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老年妇女养老服务情况调查
□文/陈 莉 袁玥琪
(安徽建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合肥)
[提要] 我国老年妇女养老问题日渐突出,这个群体是社会上弱势群体,她们往往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小到生活大到情感,问题都更为突出。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到近200份问卷反馈,其中包括安徽中部地区如合肥,皖南如安庆,皖北如阜阳黄山等地区;最后,对问卷进行分析,提出全社会对老年妇女投入更多的关注和爱护,改善养老环境,切实保障她们的利益,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关键词: 安徽;老年妇女;养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老年群体将越来越成为一个系统庞大,内部结构复杂的群体,很多问题也日渐暴露出来。当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没有被解决时,它们就会不断积累,然后通过某种方式某一事件爆发,最后上升为社会性问题,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关注。宏观来说,这里要说的社会性问题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老龄化。老年群体中,有一部分老人,尤其是老年女性,她们往往处于70岁以上这个年龄段,儿女不在身边,老伴有的已经离世,且身体越来越差,她们面临寂寞,孤独……,老年妇女生活、养老问题的调查和研究很有必要。
一、问卷设计
问卷的设计是调查问卷至关重要的一环,此次问卷调查在2018年下半年进行,选择通过网络调查的方式来收集问卷。问卷借助于问卷星调查网,收集到了近200份问卷反馈,其中包括了安徽中部地区如合肥,皖南如安庆,皖北如阜阳黄山等地区,收集到了年龄段在50~70岁之间的老年妇女的情况。本项目主要研究的是当代老年妇女生活状况和心理情况以及老年妇女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深刻反映老年妇女该弱势群体在社会中处于边缘,合法权益受损这一社会问题,并最终通过研究调查对这个社会问题提出科学可行的意见。在研究调查中,本报告主要选择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三种调查方式和以文献法、问卷法、访问法为主的具体调研方法,通过定量、定性的调研来确保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调查情况的真实性。本报告主要调查对象包括处于各类情况的老年妇女及她们的子女,同时我们也走访了地方上多个养老机构,目的在于更全面的了解当前社会普遍的养老机制及条件设施,最终将借鉴国内外已成型经验与中国老年妇女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实证研究
为了真实了解当下不同区域不同层次老年妇女的养老情况,我们立足于实证研究。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和实地考察结果以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整理统计与分析,我们对当代老年妇女群体有了一个多角度、深层次的认识,较为客观的反映出当今中老年妇女有关婚姻、家庭和生活水平上的现状和对理想的养老方式的诉求。此次调查有助于更好地使养老模式明细化以及探求新型养老模式的优化趋势,给社会各阶层如子女、公共服务部门、老年妇女自身提供一定意见和建议,对减少养老问题的负面情绪累积、减少社会矛盾、缓解社会性问题有积极意义。鉴于实际上大部分老年妇女并不会使用网络,所以相应地,我们切换思路,把网络问卷调查的对象设置为中年妇女,企图从这一年龄层了解其母亲一代——老年妇女的现实生存和被扶养情况以及提前深入了解当下中年妇女生理和心理上的真实需求。