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杰荣
(钦州市中医医院 广西 钦州 535000)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急诊救治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诊高血压脑出血病人24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24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病人120例。对照组病人使用常规的方法实施临床诊断就治疗,而观察组的病人则使用急救治疗同时结合常规治疗,分析研究观察组与对照着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之后其NIHSS的评分要明显比对照组更优越,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即P<0.05。观察组病人临床治疗的时间要明显比对照组更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人的死亡率也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救治可以有效提升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以及降低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救治;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204-02
我国从本世纪初就开始步入老年化社会,全国范围内老年人口在不断增多。而高血压脑出血是现阶段老年病人高发心血管类的疾病。就当前临床治疗而言,其基本的发病特点为起病相对交急,发病之后临床症状往往较重,该病的致残甚至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为了有效的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本文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诊高血压脑出血病人24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析其治疗效果,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诊高血压脑出血病人24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病人120例,其中观察组120例病人中,男性病人64例,女性病人56例,年龄各不相同,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为83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59岁,平均年龄为63.5±3.4岁;对照组的120例病人中,男性病人62例,女性病人58例,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为82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60岁,平均年龄为63.7±3.5岁。所选取的240例根据临床的症状以及体征,于核磁以及CT扫描下得以诊断,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在年龄,性别以及体征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有可比性。另外240例病人全部排除了药过敏以及肝肾功能障碍等相关情况。
1.2 方法
使用头颅CT对患者病情实施诊断,在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情况下,对出血量较大的病人通过CT检查显示有占位效应。如果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则应该给予吸氧和心电监护,使用含量为20%的甘露醇125毫升快速滴注,每次4小时至6小时,同时使用40毫克的奥美拉唑以静脉滴注的方式输入以预防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现象。另外实施导尿和抗生素治疗,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应该控制好病人的血压,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持机体水分以及盐分、电解质的平衡。病情早期应该重视控制病人的血压,在病人收缩压>200mmHg以及舒张压>120mmHg的情况下,予以降压药,以力求病人发病24小时内把收缩压尽可能的控制在160mmHg水平之上,这样对病人的预后非常方便。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应该给予病人口服硝苯地平10毫克,和深度肌肉注射硫酸镁10毫克,含量为25%。注意重视对合并症的治疗。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析研究表可以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在NIHSS评分、住院治疗时间以及死亡率等方面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住院治疗时间以及死亡率对比
3.讨论
所谓高血压脑出血实际上是非外伤而诱发的脑出血,也可以称之为原发性脑出血或者自发性脑出血,该种疾病主要是在高血压同时伴随着脑内动脉变形而诱发的血压骤然上升的脑出血。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交通越来越发达,人们无形之中的运动量也逐渐降低,这使得人们的平均体重也在增加。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发病率有着不断上升的趋势,该病的发病对象以中老年人为主,临床特点是起病相对交急,病死率以及致残率也居高不下,这也是临床治疗与救治的全新挑战。
建立科学合理的急诊救治高血压脑出血体系,是提升高血压脑出血救治成功率的关键。作为医护人员应该具备临床医疗知识以及最佳的医疗职业道德,以此来应对急诊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各种突发状况,及时有效的实施抢救与治疗。科学合理的控制病情的改变,为深入治疗奠定基础。治疗之前以及治疗过程中应该严格的观察病人的体温、血压、意识以及脉搏等生命体征,同时实施记录。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该第一时间报告医生,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昏迷的病人应该去枕平卧,同时将其口腔中的异物清除。另外,脑内出现血肿以及脑水肿所诱发的脑疝是诱发死亡的关键因素,所以应该科学合理的控制病人脑水肿以及降低其颅内压,这也是抢救是否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李晓雷.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的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9):945-947.
[2] 陈胜荣.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救治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养生B,2014,(4):86-86.
[3] 肖素红.急诊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昏迷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0):118-119.
[4] 励勇,李江,曹庆华等.手术救治缺血性脑卒中动脉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1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45(12):3476-3477.
[5] 向飞,邓民强,汪逵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丹参酮ⅡA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动态变化[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131-134.
[6] 姜春菊.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救治及护理方法分析[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11(11):286-287.
[7] 金海明.微创清除术在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急诊救治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6(6):78-79.
[8] 黄海晏,岑艳冰,王武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院前救治的近期预后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5,26(12):2510-2511.
[9] 王志伟.7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救治与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9(9):128-128.
[10] 谢勇.院前救治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34(16):56-57.
[11] 顾育明.急救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转归的影响调查[J].医学临床研究,2012,39(11):2074-2075.
[12] 杨惠,胡志霞.1例脑出血伴高血压、肾炎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2015,23(1):80-81.
论文作者:肖杰荣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脑出血论文; 高血压论文; 病人论文; 急诊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