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晶华
黑龙江省妇幼保健院 150008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干预护理对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的抗抑郁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360 例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A、B、C 组,各 120 例。A 组给予降压药物治疗,B 组在 A 组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物治疗,C 组在 A、B 组基础上给予适当干预护理。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抗抑郁效果,并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抑郁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抑郁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期间,对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给予适当干预护理能够优化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伴心理障碍;干预护理;抗抑郁药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相当多的人群都处于焦虑、抑郁伴发高血压的状态,抑郁、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或精神障碍疾病,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会影响重要脏器,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抑郁和焦虑与高血压关系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本研究以某院收治的360 例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干预护理对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的抗抑郁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某院 2011 年 3 月至 2013 年 8 月收治的360 例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 194 例,女 166 例,最小年龄38岁,最大的82岁,平均年龄(63.4±5.7)岁,病程最短的2年,最长的10年。将这360 例患者随机分成A、B、C 组,每组各 120 例。A 组患者男 61 例,女 59 例,最小年龄40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62.8±5.3)岁,病程最短2.5年,最长9.3 年;B 组患者男 65 例,女 55 例,最小年龄38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63.1±5.6)岁,病程最短2.0年,最长9.7 年;C 组患者男 66 例,女 54 例,最小年龄39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64.1±6.2)岁,病程最短2.3年,最长10.0 年。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A 组采用降血压药物治疗,B 组采用降血压药物及抗抑郁药物治疗,C 组在 A、B 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适当干预护理。在治疗中,三组患者的降血压药物都采用常规剂量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B 组和C 组的抗抑郁药物都使用氟西汀,针对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产生的心理问题对 C 组患者采取适当干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监督患者定期口服降压药物
医护人员要监督患者定期口服降压药物,每两个小时要测一次患者的血压,做好相应的记录,如果患者的血压出现异常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并迅速给予对
症处理。护理中要很据患者的病情以及心理状态及时调整合理的用药剂量,保持患者情绪稳定,提高临床疗效。
1.2.2 对患者心理的各个细节进行全面干预
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加深患者对自身病情的了解和心理接受程度,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引导其树立正确面对疾病的意识和信心,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以及护理。
1.2.3 饮食、行为干预
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日常饮食、卫生习惯、运动情况等方面加以干预,合理安排患者的日常饮食,调整患者的营养结构,使患者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供应,同时注意保持病房的整洁、舒适和安静。医护人员要禁止患者吸烟、酗酒,使其认识到吸烟、酗酒对疾病的影响,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4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的前提是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患者入院之后,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加强沟通,对患者悉心呵护与照料,使患者能够正确宣泄不良心理情绪。医护人员要与患者的家属、亲朋好友积极沟通,使其给予患者一定的精神和经济支持。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统计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平方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
比较采用X?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评价指标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状况等,41分为正常,评分越低,说明患者的精神状态越好,评分超过50则判定为抑郁患者。采用生存质量评分量表(HRQOL)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理状况、心理状况、精神状况进行综合评估,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反之越差。
2.结果
2.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 SDS 评分比较
三组患者在治疗之前都存在一定抑郁心理,A、B、C三组的治疗前的SDS 评分分别为(53.12±6.14)、(52.87±2.26)和(52.59±2.43),对三组数据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A、B、C三组的治疗前的SDS 评分分别为(51.46±7.41)、(50.24±2.77)和(49.31.1±2.04),治疗之后B 组患者的抑郁状况比 A 组明显降低,C 组患者的状况改善较 A 组更为显著,并且明显优于 B 组,对三组数据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 HRQOL 评分比较
对三组患者在治疗之前的HRQOL 各因素进行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B 组患者 HRQOL 各因素评分较 A 组明显提高,C 组患者 HRQOL 各因素评分的改善与A 组相比,提高更为明显,并且优于 B 组,A、B、C三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血压以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其治疗需要长期服用药物。高血压患者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状况,这不仅不利于高血压疾病的治疗,而且还加重患者的抑郁症状,从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破坏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对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要在治疗高血压的基础上使用抗抑郁药物,对患者高血压的治疗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效果最佳的是在使用药物的基础上配以适当的护理干预。相关研究表明,对患者关心与重视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因此,合理应用护理干预进行辅助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生理、心理因素,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干预护理不仅包括对患者生活上的干预,还要督促和鼓励患者积极运动、进食,并且注重患者的心理方面,积极鼓励患者,倾听患者,使患者树立疾病治愈信心,这样不仅不会影响患者的药物治疗反而在生理上促进患者药物的吸收,心理上促使患者坚持用药,全面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从而有利于患者生活品质提升,恢复健康的日常生活。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治疗之前,三组患者均存在一定心理障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B 组、C 组患者抑郁状况较 A 组都有明显改善,且C 组患者的改善状况最为明显,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还采用HRQOL 对三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在在进行治疗之前,三组患者HRQOL 各因素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 组、C 组患者者 HRQOL 各因素评分较 A 组都有明显改善,且C 组患者的改善状况最为明显,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的报道情况一致。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时,合理应用干预护理,可以对治疗产生很好的辅助作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护理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彭俊秋,耿东霞.术前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行 PCI 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687-689.
[2]黄惠凤.探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及体会[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2,25(10):277-278.
[3]李小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气管内吸引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9):2984-2986.
论文作者:黄晶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7
标签:患者论文; 高血压论文; 三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障碍论文; 抑郁论文; 评分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