当今社会瞬息变化,不同年代对养老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这也更为未来新型养老模式打下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一)对安徽中部地区(如合肥城区)老年妇女养老状况的调研。在考察老年妇女生活情况时,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在以问卷形式的调查中,鉴于老年妇女用网络答问卷的不可操作性,我们转向了中老年妇女,以此来间接了解老年妇女的生活情况。在问卷调查中列出了“子女或者孙子女照料”、“亲戚照料”、“配偶互相照料”、“政府、社会、集体照料”、“请保姆或者钟点工”、“自己还可以处理”、和“其他”这七种老年妇女可能的生活方式。后续调查中还添加了对现在生活的满意程度,选项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同时,考虑到间接得来的数据可能的不准确性,我们还加入对合肥市瑶海区两个小区两栋楼的随机实地考察,以及对合肥市瑶海区“久久夕阳红”养老院的详细勘察,以更加直观地体会到当下老年妇女的真实生存状态,同时增加了数据的可信度。通过以上方式得到的统计结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家庭、婚姻和生活方面。在调查的128份名老年妇女中,只有37名是在由子女、配偶、亲戚等家人照料,仅占总调查人数的约28%。此外,数据显示,128位老年妇女中有超过六成都在采取自行养老的方式,即大部分老年妇女生活起居均由自己照料。最后,在被调查者中只有4人在由保姆或者小时工来照顾自己生活。(图1)
5.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必须把握助推发展这一目标。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现阶段所有问题都要靠发展来解决。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什么都干不成”。“枫桥经验”是化解矛盾的典范。通过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当前的社会矛盾,主要表现为不同群体或群体之间因利益诉求不同所产生的人民内部矛盾。这些矛盾必须依靠调和或化解来解决,在化解矛盾中保稳定、促和谐。新时期“枫桥经验”不仅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经验,更是助推经济发展的经验。
从皖南皖北农村妇女访谈中老人的诸如“每天白天吃,晚上睡,日子过得没啥意思”、“我没啥文化,也没办法参加什么文艺活动”等言语无不显露老人因为精神慰藉缺乏而空落的心绪。
在同行评审结束之后,相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心还将对拟资助课题进行一系列评估,包括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原则的一致性、课题经费预算评估、申请人课题组织管理系统评估、申请人能力评估、与公共政策及需求的一致性评估等。
女性老人在生活各个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她们中经济贫困的多、经济不能自立的多、慢性病患病率高、健康状况差、需要护理的多、生活上对子女的依赖更强、独居、缺少照顾资源的多、丧偶、孤独的多、在家当家做主的少、兴趣爱好少、社会参与率低。造成女性老人弱势地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生理因素,如女性老人的平均预期寿命长其结果是丧偶独居的多。还有历史因素,如男女不平等的传统观念,结果导致女性的文化程度低、家务繁重却经济贫困等,还有一些政策的原因,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低、领取的养老金额少等。
理想的备份系统是全方位、多层次的。首先,要使用硬件备份来防止硬件故障;如果由于软件故障或人为误操作造成了数据的逻辑损坏,则使用软件方式和手工方式结合的方法恢复系统。
经济方面,在我们实地考察的20个城市家庭中,有8位老年妇女表示生活资金来源只有每月子女提供生活费。有4位老年妇女表示依靠每月退休保障金,同时由于子女尚未完全独立,有买房买车等考虑还需要给其子女补贴生活费。其他8位老人表示她们既有退休保障金,子女也会按月打来生活费。(图2)
