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而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带来了日趋严重的交通问题。近年来,国内不少城市引进国外的TOD模式并进行发展与研究,以此控制城市的无序蔓延。本文以TOD模式下的成都市BRT为例进行介绍阐述,并以二环路快速公交环线为例对成都市未来BRT发展进行分析与展望。
关键词:TOD模式;成都市;BRT;城市发展;
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惊人。城市负荷压力大、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土地资源紧缺、交通压力大等城市问题,城市人口仍在不断增长。而在这些城市问题当中,城市交通问题日显突出。在此问题面前,盲目地扩建城市道路并不能从源头上解决城市的发展问题,反而只能继续恶化城市环境。
成都同样存在着以上城市问题。近年来的城市问题不断扩大,土地资源紧缺、城市道路交通压力迫使成都急切需要寻找一条适合城市发展并长期有效的发展道路。TOD模式主要解决一下几点城市问题:(1)通过强力的公共交通减少小汽车的出行,从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2)通过减少小汽车的出行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3)均衡分布城市空间和人口,提高城市土地使用率。(4)将传统以城市空间结构为主导的规划方式转变为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方式来引导城市科学合理发展。同时,在探索中前进的TOD模式发展背景下,成都首条BRT公交路线——二环高架快速公交环线也于2013年开始服务于市民。并且成就为成都首创的高架上的BRT。
2 TOD模式与BRT的相关理论
2.1 TOD模式的基本内涵
TOD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强调公共交通在社区和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概念由新城市主义代表人物彼得•卡尔索尔普提出。
TOD主要分为城市型TOD和社区型TOD(如图2-1,图2-2所示)。前者是指位于公共交通网络中的主干线上,将成为较大型的交通枢纽和商业、就业中心。一般以步行10分钟的距离或600m的半径来界定它的空间尺度。后者则不是布置在公交主干线上,仅通过公交支线与公交主干线相连,公共汽车在此段距离运行时间不超过10分钟(大约5公里)。从而衍生出三种TOD基本单元模式:中心型TOD,节点型TOD和社区型TOD。
3.3 对二环高架BRT的适应性分析评价
TOD模式下,快速公交系统无疑是最适合这一发展策略的公共交通选择。其优越性结合了普通公交和轨道交通,是一种介乎于两者的TOD模式下最理想的交通方式。接下来在二环高架BRT运营两年多以来对其适应性作出评价。
(1)二环路作为成都市区内的主要环线,沿线商业及住宅分布密集。有利于实现TOD模式中最重要的目标——提升城市土地利用率。(2)在市内重要交通节点与目前现已建成的地铁1、2号线路合理衔接(分别有火车北站、蜀汉路栋、倪家桥站、牛市口站等)。(3)成都市公交出行所占比例为28%,而二环快速公交环线与二环路平行建设,所以快速公交与普通公交的站点结合也显得至关重要。(4)环形BRT全程无红路灯,所以不存在交通高峰期压力的状况。并且起到了推动外环经济的作用。(5)在提高了居民出行便捷性和出行品质的同时,快速公交的票价并没有较普通公交上涨。
4 成都BRT发展前景展望
在二环高架快速公交运营两年多以来,BRT给成都市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与舒适。由此可看出BRT的受欢迎度非常高。
对于正处于规划中的多条BRT线路,做出如下展望。
(1)就在2014年11月,成都第二条BRT——凤凰山高架已经开建。该高架起于北二环外的北星干道,向北依次经过升仙湖、中环路、三环路和凤凰山,止于天回镇,与金芙蓉大道相连,全长7.8公里。此
(2)成都中心城区三环路与二环路具有类似特点和优势,在三环路建设BRT快速公交已被成都市规划部门纳入了规划考虑当中。三环路作为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关键的交通环线,交通功能非常重要。
(3)除此以外,通往天府新区、温江、双流、新都等地的快速公交线路都在规划当中。将以主城为核心的,各卫星城为分片区的城市规划布局与多条BRT公交线路的“多网融合”形态相结合,不仅有利于TOD模式在成都市的发展,而且对于推动成都市的经济结构优化发展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R]2004.8
[2]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R],2004.8
[3]戴宾.成都现实与未来.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M],2006.5
[4]肖鹏.成都市二环路快速公交的适应性评价.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1
作者简介:郑函武(1993-),男,四川省达州市人,民族:汉,职称:硕士研究生,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设计与理
论文作者:郑函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1
标签:成都市论文; 城市论文; 公交论文; 成都论文; 快速论文; 模式论文; 环线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