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融结合简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产融结合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结合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中国金融业向民营资本的逐步放开,中国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为多样化。
一、产融结合一定有效吗?
中国民营企业已经开始进入中国的金融业,有的民营企业已经涉足中国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及基金等领域,以期将金融业连接在自己的产业链上。如“民生系”成功推出民生银行、民生保险、民生证券;“德隆系”投资控股了3家国内上市公司,参股和投资多种行业的数十个公司。投资控股和参股公司的业务范围涉及农业开发、食品加工、矿产开发、房地产业、制造业、汽车零部件业、金融业、旅游业、文化娱乐业、物业及酒店业、进出口贸易以及高新技术开发等多个领域。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民营资本控制着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的14.6%,控制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比例不低于7.4%,对证券公司的控制程度超过13%,控制着中国50%的金融租赁公司。
民营资本进军金融业为中国金融业的体制改革及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也拓展和深化了产融结合的内涵和形式。然而在中国产融结合的新形势下,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现象。如“德隆系”引发的证券市场风波及目前被关注的“周正毅事件”。面对金融领域暴露出的这些问题,人们不禁要问,产融结合一定有效吗?实际上,产融结合是产业投入产出过程与金融业融通资金过程的结合,它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它并不涉及这种结合所产生的结果是有利于还是不利于经济发展。在实践中,产融结合会产生有效、无效和负效三种结果。因此树立产融结合的有效观,避免无效或负效的结合是产融结合问题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
二、产融为何联姻?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是产融结合的基本方面,实现这种结合的基础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追求不断增值的本性所决定的。从理论上讲,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增值本质是相同的,并都来源于产业生产过程中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在实践中,产融结合之路并不总是这样单纯与畅通。有的是利用产融结合,构建资本营运平台,在虚拟经济中实现资本增值。
路径之一:利用银行贷款“借钱下蛋”。有研究资料显示,1992年全国商品房投资比1991年增加1倍,其中1/3是银行贷款。相当一部分人利用贷款炒地产、房产而获巨额利润。“农凯系”也同样有着贷款一房地产——贷款——房地产……的资金链。
路径之二:利用上市公司在证券二级市场上“增值”。如股市中的“农凯系现象”、“德隆现象”等等。有时其运作手法较为精致。他们在参与二级市场运作的同时,向所投资的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经过1~3年的耐心培育,使公司业绩与股价呈现同向发展,最终利用股市这个“金融放大器”获取远远大于先期投资的超额利润。
围绕资本增值这一目标,产融结合不同的路径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是不同的。从本质上讲,实体经济中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是资本增值的唯一来源。实体经济中产业的发展才是金融资本增值的源泉。所谓产融的有效结合是指能充分利用金融功能促进产业经济发展和产业经济效益提高的过程。
市场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追求资本增值的最佳场所,市场的竞争机制是产融有效结合的启动器,市场价格机制能有效地调节产融结合过程,并检验产融结合效益的高低。只有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才能实现其价值,对市场不需要的产品进行金融支持必然是无效或低效的。满足市场需要的产业生产规模扩张、产业结构调整及技术改造才能带来产业经济的发展,这种产业对金融的需求同时又是金融业赖以发展的市场需求,是金融业追求价值增值的条件。金融对产业支持的过程同时也是金融自身增值的过程。这样,由市场产生的产融结合的需求与供给是有效的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达到均衡状态时,其有效性最大。
产融双方是否具有相结合的动力,是否具有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取决于产融结合主体的目标取向与积极性。这又取决于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制度创新重新调整产融结合主体的利益结构与权利结构,规范产融结合主体的行为,这是激发产融结合主体实现产业与金融有效结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前提。
现实中,人们对产融结合的理解存在一些误区,认为产融结合就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还有的把产融结合理解为银企结合。我们认为,产融结合是一个中性的概念。比如说在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银行对企业的信贷就是一种产融结合,但是银行的信贷规模或信贷结构不合理就会影响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产业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和制约,产融结合的无效或负效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从韩国产融结合的实际来看,韩国政府主导金融,政府和银行作为“风险分担者”向大企业提供低成本资金,以期加大产业与金融结合力度,促进大企业的发展。但这种产融结合机制反而促成大企业大胆举债、高速扩张,缺乏风险意识的高投入低效益格局的形成。
所谓产融的有效结合是指能充分利用金融功能促进产业经济发展和产业经济效益提高的过程。从企业融资后产出数量上来看(仅从直接经济效益来看),如果企业融资是有效的,那么企业融资后在扣除了资本成本(债务资本成本和股权资本成本)后的资本收益应该是大于零的。如果资本收益等于零则是无效,小于零为负效。
三、产融结合机制向何方演进?
产融结合必须有效,产融有效结合需要产融结合机制市场化,也就是要改变政府主导型产融结合机制,逐步实现以市场为主的产融结合机制。
中国产融结合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国家计划为主的产融结合机制。表现为利率管制;产融结合规模的行政计划性,包括银行信贷规模和证券发行规模。二是以银行信贷为主的产融结合渠道。中国产融结合采取的是以银行信贷为主的结合方式。中国其它类型产融结合方式处于初期阶段。从股份制经济发展程度来看,虽然在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发展和改造了一批股份制企业,但总的来说,企业股份制改造的规模还比较小。从证券市场发育来看,中国证券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三是中国咨询服务型产融结合方式几乎被忽视。没有重视运用咨询服务型产融结合方式对促进产业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现实经济中主动运用此方式的比较少,也比较零散。
从中国产融结合的条件与需求来看,我们认为在建立与完善产融结合机制市场化过程中,可以建立一种以信用型产融结合方式为基础,以股权型产融结合方式为突破口,注重发挥咨询服务型产融结合方式的作用,形成三位一体的立体式产融结合通道。
信用型产融结合方式是指以信用为纽带,通过债权债务关系相联系的结合方式。信用型产融结合方式在推进产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银行信贷是信用型产融结合方式的最基本形式,对产业进行信贷的量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产业发展规模,信贷资金的结构变动会影响产业结构变动。在中国融资结构中,银行间接融资仍处于主导地位。由于信用型结合方式受国家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的影响较大,在利率尚未市场化的条件下,以银行信贷为主的信用型产融结合方式仍是中国产融结合的主要的、较为稳定的方式。
股权型产融结合方式是指以股权为纽带的产融结合方式,是产业发展与证券市场相结合的产物。通过证券市场实现直接融资是其最基本的形式,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证券市场为股权型结合方式的形成提供重要渠道。我们将股权型产融结合方式作为突破口,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设想,一是进一步扩大中国直接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通过证券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提高产融结合的效益;二是以上市公司为结点,利用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实现中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及企业的资产重组,并形成相互联系的经济协作网。
咨询服务型产融结合方式是指产业与金融业之间以提供咨询服务而彼此联系与结合的方式。我们在此强调这种方式,是因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咨询服务型方式的作用越来越大,但被重视的程度不足。咨询服务型产融结合方式既不产生以资金为主的结合,也不发生股权的结合。在这种方式中,金融业以金融知识、金融信息、金融技术等无形资本形态向产业经济渗透,为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各种金融咨询服务。随着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西方国家几度兴起的企业兼并与资产重组的浪潮中,咨询服务型产融结合方式对促进产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