通过问卷调查对安徽省内总体情况得出一定“面”了解,通过实地走访等各种调研方式,对皖南例如安庆,皖北例如阜阳进行“点”了解。在我国老年人中,相比于老年男性,老年妇女由于各方面因素,在社会资源分配上显现弱势地位,因此,老年妇女的养老问题面临着更多的困难。
图1 老年妇女的生活情况调查图
图2 老年妇女的医疗支付方式图
从皖南皖北农村妇女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做出一个合理的推断:皖南皖北比较贫穷的绝大多数老年妇女是在健康很难得到保证、无任何养老保险的情况下,完全居家养老。
不过,健康医疗方面,仍是当下困扰普遍老年妇女最大问题所在。在走访的老年妇女家中,我们发现:疾病、孤独已成为她们最大的敌人。她们当中,不少老伴辞世,子女成家,生活基本靠个人。
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认为,“养儿防老’是均衡社会成员世代间取予的中国传统模式”。这个根深蒂固的养老观念在所调查到的合肥市市区老年妇女中有了根本性的动摇,由图1可知,在谈及当下养老方式时认为“自己还可以”的老年妇女占所有被调查并回答这一问题老年人的60.16%。这表明有接近一半的老年人不再把子女看着是他们养老的唯一依靠。而经检验表明老年人的养老观念与他们的文化程度、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等因素不存在相关性,从而说明了这一观念的转变在老年人群体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体现了老年人在新的家庭结构模式下增强了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意识。
笔者通过对来自安徽皖南安庆的同学进行了调研,了解了老年妇女养老状况。75岁以上的10位女性老人,仅仅有一位因为儿子在外省,她选择自己单独生活,其他9位老年妇女都是和儿子媳妇居住在一起,老年养老都是子女承担。65~70岁的7位女性老人,年轻时有工作,孩子大学毕业在北京、上海、杭州上班,这5位女性老人,一年中一大半时间是在孩子所在的城市生活,养老问题有孩子承担,她们是拿着在县城的退休工资在大城市生活,生活还是有些拮据,她们的困惑也很明显,在大城市她们除了自己的孩子,外面的亲戚朋友少,即便生活了几年,也不是很容易真正融入大城市的生活。最困惑她们的是医疗看病不是很方便,所以,这7位女性老人,每年还都是有1/3的时间在老家生活,她们在老家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支撑,包括医疗在内的开销。但是作为“空巢老人”,老人也渴望能得到来自外地儿女生活照料。
(二)对皖北皖南农村老年妇女养老状况的调研。笔者通过对来自安徽皖北阜阳市的同学进行了调研,了解了3位老年妇女养老状况。甲老人,身体健康状况较差,老人丈夫年轻时,到淮南煤矿、天津等地打工,47岁时因病去世,老人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老人平常是一人独居,年轻时,没有正式工作,主要是在街道打扫垃圾、公共卫生,获得微薄的工资,不幸的是自己的孙子又得了脑瘤去世,所以,老人晚年时,精神有些恍惚,经常走在路上自言自语,她晚年是一个人独处。乙老人,60年代有一段很短暂的婚姻,之后性格变得很孤僻,不爱与人交往,她有自己的工作,40岁时领养了哥哥的儿子,可是领养的侄子却在22岁时意外身亡,老人本来希冀晚年有侄子陪伴,侄子的离去对老人打击大,老人晚年身体差,与周边邻居很少来往,精神太孤单,没人理解她的内心,没人愿意与她来往,她很善良、守规守距,晚年孤独。丙老人,有两子女,儿子从小患精神分裂症,发病时,街上乱跑乱吼,丙老人的婆婆年轻时丧偶,婆媳关系一直很难处理好,丙老人独自培养女儿,养活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儿子,10年前,丙老人的丈夫去世,丙老人患有严重的静脉曲张,75岁后大多时间需要卧床养病,下床行走困难,她的女儿已成家,丙老人靠退休工资,养活自己和精神分裂症的儿子,晚年生活质量差,担心将来自己走后,患病不能自理的儿子谁来照顾,只有女儿将来接着照顾精神分裂症的儿子了,老人放心不下。
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不仅要学习文章内容,而且还要学习文章的其他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呢?
