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出路——高校购书经费短缺之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短缺论文,经费论文,出路论文,困境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些年来,世界各国图书馆普遍存在着由于出版物价格持续上涨而导致购书经费短缺的矛盾。按国际出版物市场价格上涨率系数规定,出版物价格年上涨率应在15%以内才算合理。然而,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我国出版物价格年上涨率从1987年以来高达35%左右。其上涨幅度远远超过了文献购置费的增长幅度。外文书刊也由于自然调价和汇率的变动,其价格年上涨幅度高达80~100%。出版物大幅度涨价造成了文献入藏量的急剧下降;亦引起个人读者购书量明显降低,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读者不断增加的文献需求与可供阅览的新入藏文献逐年减少的供需矛盾。为此,广大读者怨声载道,纷纷抱怨新入藏文献品种少,复本少。各界图书馆同仁虽然采取了诸如“舍书保刊”、“压缩范围、保证重点”等措施,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以上权宜之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国家在短时期内没有能力对教育文化事业加大投入比例。在购书经费投入少,且出版物价格持续大幅度上升,使购书经费比例逐年递减的情况下,图书馆必须坚持开源节流,挖掘内部潜力,用好有限的购书经费,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现有文献资源,才能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变革的要求。针对高校图书馆面临的这一困境,作者不揣冒昧,试提出以下对策,以求教于专家和同行。
一、食百家食,多渠道筹集资金
1、尽量争取校领导的重视、支持,以期获得较多的购置文献费用。据作者所知,高校图书馆能获得《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的拨给图书馆教育总经费的5%已属不易了,要想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增加购书经费,就要努力去争取,这也不是绝对不可能的。能否争取得到较多的购书经费,虽然要受学校总经费条件的限制,但我认为关键还在于学校领导将图书馆摆到什么样的位置上。在校领导眼中,图书馆对学校教学科研的作用是重要还是比较重要,或者是非常重要。图书馆应以满腔的工作热情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效率显示自己在教学科研中的重要性。此外,争取得到学校的专家、知名人士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让他们从不同的方面向校领导呼吁增加对图书馆购书经费的投入,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搞好校内横向协作与联系,从各系部创收经费中获得部分经费作为购书经费。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招生制度的改革以及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的引入,高校的各系部也充分开放搞活起来,这些系部在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亦获得了相应丰厚的经济效益。我认为,应该由具有约束力的文件明文规定,对各系部的创收经费应按比例提取部分经费给学校图书馆,作为文献购置费,以弥补文献购置费的不足。
3、打破图书馆传统的完全无偿服务的旧观念,合理开展有偿服务。在坚持以无偿服务为主的同时,根据各馆的特点,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其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有偿服务,以弥补购书经费之不足。但也并不排斥适当、合理地开展一些有偿服务,通过有偿服务深化了服务内容,又方便了读者,增加了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费短缺的矛盾。
4、加强与国际、海外的交往,争取获得书源或财源。伴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世界银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国外一些民间组织都对中国敞开了大门。我国的许多高校通过对外联系与交往,由官方或非官方的渠道,得到了世界银行的贷款,获得了大批的赠书。一些有志于报效祖国、身居海外的炎黄子孙纷纷解囊相助,赞助高校图书馆。如包兆龙图书馆、邵逸夫图书馆等。各高校图书馆应广泛搜集信息,加强与国际、海外的信息、学术交流,加强与国际、海外的各团体组织的合作、联系,在不违反对外交往政策的前提下,利用各方式,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捐赠和资助。
二、加强内部功能,充分利用有限的经费和馆藏,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
1、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及变更情况,及时调整文献采集原则,合理采集文献。为了避免高校图书馆因经费不足而出现的入不敷出、寅吃卯粮的情况,必须随着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变更情况调整文献采集计划,以确保急需的专业文献优先及时入藏,让“好钢用在刀刃上”,达到较佳的馆藏结构。为此,要掌握宽严结合的采集原则,即:专业文献从宽,相关文献从严;品种从宽,复本从严;中文从宽,外文从严;影印从宽,原版从严。
