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过近几年大规模的配网改造,配网故障率大大降低,但由于诸多原因的掣肘,配网运行的安全管理仍然有待提升。本文作者结合配网运行故障案例,对配网运行的安全管理作出分析,希望对读者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配网运行;安全管理
配网点多面广,配网运行的安全管理分两条线管理,一条是加强配网运行安全管理的组织措施;另一条是创新配网运行安全管理的技术措施。
1配网运行故障
1.1配网运行故障信息收集
(1)故障信息来源渠道:当线路发生故障时,用户往往是事故第一信息的知情者。但往往由于信息的单一性,导致事故信息未能及时反馈到抢修人员。所以应结合地理特性,在聘请一定数量的群众护线员,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置群众性护线组织。采用经济鼓励的方式,提高群众护线员的积极性。并定期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工作,使群众护线员对电力常识有一定的了解。从而通过群众护线员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使事故信息反馈更加通畅及时。
(2)故障巡视:可利用变电所内设置的故障录波仪对故障性质及范围进行比较精确的定位。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上述继电保护动作、接地短路指示器动作等还应视具体情况根据线路布局进行综合考虑,才能使故障危险点容易寻找。同时要求分析尽量做到准确无误,竭力避免因误判断而造成抢修车辆及人员的南辕北辙。
(3)用户故障应对策略:提倡安装带零序保护的真空断路器。在近几年的巡视工作中发生,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45%是由客户内部故障引起。由于单相接地故障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在巡视过程中往往不能及时发现。而客户高压进户现往往采用隔离开关与跌落式相配合的方式,当发生单相接地时不能有效隔离。采用零序保护的真空断路器进户后,能对单相接地故障进行保护动作,从而减少10kV线路发生单相接地的概率。
1.2配网运行故障类型分析
装置动作类型及特点,对故障性质及范围进行大致定位,以便提前给配网运行故障"对症下药"提供依据:
(1)差动保护、瓦斯保护动作。差动、瓦斯保护动作等一般属于变电所内部故障原因造成,具体情况应视变电所高压侧断路器及其保护装置动作情况而定。
(2)电流速断保护动作跳闸。电流速断保护范围,在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发生短路时,保护范围最大,占线路全长的50%左右。而当线路处于最小运行方式时,保护范围最小,约占线路全长的15%~20%。因此,若发生电流速断保护装置动作跳闸,则说明故障点一般大多位于线路前段(靠近变电所侧)。
(3)过流保护装置动作跳闸。过流保护装置的保护范围为被保护线路的100%。但通常过流保护装置同时设有延时继电器,在与速断保护装置配合使用时,一般在线路后段发生故障才动作跳闸。
(4)电流速断保护与过流保护同时动作跳闸。此种情况一般说明故障点位于速断保护与过流保护的公共范围,故障点大多位于线路中段。
(5)距离保护装置动作跳闸。距离保护装置动作跳闸一般为线路相间短路造成。其中一段保护范围为本线路全长(由电源点计算)的80%~85%。而二段保护则除了保护本段线路的末端和下一段线路外,还兼顾为一段保护的后备保护。
3配网运行故障案例分析
(1)技术创新提升抢修效率
某10kV线跳闸,为了巡视10kV#3环网柜,工作人员凭记忆回忆该环网柜位于国道附近一条支路路边,但是由于城市规划原来的小支路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草皮绿化,现场和操作人员记忆出现严重不符合现象。现场周围环境偏僻,多为未开发的荒地,更无明显建筑物可供参考。本次工作人员隔离故障耗时72分钟。为防止此类现象发生,将设备的GPS地址代码设置在线路图上,工作人员拿到图纸即可在车载GPS导航仪上输入GPS地址代码,根据GPS导航仪的导航,轻松到达。
(2)管理创新降低故障率
10kV线速断跳闸,重合不成(同杆),经巡线发现10kV线路26#杆进线开关搭头线烧断短路引起跳闸,检查人员现场检查发现用户故障导致相间短路引起进线开关上桩头搭头线烧断短路引起该线线跳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建议加强对用户用电指导和检查,使得故障率在以后可大幅下降。