我国退休年龄女性低于男性,再加上妇女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较差,因而老年妇女就业率大大低于男性老人。有养老保险的少,依靠家庭供养的多。我国老年妇女享受养老保险的人少于老年男性。在城市,不享受退休保险的老年妇女大多数靠有退休金的丈夫供养。加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对配偶和家属的津贴缺乏合理而明确的规定,导致作为家属的老年妇女完全依靠丈夫供养,丈夫去世后靠子女供。
此外,我们都知道如果医疗保障处理妥善,许多老年妇女在日常药品上开支的压力就不很大。因此我们调查了这128位老年妇女的医疗支付方式。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的老年妇女有基本医疗保险来支付相应医疗费用,另有40%老年妇女自己支付医药费,还有一部分人选择家人支付或者投保。
三、对老年妇女养老方式的建议
(一)政府方面。在老年妇女养老问题布置上,政府需要做好统筹主导者、保障者、监管者的角色,要通过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予以具体化。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民政部门牵头责无旁贷,这是当下社会普遍共识。但新形势下,养老服务业已经从原来的单一社会福利事业转变为兼具公益与市场的属性。适应现实需要,促进经济转型也是行业的重要职能之一,因此在这种趋势下,政府统筹布局尤其重要。政府要着力完善医疗配套设施,做到未来的医疗设施将所有老人都覆盖在范围内。要逐步构建一个全国性老年人的基本信息系统,作为长期照护、养老人才培训等。养老还要“按需分配”,养老资源梯度给予,对于情况不同的老人采取不同的帮助。政府还应该鼓励养老产业的发展,做到养老产业化,产业扩大化。以资源或者政府补贴作为杠杆,通过直接拨钱引导,或者围绕服务方向和质量进行引导。
(二)子女方面。子女的经济支持和精神陪伴是居家养老的一个重要环节。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因此我们有义务在父母高龄、失能失智时及时为她们提供精神和经济上的帮助。老年人在晚年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疾病缠身、内心空虚等。那么作为子女的我们万不能在父母生病时心生厌倦或者因为自己的生活压力就将父母置于一旁。在父母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及时耐心的为其解决,尽心竭力的为父母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养老环境。
陈化是消除钢渣膨胀组分的有效方法。传统的钢渣堆存方式,在数年的长时间下可以实现钢渣体积稳定,但时间太长。利用蒸汽陈化、蒸汽加压陈化来实现钢渣稳定化已经得到实际应用,采用蒸汽加压处理的陈化时间可以显著降低[37]。陈化过程中也可以加入CO2气体,改善钢渣体积稳定性,如日本钢管公司利用钢渣制成大块砖,然后装入密闭模具后通入饱和蒸气和CO2,五年后测定结果表明稳定性仍较好,而采用空气冷却则很难满足要求[38]。
(三)社会团体方面。在养老服务方面,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有效载体,既可以吸收政府公共资源,又可以利用市场资源,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有效组织志愿者,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要引导公益慈善组织重点参与养老机构建设、养老产品开发、养老服务提供,使之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力量。因此可以说,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面临着良好机遇,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社会组织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养老服务可分为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等类型,中国制定了“9073”养老目标。即90%的老年人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实现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实现机构养老。其中,机构养老主要面向失能、失智的老年人,要求提供专业性强、标准化程度高的老年照护服务;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则主要面向可以自理或部分自理的老年人提供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基本服务与增值服务相结合的多种类型老年服务。对社会组织而言,尊重老年人的需求,并在不同类型养老服务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是实现自身持续发展的前提。所以说,社会团体作为生力军投身老年妇女养老服务中去,可以很大程度地在实现辅助养老的同时,发展自身,提高社会影响力,实现双赢。
(四)老年妇女自身的改进。首先老年妇女需要意识到自己的弱势累积效应带来的晚年生活的困难,但切不可因此而过度担忧,自我封闭。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多加外出走动,结交好友,扩大自己的社交圈。精神上,应始终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打太极、广场舞等。同时,应当保持自己的思想独立,学会适当地向子女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不能因为害怕麻烦子女而将就度日。在力量可及的情况下,应多多发挥余热,不做社会的懒惰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出一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邸维鹏.黑龙江省养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32).
[2]陈淑君.黑龙江养老服务产业化探讨[J].商业现代化,2010(621).
[3]唐振兴.对发展中国养老服务业的思考[J].老龄科学研究,2014(4).
[4]葛笑.养老服务领域公私合作问题研究——以南京市鼓楼区“心贴心”老年服务中心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4).
[5]李娟,丁良超.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看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协同关系[J].理论探索,2019(2).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学团队(编号:2017jxtd029)
中图分类号: C913.7
文献标识码: A
收录日期:2019年6月18日
标签:安徽论文; 老年妇女论文; 养老论文; 安徽建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