5(7):21-22.
[3]曹国文,陶宏,张全英,等.一例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分析与救治[J].中国药学杂志,2012,47(7):565-566.
[4]张逊娟.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63例临床症状与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8(11):118-119.
[5]朱艳玲.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53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3):69-90.
[6]陈秋惠,杨宗辉,张颖,等.氟桂利嗪致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24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5):2983-2984.
论文作者:钟福刚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
标签:帕金森论文; 综合征论文; 患者论文; 症状论文; 药源性论文; 剂量论文; 原发性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