(3)方式灵活提高供电可靠率
10kVA线保护动作跳闸,重合不成,经巡视为A线#4柜故障,B线无故障试送正常。考虑到影响居民用户较多,申请A线#2柜-A线#5柜事故处理。前段进行试送,试送正常;后段负荷由其他变电站另外一条10kVB线带供。带供完成后,无用户停电。在处理故障过程中要灵活多变,在把握原则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为居民提供最好的供电服务。
3加强配网运行的安全管理
3.1管理组织措施
(1)加强对线路、设备进行巡视。采用计划巡视与特殊巡视相结合的方式,使巡视方案更加缜密。尤其是负荷高峰期,更要加大巡视力度,及时掌握配电线路及设备健康水平,对处于二类障碍的设备及线路进行登记,及时安排计划检修进行消缺,使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2)在配网落雷率较高地段装设线路避雷器,提高配电线路耐雷水平和供电可靠性,避免线路遭受直击雷或感应雷时发生故障。
(3)动员具备条件的重要线路用户建设备用电源,这样不仅减轻配网事故抢修压力,同时在高故障率状态下能让抢修人员将抢修力量用到"刀刃上。
(4)在负荷高峰期到来之际,要做好负荷预测工作,同时积极配合调度部门对变电所部分相关继电保护装置动作值进行重新整定,防止在负荷高峰期造成继电保护装置误动作使线路跳闸。
(5)对配网工作人员配备进行梯级配置。建立事故预备队,完善组织应急机构。当突发大面积停电事故时,有效组织人员进行抢修,最大可能减少因人员因素导致事故抢修时间过长。
(6)加大线路环网化建设。配网线路大都采用辐射型网络,环网性线路建设较城区滞后。当线路发生故障时,往往牵涉停电范围较大,极大的影响了供电可靠性。通过建设环网性线路,使线路形成“手拉手”模式。当发生线路故障后,通过分段断路器和联络型断路器组合可最大限度的减少故障停电范围,提高供电可靠性。
(7)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并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开展经常性的事故演习活动,是出色完成事故抢修工作的重要保证。
针对故障情况携带充足的抢修工具、器材及仪表,避免在抢修工作中出现“等米下锅”的情况影响抢修效率;对现场人员分工及操作程序进行统筹安排,使抢修工作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这需要平时在事故应急预案和事故演习中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熟练的演练。
3.2管理技术创新
(1)人员专业配备合理
首先,“找寻设备”和人员的技能水平没有关系。其次,对每名成员定期组织培训,对所有型号环网柜、柱开都熟练掌握操作方法。打通变电、线路之间的壁垒,不存在因不会操作开关而导致的故障隔离时间的延误。
(2)配备存储图纸的手持终端
地区用电负荷较密集,线路运行方式较为复杂,不仅城区范围内多为手拉手环网供电,而且农村地区也是手拉手供电,以前抢修负责人接令出发时只随身携带跳闸线路的图纸,需要参阅其它图纸则要找寻附近内网电脑或派人回工区打印。现在则可通过手持终端进行自由查阅。
(3)利用GPS地址码反应设备地理位置
电力配网运行的安全管理提升关键的一点就是有详细的路径图,抢修人员能直观的明确设备位置,仅凭PMS图查找故障直接结果就是故障查找费时费力,故障点查找到后进行故障点隔离、非故障段负荷转移的操作耗时较长。在PMS图纸在每个设备处标明地址码,查找起来方便快捷。
4结束语
随着国网公司“大运行”体系和“三集五大”全面建设,对配网运行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结合理论学习,立足现场实践,不断总结,全方位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配网运行的安全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万洪文.浅谈配网安全管理中风险控制[J].电子测试,2016,01:149-150.
论文作者:王艺源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故障论文; 线路论文; 动作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事故论文; 发生论文; 保护装置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