2、深入调查读者需求,精选入藏文献,确保馆藏质量。为此,在学校图书情报委员会下设文献采访委员会。文献采访委员会由各系部专业水平较高、热心此项工作的教师和图书馆有关人员组成,并由文献采访人员牵头。采访委员会的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别审定和推荐自己负责的专业文献,把好采访文献的质量关,确保参考价值大,信息密度高的专业文献优先入藏,杜绝入藏质量不高参考价值较低的文献。此外,参加国际性和全国性的书市,了解最新出版动态和有关信息,直接有计划、有重点补充文献,这也是确保馆藏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3、开展委托复制,节约购书经费。我国各类型图书馆一方面捉襟见肘,经费不足,另一方面又各自为政,搞所谓“小而全”、“大而全”,重复采集文献,造成了很大浪费。文献价格大幅度上涨造成了文献入藏量减少,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给图书馆工作增加了压力,从这个意义来讲,这是一件坏事。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因文献价格上涨导致的各种矛盾对实行资源共享、开展委托复制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人们千方百计寻找节约经费的途径,自然就应首先从改变“小而全”,“大而全”的情况入手,按行业、按地区实行资源共享,进行委托复制。随着购书经费的日趋困难,委托复制的呼声愈来愈高。各省市和各高校的图书馆间相继开展了互惠的委托复制工作,即加强了各馆间的相互交流与协作,又节约了相当可观的一笔经费,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4、广泛开展国际国内文献交换,不断充实馆藏。利用校刊、学报及其它有特色的专业书刊的复本,与国外对口专业的有关机构开展文献交换,以期获得参考价值高、价格较昂贵且通过购买途径难于购得的外文原版文献。开展国际交换首先要确定交换的对口机构。要查明对方机构是否属于文献交换的对口机构,只有在弄清对方机构的专业性质、研究方向、学术水平等问题后,才能最后确定是否与之建立文献交换关系。其次,开展国际交换应掌握对方有什么科研成果,有些什么出版物有交换价值,是否有建立交换关系的必要。最后,要摸清对方需求情况,在采购本国文献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多购一些复本,以供国际交换之用。至于与国内的相关院校、单位开展文献交换,互通有无,互调余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少花钱或不花钱补充到有价值的文献。
5、改革传统的读者服务方式,以室内阅览为主,最大限度充分利用现有文献资源。目前,因经费短缺之故,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平均每种不到3册,期刊则更少若改为以室内阅览为主,新书入藏后,分别陈放于教师和学生阅览室,仅供室内阅览,并辅以复印等必要手段,等一至二年后,再投入外借阅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提高文献利用率。
三、强化服务功能,开展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在开发文献资源的深度上下功夫
我国图书馆界一方面惊呼文献资源匮乏,另一方面又在为现有文献的利用率之低而感叹。文献利用率低下的原因固然与整个社会大环境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到图书馆来学习读书的人数减少有直接关系,但它与自身未练好内功,未能发挥图书馆的现代服务功能有着极其重要的联系。读者服务工作不仅满足于让读者获得所需的一本书、一份期刊或所需信息的篇名目录,还要让读者获得经过搜集、加工、整理后的系统而完整的信息。如围绕学校教学科研以多层次、多形式的信息编译报道充分开发文献信息资源,进行信息交流、参考咨询、定题跟踪等,以节省教学科研人员的前期劳动,让他们尽快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多出、快出科研成果。
四、加强高校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尽快实现资源共享
我国图书馆界自动化网络建设之所以进展缓慢,据称经费缺乏是其重要因素。然而据笔者所知,全国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近几年用于自动化建设的经费并不少。很多高校图书馆不仅有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网络系统,有的高校图书馆还购置了小型机。在软件开发上,各图书馆重复低层研究开发,由于人力、物力、技术水平等限制,开发出的产品适用性差,通用性不强,诸多方面不尽人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宝贵的时间。依笔者愚见,中国在短时间内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化,不如优先考虑利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光盘技术实现文献资源共享还现实一些。光盘是利用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信息存储技术。它一经问世就对图书情报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光盘现已有三代产品。CD-ROM为第一代光盘,称只读光盘。CD-ROM系统主要由微型计算机、光盘驱动器、CD-ROM光盘、工作软件、打印机等构成,使用最广泛的就是CD-ROM。WORM称为一次写多次读光盘,为第二代光盘。E-DRAW为第三代光盘,称可擦除重写光盘。光盘技术发展非常迅猛,现已出现显示文字、图象、播放声音录像的光盘CD-I。利用光盘存储量大,价格相对便宜,可一次投入、多次使用的特点,在我国图书馆界,首先在高校图书馆建立数据库,开发出高校图书馆系统的CD网络,以期加强高校系统乃至于全国的文献资源共享,获得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此外,加强本地区、本行业间的馆际互借,切实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亦不失为充分利用现有文献资源的一种有效措施。馆际互借、资源共享虽是老话题了,但真正开展起来的馆并不多。究其原因,无非是“不予人”,“不求人”的小农意识在作祟。为了避免重复购置,节约文献经费应尽快拆除各自设置的壁垒,将若干个高校图书馆联成一个有机整体,把一个馆藏数十万册的图书馆,通过馆际互借、资源共享,变为馆藏为数百万册、上千万册藏书的图书馆;将那些用于重复购置文献的经费,用于购置其他急需而又缺乏的文献。
除上述对策外,延长开放时间,加强文献的宣传报道等也不失为充分利用馆藏资源的有效方法,限于水平和篇幅,不再一一赘述,一管之见,谬误难免,尚请专家、同行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