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讨:学术期刊影响力研究——“核心期刊”评选与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影响力论文,学术期刊论文,核心期刊论文,专题研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于如何看待“核心期刊”评选与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这个问题,学术圈内外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这里我只想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核心期刊”有比无好,多头比寡头好
近年来,人们对“核心期刊”的负面作用及所产生的异化现象批评较多,这既说明“核心期刊”评选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编辑、管理者的注意,也反映出人们盼望有一个公正、合理、完美的评价机制来评价学术成果、评价学术期刊质量的心情。心情可以理解,但如果批评太过,那就等于否定了。谁都知道,以考生的一次考试成绩来判定他能否进入重点大学、非重点大学、专科学校是很不科学的,应当对考生的综合素质做全面考核才对。但是,在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之前,通过考试来录取考生不失为一个次优的办法,因为它简单、易操作,减少了许多人为的干扰。目前的“核心期刊”评选,是四年或两年重新对学术期刊作一次评价、排序,这就等于通过各自所设定的科目(量化指标)对期刊的优劣作了一次技术考核。当前最需要做的是如何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的实际,科学地设定各项指标参数,使评价机制更完善、更体现学术期刊的现状,促使各类期刊优胜劣汰,步入良性循环,而不是又倒退回到过去那种你好我好他也好、办刊人自娱自乐、缺乏竞争意识、水平高低由上级领导说了算的境况中。
二、“核心期刊”在评价学术期刊中存在的问题
把“核心期刊”引入中国,并用它来对学术期刊进行客观评价,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显露出两个问题:一个是它的“滞后性”,一个是人为造成的“泛滥性”。之所以说它“滞后”,是因为无论北京大学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还是中国社科院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使用的数据都是两年前的,所以,不管你现在质量提高,还是下降,都得接受两年前这个结果,而且一用就是四年。南京大学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相对要好一些,使用的是前一年的数据,但公布后也要用两年。所以,我希望中国人民大学新成立的“人文社科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争取将时滞缩短,也希望学术界、期刊管理层在评价学术期刊时,能将四家的结果综合起来。这样“多头”结合所做出的评判,可能效果会好一些,更接近实际,也可以弥补“过去时”与“现在进行时”所造成的心理落差。
之所以说它“泛滥”,是因为被收入“核心期刊”的杂志一版比一版数量多,这与目前中国学术期刊的现状是不相符的。我相信,既然某一期刊能够入选,肯定是有各种技术指标做支撑的,但人们会产生疑问,如果大部分期刊都成为了“核心”期刊,那么“核心”二字又作何解释呢?按照“核心期刊”制定部门对“核心期刊”的定义:“某学科(或某领域)的核心期刊,是指那些发表该学科(或该领域)论文较多、使用率(含被引率、转摘率和流通率)较高、学术影响较大的期刊。”那就应该是数量比较少且具有代表性,而现在的情况是,数量比较多却看不出代表性。我知道,每次新版“核心期刊”修订前,不少质量下滑的期刊惴惴不安,多方打听,多方做工作,造成“核心期刊”修订部门的压力很大。因此,就连南京大学的“CSSCI”也不得不在正版之外,于2008年又搞了一个“扩展版”。但正如人们私下议论的,“物以稀为贵”,如果连“核心期刊”制定部门也没有了“核心”的底线,那又何必搞什么“核心期刊”而费力不讨好呢?人们担心,久而久之,“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会不会变成“期刊要目总览”?
三、核心期刊与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有没有关联
客观地说,凡是影响力大的学术期刊,肯定都被各种“核心期刊”制作单位收录其中,而且推出“核心期刊”的初衷,也是想通过各种技术指标,动态地反映出某一学术期刊质量变化的轨迹和辐射力的强弱。正是由于“核心期刊”机制的引入,使得众多的学术期刊从过去那种缺乏外在评价、自我感觉良好,转向了以提高学术质量、吸引优质论文、优化学科选题、增强编辑责任为目标的追求。当然,由于数据本身有滞后性,也不是所有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都能在“核心期刊”中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这也是今后“核心期刊”在修订时需要不断改进的。
判断一个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大小,除了“核心期刊”的排名次序可做参照之外,还有两个不可忽略的参照,这就是同行评价与管理层评价。
所谓同行评价,主要是指学术界同行与期刊界同行对某刊所发文章的总体质量和编辑总体水平的评价。看一家学术期刊一年来文章的总体质量,主要是看它一年中编发了多少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翻阅各种期刊合订本,无论影响力大小,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总能找到几篇不错的文章。但是,一本学术期刊一年之中发一两篇优质论文并不难,难的是一年或数年之中每期都是优质论文而无劣质论文。所以,优质论文的多少,应是判断一本学术期刊影响力大小的重要依据。看一家学术期刊编辑的总体水平,主要是看该学术期刊的总编辑与编辑在文章选题的策划、优化、编辑、校对诸多环节中,在发现新人、推出新人、推动学术创新中,究竟发挥了多大作用,做了多少工作。
所谓管理层评价,主要是看该刊有无偏离或放弃当年创办时所制定的办刊宗旨,是否认真兑现当年创办该刊时所做的承诺,在出版质量方面是否也在不断的提高。这里所说的“出版质量”,不是指期刊本身印刷得多么精美,而是指每一期的文章、栏目、字号,在编排、设计上如何符合学术规范、体现视觉美感、展示中华学术神韵,与高质量的文章浑然一体,它体现着办刊人在满足读者审美需求方面花费了多少心血。
总之,一本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大小,文章的学术质量是外在的,编辑出版的技术质量是内在的,两者相辅相成,代表着一本期刊的总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